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嬷嬷微低着脑袋,端着一盏茶,进入正厅,云城郡主手撑在太阳穴上,细眉轻拧,眉宇间透露着疲惫。
夫人……你要是想说那逆子的事,就别张口。
容嬷嬷表情无奈,把茶搁在桌子上。
喝口茶,顺顺气。
云城郡主掀开眼皮子,喝了一口茶后,重重的放下。
也不知道这脾气像谁?容嬷嬷笑道:自然是像夫人。
都是说一不二的倔驴,相互犟,谁也不低头,能不吵不闹嘛。
云城郡主抿抿红唇,像哪里不好,偏偏是脾性。
夫人对郡王严格些,没有错,但是这人大了,还是要随着他的意愿些。
她不知道母子讨论什么话题,也不单指这一件事情。
他为了不和我待在一处,不是在外头住,就拼命外头半差事,我能由着他,可他想娶个乡下丫头当正头夫人,这不是胡闹吗?这不明摆着,让人背后笑话他和国公府吗?你说,我该顺着他吗?容嬷嬷面容严肃起来,口中好好劝导:这是大事,夫人好好跟郡王说,他会理解的。
脑子里又拿苏杉杉和柳晞儿比较了一番,说句实在话那姑娘,总比那柳晞儿强。
云城郡主瞥她一眼,心中有些好笑,这是生怕她定下柳晞儿,她早就把她剔除在外了,京城贵女多的是轮不上她这恶毒之人。
你且安心,我还没傻。
容嬷嬷发至内心一笑:夫人慧眼如炬。
那个乡下丫头,夫人怎么处理?她不是要来京城,等来再说。
她要好好看看到底有何魅力,说起来也是救了她儿一命怎么说也要好生对待。
云城郡主摆手让容嬷嬷下去,把藏在暗处的暗卫叫出来,让他们暗中保护苏杉杉安全,让她平安进京。
……时间来到几日后的早上。
几辆马车在前头行驶,后边还跟着一行骑马的衙差,浩浩荡荡,朝着原溪村过来。
村民们有心中莫名紧张,盯着着队伍直看。
是谁犯了大罪,要这般大阵仗。
别瞎说,抓人走这么慢吗?应该是喜事。
我们跟在后面看看,不就知道了……于是乎,队伍越发的壮大起来,里长听了动静,忙着过来。
怕出了什么大事,绷着头发询问衙差:官爷,我是这个村的里长,请问发生了何事?天大的好事,因推广种植有功,皇对苏姑娘赞赏有加,赐了封号。
众人惊呼。
里长猛的睁着眼睛,口张着,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高兴道:好,好啊!队伍再次前进。
老苏家一群人,正在门外抬东西上牛车。
远远的就望见一列长队,不明所以。
这是怎么了?准备是打仗?苏老头,总觉心有点慌。
吴氏不好断定:哎呦,这么多人,还往我们这边来,莫不是过来取种子的。
苏杉杉扫一眼,疑惑,取种子也不至于是这么个排场,后面还跟着一大群村民?老苏家在迷惑中,看着队伍在自己身边停下。
恭喜了,杉杉大侄女。
里长语气激动,边道喜,边握住老苏头的手。
知县领着县丞等几个同僚一起下车,对着她恭敬了行了礼,后面的衙差亦是如此。
苏杉杉站得笔直,突然感觉自己成了大佬的赶脚。
拱手回礼,问道:这是?知县眸子熠熠生辉:苏姑娘,种植计划,利国利民,皇上龙心大悦,特意让我等通知你,封你为乡君,择日上京面圣正式赐封赏。
她微微惊讶,乡君!六品,比知县还大一级呢,艹!老苏家的给个面面相看,无声咧着笑,相互摸着对方手臂肩膀。
苏杉杉落落大方,邀请:各位一路辛苦,还请里面小憩。
几个有官职的,跟她一起进去,客气寒暄一番。
等送走了人,老苏家的人员才沸腾起来。
吴氏拉着她,激昂慷慨:闺女,以后可是乡君了,真给娘长脸。
好啊!出息了!老苏头笑得眼睛眯成缝,儿子不成器,孙子也还没科考,闺女先一步成了乡君,从此老苏家门楣得发光发亮。
小姑,好厉害!我是有乡君,姑姑的人了~好开心呐……嫂子跟着打趣:老妹,之后得多多照拂了。
是乡君……苏杉杉也是开心的,上扬的嘴角就没下去过。
去京城还真是凑巧,刚好她也要去。
吴氏眼神中有些舍不得:闺女,这几日好好准备,京城路途遥远,幸好有江东家一起有个照应,不然娘这心得时时刻刻高悬。
她安慰,笑一句:娘,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娘倒是想,就是这身子骨,要拖你后腿。
那等我去京城安定了,在接娘过去。
诶,好。
……苏杉杉下午去找了江浩,商量了行程,走水路,时间定在后三日。
如意坊那边,她也去了一趟,让卉掌柜多照顾苏小霜,等后面在接她去京城。
这两天里,吴氏和家人们给她打包了很多穿的、吃的,堆起来都成了一座小山。
好在她有空间,就全都收下了。
出发前一晚,苏杉杉做了一大桌好吃的,大伙的气氛低压,大有一种最后的晚餐的感觉。
开心些嘛,我是去领赏,发财的。
吴氏发声道:都高兴些,丧气不吉利!众人调整好心态,乐呵起来。
来,二哥敬老妹一杯,祝你一路顺风。
三哥祝你一路平安。
二嫂祝你,万事如意……大人们排着队,给她敬酒,小孩们就以水待酒说祝福语。
晚饭结束,孩子围着她说了很久的话,最后是吴氏撵他们去睡觉。
吴氏看着她心有酸涩,这是闺女第一次要离开她身边,握着她的手,微微颤抖:闺女,一切顺利。
她拥抱着她,几次张口,缓住哭腔,泪水从眼角无声流下,摸了摸:一切顺利,我会一直想着娘的。
好。
你和赵墨后生说没说?苏杉杉松开她,眼底闪过一抹落寞:他回京城了。
思索须臾,又说,他是郡王,是镇国公府上的。
什么!老天爷!怪不得……官府的人对他这么客气。
吴氏洞察到她的那丝苦涩和失落,闻声安慰:我家闺女这么好,定会能找到更好的良配。
她浅浅一笑,靠在吴氏的肩头。
……翌日,码头。
老苏家全体和陈芷莹母女一起过来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