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汽车业的每一个伟大的人物都具有某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往往会激励他们的下属,但同时也经常导致他们与自己的上司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
费迪南德・皮耶希与自己所经历过的每一任上司作对,他的舅舅也不例外。
李・艾科卡不断地惹恼亨利・福特二世,但最后他无功而返。
鲍勃・卢茨深深地激怒他的每一任老板,包括艾科卡、亨利・福特二世和埃伯哈德・冯・金海姆。
卢茨总是抢上司的风头,有几次在关键性的时刻,正是这一点阻碍了他的职业发展。
而他的最后两任老板,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鲍勃・伊顿和通用汽车公司CEO里克・瓦格纳,则完全是在学习如何与他相处。
他们六人每一个都个性鲜明,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决不缺乏自信心;他们都善于沟通,尽管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他们都能够调动整个公司--那些由数千名员工构成的庞大而繁杂的官僚机构--的积极性。
20世纪末,汽车业的CEO们都在模仿他们的风格。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约尔根・施伦普模仿的是艾科卡的风格,艾科卡--不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效仿的则是亨利・福特二世和本田宗一郎。
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时候,年轻的施伦普曾经欺骗性地策划了一次与艾科卡的会晤,当时他只是为了能见一见这位大师,学习他作为领袖人物的一些超凡魅力。
鲍勃・卢茨与生俱来的那种搞汽车的个人风格激励了汽车业诸多最高位置上的领导者--从福特的雅克・纳塞尔(Jacques Nasser)到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沃尔夫冈・伯恩纳德(Wolfgang Bernhard)。
曾在埃伯哈德・冯・金海姆手下工作过的6名汽车业CEO都吸收了这位伟大人物的风格元素,而亨利・福特二世的哲学大师风格则成为两位美国总统效仿的典范。
这六人改变了21世纪初各个领域的CEO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本田宗一郎成为一代异常自信的美国计算机行业亿万富翁们的榜样。
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的美国汽车界老板都很喜欢别人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缩写来称呼自己--例如麦克纳马拉。
但是,40年后福特公司总裁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则非常在意个人形象,他下令要媒体写他的全名,而不能用缩写。
到20世纪末,拥有鲜明的个性已经成为汽车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礼仪,他们当中,又以纳塞尔、施伦普和日产的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个性最为鲜明。
让他们拥有如此权力的,就是他们个性的力量。
本田宗一郎可能是汽车历史上最具天生领袖气质的一个,他综合了亨利・福特一世和小艾尔弗雷德・斯隆的优点,后者是20世纪20年代通用汽车伟大的创立者。
本田拥有某种无法言喻的品质--这种人性的宁静让他在日本社会中悠然飘乎世外。
他是20世纪70、80年代那些显要人物的先辈,例如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他们全都受到日本方式的影响,而影响其中有很多人的,与其说是日本方式,不如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本田方式。
本田宗一郎有一套无形的管理风格。
他从未担任过老板的角色,但是,大多数重要的决策都是他做出的,而且,他让自己飞速发展的公司一直保持在平坦的道路上。
他从不下令执行某一战略,正确的战略似乎一向都在追随他的行动。
他会厉声命令做得好的那些手下,也会卷起袖子,在本田研发中心关切地询问试验工作台前的年轻员工,他们在做什么。
不管是跟一两个人说话还是给很多人讲话,他都是一个不需要事先准备草稿的老板,他就像一个魔术师,既能像很多汽车业的老板一样苛求自己的手下,又能让自己的员工平静下来,就像着了他的魔。
本田相信年轻人和普通人的力量,只见过他一次的员工们就会愿意在这唯一一次会面的激励下将自己的职业终生都奉献给他。
本田是一个非常富有人情味的人,但是脾气也非常大,被员工们称为霹雳先生。
此外,他还是一个世界级的痛饮狂欢者,他年轻时的一些失检的言行成为他传奇的一部分,同时,他的那些行为也足以让他锒铛入狱。
有的时候,公司没钱了,但他会在这个时候宣布,公司将参加曼岛TT摩托车赛,这都是很典型的本田作风,他似乎从不在乎周围出现的那些麻烦事。
后来成为本田公司董事长的Hideo Sugiura记得,他当时认为,自己的老板已经与现实脱节,而开始考虑要离开公司。
就像JFK航天中心向美国宣布,将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实现人类登月计划一样,本田夸下的海口让自己的员工兴奋起来,士气大涨。
人们到处都在议论本田的TT车赛,本田公司将获胜这一不可思议的期待让员工们有一种激情澎湃的自豪感,本田的夸口成为一个妙招。
本田跟他的传记作者索尔・桑德斯(Sol Sanders)说:我认为,一场靠技术和智慧带来的胜利将为日本人带来巨大的希望,尤其是日本的年轻一代。
这一共同目标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激励了员工的士气。
1961年,本田真的在TT车赛上获得了冠军。
本田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董事长Satoshi Okubo称赞本田宗一郎的,是他所说的一种自由架构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与老式的日本资本主义是背道而驰的。
他说,这一启示直接来自于公司的这位创始人。
他告诉我们,我们要为自己而工作,而不仅仅是为公司,Okubo回忆道,我觉得在当时这听起来非常奇怪。
这种对个人主动性的考虑意味着,在日本汽车制造商当中,本田率先打破了工艺设计、风格设计、市场营销以及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其他一些环节之间的界限,每个人都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