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四海皆商机 >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2)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2)

2025-03-31 02:06:00

温州市长三天两头会收到莫名其妙的邮包,里面是一双双温州产的破皮鞋。

《经济日报》也不知用多少版面刊登读者来信,几乎全是指责温州鞋是糨糊黏起来的,所谓的真皮也是仿牛皮的合成革。

晨昏鞋、礼拜鞋、伪劣商品、粗制滥造的责骂铺天盖地。

各城市开始驱逐温州鞋。

无数商场挂出提高警惕,勿买温州鞋或本店无温州货的招牌。

东北一些大商场门口甚至贴出这样的告示: 对温州鞋质量投诉,本地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

事情的高潮出现在1987年8月8日。

杭州武林门广场,一场大火将5000多双从南京、上海、湖北等地查抄的温州鞋烧成灰烬。

导火索,据说源自商业部部长胡平的女儿在武汉商场买了一双新皮鞋。

一天后鞋底脱胶。

女儿的抱怨让主管商业的部长胡平大发雷霆。

新华社记者报道此事,商业系统的打假活动拉开序幕。

这是一次地震般的袭击,事态的严重性远不止如此。

武林门火烧温州鞋直接导致温州制造危机蔓延,信誉崩溃。

八月之后,柳市的劣质低压电器、苍南的假商标、永嘉的假广告和残次手表……纷纷在镁光灯下原形毕露。

永嘉瓯北一个小镇,甚至因假冒伪劣问题被各地媒体曝光5000多次。

温州人累积的声誉须臾间被打得七零八落,温州货声名狼藉。

以至于多年后,朱镕基考察山西太原商贸城,当陪同人员告之商贸城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由温州人操办的,跨出车门的朱总理脱口而出:温州的假冒伪劣商品很出名。

紧接着,饶有兴致的朱镕基向众人讲述了一则插曲: 他率团访问日本。

隆重的国宴上,随同的一位中方高级官员肚子一胀,啪的一声撑断了皮带。

皮带上面赫然印着浙江温州。

那位官员惊出一身冷汗。

温州鞋臭名远扬,而为之辩护者也不在少数,海螺集团的邵奇星便是其中一位。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考察温州时,这位死不认输的温州人当着李瑞环的面阐释他的理论逻辑。

那天,李瑞环来到海螺集团样品室,拿起一双皮鞋里外摁摁、拧拧: 我这次是带着一个怎么看温州皮鞋质量的疑问来的。

现在社会上有两种观点,有的说温州皮鞋穿半年就坏,是坑人。

也有的说温州皮鞋价格便宜,更新换代快,坏了就买新的。

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邵奇星应声作答:产品质量肯定要保证。

不过这里有一个价格和价值对等的问题。

温州皮鞋才20来元一双,如果上海皮鞋也是这个价格,会不会也做出像温州这样的皮鞋?温州皮鞋本身价格比较低,至于中间商拿到北京卖六七十元一双,那是另一回事了。

听完邵的回答,李瑞环沉吟片刻:我大概听懂了你的意思。

然后,再也不语。

邵奇星的理论仿佛道出事实而能自圆其说,可那终归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与之前摇摆不定的政策倾斜相比,这场事关质量的拷问所造成的冲击显得更为沉重和深远。

在质量上栽了跟头,对每个温州人都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洗刷的耻辱。

温州经济,迎来了政策之外的致命挑战。

温州鞋四面楚歌,如过街老鼠。

许多制鞋企业应声倒闭,勉强存活的,则改换门庭打出上海牌、广东牌,做贴牌销售。

武汉电视台一则报道——《武汉市民脚踏30万温州纸皮鞋》,拉开了湖北省大清洗温州鞋的序幕。

一天傍晚,工商局执法队员突如其来,没有任何理由,查抄了王振滔柜台里价值20多万元的货。

他根本阻止不了,即使不断声称皮鞋是真材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