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推荐上工农兵大学,他们并不觉得自家闺女有那个运气。
自己养的闺女,有多少本事自己还是了解的。
所以纪晓彤的话,他们只当成了这孩子长大了,知道给长辈宽心了,丝毫不觉得自家闺女有那个本事。
信寄出去了,纪晓彤这边也风平浪静,土坯己给都攒够了,就等哪天队上不忙,大队长调人过来帮忙指导他们垒墙了。
作为知青院里的队长,廖阳在土坯够了的第一时间就去找了大队长,大队长答应的很痛快,说等忙完这一阵,就从队上调几个人过来。
不过调来的人是大队里是补贴有工分的,但因为垒的是知青们的院墙,所以也对众知青一起参与劳动~~~知青是没有工分补贴的。
好处是因为大队补贴工分,所以知青不用提供饭。
还没等大队长安排人过来垒墙,纪晓彤这边在学习上遇到了难题。
其他科目还好说,唯独数学不行,她需要有人讲题。
重生涨的是经验,是阅历,是得到经验教训后能不能重新思考,重新选择,但却不能长智商。
前世的时候,她在这个小山村里蹉跎岁月半辈子,脑子中的那点知识还是下乡前的,后面的知识并没有接触。
原本上学的时候就有诸多不会的,现在要靠她自学,背诵阅读理解这些还好说,但数学这一方面并不是靠自学就能学会的~~~至少她没有那个本事。
那就得找一个能教她的老师。
在现有的知青里扒拉了一圈,发觉大家的学历基本上都一样,甚至还有高中没毕业的,她好歹还高中毕业了。
只能碰运气了。
这天吃过午饭,纪晓彤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展开:我有几道题不会,谁能帮帮我?有人接过了那张纸,旁边的人也将头探了过去。
赵永正盯着那张纸看了一会,忽然道:这道题我记得老师讲过,但具体的解法我记不清了,但是我可以试着解一解。
纪晓彤连忙表示了感谢。
她现在有些怀念后世的电脑和网络,不会的上网查一查,总能找到许多热心人提供的正确答案。
其实就是现在有人解出来了,大家也无法验证这答案的正确与否。
姚春芳奇怪的道:我那天去你屋里,就看见你在学习,咱们现在又不考试,也不能参加高考,你还学这个有什么用?有这功夫不如多休息会。
纪晓彤咧开嘴笑了笑: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叫做知识改变命运。
咱们虽然下乡了,但我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城的。
到时候如果我们把学到的知识都忘了,参加招工单位的招工考试时,那不是就只能抓瞎了吗?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咱们时刻准备着,等着机会摆到面前的时候,也不至于因为以前学的知识都忘了,就把机会丢掉,你们说是不是?王宗武一拍手,赞道:我认为纪晓彤同志说的对,咱们不能因为下乡了就荒废学业,平日也得多学习,万一有了机会也能抓住!我也赞成纪晓彤同志的话,咱们是知识青年,不能因为在农村下地,就忘了曾经的理想和抱负!我也赞成纪晓彤同志的话……我也赞成…………大家刚从城里来的时候,都是带着一腔热情,觉得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在这新的广阔的天地里,可以一展抱负,大展宏图。
然而事实却是,枯燥的农村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同的饮食习惯,地方方言的适应,吃不饱肚子的窘迫……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曾经的理想和抱负也就慢慢的向后拖延了,渐渐至被遗忘。
纪晓彤的话不是什么大道理,但却犹如醍醐灌顶,甚至还起到了鸡血的作用。
让这群几乎被生活逼迫的有些麻木了的年轻人,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而且众人还隐隐有一种想法。
如果大家伙都这样糊里糊涂的过日子,渐渐的被同化,而他们却还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一旦机会来临了,他们是不是就比别人多了更多的把握和机会呢?纪晓彤看着大家伙踌躇满志的样子,顿时倍感欣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等到高考来临的时候,也不至于面对着试卷抓耳挠腮,感觉学过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
当然最主要的是,现在的这几个知青,相互之间相处的还不错,也基本上都能够做到互相帮助,彼此包容。
纪晓彤也真心的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将来。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通过高考回城无论对时下还是对未来,都是一条极好的道路。
高考恢复前的这段时间,正好用来复习巩固以前的知识,增加考中的筹码。
趁热打铁。
几人一商量,决定暂时将后院一张空置的屋子用来做学习室,几个男知青还自告奋勇得去收拾屋子了……没过两天,大队长就安排了三个壮劳力过来,都是有过盖房子经验的,所有的知青这一天也没有上班,都跟在三人后面有样学样,给院墙加高加固。
剩下的人就负责在下面递土坯,和泥。
好在加高院墙不是什么大工程,也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就是往上弄酸枣枝子的时候费了点劲。
这玩意儿上面的倒刺太多,而且又尖又密,只能趁着院墙上的泥土还湿的时候,用叉子将这些挑上去。
用手碰是不现实的。
虽然已经说好了不管饭,但大家伙还是凑了点东西,煮了一锅稠稠的米粥,里面还加了几个蛋,加了点盐,来帮忙的人每人都喝了两碗。
这也是纪晓彤的主意,跟村里的人打好关系,要从小事,从细节做起。
三个来帮忙垒院墙的人也都很高兴,原本说的是干上这一整天拿十个工分,饭自己回家解决。
却没想到知青还是熬了粥,而且还是加了鸡蛋的白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