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秦霄还是雇了一辆马车儿,专门让李仙惠去坐,以躲避##的冷风。
他和墨衣则骑一阵马,又坐一段车子,不急不忙的朝长安赶去。
皇帝准的假期还有一个半月,时间上很充裕的,犯不着像来时赶得那样急了。
三人一路上恰似出游一般,心情惬意而放松;休息的时间也很充足,旅途的疲劳被消减到最低。
不知不觉间,天气转暖,身上的厚裘也该换下来了,已经到了关内道洛州境内。
秦霄特意带着两个老婆,到洛阳白马寺专程去拜祭一下狄仁杰。
三人低调的进了城,小逛了一下街市买了一些祭祀之物,就往城东白马寺而去。
白马寺的香火依旧鼎盛,远远就听到长钟梵号,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
秦霄等人凭着记忆找到了狄仁杰墓。
出于秦霄意料之外的 ,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狄光远守墓,墓茔依旧十分整齐,看来清明时分已经有人来拜祭过了,将杂草都清除得干净。
墓碑前也摆放着一些贡果和燃尽的香烛。
秦霄暗自寻思,狄仁杰一身为官清名远播,做下的好事数不胜数,有人主动来拜祭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三人置好香蜡等物,一一下拜行礼。
秦霄还找寺里的僧众借来了一把铁锹,将狄仁杰的坟堆拢了一拢,算是尽了一点心意。
狄仁杰生前不好奢华追求淡薄,秦霄原本打算找些好匠人来将坟茔好好修缮一下,想到这样反倒会违逆了狄仁杰的性子,于是只好作罢。
李仙惠和墨衣拿来了水桶和抹布,将墓碑擦拭了一番;秦霄亲自用笔,将墓志铭文复写了一遍。
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仪式。
但秦霄想用这种方法,表现自己对狄仁杰的无限怀念。
事情办得差不多了,秦霄再次拜倒下去,恭恭敬敬的行了几礼。
李仙惠和墨衣在旁暗自唏嘘,她们还没有见秦霄什么时候这样庄重严肃。
可见他与狄仁杰的感情确实十分深厚。
正准备离开此地时候,迎面看到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走来,手上也拿着一些香蜡、贡品。
秦霄驻足细细打量了他一阵,一个风度从容的男子,面色淡定不卑不亢,眼神却十分的坚毅,一身正气凛然。
身上虽然穿着普通的服饰,却处处透出儒雅与脱俗。
中年文士也驻足看了秦霄几眼,淡然一笑,出口说道:这位。
莫非就是威震朔方地皇城御率司大都督。
秦将军?咦,先生认识我?秦霄不由得有些疑惑:敢问先生高姓大名,我们见过么?中年文士微笑:自然是见过。
在下当年也曾在朝中为官,只是大都督这样的大人物,未必就曾留意到我。
在下姓宋名璟,现任洛州长史。
宋璟?你便是宋璟?秦霄开心一笑:久闻大名!中宗朝时,冒死上书请求弹劾武三思的御史中丞,便是你么?宋璟微微一笑:正是在下。
说来惭愧,不提也罢!――大都督今日来拜祭狄国老的么?是呀,不巧与宋大人相遇。
秦霄说道:宋大人莫非也是专程来拜祭我恩师?是的。
宋璟微微点头:每月初一十五或是节气之时。
宋某都会来拜祭一下狄公。
狄公高风亮节一代名相,实在是我等之榜样,宋某着实佩服。
秦霄陪着宋璟缓步朝狄仁杰墓缓步而去,一边说道:恩师子侄都远在洛阳之外,我这不屑弟子也不能时常来拜祭扫墓,真是有劳宋大人了。
大都督何谈‘有劳’二字?宋璟祭好香蜡拜倒下去,然后对秦霄说道:狄公名望功勋,如泰山北斗令天下仕子仰望。
