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官家,臣举荐梅花韩家韩潇之女韩沅儿,韩氏乃我朝名门望族,韩潇又著有相州第一才子之称,其女更是冰雪聪慧、贤良淑德,实乃一奇女子也!要论才情和学识,韩潇之女岂能和折将军的女儿相提并论?折家先祖折青,当年追随太祖皇帝征战沙场,屡建奇功,平中原、打北汉、更是追击辽军数百里,打的契丹人溃不成军,其后人折惟昌、折惟信,皆是抗击西夏的名将,折小姐不光有学识,还有寻常女子没有的胆识和气魄!非也非也,论才情,谁能比得过王槐王氏之女王兮芸?依我看,她的学识远超于新科状元邵子庸,若不是女儿身,早就功成名就了!韩家之女好,名门之后!折家小姐好,将门虎女!不对不对,王氏之女好,才貌双全!选韩氏!选王氏!都不对,选折氏!赵署望着底下吵得不可开交的众位文武大臣,脑子嗡嗡作响,为了给太子选侧妃,各官员是煞费苦心,文官以左丞相为首的韩氏一派、武官以镇国大将军为首的折氏一派,还有以参知政事冯浩尤为首的王氏一派,而冯浩尤之所以选王氏,无非是为了讨太后欢心罢了。
诸位卿静一静、静一静!诸位大臣听闻,立马闭上了嘴,恭恭敬敬站好。
诸位卿举荐的人选我会与皇后好好商讨一番,今天就到这,众位卿都退下吧!是!赵署被吵的脑仁直疼,挥挥手草草结束了早朝,在内侍官顾彦的搀扶下前往御花园。
你对大臣们推举的三位世家之女怎么看?路上,赵署漫不经心地看眼身后的顾彦问道,身为官家身边三大内侍官之一,顾彦自赵署还是皇子时就已侍奉其左右,至今已二十年,有时即便主子一句话不说,他也能从赵署的表情里猜出主子所想。
自打皇后准备为太子殿下挑选侧室那刻起,满朝文武百官推荐的女子不下几十位,其中热度最高的,便是韩氏、折氏、王氏这三位,且不说这三位女子是否有传言中说的那么好,单看家世,那是各顶个的显赫。
顾彦在宫中多年,自是深知选妃背后的真实目的,官家在朝堂上没有明说选谁不选谁,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主意。
回官家,论家族势力,相州韩家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才子辈出,若是太子殿下娶了韩氏之女,那整个灵寿韩氏必定会衷心于他、为其所用赵署听完赞同的点点头。
论功绩,折家自太祖皇帝起就为我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折家军,当年太宗皇帝也不会那么快就攻下北汉、重击辽军,保我中原几十年的太平看主子沉默不语,顾彦知晓主子心里是认同自己所言的。
再说王槐王氏,其家族历史不比韩家短,更重要的,太后她老人家就出身王槐王氏,要是太子殿下娶了王氏之女,太后她一定会很高兴的!唉!这三位世家女子,各有各的优势,不管选谁,都会得罪其他两大家族,实在是无从选择啊!赵署停下脚步,面向池塘,重重叹了口气。
官家,既然如此,何不把这三家都拉拢了,岂不更好?太子年幼,一下子为他选三位妃子,难免他会沉浸女色、不求上进,为他选侧妃,也是出于皇室宗族繁衍考虑,再说他与太子妃感情深厚,选妃这事本就不是他本意,若是把三个女子都娶进门,那太子府还不乱了套了?是,是小的思虑不周!知道自己说错了话,顾彦赶忙认错。
就在两人沉默之际,少府监徐茂川带着几个小役迎面走来,每个小役的手里都捧着精美的绸缎丝绢。
见过官家!徐茂川见到赵署,上前行礼。
你这么急匆匆上哪去?赵署看眼徐茂川身后的几个小役问道。
回官家,这都是江南新送来的织品,小的正准备拿往灵秀宫供皇后娘娘挑选可是江宁府苏家的绣品?正是拿上来给我看看赵署冲着小役们招招手,几人捧着织品小心翼翼呈上去,赵署摸着绣品满意地点点头。
不愧是江南苏家,这织品即便是技工娴熟的绫锦院,也织不出一模一样的,还有这绣品,你们纹绣院的绣娘可有此等手艺啊?官家说笑了,纵观整个中原,比绣品织品,谁能比得过苏家?那可是我中原的纺织大家啊,就连我绫锦院有时候还要请京师内苏家绣坊的绣娘去指教一二呢!不愧是江宁府第一大家,近几年苏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啊,对了,我听说苏茂行不光自己会做生意,就连他的儿子都很擅长经商?是,苏老爷膝下三子,就属二少爷苏韵磊最会做生意,苏老爷将大半家产都交由他去管理经营因常年与苏家打交道,徐茂川对苏家的情况自是很了解,看官家如此感兴趣,不免多说了些。
赵署听了徐茂川的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突然他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大步上前走到徐茂川面前,把后者吓了一跳。
苏茂行有没有女儿?!徐茂川没料到官家会这么问,惊讶地抬起头,张着嘴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看他呆愣样,顾彦走上前又大声问了一遍,这才把徐茂川魂给叫了回来,结结巴巴说了个有字。
得知苏茂行真有一女,赵署两眼放光。
他女儿多大?可有夫家?苏小姐具体年龄我不知道,不过肯定没有到桃李年华!至于她是否婚配,这个,小的不曾听苏家人提起过不到桃李年华?那就是和轩儿差不多大,行了,没你事了,忙你的去吧!是,小的先行告退!目送徐茂川离去,顾彦心里纳了闷,主子不会平白无故打起别人的家事,这冷不丁问,莫不是他想。
顾彦!赵署一声呼唤,打破了顾彦的沉思。
官家?速去苏家绣坊打探清楚苏小姐的信息,越详细越好,要快!是,小的这就出宫前往苏家绣坊!得到指令,顾彦一刻不等转身往宫门外走去,心里也大致猜出了主子的意图,既然没法拒绝三大世家,那就选个既不得罪氏族大家、又对朝廷有利的苏家之女,如此一来,也堵住了文武百官的嘴,官家此举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