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帝命四喜公公赶紧送老神医回府,顺带把那人接来。
‘死不了’的徒弟竟然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年轻人,元光帝虽感觉不放心,又想老神医不会随便推荐人。
元光帝便问他:听老神医说你擅长杂症,从师多少年了?那人跪地回道:小人十五岁跟着师傅,如今已经十一年了。
元光帝这才放下心让他为念若诊脉。
念若还在昏睡中,加之她是外男,床幔放了下来,沐晴拿出念若的胳膊放到迎枕上。
那人诊脉后,跪到元光帝跟前禀道:娘娘是中毒了。
元光帝一惊:怎会中毒?何毒?那人回道:什么毒小的暂时还不知,可否请皇上差人把皇后的药拿过来。
桑葚赶紧连药罐一起抱了过来。
他查看后说不是药的问题。
追问皇后这几日吃食方面,元光帝一个眼色,四喜公公立马派人去了御膳房。
那人又问起念若什么时候感觉身体有异的。
沐晴赶紧上前禀:昨日皇后娘娘陪祥妃娘娘去为太后请安。
坐了一时辰,奴婢担心,就把娘娘请了出来,乘撵时娘娘就说了一句,太后宫里香熏得她头昏。
元光帝惊站起身,眸中都是肃杀之气,看来他那个母后终是出手了。
他厉声问:皇后如今身子如何?那人回道:下毒之人比较谨慎,怕查到他头上,用量不大,只要查出什么毒,毒便可解,皇后与胎儿都无妨。
元光帝吩咐:你速速研判开方子,如果保得皇后无恙朕重赏。
说罢,元光帝不敢耽误,亲领了侍卫包围了慈安宫。
闯进去搜查。
太后看到元光帝亲自带人闯了进去,惊呼:皇儿这是何为?元光帝阴狠狠地冷笑道:朕来瞧瞧母后这宫中可藏了甚害人之物,以免扰了母后安养。
太后气得指着他:你这逆子,岂有人如此对待自己母后。
元光帝不再回她,而是冷声命令:通通搜查一遍不得有任何遗漏。
侍卫纷纷冲进每个房间。
太后瞄了一眼苏嬷嬷,苏嬷嬷低头,躬身,垂眸,淡定站在边上。
太后也不急了,缓缓坐到椅榻上,冷笑道:既然皇儿想搜,自便吧。
慈安宫掘地三尺被搜了一遍,临走元光帝命令侍卫抬走了太后的熏炉。
慈安宫带回的各种香料,草药,‘死不了’徒弟都检查了一遍,都没有问题。
直到检查香薰炉时说,可能是香的问题,那香无毒,但是加上皇后喝的安胎药就成了微毒,会扰人心脉。
元光帝命那人立即为念若开方诊治。
因事发紧急,元光帝一直连那人姓名都未问。
四喜公公带那人下去开方,他让把念若唤醒,不可再让睡。
元光帝坐到床榻边上,轻声唤念若,唤了几声,她才迷迷瞪瞪睁了睁眼。
元光帝把她扶起来,抱在怀里:念念可觉得哪里不舒服?念若全身无力,整个人靠在他胸前,靠他支撑着身体,没回答,只是摇了摇头。
桑葚、沐晴两人亲自盯着把药煮了。
药好了,元光帝小心为念若喂了药,接着让她睡下。
那人还没走,在栖凤宫偏殿等。
元光帝去了偏殿:皇后喝了这药确能好吧?那人回得颇为自负:这点小症在我庞十这里,药到病除。
元光帝放下几分心,问道:你叫庞十?那人回道:小人庞十。
元光帝点点头:庞十你就暂时留在宫中,待皇后无忧后,朕自有封赏。
第二日元光帝没有上朝,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缺朝。
差人叫来庞十,让他为念若再次诊了脉。
这次念若醒着,精神好了一些。
庞十来到床前,朝念若脸上瞧了一眼,太医平日看病是要低头垂眸,不能直视娘娘凤颜的。
这庞十没见过后宫娘娘,心里好奇,加之江湖人多少有些莽汉气息。
他把手搭在念若腕上:娘娘病症减轻了,再服用三剂药,即可完全恢复。
元光帝大喜,问庞十:你可愿在太医院任职?庞十答道:皇上,小人江湖散漫惯了,受不了太多规矩。
元光帝明白他的意思,就赏了许多黄金白银。
他叩谢准备退下之时,听元光帝,喊了念若一声,念念……庞十一怔,折返回身,走到床边,直愣愣盯着念若瞧,念若被他瞧得一头雾水,元光帝见他这样盯着念若刚想发怒。
那庞十突然大笑出声,并且指着念若:刚刚诊脉,我原想瞧瞧这宫中娘娘长得啥模样,觉得有点眼熟。
刚刚听皇上喊你‘念念’,哈哈……他大笑起来。
众人一脸疑问看着庞十。
庞十接着笑道:我!你看看是我?念若仔细看了看不认识,她一脸疑,抬眼看向元光帝。
庞十又接着大声笑道:邺城,你是不是邺城的‘小念念’?我是你庞哥哥,你不记得我了,我是你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庞哥哥。
他这一句青梅竹马把殿内的人整得都悄悄低下头,元光帝更是面色不愉。
庞十还不知,还乐呵呵接着说道:你怎么把庞哥哥忘了?我可是为你上山抓过兔子,爬树摘过果子。
念若想起来了,那还是她刚刚随祖母回到邺城那年,对门有个比她大几岁的少年,他还经常陪她玩,那年她才九岁,一年后少年全家搬离了。
念若也笑了:你是住我们对门的那个哥哥?庞十笑着哎了一声,伸出手想象小时候那样去刨她头。
元光帝面色一紧,把念若固在怀里。
庞十尴尬地收回手,笑着挠了挠自己的头:没想到你个小丫头长这么大了,都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