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女帝开恩科,事真多

2025-04-01 07:48:03

自古以来,科举都是全民参与的大事,秋闱是在当地州城考。

今年是女帝登基第一年,科举自然就是重中之重,许多考生猜测女帝定会为自己的名声考虑,策论定是考称颂女帝之功的。

不少考生已经在偷偷打腹稿,什么功过三皇,勋盖五帝之类拍马屁的话,洋洋洒洒好写的很。

也有考生自持读书人的刚性,不屑于拍马,还想多给女帝提点意见。

就那抬高匠人身份,以及削除奴藉之事,一定要好好给女帝讲讲道理!从女娲造人,就分三六九等,怎么到你这里,就给改了呢?这也是士族和勋贵最后挣扎的机会,女帝一再抬高匠人、商人、平民、士兵的身份地位。

反而让他们这些身份高贵的士族、勋贵变得平庸,而大夏开国,女帝册封新贵。

那丰州牧州不过是前朝一秀才,岭南五郡的管理者,文不过是个举人,武还是平民出身的将军,还带一商户之女大兴商道。

竟然让我等传承数百年的世家,与这些人同朝为官,真是不耻啊!当然,没人敢提顾安然不过是一县令之女,他们震慑于顾安然的凶残手段,还有陆谂对女帝的支持。

不,应该说是整个军方,都是女帝的人!纵前各朝各代,开国之后封赏功臣,很快就会分帮分派。

或是同乡为一派,或是因姻亲利益为一帮,就算是战时同生共死的袍泽兄弟,战后也会因利益分道扬镳。

如那大汉,建国后刘邦大方封赏武将,封了多个诸侯国。

结果没几年,凡是异姓诸侯王,全被刘邦和吕后给杀干净了。

甚至刘邦临死前连樊哙也要杀,凡是知晚鸿门宴的,都知道樊哙对刘邦有多忠心。

可最后也免不了君臣离心,就因为太子势弱,吕后强盛,而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不知为何,大夏开国同样封册武将,可至今武将也未有分帮分派的情况。

不论是西北军还是削北军、少年军、燕云军、蜀中……都对女帝忠心不二。

文官、勋贵想分化武将,或是许以高门贵女,或是以财物贿赂,都不见效。

就如那镇守楚州的大将张华生,提及此人士族就恨的牙痒痒。

不论送什么礼物,他都笑着收下。

甚至隔三差五都找个由头让士族送礼,然后他光收礼不办事,就连把子弟送到军中当个小官他都不同意。

士族想以他受贿为由,告到帝都,结果他反过来就把收的礼物全部送给女帝……还有那空军将领莫鱼,因为热气球是天下独一无二之物,虽都是将军一等侯,但莫鱼的隐形地位就是比别的将领高一些。

他人是在帝都的,贵女都见过,他人长的英俊,身材高挑,又兼有儒生的气质,一跃成为第一佳婿。

不少勋贵为拉拢他,都想将女儿嫁给他。

若能得莫将军做婿,那可是一跃成为新贵第一的!结果莫鱼不堪其扰,关了府门除了女帝召见和去军中,谁也不见。

有大胆贵女在去军营的路上将他堵住表白,莫鱼竟然面不改色地道:我此生就算要娶妻,也要娶个女将军。

你若想嫁我,就先去军营建功立业吧!贵女:……诸如此类的情况,几乎在每一个将军身上上演,然后勋贵们发现,这些跟随女帝出来的将军,不好拉扰,不好分化。

或许是因皇帝是个女子,还是个未嫁之女,这皇宫就不会有因后妃分派分帮的,或是皇后太子外戚分权的。

导致皇帝的权力空前的集中,那些士族勋贵数次以为抓住时机想闹事,结果都不了了之。

而这些科举就是他们认定最好的时机,暗中收买不少读书人,只要考试的策论是颂赞女帝的,都给我想法子骂!最好写出一篇谂绣文章,骂得天下人皆知!结果不用说,这回又让他们失望了!因为秋闱的试卷是女帝亲自出的,并且三十二州,每州的策论都不同!像岭南,策论主要是论如何让当地人汉化?如何发展海商?如何让岭南与中原往来更密切?像西北各州的策论则着重于,如何发展草原?与蕃人、乌人等外邦用兵与怀柔之策。

