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蜀汉演义全集 > 第四章 屯军都江堰(1)

第四章 屯军都江堰(1)

2025-03-31 01:59:10

成都城南郊,高冢拔地突起,红砖垣墙环绕,苍松翠柏掩映,庄典肃穆。

高冢前立着一个大碑,上书:汉昭烈帝之墓,碑前站立着一个人,那人面容略显苍老,胡须花白,朝墓前走去,显得格外悲伤。

来到墓前,那人便跪在了地上,叩了三个响头,随后便听他道:陛下!臣来看你了!话语落后,便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

从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待马蹄声渐渐逼近,那人只听见守陵士兵问道:来者何人?中军校尉杨真!守陵士兵道:参见将军!将军请!那人听的仔细,但是却没有回头,等到杨真的脚步声传入了耳朵,方才开口道:杨真,你怎么来了?杨真进了惠陵,一眼便看见有一个人跪在先帝墓前,却看不出是谁。

等待走近墓前,杨真方才看清那人,那人正是镇东将军赵云,杨真方欲上前叩拜,却不想赵云先开了口。

杨真当即答道:赵将军,末将从汉中回来,路过此地,特来拜谒先帝,将军如何在此?说话间,杨真已经跪在了赵云身后,向着先帝墓磕了几个头,道:陛下!微臣不辱使命,已经完成陛下临终所托,特来向陛下回报!赵云站起身来,走到杨真身边,一提杨真衣领,便将杨真拉了起来,看到杨真脸上挂着两行泪,赵云道:杨真!你完成了任务,陛下在九泉之下,也会夸奖你的。

走,我们去给陛下扫墓!杨真看着赵云,觉得他的力气颇大,他顺势便站了起来,道:末将听候赵将军调遣!赵云带着杨真,围绕着先帝陵墓,将杂物打扫了一遍,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时辰。

杨真突然叫道:不好!赵云问道:杨真,什么不好?杨真道:赵将军,今日是我归期的最后一日,要是在申时还没有赶回皇宫复命,我就要受军法从事了!赵云道:如今已经是未时了,你现在快点赶回去,还来得及!杨真抱拳对赵云道:赵将军,末将先行告辞!赵云点了点头,道:去吧!老夫再陪陪陛下!杨真当下便出了陵墓,走到守陵士兵的营寨处,牵了马匹,翻身便上了马,拍马飞驰而去。

赵云在高处看到杨真离去的身影,笑了笑,转身对着先帝陵墓道:陛下!没想到这个杨真还真是个有心人,也不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一番栽培,只可惜少年浮躁未去,还需多多磨练才是。

臣也尽量完成陛下所托,将其塑造成独当一面的大将!杨真离了惠陵,径直奔皇宫而去,快马加鞭,终于在申时前到了公车府,将皇命交付完毕。

累了数天的他,早已经疲惫不堪,在宿卫营吃过饭后,便回到了房间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杨真不用值班,穿着一身素服便出了皇宫,直奔西大街。

道了西大街,杨真打听到魏延府邸,将魏延书信交给了魏延夫人。

随后又去了城北,因为他的身上还带着另一个人的书信。

杨真早已经将关府府邸打听清楚,将近午时,便来到了关府所在大街。

关府的府院比起魏延的府邸来说,要大一点,门前不仅有士兵把守,而且还显得庄严。

杨真走到关府门前,见到把守前门的士兵,杨真抱拳道:烦请通报关将军!中军校尉杨真有要事前来拜访!守门士兵道:将军在此等候,我这就进去通报!杨真站在关府门前,等了一会,只见那守门士兵走了出来,对杨真道:将军请进!关将军在大厅等候!杨真进了关府,径直朝大厅走去。

杨真还未迈入大厅,便已经遥遥望见关兴站了起来,朝他走了过来,两人在大厅门前相遇。

杨真拱手道:末将杨真,拜见关将军!关兴道:杨兄弟不必多礼,你我皆是军人,这种繁文缛节,不要也罢!杨兄弟身在近卫,还可满意?说话间,关兴便拉着杨真在大厅中坐下。

杨真道:承蒙关将军举荐,杨真感激不尽,如今担任中军校尉,一切安好。

关兴道:好就行!听守门士兵说,你找我有要事?杨真哦了一声,这才从怀中掏出关凤所托之信,交给关兴,并且道:关将军,我昨天方从汉中回来,令妹托我带给你一封书信。

关兴接过书信,一边谢过杨真,一边将书信打开,大致浏览了一遍,微微一笑,对杨真道:杨兄弟,我那妹妹一切可好?杨真道:令妹一切都好,关将军大可放心,魏将军对其也照顾有加。

