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变1995全集 > 第八十八章 说你行你就行

第八十八章 说你行你就行

2025-03-30 17:03:39

林风简单的把他正在做的事情说了,尤其重点说了对于农业基地的规划和打算。

这个规划他曾经跟周文武和鲍二好都说过,也跟老爸林宏新提过。

可惜前两者完全不感兴趣,老爸也不怎么管。

林风一直都算是一个独行者,虽然不缺乏帮助,但在某些时候,他还是有点寂寞,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读懂他为什么要做这些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若说有什么人能理解他,也就是张文中和几个技术员了。

如今他在叙述的时候,明显看到蒋忠恒眼睛发光,林风就知道这位农委的主任被吸引住了。

于是他卖力气的把农业和林业,渔业,畜牧业,旅游业之间的结合一一的指明,同时不忘提出高科技农业基地的概念,把他筹划之中的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种植都纳入其中,最后得出一个庞大的规划来。

等林风口干舌燥的说完,蒋忠恒已经两眼放光,看林风就好像看到大熊猫。

他有点激动的问: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你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林风点点头: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蒋忠恒啧啧赞叹:真想不到你才十五岁,你都从哪知道这么多东西的?呵呵,我喜欢看闲书。

林风赶紧掩饰,其实他这个借口实在蹩脚,九五年的穆河哪能看到什么书呢。

看闲书能看到这种程度?蒋忠恒下定决心回家就给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打电话,让她也多看点闲书,只要能有林风一般的见识,找个好工作起码没问题了。

老蒋,你觉得怎么样?赵旭日多此一举的问,其实从蒋忠恒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他已经完全被林风所描述的宏大规划给征服了。

我喜欢,非常的喜欢。

也非常地期望有朝一日这个宏伟的蓝图能在穆河成为现实。

蒋忠恒说,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计划的投资可不是几十万几百万能够做成地。

林风点点头:初步估计,大概要三千万以上的投资。

其实这个数字林风是砍半的。

免得吓着蒋忠恒他们。

可是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看来应该打个一折才对,因为蒋忠恒和赵旭日的脸都绿了。

这也太多了吧……赵旭日计算着。

之前的一九九四年,密山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过是十六亿元,人均不过2628元,整个地方财政收入七千万元。

这已经是近些年来最好的数字了,可即便如此,地方财政依然赤字。

林风一开口就是三千万,等于是穆河全市半年的财政收入。

这也未免太吓人了一点。

林风看出他们的震惊。

笑了笑说:这个投资又不是一步到位的,再说我本来也没打算从国家手上拿钱。

那你打算怎么做?蒋忠恒回过神来问,他越来越发现林风不卑不亢颇有大将之风。

虽然三千万地投资在他看来不可思议,可看林风地样子绝不是随便说说的。

林风道:其实这就跟搭积木是一样。

我手头只有两块积木,那就先搭两个地基,然后把地基卖掉赚钱,这样我就了三块积木,我除了搭地基之外还能在上面搭一座桥……林风一边说一边用茶杯和酒瓶当作积木比划着,蒋忠恒他们都听明白了。

这样来钱太慢了点吧。

张槐忍不住插嘴说。

林风苦笑:没办法啊,我连身份证都没有,也没什么可抵押的,应该也不会有人给我贷款吧。

大家都知道林风说的是实话,这年头贷款可不是太容易。

何况林风个小孩子。

你这样搞下去,恐怕二零零年也完成不了你地宏伟计划。

蒋忠恒说,他之所以说是二零零年,因为他那个时候就要退休了。

林风笑了笑:所以如果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就再好不过了。

你的远景规划的很好,可是现在你只有一个小厂和一百多亩租来的水田,难免不会被人当成是骗子。

蒋忠恒说。

我又没跟政府要钱,现在是你们来找我的。

林风耸耸肩膀。

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其实当他听说扶贫基金只有一百万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兴趣。

在他的估算下,就穆河一号那些种子。

如果卖的好地话,收入都不止百万。

只要到了九月,他就能有大笔的资金入账,到时候这一百万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何况拿了国家的钱会有很多麻烦事,他其实不太想掺和进去。

