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9)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9)

2025-03-31 02:09:15

昭庙北侧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名为见心斋,其内部有水池,乾隆曾在这里读书和赐宴群臣。

见心斋以东有两个圆形小湖,两湖之间架有一座单孔石桥,因为它的形状很像眼镜,所以被合称为眼镜湖。

湖畔以北的山崖上有溪流从一洞口流出,名为水帘洞。

香山还有著名的碧云寺,原名碧云庵,始建于元代,寺内有罗汉堂、孙中山纪念堂、水泉院、金刚宝座塔等名胜。

山门外是一座悬空石桥,桥下是十几米深的深沟,山门前有一双石狮子。

从山门到寺顶共分六层,山门内的中轴线上建有四个大殿,殿后是5米高的生动高大、威武勇猛的泥质彩塑哼哈二将。

前殿是天王殿,内有四大金刚,正中供奉着大肚弥勒铜佛。

天王殿后是丹青阁,它是这里的主殿,始建于明代,面阔五间,方形庑殿式顶,殿前有一对8米高的六角形汉白玉石经幢。

大殿内供奉着佛祖释迦,他左边是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

墙上还塑着十八罗汉和唐僧取经等神话故事像。

佛祖释迦的隔断墙背后塑有观音、善财童子、龙女、韦驮的像,大殿里还有雕饰精美的金龙藻井和金色蟠龙。

丹青阁后面是菩萨殿,殿内供奉着乘象和怪兽的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木雕菩萨像。

佛殿南侧是罗汉堂,内有508尊木质漆金罗汉,堂内的过道上有7尊罗汉,其中一尊是伏在梁上的济公。

这里的五百罗汉高约为15米,个个形态逼真、活灵活现。

佛殿后面是孙中山纪念堂,院内有数棵合抱粗的松柏,大堂中是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大厅的西北角则摆放着苏联政府于20世纪20年代派专员送来的一口玻璃钢棺。

纪念堂后的最高处有一座玲珑精致的汉白玉石的金刚宝座塔,其前有两个八角形碑亭,里面各有一块碑,记述了建塔的经过。

塔院前有一座四柱三楼的汉白玉石牌坊,上面刻有麒麟等图案。

牌坊的石照壁上还刻有蔺相如、李密、诸葛亮、陶渊明、狄仁杰、文天祥、赵壁、谢玄等八个历史人物的浮雕塑像和题名。

金刚宝座塔是模仿印度菩提伽耶城释迦牟尼悟道处的纪念塔修建的,高约35米,分为7层,塔座上建有2座圆形喇嘛塔和5座13层的密檐方塔和1座小金刚宝座塔。

整个金刚宝座塔的塔身布满了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龙凤象和云龙梵花等浮雕。

当然,整个香山还是以红叶最为著名。

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经过秋霜后妍红如火,景色特别美丽壮观。

九、万寿寺:京西小故宫万寿寺是明神宗朱翊钧的母亲慈圣宣文皇太后在万历五年,即公元1578年修建的。

据记载:当时慈圣宣文皇太后发下愿心,要修建一座寺庙,并派自己的亲信太监负责修造。

这个太监为向皇太后献媚,献出了3000两白银,其他王公和官员也纷纷拿出银子赞助修庙。

最终寺庙花去数万两白银,于万历六年(公元1579年)建成。

建成后,皇太后和皇帝亲自到寺内上香,皇太后还多次在寺内用膳。

明末清初时,万寿寺由于受到连年战火和朝代更替的影响,逐渐败落。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为了给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大兴土木修建万寿山。

一次偶然的机会,乾隆看到了已经残破的万寿寺,于是下令重修,而且还在寺旁修建了一条苏州街。

孝圣皇太后生日那天,其乘万寿轿由圆明园走到这里,专门在万寿寺休息。

清朝末年,万寿寺被英法联军焚毁。

慈禧掌权以后,于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5年重新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