关兴突然哈哈笑道:这个凤儿,不给魏将军添麻烦就行了。

杨真道:关将军!信既然已经送到,那末将就先行告辞了!关兴道:怎么?刚来,就要走吗?杨真道:下午还要值勤,这里离皇宫还有段路程,现在赶回去,正好赶上,还望关将军见谅!关兴道:恩,杨兄弟尽心尽力为,我也不便强留。

杨兄弟,请!关兴将杨真送到关府大门门口,临别时,对杨真道:杨兄弟,凤儿所托,我必定竭尽全力,杨兄弟尽管宽心!杨真听了心中一阵糊涂,但也不便多想,便拜别了关兴。

到了下午,杨真带领近卫游走于皇宫之中,一切事情如故。

每日在皇宫中宿卫,杨真略显得枯燥,一日见到了张标和李二牛,三人自从杨真做了中军校尉,便不曾相见。

如今三人相见,分外欣喜,聊了很久。

杨真突然想起了陈到,便问道:自从回到成都,我和你们还有陈将军便再也没有见过面,带领士兵每日在皇宫中游走,很是乏味。

张标,陈将军现在可好?张标看了李二牛一眼,表情略显得低沉,道:杨真,陈将军已经调离了宿卫营,你可知道吗?杨真摇了摇头,道:陈将军什么时候调走的?调到哪里去了?张标道:就在十天前,陈将军被丞相调到永安协助尚书李严驻守。

杨真略显得沮丧,他虽然和陈到没有过多言语,但是自从加入到陈到所部,陈将军对他的严格要求,以及训练后对他的照顾,都让他对陈到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三人又聊了一会,这才分开。

皇宫宿卫营分为东南西北四营,杨真在宿卫东营,张标和李二牛则在宿卫西营,每日的宿卫路线都较为固定,两营兄弟很少碰面。

若不是今日宿卫南营全体整休,杨真、张标和李二牛也决计不会遇到。

杨真终日带领着手下士兵宿卫皇宫,越发感到枯燥。

如此过了数月,杨真也渐渐习以为常。

一日,杨真值勤完毕,刚回到房间,便有一个内侍随后跟来。

杨真认识这个内侍,他常常伴随在皇帝身边,姓黄名皓。

只听黄皓嗲声嗲气的说道:传陛下口谕,宣中军校尉杨真崇华殿觐见!杨真不明所以,对黄皓道:黄公公!陛下唤我何事?黄皓道:陛下传召,自有吩咐,杨校尉去了便知!这就跟我走吧!杨真看着黄皓,看他年纪和自己相仿,却不想他的话语中却透着一股轻蔑,杨真纵使才气,也拿他无能为力,谁让他是皇帝身边最疼爱的内侍呢。

杨真关上房门,跟着黄皓朝崇华殿走去。

到了崇华殿,黄皓走到皇帝身边,对皇帝道:陛下!杨真带到!说完便站在皇帝身后,双目呆滞地望着殿外,犹如一尊石像。

杨真见到皇帝,当下便跪在殿前,道:陛下万岁!万万岁!皇帝年纪尚轻,也只十七八岁年纪,见到杨真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便道:杨真,你且平身!杨真站了身来,毕恭毕敬地站在大殿之中。

皇帝对杨真道:杨真,丞相未到,姑且先在这里等上一等。

杨真心道:等丞相?丞相和陛下同时在大殿之中,只为见我一人,不知道所为何事?杨真答道:陛下,微臣在此等候便是。

皇帝看了看杨真,见他身着一身战甲,头戴一顶钢盔,显得英气逼人。

皇帝和杨真在大殿中等了良久,丞相还没有到,皇帝又耐不住寂寞,便对杨真道:杨真,朕听说你去汉中和关凤打了好几场架,不知道你和她谁高谁低啊?杨真听了,不觉有点大吃一惊,他和关凤在汉中比试武艺,这消息如何传到皇帝的耳朵中了。

杨真心道:皇帝此时问起,又急召见我,难道是为了这件事?面对皇帝发问,不管是不是为了这件事,杨真便爽快答道:陛下!关将军武艺超群,杨真不是她的对手,甘拜下风!皇帝哈哈大笑道:想来二叔的子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可惜她是个女人,否则的话,朕肯定封她一个大将军做。

