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虎关到定山城共是六十里路,骑马一个时辰就可以到达。
吃过晚饭,先锋官龙落雁带领近卫军第一个出发了,他们还要负责携带攻城的云梯,行进的速度受到影响,所以要出发的早一点。
为了保密,大军行进过程中在前后左右广布哨探,将见到的人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抓起来随队而行,绝不让任何人泄漏消息。
李向阳好人当惯了,还对着被抓来的人一个劲地作解释工作: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各位老少爷们,对不住你们了。
为了军队行动保密的需要,我们是见一个抓一个,宁可错抓一万,不可漏过一个,这就叫以防万一。
军爱民,民拥民,人民军队为人民。
我们所做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座的都是人民中的一员,为了维护你们自己的利益,你们就多担带一些吧。
不过你们也别急、也别吵,也别哭,也别闹,最多耽误你们一个晚上的时间,明天一亮就把你们放走。
这位兄弟说什么,家里还有七十岁老娘卧病在床?那你这么晚出来干什么?你姓什名啥?你妈姓啥?你家是那个旮旯的?家里还有哪里人?好,明天早上我就派十个人跟着你一起去。
找得到你的老娘,脑袋留下;找不到你的老娘,你把脑袋留下。
同其他的城池一样,出于安全考虑,定山城周围五里内没有明显的遮蔽物,只剩下一片荒芜的杂草。
虽说今天三月三十,月黑风高,可为了保险期间,所有的队伍都停在了五里之外。
龙落雁则带着五千骑兵改为步行,抬着云梯悄悄地向城池前进。
到了最后的五百米,为了不让城头上的士兵发现异样,保证万无一失,龙海波带着挑选出来的五百名精兵,将云梯放在肩头,按照李向阳所教的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低声地喊着口令一二一来协调动作,慢慢地向前爬去。
当年李向阳学习匍匐前进时,是一手扒地,一手持枪。
现在的这些战士们则改为一手扒地,一手拖着云梯。
以前李向阳练习匍匐前进时,大家是各人顾各人,就是要比比谁快谁慢。
现在为了扛云梯,负责每架云梯的二十个人都要统一动作,协调速度,共同前进,不能快,更不能慢。
这是一项强调集体主义的活,如果有人想逞英雄搞个人主义,会掉脑袋的。
这五百名士兵,共携带了二十五架云梯。
这十天来,李向阳都一直在秘密地训练他们,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
就这样借着月黑风高,偶然有一点动静也会被风声盖过,五百人带着二十五架云梯一直爬到了定山城下,依然没有被人发觉。
李向阳也跟着爬到了城下,运起迷魂大法去探测城墙上的能量场。
看来前一阶段的宣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墙上只有几十个萎靡不振的士兵在站岗,还有不少人在打着瞌睡。
今天从打虎关回来的间谍刚告诉大家李向阳正在听戏,没有人相信李向阳会在今晚搞突然袭击。
李向阳做了个一切正常的手势,五百名士兵迅速将云梯架在城墙之下,悄悄地爬上了定山城的城头。
正因为夜间风大而躲在角落里打瞌睡的白虎国的士兵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脑袋就搬了家。
李向阳在城头上点燃火炬,龙落雁率领的五千近卫军也开始爬上城头,而五里之外的骑兵则立刻纵马狂奔,直冲城门。
当他们冲到城门下时,李向阳已经带人杀散了城门边的少数守军,打开了城门,定山城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攻破了。
正在睡梦中的白虎国士兵,听到城中警报的锣声,披挂起来时,青龙国骑兵们的战剑已经映入了眼帘,上面还滴着热气腾腾的鲜血。
十天前的惨败还象恶梦一样挥之不去,现在青龙国的军队竟然又冲进了定山城,这让毫无心理准备的白虎国战士们措手不及。
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跑,就连他们的统帅白玉郎也不作第二个选择。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白虎国军队目前的精神状态,要想在这种混乱的黑夜中召集军队抵抗,无异于自杀,逃跑是当前最为明智的选择。
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白玉郎立刻向世人证明,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逃跑方面也有过人之处。
尽管龙落雁从冲进了定山城开始,就根据俘虏的指示,一路直插白玉郎的元帅府,可最终连白玉郎的面都没有见到。
青龙国本身的兵力不足以围城,此次李向阳从东门攻入,而放弃了其他三门。
毕竟白虎国在定山城中的兵力尚有六万人,如果真要把四个城门全部围住,逼着白虎国的军队狗急跳墙,与他们拼死决战,那恐怕最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正所谓锐卒勿攻,诱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本来在白玉郎退守定山城后,所有的将领都在担心敌我攻守之势发生易形后,青龙国的军队会在攻城的战斗中显得兵力不足,捉襟见肘。
没想到李向阳迭出奇兵,不仅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攻克了定山城,而且以死伤千余人的代价歼敌万余,白玉郎只带着四万多人逃往靠山城。
众将领在大胜之后都来向李向阳道贺,依次说了一些国师高明,高,实在是高的赞美之辞。
只有龙落雁不满地抱怨李向阳,又没有抓到白玉郎。
夸奖也罢,批评也罢,李向阳都已经宠辱不惊了。
现在他的心思都放在了下一个目标:攻打靠山城上。
以前用过的方法是肯定不能再用了,再想靠夜间突袭是不可能了。
此次突袭成功全靠欺骗,让白玉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青龙国军队内部军心不稳,兵力不足,在援军到来之前不会再来攻城。
他想不到的是,李向阳根本就没有援军,一切都要靠他自己。
不过李向阳对于白玉郎逃跑的功夫也钦佩不已。
不论是上次半夜突袭白虎国的大营,还是这一次半夜偷袭定山城,不用说抓住白玉郎了,连他的影子都没见到。
