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最火的是《士兵突击》,它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它在流行文化中的风行,远远超过了《突出重围》和《DA师》,钢七连和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
许三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小滑头成才却一个挫败接着一个挫败。
对青年人来说,许三多很励志:三呆子能成为兵王,我没理由不对人生充满信心。
对于不再年轻的人来说,许三多很怀旧:每个人都曾经单纯如许三多。
《士兵突击》里还有吼狮王连长高城、如父如兄的班长史今、永远较劲的伍六一、挫折教育专家袁朗、惜兵爱才没架子的团长,这群军人让人神清气爽,精神大振。
军旅剧中从来就不缺忧患意识和阳刚之气。
中国处在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原有的传统道德体系在几十年间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敬业和求真这些基本品质似乎越来越高不可攀。
这个现象作用于社会,是各种豆腐渣的滋生,作用于军队,意味着钢铁长城的稳固性堪忧。
这些电视剧无一例外地对此深表担忧。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物质产品的丰富导致国人的阴柔化现象,心理断奶期延后,老大不小的小男生大行其道。
这些电视剧是对柔媚世风的反拨,剧中的军人们既无犬儒气,也无脂粉气,个个干脆利落,甚至简单粗暴,这种粗线条使他们充满了原始的男性魅力。
《和平年代》主题曲由徐沛东作曲,陈小奇作词,崔京浩演唱。
这首高亢而优美的歌唱出了军人的骄傲、辛酸和疑惑:流不尽是发烫的江水,一次次总听见号角在吹,放飞白鸽的岁月里,有几人醒几人醉。
我的梦想,你是否觉得太累,我的选择也许只能自己体会。
饱经风雨的英雄树下,有多少爱多少泪。
热血男儿无怨无悔,把青春塑成一座纪念碑,付出这一生,只愿付明白,最可爱的人他究竟是谁?在《和平年代》的绿色攻势过后几个月,四大名著的收官之作《水浒传》在央视播出。
当秦子雄还在军营中孤独地坚守着军人的骄傲时,社会上的人们进入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狂飙年代。
古典四名著完美收官 央视《水浒传》文武双全…1997年前后,内地的流行文化呈现出五方杂处、各自斑斓的色彩。
这一时期,韩国音乐组合把劲歌热舞带进了中国,穿肥腿裤、染黄毛,成了中国年青人中的时髦举动。
韩剧全面接管了当年日剧在中国打下的江山,一段又一段充满巧合和绝症的故事,让中国观众泪飞顿作倾盆雨。
1997年,歌手艾敬期待过的那个年份终于到了,这不仅意味着香港的主权回归,也意味着自外于大陆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香港市民文化即将发生不期而至的变化。
没过多久,纯粹的香港电影逐渐萎缩,香港电影人北望神州多时,终于成批地向北迁徙,开拓广袤的内地市场。
以迎合香港市民为出发点而时有出格之举的港片,逐渐被符合内地电影审查制度的合拍片所取代。
1997年夏天,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壶口瀑布前,香港特技演员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全国的电视观众通过中、港联合的电视直播,观看了这个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壮举。
不久之后,山西青年朱朝晖驾驶摩托车又一次完成了对母亲河的飞跃,可是人们已经隐约感觉这次充满浮躁和商业气息的活动有些变味儿。
而随后的自行车飞黄则彻底地沦为了闹剧,人们从中又一次见识了国人跟风赶浪一窝蜂的习气。
这一年年尾,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上映,这是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
由于剧情热辣,台词幽默,把当年的时尚元素和社会热点不着痕迹地融入片中,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冯小刚加葛优的组合从此成为票房保障。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43集的电视剧《水浒传》与观众见面,这是一部内地电视人主导的味道纯正的名著戏,但同时也引入了香港最负盛名的袁氏兄弟做动作导演,呈现出内地为体,港人为用的文化多元色彩。
这是央视操办的最后一部四大名著电视剧,比其他三部在各方面都更成熟。
《水浒传》从1994年4月筹拍,到1997年3月关机,历时3年8个月。
(1)最成熟的名著电视剧让《三国演义》至为难堪的武戏文唱在《水浒传》里得到了彻底的修正,香港金牌武指袁和平和袁祥仁被剧组请来出任动作导演,袁和平的事业峰回路转,《水浒传》拥有了内地电视剧中最精彩的武打场面。
其后的张纪中武侠剧虽然更唯美、更眩目、特效更多,但比不了《水浒传》跟剧情结合紧密的写实型打斗。
如果说有一点遗憾,就是评书、小说中热闹精彩的马战仍然没能完全解决,翻翻滚滚大战几十个回合的场面根本看不见,经常是一个照面以后就有一方被打落马下,另一方追下来在地上缠斗。
人是智能的,人能吊威亚脱离重力的束缚,马却不能。
没有《指环王》那样的手笔和技术,马战问题就不能解决。
好在《水浒传》的精彩部分都是好汉们单独行走江湖时发生的,马战的短板尽可以遮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