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衡量经济的方式不同,将会产生不准确的、有很大差别的结果。
不幸的是,我们所采用的测量经济的指标无论对媒体还是对政策的制定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纯粹是因为我们所选的指标具有可测量性。
GDP低估了我们在工作中做创造的价值,因此对我们的生产能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它低估了我们在家庭和社区中所进行的无偿劳动的价值。
由于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大部分的无偿劳动都是由女性来完成的,因此,GDP低估了女性对经济的贡献。
表11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的福利国家或地区人权发展指数排名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人权发展指数排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预期寿命(岁)教育程度指数+挪威14338454796099冰岛25333051809098澳大利亚3141130331805099爱尔兰43-138827779099瑞典5161129541803098加拿大610431263802097日本7181129251822094美国82-639676775097英国1813-530821783097中国819095896719084印度126117-93139636061人权发展超出预期的国家或地区乌拉圭4362+199421756095古巴5093+435700776093亚美尼亚80112+324101716091马达加斯加143169+26857556066人权发展低于预期的国家或地区中国香港2212-1030822818088沙特阿拉伯7645-311382572072土耳其9270-227753689081赤道几内亚12030-9020510428077南非12155-661119247080资料来源:2006年联合国人权发展报告。
*如果人权发展指数排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则分数为正。
+指数是以识字率和入学率为基础得出的。
GDP和人民福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对外公布一个关于各个国家人权发展的排名。
联合国主要通过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的人权发展状况,这三个指标是:人均GDP、预期寿命和受教育程度。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GDP是一个极具误导性的测量指标,因此联合国的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很大偏差。
它忽视了社会公平、闲暇时间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类目标。
然而,将这些国家按人权发展状况的排名和按GDP的排名进行比较是非常有趣的。
一般来说,人权发展状况比较好的国家通常也具有较高的人均GDP(一方面GDP本身是评价人权发展状况所考虑的三个指标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较高的GDP可以使一个社会增加更多的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投入)。
这说明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分重要。
然而,GDP和人权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不是绝对的。
例如北欧的一些国家,它们在联合国公布的人权发展状况的排名比单纯按GDP进行排名靠前。
这表明它们能够高效率地将GDP转化成真正的社会福利(通常归功于在高税收的支持下,社会可以向人民提供范围广阔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在联合国公布的排名的名次比只按照GDP排名的名次要低,这些国家不能有效地将GDP转化成社会福利。
这些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一般实行低税制同时公共服务也比较薄弱。
表11提供了一些国家人权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
实行高税制的挪威(政府将GDP的50%投入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中)排名第一,实行低税制的美国排名第八(尽管其GDP的水平位列世界第二)。
对于每个国家来说,GDP排名和人权发展状况排名的差距说明了它们能否成功地将GDP转化成现实的社会福利,这种差异在表格的第四列(该列用阴影表示)。
在该列中正数表明一个国家的GDP水平较高,负数则正好相反。
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平均健康水平优于美国——由于其GDP水平较高,因此在改善社会福利的投入上比其他一些国家都要多。
另一方面,盛产石油地处赤道的几内亚在将GDP转化成社会福利方面做得最差。
南非尽管在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它的人权发展状况排名比较靠后,这主要是因为在南非,人们的寿命比较短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