杨真知道,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女人能如同关凤这样做上将军的,已经是个例外了,纵使有,也很少。

杨真想到了关兴,便道:陛下,关兴将军是个男儿身,武艺比关凤要高许多,为什么陛下封他做个大将军呢?皇帝身边的石像黄皓此时突然发话,怒道:大胆杨真!既然用这种口吻跟陛下说话,还不快跪下!杨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自觉失言口误,连忙跪在地上,向皇帝叩头道:陛下,微臣无心之失,还望陛下明察!皇帝却道:黄皓!杨真一片忠心,你不可在一旁造次!黄皓道:是,陛下!皇帝笑呵呵地对杨真道:杨真,关兴的确武艺不错,可是考虑到他和张苞的关系,朕不能做这个决定,两个都是朕的哥哥,武艺也都不分伯仲。

如果给了关兴,那张苞肯定不乐意,给了张苞,关兴定然不愿。

何况朕的皇后又是张苞的妹妹,她肯定不愿朕封关兴为大将军的。

两位哥哥对朕都是赤胆忠心,这点,朕是知道的。

不过,朕也知道身为大将军,只靠武艺不行,武艺再高,也只不过是一个莽夫,如果智谋不足的话,又怎么能带领我大汉的军队呢?自丞相掌权以来,大小事务尽皆交予丞相处理,朕倒落了个清静,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至于这大将军的烦心事,还是交予丞相来处理好了。

皇帝顿了顿,接着道:杨真,你在父皇病危的时候,一直伺候在父皇的身边,替朕尽了孝道,朕非常感激你。

所以,杨真,你有什么要求,朕会尽量满足你的。

杨真听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杨真道:陛下!微臣只盼望能早日回归军营!皇帝道:杨真,你且起来!这个中军校尉,是不是你不愿意做了?还是你嫌弃朕,不愿意保护朕了?杨真道:陛下,微臣就算有十个胆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微臣出身行伍,宫中礼数太多,稍不留心便会触犯权贵,微臣真是如履破冰啊!相反,微臣在军营中,每日操练,倒显得充实。

皇帝哦了一声,道:杨真,这事情,等丞相来了再说好吗?毕竟,这样的事情,一切都是丞相处理的,我还没有办过!说话间,从大殿之外走来了一个人,那人正是丞相诸葛亮。

杨真还在地上跪着,他和皇帝同时看见诸葛亮走了进来,突然,只见皇帝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快步地迎向诸葛亮,将其搀扶着站在大殿正中央的一个檀香木的椅子边上。

杨真把头低下,不敢直视诸葛亮和皇帝,只听到耳边响起了皇帝的声音:相父!您来了,怎么不通知朕一声,朕好亲自去接你啊!诸葛亮道:陛下,你是九五之尊,虽然你以父事我,可这样做,与伦理不合!皇帝道:相父!你多虑了!相父请坐!杨真现在就在这里,还请相父定夺!皇帝说完便走上大殿,坐在了龙椅上。

只听诸葛亮道:杨真!你当真不愿意再做中军校尉了?杨真道:丞相,我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军营更适合我!诸葛亮道:宿卫皇宫,机要之任,你居然不愿意做!罢罢罢,就成全你了,不过一旦外放,你的官职和俸禄会有所降低,你愿意吗?杨真道:多谢丞相!杨真愿意!诸葛亮道:现在全国都在举行屯田,军士多在田间耕作,就算外放,这几年的时间里,也不过是施行军屯,以积攒粮食,其辛苦可想而知。

倒不如在皇宫中自在,你当真愿意吗?杨真道:愿意!杨真愿意!诸葛亮道:既然你注意已定,那我也无话可说!杨真听令!杨真道:杨真听候丞相调遣!诸葛亮道:现任命你为典农都尉,管辖都江堰周围八百里地方。

杨真道:多谢丞相!诸葛亮扶起杨真,对其道:杨真!典农都尉虽然是小官,可是你所管辖的地方却是十分重要,成都平原的农田均是用都江堰的水来灌溉,你且不可忽略了。

你麾下三千名士兵,皆是护堰兵士,八百里的地方,皆是军屯之处,与民杂间而种,你去了以后,切记不可让士兵和百姓发生冲突了。

杨真道:丞相吩咐!杨真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