白玉郎打了这么多年仗,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能够好好地活下来,还成了白虎国的统帅,那绝不仅仅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他能够危急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半夜偷袭这种东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很难有办法对付的。
这就好比甲乙两个人打架,甲明知自己打不过乙,于是满脸堆笑地走到乙的面前,聊一些今天天气不错啊,我非常喜欢你之类的话,等到乙放松了警惕,就突然在乙的背后捅一刀。
乙虽然在被捅一刀后警醒了,可是已经身负重伤,流血不止,旁边还有甲磨刀霍霍准备再补一刀。
此时如果再逞一时之勇,那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还不如赶紧拔腿就跑,先找个地方养伤,伤好后再来找乙算帐。
白玉郎就是这么做的。
月黑风高,敌我混杂,想要组织部队抵抗连命令都传不到位。
而单个人的抵抗在集团冲击的面前无异于自杀,还不如赶紧撒丫子跑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鞋子丢了一只不要紧,头盔没戴没关系,只要留得这条命在,总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机会。
李向阳只让大军在定山城休整了一天,就再次踏上征途,来到了靠山城下。
他实在不想再给白玉郎喘息的机会。
如果不是考虑到大军征战一夜,人困马乏,难以承担攻城作战的重任,他肯定会连夜追到靠山城。
如今经过一天的休整,人马都恢复了元气,自然要做进攻靠山城的准备。
李向阳相信经过两次惨败,白虎国的士气必然大挫,甚至于各级将领会对于白玉郎的领导能力提出置疑,使白虎国的军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白玉郎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办振作士气的,只要给他们以强大的压力,说不定就可以吓得他们弃城而逃。
青龙国在打虎关上之所以能够振奋士气,一是李向阳带来了援军,二是李向阳带来了金子。
而现在白虎国既无援军达到,还在打虎关前的大营里丢失了大量的物资辎重,在定山城里丢失了大量的粮食给养,又经历了几次惨败,人员死伤过半,士气早已经一泻千里。
如果没有真金白银刺激,没有生力军的参与,那就无法扭转士气涣散的局面。
靠山城原来有一万人马,再加上白玉郎带进去的四万人,也不过是五万之数。
李向阳却带了八万人来攻城,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
李向阳当然还不打算强攻,对他而言,每一个士兵都是他的兄弟,他希望兄弟都能活下来,而不是战死。
不到最后无计可施,他是绝对不会选择强攻的。
他只是想摆出一阵强攻的阵势,向白虎国的士兵们施压,压垮他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进一步崩溃,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可是李向阳来到靠山城下时,并没有让白虎国的军队崩溃,反而是他自己差点崩溃。
他还没来得及攻城,靠山城就已经是城门大开,一支支白虎国的队伍冲了出来。
个个衣甲光鲜,刀枪耀日,杀气腾腾,个个目露凶光。
看到青龙国的军队,就如同看到了杀其父、夺其妻的旷世仇敌,连眼光都想杀人。
一看这个架势,李向阳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他不是孙武转世,而是一个标准的二百五。
前两次能偷袭成功,那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更不能代表他今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以为经过两次大胜,他就把白虎国的军队打垮了、打散了、再也没有斗志了。
只需要带着部队过来摆个POSE,亮亮嗓子,喊一声我们要攻城了,就可以把他们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闻风而逃。
可现在的事实是,白虎国的军队不是被打怕了,打垮了,找散了,而是被两次偷袭打出了一肚子的怒气,一腔的怨气,正准备把这股气发泄到青龙国军队的身上。
这就好比一个虎背熊腰的武林高手,接连两次半夜被人敲了闷棒。
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人敲倒在地,一身的武功还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现在突然在大白天突然与那个敲他闷棒的人狭路相逢了,那还有啥好客气的。
小子,冤有头,债有主,今天总算抓到你了,看不把你这个兔崽子揍扁了,老子以后就跟你姓。
当然,李向阳带着青龙国的军队来到靠山城,就是准备来打架的。
可他打算打的是落水狗,而不是下山虎。
从现在这客观事实来看,就算来个龙争虎斗,取得了胜利,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
更何况前两次都是半夜打白虎国的闷棍,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占尽了便宜的顺风船,都已经习惯了敌人一触即溃的情况,怎一个爽字了得的情况。
可如果今天激战展开,白虎国的兄弟们来一个死缠烂打,摆出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那青龙国能否在这种残酷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还得两说。
说不定是一脸怨气的白虎国哀兵必胜,而青龙国却是骄兵必败了。
那现在怎么办,再带兵撤回定山城?已经来不及了。
白虎国的军队一队队地开出城来,队列严整,杀气冲天。
如果青龙国一退,白虎国再一追,那真是兵败如山倒,再也没有胜利的可能了。
没有办法,死马当活马医,硬着头皮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