第120章 粉丝小晴

2025-04-01 07:50:49

等到老杨调整好心态再次回去的时候,连线的粉丝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此刻正在啜泣。

老杨坐在朱柏身边问道:这是受了多大委屈?怎么都哭起来了。

朱柏往老杨的身旁微微倾斜,小声说道:这是一个女粉丝,家里重男轻女太严重了,说的我都听不下去。

老杨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女粉丝带着严重的哭腔,声音中透露着浓浓的不甘:为什么都是他们生的,却要这样区别对待啊,我不懂,我难道就不是他们的孩子吗?为什么他们满心满眼都是我弟弟。

白曜轻叹,这种父母和自家父母现在的状态倒是有些相像。

但是他们疼的是儿媳妇,所以即使他能够察觉出偏心,但是却不会真正的吃醋。

毕竟他们没有婆媳矛盾,这是多少家庭巴不得的事情呢。

转头看了看自己媳妇,她从小也是独生子女,应该也是理解不了的。

再往后看看,可是看了一圈,都没有看到一个能够分析的。

白曜也只能宽慰一下粉丝了:小晴,如果父母没有你所渴望的那般爱你,那么你就来自己爱自己吧。

你现在会有这种失望的情绪,终究还是对他们抱有过高的期待了。

可是如果一直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之下生活,是快乐不起来的。

放宽心,世界总是会用别的温暖来弥补你在这里所受到的伤害。

小晴哽咽着,难过的不能自已:我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我没有家了。

他们不是不爱我,他们应该也是爱我的,可是只不过,我并不是他们最在乎的。

我今年已经快要三十岁了,他们不停的催我结婚,可是我怕,我害怕结完婚之后我就真的变成外人了。

到时候回到我住了三十多年的家,却终究变成了一个外人。

朱柏好奇:你怎么会这么想呢?我家也有俩个孩子,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也能明显的感觉到父母其实是更加偏爱我的哥哥的。

可是就算是偏爱,他们对我的爱也还是存在的。

我回家他们还是会给我准备好吃的,虽然唠叨,但是还是会给我亲手包饺子。

所以我觉得你说的这些都是不太对的,父母对你的爱,并不会因为你嫁人了就停止。

小晴长吸一口气,能听的出来是在努力的控制情绪了:不一样的,朱老师,我们的家庭环境还是不一样的。

我家是在农村的,平日里讲的虽然都是男女平等,可是实践出来的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您的家中是两位男性,和我家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朱柏真的想象不到:不可能吧,我们这都是二十一世纪了。

小晴:就举一个例子吧!前段时间我回家了,我妈妈又在催我结婚。

我就问她,如果结婚之后被欺负了,离婚了怎么办呢?我要去哪?我妈妈脱口而出,那就来俺们家。

朱老师,我还没有嫁人,我妈妈就已经在心里将我从他们那一卦划出去了,如果真的嫁人了,娘家就真的是别家了。

我恐怕再回娘家就真的是走亲戚了,家里就真的连我的房间都不会留了。

朱老师:会不会,你妈妈也就是随口一说呢?小晴:我并不感觉是随口一说,身边有很多真人真事。

我的亲姑姑,前年离婚了。

大年三十,这个合家团聚的日子里,却被他的亲生父母要求不能回家。

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只知道我的姑姑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的出租屋中过的新年!说着,小晴忍不住又哭了起来:我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平时说爱着你的父母,碰到婚事就变成了这个模样,完全将我当成了一个外人!是不是我出嫁的那一天,在他们的心中我就不是他们的女儿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弟弟可以永远都呆在家里,而我,回一趟家,还得再三顾虑!黄俊强说:小晴,你先不要哭。

首先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父母的错。

他们是爱你的,只不过他们受周围思想的影响,很难不被同化。

你也不要因为这些,就对婚姻产生恐惧,两个人一起经营一个小家庭,其实还是很美好的。

小晴:不是我不想试,而是我不敢。

一旦走入婚姻,就等于在我和我父母之间隔开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横沟。

婚姻一旦破裂,所带给我的伤害是我所承受不来的。

黄俊强不能理解:你太消极了,父母又怎么可能不理你呢?养了这么多年的女儿他们怎么会不爱呢?你只是现在被痛苦所蒙蔽了罢了!小晴笑了:爱,他们爱我。

我知道的。

可是这种爱只是存在于语言上吧。

他们会鼓励我,会和我说好多好多结婚之后的幸福场景,还会和我说没事,要是结婚后被欺负了,你就回来和我们说。

可是我父母从来没有说过,我和他们说过后,他们会怎么做。

小晴继续说道:反观我弟弟,从小被说成是冤家的我弟弟,他们在他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给他准备好了婚房。

今年我弟成年了,可能车也要配备上了吧。

而我呢,除了他们爱我的话,什么都没有。

黄俊强脸色有些变了:姑娘,我想你的想法并不是太对。

父母将你养大已经容易了,我们应该心怀感恩,而不应该再奢求什么了。

更何况,无论是给你弟弟房子还是车子,都是你父母自己的钱,他们可以随意支配,跟咱们做子女的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小晴:我同意啊,我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钱,我也没有跟他们要过。

我就是伤心,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并不是羡慕他们给我弟弟买的房车,而是羡慕他们从小就在为我弟弟的长大做准备了。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不这样的,他们不给我弟弟准备,让我们姐弟两个都一样不行吗?为什么非得要这般区别对待。

一个刚刚上小学的孩子,他才多大点啊,就给准备好了房子。

而到了我这里,除了一些编织的美梦,也就剩下催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