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是真正的穿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
只在气象多变的缅甸北部就能造成如此惨烈的破坏,今后怎么飞!谙知内情的人似乎都看得出来——靠飞行挽救这个国家,彻底没了戏!等不及邦德和王承黻再做什么新的飞行计划,认定中国已不再能战下去的中航顾问亚瑟·扬越过交通部,5月15日,他直接给美国的宋子文发电:阁下:如我所知,现实如下述,山岭险峻、日机可能会随意拦截、地图不准确、通途全部是重峦叠嶂的山脉,犹如凹凸起伏的HUMP(骆驼峰背),没有一块平坦适宜迫降的场地、没有无线电方位、没有天气报告,最致命的是,已知机型根本就不能在这里飞行!(注七) 几乎和宋博士向美国总统发出求救的口吻如出一辙,亚瑟·扬在气急败坏中,对还在华盛顿跑来跑去的外交部长发出一声警告,目的只有一个,宋,别忙了,这绝不是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起码是目前!扬顾问在电文的最后,简直就是彻底的沮丧、绝望、烦躁,建议总统,改变航线,供应给中国的军事物资,也许要经过波斯或者阿拉斯加!这边中航还未等飞起来,那边,沮丧的事情还在继续。
5月中旬,原本计划是和中航同时飞行运输援助中国军需的印中联队,突然调走大批飞机去中东协助英国,留在印度的只剩一个空架子。
如同釜底抽薪一般,中国的前景顿时真的不妙。
连在印度的史迪威也看出问题的严峻,在 6月25日的日记中,充满绝望的美国老头把怨怒发泄到纸上:……完了,布里尔顿(印中联队总司令,笔者)带走了所有重型轰炸机和所需运输机,彻底完了!A-29(注八) 也在喀土穆转交给了英国人。
我现在能对委员长说什么,我们所有的诺言都不能兑现,如果看见他,我只会强作欢颜给他打连他自己也不相信的空气:头儿,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就这样坚持下去吧!纯粹是绝望的幻想,不知史迪威是否认真想过,一个粮弹皆无还要抗击侵略者的政府,还怎么坚持得住!交通部的命令就在那里, 怎样具体执行,是否有把握,身为董事长的邦德也无法一人做主,此时,泛美总部也为此急令邦德回国述职,同时军方也特别想听他的方案。
邦德、王承黻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做出抉择!临回国前,两人迅速制定出飞越人迹罕至、平均海拔6000米的冰山雪峰计划后,由王承黻将计划一并报送国民政府交通部,报给泛美总部,计划由邦德负责。
交通部恨不能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王承黻去钻,哪还顾得上行不行,对总经理的计划,批复就一个字,行!相反,泛美总部对邦德提交的航线计划充满担心和忧虑,军方则更是完全持反对意见,他们的态度和亚瑟·扬发给宋子文的那封电报完全一致:非气密舱、没有备降机场、没有全程导航、没有准确气象预报,用两个只能各输出一千多马力的螺旋桨发动机、最大速度274公里的C-47去飞越那道天堑,人类目前还无法做到这样的飞行。
不行,就是不行!面对总部、军方太多的疑虑,邦德惟有实实在在地答复:……根据中国航空公司曾有过的飞行经验,我坚定地相信这样的飞行是可以做到的。
尽管也有可能证明这样的飞行未必能做得到,但我的观点是,在实际实验证明不可能做到之前,我绝不承认这是做不到的!(注九)依旧是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注一:1941-1942,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电报文录。
注二:谭一青《蒋介石和美国》第107页。
注三至注六:1941-1942,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电报文录。
注七:亚瑟·扬日记。
注八:A-29系美制双发轰炸机,按《租借法案》之分配,在从美国本土运往中国途中在埃及转给英国。
此时,还有十架C-47,正日夜不停地飞往中国。
注九:邦德《战时驼峰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