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6)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6)

2025-03-30 17:50:32

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院长邱瑞敏: 陈逸飞的用功、钻劲是公认的。

我与陈逸飞曾是上海美专的同学、油雕院的同事,陈逸飞在油雕院时创作了不少历史性题材油画,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

一次参加《解放日报》组织的《黄河颂》创作,他把每个部位的道具,包括枪支弹药、模特服装都借来,仔细摹绘。

画家杨正新:四清时,我与陈逸飞在同一个生产队同一间屋生活了8个月。

当时没有条件画油画,陈逸飞就把速写本放在口袋里,一有空就画,画农民、画农村风光。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昌酩:陈逸飞对协会组织的活动一直是比较热心的。

1997年,上海美协与浦东新区联合组织海外华人画家,举办故乡情——浦东行展,当时陈逸飞已蜚声中外,但他还是抽空创作了一幅作品参展。

后来又为浦东设计了大型城雕《日晷》,还担任东方艺术中心艺术顾问。

上海开文代会,只要美协邀请,不管多忙,他都会作为特邀代表准时出席。

去年10月,陈逸飞担任世博会会徽评委,评审会开了5天,他自始至终参加,从未请过假。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可惜!可惜!他对艺术的执著让我敬佩。

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国画家张桂铭:太突然,太可惜了!一颗难得的、经常在闪光的星星陨落了。

油画家彭鸣亮:他的一生告诉人们,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国艺术家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如此具有影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如此充满魅力。

希望不久的将来,上海会建一座陈逸飞纪念馆,展示他的艺术人生,让人们永远记住他。

旅法艺术家龚彦:陈逸飞先生是一个不断开拓艺术新空间的人,是一个充满激情进行多种艺术体验的人,是一个积极向社会推动艺术新观念的人,是一个引领潮流的人。

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磊:他的《黄河颂》和《攻占总统府》(与人合作)称得上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一座高峰。

而在走入国际艺术市场方面,他也是中国画家中较早、较成功的一例。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在服装品牌打造、模特职业化培训、产业集团化等方面,陈逸飞都运作得很好,其他设计师多半难以做到。

在观念创意上,他也自有独到之处。

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飞云:好友哭泣着告诉我,陈逸飞去世了。

我的感觉就是五雷轰顶,因为一个半月前,我们还在北京一起吃饭,那时的陈逸飞精神矍铄,没有一点生病的样子,还和我相约去内蒙古写生。

陈逸飞刚去世20多分钟,内蒙古的画家朋友就哭着打电话告诉我,我们都沉浸在痛苦之中。

由于我在云南不能及时赶过去,于是我就带领着写生的20多位中青年画家在丽江旁做了一个简短的悼念默哀仪式。

回到北京,我们油画界还会做一个隆重的悼念仪式来怀念陈逸飞,也是这样才能缓解我们的痛苦。

因为陈逸飞大我9岁,我把他当做兄长和大哥。

20多年的好朋友就这么突然离去,让我们至今都无法接受。

艺术大师黄永玉: 陈逸飞开创了中国的油画新风。

著名画家谢春彦: 陈逸飞是一位很勤奋的艺术家,他精力充沛,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中国油画推向国际。

中国油画能在这20年来逐步取得国际的认可,与陈逸飞是分不开的。

他是海派油画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综合性的视觉艺术家。

如果不是这么早走,他肯定会有更大的成绩。

这是画坛重大的损失。

我为他写了这样一幅挽联:天叫才人去,一枝画笔成绝响。

浙江省画院院长潘鸿海:去年8月,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我与陈逸飞、梁平波三人联手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文化江南的绘画作品展。

我没想到,这次画展,居然会成为陈逸飞最后一次带有个展意味的展览。

这次展览展出了包括陈逸飞以上世纪40年代上海风情为题材的14幅作品,该画展的开幕在绍兴引起了极大轰动。

陈逸飞从美国回来后,除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过一次个展后,很少参加展览,因为是故乡人的邀请,他才答应了。

著名画家朱国荣: 陈逸飞作为一位视觉艺术家,他为上海做了许多贡献。

从电影来讲,当时拍的《海上旧梦》,记录了老上海的风貌。

如今,回头再看,这些老房子都不在了,《海上旧梦》就变成珍贵的历史纪录。

在时装表演和服装文化方面,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处于领先状态。

而在改变上海的城市面貌方面,陈逸飞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无论是浦东中心绿地,还是长寿路改造,以及世纪大道的城市雕塑设计,都凝聚了陈逸飞的心血。

虽然这些项目有许多人共同参与,但是他身为艺术总监,他的审美观、指导思想、技术要求,还是贯穿始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