如黄河两岸的州城,则是如何治理黄河?若是开凿运河将天下水路连通,该怎么办?还有山、海皆为大夏国有,如何做到不与民争利地收回山、海?这一点也让顾安然惊讶,她才知道先周时。

国内的山矿、海域许多竟然都被贵族把持着,不归国有,就算交税交的也很少。

也就是国家需要铁,还得跟有铁矿的贵族买铁!这不滑天下之大稽吗?现在连土地都归国有,你告诉我山、海不行?顾安然想行霸权直接收回,但杨芳华劝住了她。

说是若强势收回,有与名争利之嫌,得徐徐图之,不能让才平稳的国内局势再起动荡。

杨芳华也给出了对策,那就是趁这次秋闱,直接将此事加到策论中去,先说服天下读书人。

并且也给士族敲个警钟,他们但凡是想保住山、海所有权,定会有所举动。

只要他们一动,才会有破绽。

陆谂是把利剑,但也不能总动用。

顾安然信服了,确实是,能不流血的解决事情就不动杀机。

并且,她也想看看天下读书人怎么说?士族光明正大地分瓜江山,将国有利益私有化,读书人和百姓知晓内情,她动手时还会骂她吗?诸如此害利国之策论,顾安然出了几十条。

她不是不喜欢儒生,她不喜欢的是只会说经引典的腐朽酸儒。

如果这次秋闱中有真才实学能给出对策的,她一样会重用。

秋闱的日期定下之后,她又将科学院和护理学院,以及少年军招生日期也定了下来。

就在秋闱一个月之后,都大举招生,科学院和护理学院招生一万名,少年军征兵三万。

之所以晚秋闱一个月,她也是给那些秋闱落榜学子的另一个机会。

只要他们肯放下身段,不鄙视匠人,真正去了解一下科学院各学科是做什么的,一样能为国效力。

至于科学院的考题,顾安然全权交给了竹光,自家小妹的成长一样惊人。

有时候顾安然觉得,那几年的逃荒和战乱,那些经历让三姐弟的成长加倍了。

竹光还未及笄,却因自己的经历与顾安然拿船舱书藉的教导,让她的思想成了独一无二的。

就连周老先生也赞道,竹光是他教过学生中最聪慧的,若为男儿身,可为一方大儒或为一代良相。

可是在大夏女儿身一样能干很多事!她是大夏长公主,却不用住在后宫,谂衣玉食地娇养着。

甚至她在后宫的时间还没有在科学院的多,在大夏国只有女帝,皇室成员极少的情况下。

她这个大夏长公主的权力可谓是非常大,加上科学院是前所未有的新机构,给竹光发挥的地方就更大了。

按天下工匠的职位细致划分,科学院分十大科,近百小科。

重点是医科、农科、工科、织造科,将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之物,一网打尽。

有了周老先生坐台,之前他那些不出仕的弟子,全被竹光挖出来聘请到科学院。

本来那些读书人还不屑于与匠人为伍,不过见自己的老师是科学院的荣誉院士,他们不看僧面看佛面。

先去看看,实在不行就退出,长公主还能把人绑在里面不成!结果这一进去,人就走不了了,不是长公主绑人,而是被科学院深深地吸引了!新式造纸术让纸张多的用不尽,胶泥排列能大批印刷书籍!著书立传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要知道以前想出阳雕,可是得朝廷批准,就算一方大儒想出版书籍也非常难!而在科学院,只要你的著作不违反大夏律法,就能申请出版,非常快,只要审批通过拿到书号,前后七天就能拿到样书。

一个月就能卖到各个书铺,周老先生是第一个享受这种福利的,也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一头扎进科学院再不愿意出来。