宋某也是聊表一下心意罢了。
大都督今日何来得闲。
到了洛阳?何不先行到刺史府通报一声。
也好让宋某同僚等辈,略尽地主之谊。
秦霄微笑道:此许私事。
途径洛阳,不敢叨扰。
宋大人现居洛阳长史?正是。
宋璟朝秦霄略略拱手:不过,朝廷今日来旨,征调宋某去长安,任太子东宫右庶子,检校邢部尚书。
于是特意前来与狄公道别。
哦?那好呀!秦霄有些欢喜的说道:恰好我们也准备回长安。
宋大人,既然如同有缘,不如同路而行如何?不可不可。
宋璟看了看秦霄身后带的女眷,连连说道:大都督何不先行,我们到了长安若有闲时再行聚首如何?宋某还要整理州务若干,怕是会耽误了大都督的行程。
既然如此,那好吧。
秦霄点头道:那我们就此别过,长安再会!大都督先请,宋璟还要凭吊狄公一番。
秦霄带着李仙惠和墨衣,走出了白马寺。
李仙惠说道:这个宋璟,我知道。
为人最是刚正不阿,十七岁中举及第,是个名头极大的才子名士呢!而且他最有名的地方,就是不畏权贵,什么人也敢去得罪。
从圣后朝起,他已经连连被流放了许多次了。
墨衣也道:我也觉得,他为人不卑不亢,很有气节呢。
现在在长安,什么官儿见了老公都免不得要点头哈腰长手拜礼,这个宋璟却没有那样做。
秦霄听着二女谈论,连上挂着淡然地微笑,心里暗自寻思道:宋璟,被调到东宫当差,以后差不多是同一阵营里地战友了。
李隆基在笼络人才和识才辩才方面,还有独有一套的。
三人在洛阳小憩了半日,也没停留下来怎么闲逛了。
换了马车另雇了车夫,往长安而去。
这一路从江南到关内,仿佛就被春天追逐一样,眼看着身边的绿树红花逐渐开遍,处处生机盎然。
出游踏春的人们三五成群,总能不断的遇到。
秦霄和李仙惠聊起,二人初次见面时,也是在鄂州踏青出游,温馨之余。
都感慨起命运的多姿来。
长安明德门,秦霄都有些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从这里出入了。
似乎每一次经过这个地方,自己的命运都在发生着转折。
李旦上位#######,长安也逐渐恢复了往日地气象。
巍然屹立的青砖城楼,往来的客商走卒络绎不绝,异邦南北地商货源源不绝的送到东西二市――大唐,或者说是当今世界最大最繁华地商市。
气势恢弘的朱雀大街,时时都是人声鼎沸,两旁的里坊民居,车水马龙。
盛世帝都芸芸众生。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繁华和富庶。
安定而又开放。
秦霄让两个女子坐在马车里,自己骑着马儿走在前#,细细看着自己离开这两个多月,长安城的改变。
不得不说,这座充满生机、底蕴雄厚的都城,已经从兵乱和动荡中迅速地复苏了过来,处处景象喜人。
守城地小卒们,都是久闻秦霄大名,但是真正见过的,还没得几个。
也没什么人多看他们几眼。
长安城门,每天进进出出地何止千万人。
若不是非常时刻站到顶端,被淹没在这座大都市里,那是很自然地事情。
秦霄心里寻思着,现在就领着仙儿进皇宫住到鸿胪寺去,总有点不相宜。
金光门那边地宅子不知道整得怎么样了?婉儿她们,会住在哪里呢?想到这里,秦霄便将马车领到了西市。
找了家胡商开的客栈算是先暂作一下安顿。
歇息了片刻吃了午饭。
三人朝金光门逛去。
虽然心里还有那么一点不舒服,旦李仙惠也已经很努力的让自己放开了心情。
看着熟悉的长安城。
热闹繁华的西市大街,一时间也忘了那些忧郁的事情,变得开朗和开心起来。
秦霄看在眼里,心里暗暗欢喜。
金光门大宅到了。
门口两座梭猊石雕,还蒙着红绸;大门紧闭着,上面一把大铜锁。
