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否成为你的困扰,完全要看你对压力有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否知道去调适和纾解。
据我所知,美国许多心理学者主张在中学的阶段,就教导学生学习纾解压力,他们相信越早学习纾解压力,越有益于尔后克服焦虑,以及在学习和社会适应上有所助益。
人如果想要克服压力,就得先了解压力的来源。
因为你一旦察觉到压力的作用,就比较有心理准备,它就不容易击倒你。
人可以透过对压力的预期心理之调适,而减低它的威胁和负面影响,比如说某甲一到考试,就会紧张得睡不着觉,那是因为他预期会睡不着觉,而又急于期待自己睡着,在这种矛盾预期下,他陷入困境。
反之,如果某甲预期睡不着,索性就让自己睡不着,好好安排,认真读书,不想睡就不睡,那么预期和动机同步了,反而笃定起来,在没有挣扎之中,得到应有的平静。
我认为现代人的心理压力来自以下几个原因:逃避自由或不肯负责会导致压力。
开放的社会中,意见分歧,自己拿不定主意会产生压力。
讲求竞争和成长率的文化里,人很容易被驱使得心力耗竭,产生强大心理压力。
在自由的社会里,自由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赋予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凡事必须自己来做选择,来做决定。
在我们的心理活动系统中,做抉择并非易事,因为他必须面对许多矛盾和冲突,有各种不相容的因素要考虑,所以自由并不轻松,自由表示给个人加重了责任,它在心理上自然构成压力。
就心理疾病的病理而言,人如果不肯面对压力,而想找借口逃避,就会形成心理症状。
就一个青少年而言,他不肯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所以透过逃避的手段形成拒学症。
在过去封闭的社会里,人被许多因素决定。
许多人生下来就注定当佃农,他不觉得当佃农有什么不对。
他没有自由,但相对的也不必为自由付出代价,因而无需承受心理压力,因为他在一个固定的价值系统中,可以依赖别人为他作决定。
可是自由又是何其甜美,因为人可以做主,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很大的诱惑,但他必须承受为自由所产生的压力。
在自由开放的社会里,人人都得到自由,但他必须随时随地做抉择,并为自己负起责任来。
他没有依赖的对象,责无旁贷。
有些人自我功能好,他能自由自在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自由成为他的幸福。
有些人自我功能差,他不能为自己作有效的抉择,并付诸行动,自由变成他的负担。
很明显的,在自由开放的社会里,如果在教育上不重视国民自我功能的陶冶,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出现许多心理症的人口,甚至犯罪率也会居高不下。
其次,开放社会下,价值观念分歧,各种生活方式和态度,通通表现在你的跟前,有些你赞同,有些你反对。
你当然要接受你赞同的,但你也必须包容不赞同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压力和冲突就随之而起。
夫妻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对于穿着的价值观念不同,如果不学习互相尊重,两人的冲突则经常出现,它会破坏家庭和谐,构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在开放的文化大环境中,两代的价值观念,就存有极大的差异,上一代的勤俭朴素与年轻一代的流行时髦不同;储蓄的观念和消费理财观念互异;含蓄保守之美和浪漫之美的差别更大。
其实亲子两代间的许多观念都不相同,它带来许多摩擦,也给个人许多看不惯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