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礼行礼时需要先作揖,然后双膝跪地、叩头,屈膝一次为一叩。
一般进行一叩、三叩、四叩。
如果是大礼,就应三拜九叩。
也就是:作揖,跪下,三叩,起立;再作揖,跪下,三叩,起立;复作揖,跪下,三叩,起立。
跪拜礼盛行于清代,多见于百姓见官、祭神、祭祖、庆吊等场合。
辛亥革命后,跪拜礼在官方已废止,但民间在年节、庆吊、祭祀中仍然沿用。
3作揖作揖又称打恭作揖,基本姿势为合掌前举并弯腰下拜。
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到姜太公辅佐武王取得天下时开始盛行。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可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等多种。
所谓土揖,就是指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所谓时揖,就是拱手向前平伸;所谓天揖,就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所谓特揖,就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所谓旅揖,就是根据等级分别作揖;所谓旁三揖,就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除了上述几种作揖方式之外,还有长揖,也就是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作揖在绝大多数时候表示恭敬,有时却又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记载,显示出郦生对刘邦的不服气。
如今,作揖基本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握手与拥抱。
4抱拳以前,熟识的男子相见往往会抱拳拱手致意。
通常情况下,抱拳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用左手握右手,称吉拜,反之则为凶拜。
抱拳在武术中极其流行,讲究也特别多。
比如: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止戈为武,具有约束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学、渴望求知,恭请师友前辈们的指教。
5万福万福是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当妇女与亲属、熟人见面时,双手手指相扣,放在左腰侧,然后弯腿屈身,口称小女子万福、小妇人万福、侄女儿万福等。
万福礼作为传统的女性礼节,在我国史书中早有记载,其动作基本相同,只是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而已。
万福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古人认为男女有别,男子应体现阳刚之美,女子则以阴柔为美。
女子行万福之礼正好能够体现女子的温柔可爱,如果能依此节而行,就可彰显气质、妇道可行、家庭美满。
6鞠躬鞠躬是对人表示恭敬的礼仪。
行礼时两腿并拢,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上身向前弯曲,弯曲的程度越大就表示礼越重。
如果戴有帽子,行礼前应将帽子摘下。
现在,除了在婚礼上,人们已经很少再用到鞠躬了,一般都是握手。
第七节信仰与禁忌所谓信仰,就是人们把生活中的顺逆、吉凶、福祸、生死等附会于某些自然力或自然物,形成了对大自然、动植物、祖灵的各种崇拜。
所谓禁忌,就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
一、信仰在山东,民间信仰大多不受正统教派的局限,万物有灵的观念也十分流行。
山东地区的大部分信仰都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人们往往各取所需,随意而为。
1对神的崇拜山东民间信仰神祗,范围相当广泛,如将天地万物人格化的自然神、传说故事中凭空造出来的神、社会异人得道成仙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