门上也结着红绸,表示这是新居;门匾也被丝缎蒙着,比以往又经大了二三倍,怕是要三四个人才能扛起起。
整个门庭都比以前宽大了许多,门檐也更加高挺,上面加了卷角飞檐和石雕吐珠,显得大气磅礴。
李仙惠和墨衣惊讶道:哇,这是我们家么?怎么变成这样子了?看似大了许多?秦霄笑着点头:是呀,看来工程已经完成了,只等我们住进去。
婉儿她们看来还没有入住呢,也不知道现在是住在哪里?仙儿,墨衣,我们去皇城御率司都督府吧,去找邢长风和范式德,看他们怎么安排的。
我已经等不及了,想抱我的儿子和女儿!二人欢喜叫道:好呀!但李仙惠马上又道:我这会儿还不适合进皇宫吧?要不,我在客栈里等你们?毕竟皇帝还没有下达什么旨意来,我这样冒冒失失的闯进去,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骚动就不好了。
秦霄一寻思,也对,于是说道:墨衣,要不你陪仙儿在客栈里等我,我先进宫,将婉儿她们接出来。
然后我们一起住进新居去。
嗯!三人商量得好了,各自分道。
秦霄骑上马,往皇宫而去。
皇宫朱雀门地守将门卒们,那是自然认得秦霄这个###了,忙不迭的拜礼。
秦霄长驱直入就到了皇城御率司的大都督府。
府门口的门吏们见到秦霄回来,纷纷欢喜的上来替秦霄牵马,飞快的跑进去通传。
进到大厅里,范式德、裴耀卿和卢奔一干儿文官就先迎了上来,纷纷欢喜道:大都督可回来了!秦霄笑道:诸位同僚都辛苦了!这些日子,没发生什么大事吧?托都督鸿福,一切都好。
范式德微笑道:些许事情,容范某向大都督汇报一下。
秦霄坐了下来,喝了一口侍卫送上的茶水:何事?范式德拿出一本折子,慢条斯理说道:户部拨来的钱银、马匹、器杖已经全部清点入库,花费用度已经按标发放下去。
亲翊府和南、北二衙近期没有什么人员变动,士卒操练警哨正常。
唯有东宫增设了一个六卫率都督,田珍;与他同归来地十五名特种营将士,已经按大都督安排地,到皇城御率司报道当差。
刚刚邢长风带着这些人,都外出巡检长安九门防卫和皇宫戒备去了。
很好!秦霄满意的点头,看来自己离开地这段日子,整个皇城御率司的工作可谓是有条不紊,多亏了邢长风和范式德这样的人才帮自己料理得清清楚楚。
再就是大都督的私事了。
范式德微笑说道:说来不巧,大都督刚刚离开长安不到三天,太子殿下就收到了夫人送来的信。
月余前,太子殿下下令郭子仪率领一千东宫左卫率,出城二百里,将上官夫人和公子小姐们接到了东宫,老朽都没有机会去瞅一眼。
现在上官夫人等人,都被太子留在东宫居住。
我靠,接我老婆孩子派一千人出去!秦霄心里笑骂起来:这阵势也搞得太大了一点!听到婉儿和儿女们的消息,原本按捺着性子的秦霄再也坐不住了,清咳了一声说道:范先生,裴耀卿、卢奔,这些日子我不在,多亏了你们将事情打理得如此清楚,我心里记下了。
你们忙吧,我去东宫走走。
三人都面带微笑,齐齐拱手拜道:大都督请自便!秦霄堂而皇之的走出了皇城御率司,然后飞快的跨上马儿一溜烟的就朝东宫跑去,沿途经过三省六部,飞奔的快马免不得引起一些人翘望,暗自寻思道:大人物回京了……东宫重明门的门卒见有一骑飞奔而来,正准备挺###拦住喝问,定睛一看,居然是秦霄,纷纷拜倒在地――拜见大都督!秦霄将马鞭马缰随意的扔给迎上来的小卒子:起来起来。
晤,本都督有急事求见太子,不必通报了,我自己进去!小卒看着秦霄的背影,纷纷暗自唏嘘:你这个大都督进东宫,就跟逛自己家书房一样,哪里还要什么通报……秦霄心里暗自欢喜大喊:婉儿、大头、妞妞,老子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