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收手

2025-03-31 09:57:30

迅速申请完持枪出警后,张强带人来到那栋发射 SOS 激光的楼,此时已经是晚上 11 点半。

这是一栋烂尾楼,根据刚才齐迹对激光与地面夹角的估算,发射源在 10 楼以上,大家分头行动,把控每个楼梯和出口。

齐迹跟着张强走在最前面,一直摸索到 11 楼,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

在那边!张强带人寻声而去,战术手电四处照着,最终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男人。

他被绑在烂尾楼的柱子上,嘴里塞着一张布,看到警方过来,他赶紧嗯嗯的叫着,张强刚想命令警员上去给他解开绳子,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

齐迹也觉得不对劲。

他被绑着,SOS 是谁发的?各单位,凶手可能在附近,注意警戒。

张强在对讲机里说道。

除了激光的事情,齐迹还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这件事好像也是在针对物证科,凶手如果是匿迹者的话,他不是应该选择 12 月 31 号行动吗?齐迹看了看表,23 点 59,还有一分钟就是 1231 了!齐迹意识到,凶手可能设置了延时机关,要让这个人死在他面前,死在物证科的面前,或者说,更有可能是想让物证科一起陪葬,那么什么延时机关最好?必然是定时炸弹。

齐迹顾不了那么多,立马冲上前去,如果真的有炸弹,也没有别的办法,拆弹部门不在,这么短时间一定是来不及了。

附近基本都是居民区和商业区,没法乱扔,不过这里是 11 楼,可以卡好时间让炸弹在半空中爆炸,这样的话伤亡最小。

可是还没等齐迹跑到那人跟前,外面钟楼上的表刚刚走到 0 点整,一支箭从斜上方射下,绑在柱子上的男子胸口中箭,齐迹拿手电筒照向斜上方,发现天花板上挂着一只弩,上面还有一个小盒子,这可能就是延时装置。

几秒后,弩忽然自己爆炸了,原来那个小盒子不仅有延时的作用,还是一个自毁装置。

张强跑向被绑着的男子,摘下了他嘴里的布,心脏中箭,但弩箭的杀伤力毕竟不如枪,或许还能救。

男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见过……这个人,但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坚持住。

在解绳子的过程中,张强发现了死者的口袋里插着一张纸,果然还是匿迹者。

怪异表格,同样的话:我杀他的理由。

匿迹者。

张强摸了摸地上:又是燃烧灭迹法,脚印我们可能又拿不到了。

这个案子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12 月 30 号晚,凶手是先把人绑住,设置好机关,向物证科楼顶发射代表求救信号的激光后,立刻撤离。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也再次佐证了大家的想法,凶手就是冲着物证科来的,他好像就是在对大家说:你们一定抓不住我。

齐迹等人在发现人到救人的时候大概只犹豫了几秒,就算快这几秒,时间依然不够用,匿迹者把时间卡的非常死,他或许很了解张强、齐迹,甚至能精确到秒的推算到物证科多长时间能到,就让他们正好赶不上,眼看着受害者在 12 月 31 号的 0 点整死在大家面前。

男子没能坚持住,在去医院的路上就死了。

经过一番调查,这人名字叫孙明寅,22 岁,本地人,凉海大学的大学生。

孙明寅死前颈部受过伤害,造成了昏迷,昏迷后凶手把他绑在了这里,然后设计了延时杀人机关。

根据他说的意思,见过但不知道叫什么,警方展开了排查,谁是有可能见过但不知道叫什么的人的,肯定不是熟人,也不是陌生人,这种关系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邻居,很少有人知道自己邻居叫什么吧,但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肯定是认识。

第二,死者是个大学生,同一个大学但非同一个班的校友,他也有可能见过且叫不上名字来。

但这些关系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标签,如果是邻居杀他,他可以说是几零几的邻居,如果凶手是学校的校友,他可以说凶手是凉海大学的。

在死亡来临的时刻,死者的遗言没有必要弯弯绕绕,那么见过这个人且没有标签,还不认识,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凶手经常跟踪死者,有时候两人甚至打过照面,但两人没有实际上关系。

根据这一点,调查方向就有了,找监控,看看孙明寅这阵子有没有被人跟踪过。

11 年的时候,监控系统已经大有进步,但找了一圈,没有任何线索。

由于这片区域是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附近基本没有可用的监控,每次凶手对作案现场的选择都非常谨慎,这的确是匿迹者的风格。

但三次行凶好像又有不同,第一次是当面杀人,显得有些慌张,消除痕迹方面却又做的很完美。

第二次是抛尸,和第一次一样,也是刀杀。

第三次则不一样,是引导警方去找案发现场,而且不再用刀。

齐迹心想,如果匿迹者是一个组织的话,一定有一个类似于组织领导的人物,他既懂得销毁证据的手段,同时也是运算高手,三次现场作案来源于这个首脑的设计,但实施者不一定是同一个人。

匿迹者的反侦察能力确实很强,脚印没留下,作案工具自己炸毁。

不过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衣无缝,在张强的努力下,在弩的残片中,张强提取到了两枚残缺型指纹,据判断,应该是右手拇指的一半和右手食指的 1/4。

后经证实食指的 1/4 无效,但右手拇指的一半是一个侧面指纹,别小看这半枚指纹,这已经是目前最有价值的线索了。

物证科终于迈出了对 1231 案调查的第一步,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张强已经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被送到了医院。

从 2011 年 12 月 30 号到 2012 年 1 月 5 号这几天,他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 4 个小时,年纪大,本身就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好在大家反应很快,张强暂时保住了性命。

从医院没住几天,他又回到了岗位上,请求领导让他完成最后的心愿——在退休前,给 1231 案一个满意的收场,哪怕在退休前破不了这个案子,能给齐迹他们多留下点可用的物证,他也心满意足。

不过劳累过度和病入膏肓的他再也没能完成心愿,几个月后,张强的健康状况变得更差,需要进行手术,而这个一生在前线从事物证工作的老警察,在退休的前一年,倒在了手术台上。

临走之前,张强虚弱地看着病房里的儿女和孙子孙女们,没说一句话,那时已经说不出来了。

直到齐迹等一众徒弟赶到的时候,他用尽全身力气开口说了句:帮我……继续查下去!张强撒手人寰,但 1231 案的调查还要继续,但就目前看来,三起案件均无实质进展,省里派了国内最强的专家接手这三个案子,市局 1231 专案组宣布解散。

齐迹没有再回物证科,而是去了刑警队,这是 11 年 12 月 30 号晚上自己对师父的承诺。

1231 案的屡次受挫和师父的去世,让齐迹无法接受,整个人的意志逐渐消沉,多次有辞职的想法,都是被许悦枝拦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