不过林风想的更长远的是农业基地的未来发展,想要在穆河做成点什么事情,没有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地。

赵旭日未来或许能更进一步,可现在他毕竟还只是县医院地院长,在政府的影响力远远不足。

可一旦能够在扶贫项目上做出点文章地话,就可以借此跟政府拉近关系,日后做什么事都方便。

或许这就是在中国做生意的无奈,不过既然林风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自然也要遵守这里的规则。

在某一种规则下,只有遵守规则并且尽量的利用规则的人才能获得胜利,林风再清楚这个道理不过了。

你目前搞的这些呢,我觉得其实也比较有发展的潜力。

就比如山野菜这个厂子吧,我看就可以作为一个扶贫项目入手。

蒋忠恒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要冒险的好,毕竟林风说的摊子实在太大了,把穆河一年的财政收入投进去都不够,这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农委主任能够搞的起的,不过弄个山野菜厂子,搞一搞精加工,或许能够让一批人脱贫,只要完成上头的任务,他也就算解决的一个烫手的山芋。

林风有点失望,不过很快也就释然了。

对方毕竟只是个农委主任,就算他疯狂的支持也没什么用,甚至就算是穆河的市长市委书记鼎力支持他,未来的路也不好走。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胳膊腿。

林风信奉这一点,虽然政府的关系要搞好,可更重要的是修炼内功,像张无忌一样的炼成天下无敌的内功,才能不怕任何的困难。

蒋忠恒和林风聊起山野菜加工厂的事情来,最后决定按照林风的模式也办一个农委下属的加工厂,请林风做名誉顾问。

这个名誉顾问可不是白做的,不但没有工资,还得林风给山野菜厂子找销路,完全就是占林风的便宜。

好在林风不在乎这个,让穆河更多的人富起来也是他的想法,倒是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

蒋忠恒也知道有点对不住林风,一个劲的说以后一定给林风补偿。

林风早就想好了,他的水稻秋天收割之后要卖种子,这种事情要是不把农委打点好可不行,不然给他扣个什么扰乱农村的帽子,那就直接就嗝屁着凉了。

既然有求人家,现在吃点小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何况金红中那边对山野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最近崔石也常常说工厂整天加班,产量实在跟不上。

林风现在没钱扩充厂子,干脆就充好人分给农委一部分的销路,既卖了人情又救了急,还能用政府企业的名义恫吓一下金红中,免得这个无良商人总拖欠货款。

当下林风就和蒋忠恒商量了合作的事宜,一切谈妥,蒋忠恒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他一走,赵旭日把门关好,有点歉意的对林风说:没想到这事黄了。

都怪我,不该说的那么大。

林风一笑,其实他也没抱太大的希望。

今天能跟农委建立比较良好的关系,也算是一大收获,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不过我对你的那个农业基地的规划很有兴趣。

赵旭日说,你能再给我详细的说说吗?想到赵旭日日后会成为穆河的常务副市长,林风也来了兴致,若是能给赵旭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来他或许能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杨斌之所以能够成为煊赫一时的富豪,其实也是因为沈阳市政府免费给了他几百亩的土地。

林风当然不指望能免费拿到那么多的土地,但是土地可就是钱就是命根子,以后要是能靠着赵旭日这层关系买到农业基地发展最需要的土地,他就谢天谢地了。

林风非常细致的又给赵旭日讲了一遍,赵旭日听的非常的认真,还要不时的提出一些问题。

林风把各个产业之间的链条讲给赵旭日听,他把整个农业基地比作了一台机器。

农业就是机器的发动机,带动了整个机器上其他产业的转动,一业兴百业兴,由农业带动穆河的经济大环境,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收益。

林风说到后面已经完全是一副理想主义者的姿态,甚至开始用啤酒在桌子上画穆河的地图指点江山,说这里盖农场那里封山林,这边搞旅游那边建商业住宅,这还哪里是搞农业基地,分明是把穆河当作模拟城市来搞。

林风说完,咕嘟咕嘟的灌了一大口水,叹息一声:想的挺好,可惜不行啊。

他话音刚落,就听赵旭日兴奋的说:怎么不行,我说你行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