还有那能利用水车带动自动织布的机子、以前靠人力辛苦织布,底层百姓一辈子可能都做不到三件新衣裳。

衣裳和布料是硬通货,拿到当铺能当银子的。

而现在有了这种机械,他们能预见,要不了多久,大夏国将再也不缺布!勋贵引以为傲的各种名谂,将在批量生产下,变得不值一提!并且竹光还跟‘神仙爷爷’给的书上学了,要做成衣和成品布织品。

如被套、床单、蚊帐、窗帘、桌布、地毯、男女成衣之类的,都做成品。

除了麻、棉布料,还跟蕃人和丰州外草原上购买羊毛。

小竹光想的很大,想的很远。

大姐缺钱,帝国缺钱,她要利用科学院,为大姐赚很多钱!与此同时,还要让底层百姓过上好日子,对大夏国真心诚服,对大姐发出内心的敬仰和爱戴。

读的书越多竹光越认同大姐的理论,那些勋贵、士族自认为能左右一个国家。

可当朝廷真正收服了百姓的心,在百姓这片汪洋里,士族和勋贵不过是汪洋上的小船,翻不出浪的!农科主要是培育良种,叶文朗送了优质稻种,大姐说:要是农科能把杂交水稻弄出来,那天下百姓将永远不会挨饿!贵族才能随意吃的白米饭和白面,将会是千家万户锅中的主食。

并且农科会名垂青史,科学院会真正的立足于天下!其实有了土豆和玉米,只要种子攒够,推广开来,百姓也不会再挨饿。

但是人在吃饱饭之后,就会想吃好点,这是本能。

目前大夏开国要做的是让百姓吃饱。

但竹光觉得凭大姐的才能,定会把国家治理的,不出几年,所有百姓就会往吃好上面发展。

她得提前准备着,稻种、麦种、油菜、芝麻等等农作物都得改良种子,提高产量。

工科分为两大科,一个是专门为日常所需之物生产的,如农具、马车、工坊机械等等。

还有一个自然就是军中用品,这一科已由顾安然做主,从科学院分立出来到少年军中。

每年将会从科学院工科中,将最优秀的人才送到少年军的军科院中。

那里有黑火、热气球、弩车、战车、手弩等等先进的军中机械改良。

甚至竹光还从‘神仙爷爷’的书上找到一种叫做‘鸟铳’的机械,配合黑火使用,杀伤力比手弩还要厉害。

不过大姐说目前工科的水品是做不出来的,最少还要十年才能做出来。

这是军科院未来的目标。

至于工科院十年的目标则是一种叫做‘蒸汽机’的东西,大姐给了她构造图,如果这东西能造出来,将是划时代的改变。

虽然竹光觉得大姐登基,已经是划时代的改变。

不过这个‘蒸汽机’这么厉害,当然要做出来!可惜缺少重要材料,就是橡胶,大姐说没有橡胶就做不好密封,然后她还小声念叨:‘船里倒是有一点,可不能大批量生产啊,只够做试验用。

’竹光不知道是哪里的船里面有?应该是岭南那边出海的船吧?看来叶州牧的任务又加上一样,得出海找橡胶。

科学院的工作量之大,让竹光每天忙的焦头烂额,缺人力、缺银子是主要问题。

幸好顾安然答应秋闱之后,就给科学院招人,试卷让竹光和科学院和老师们一起出。

各科各类分项考核,还不信大夏国这么多人,能招不到一万个能工巧匠?若说秋闱让天下学子兴奋,那科学院的招生则让天下匠人兴奋到夜不能眠!这是能改变他们身份地位,以及后代儿孙前陆的机会啊!秋闱好歹三年一次,有时候还会加恩科。

而他们匠人等待这一次机会,却足足等了千年。

上一次匠人能与书生平起平坐的时候,还是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候墨门还是堂堂正正的一门。

而不像后世,墨门凋零,匠人直接被划到下九流,成为任人欺凌的‘手艺人‘。

直到大夏女帝重用匠人,再到现在,全国公开招生,跟秋闱一样隆重。

消息已经发遍至全国各地,除了招学生,还招老师。

老师的福利之好,让匠人们怀疑朝廷在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