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九州志II > 刺赢 文/月饼 第四章

刺赢 文/月饼 第四章

2025-03-30 09:03:38

江湖网 更新时间:2007-5-30 13:48:59 本章字数:2869第二天一早,汤铭早早在门外挂了今日谢客的牌子,穿上夹袄就出门去了。

伙计也乐得休息一天,自然不会多嘴打听他的去向。

路上不时有人跟他打招呼:汤老板,今儿怎么没开张啊?他只是笑着说一句:出去买些东西。

四月的天启,早晨已经不怎么冷了,路两边的树抽出的绿芽还只有一寸多长,太阳照在身上能感到几丝热意。

汤铭走的有些热,便脱下夹袄拿在手上,在昌平坊的大街小巷转来转去。

昌平坊住的都是些平民百姓,平日里街道旁总是摆着不少摊位,卖各种日常杂货,或者小吃零嘴,所以路上也一直是人来人往。

他在路边买了半斤桑椹,用油纸包了,边走边吃。

虽然刚刚过了国丧,而且路上经常还会看到治防司的人马为了上次刺杀离公的事情满城巡逻,但帝都的百姓一样过着和以前差不多的悠闲生活。

该泡茶馆的泡茶馆,该遛鸟的遛鸟,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里面多了些内容而已——天子脚下,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出来的有些早,汤铭在路边随便找了家茶馆坐了进去,顺便探听探听最近市面上有什么消息,毕竟茶馆这种地方人多嘴杂,说不定就能听到什么风声。

他在这家茶馆也算熟客,小二很快就给他泡好了香片送过来,还顺带送了一小碟瓜子放在旁边。

不远处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三个年轻的读书人,桌上还摆着几样点心。

坐在首位上的人大概有二十五六岁,余下两人都是二十出头的样子,正在有些激动的谈论些什么。

要我说,这大胤朝迟早要完。

为首的那人说道,一脸的愤懑。

李哥。

其中一人劝他道,小声点,言多必失啊。

失什么失?被称作李哥的人似乎是喝了点酒,借着酒劲根本不理会他人劝阻,声音反而更大了,当年太祖爷蔷薇皇帝早就下了圣旨,说本朝切不可因言论杀士大夫。

我就是说了,又能怎么样?旁边两人就赶紧劝他,还不住向四周的茶客作揖告罪。

汤铭看了觉得奇怪,招手把小二叫到跟前,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大清早就过来闹腾?小二哈着腰说道:汤爷,您多担待着点,他也是苦命的人。

怎么回事?汤铭却越发好奇了。

说来话长……小二刚想说下去,那边掌柜的突然用力咳了几声。

汤铭见状,多摸出一个银毫放在桌上,掌柜的便不再说什么了。

小二便拉了凳子坐下,探身过去低声说道:前些天先皇下葬,不是有人在半路行刺么?这您听说了吧。

汤铭点点头:听人说过,那天太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就被挤开了。

他指了指脚上的新鞋,接着说道:这不,连鞋都踩掉了,只得买了新的。

小二瞟了一眼还在那边趁着酒意说胡话的书生,说道:那边的李爷,家里也是几代的读书人,也算的上是书香门第。

嗯。

汤铭应和了一声。

这不听说前几天,皇上冲着廷尉府的老爷们发了怒,说在国葬时出了这么大篓子,丢尽了皇室的脸面,这事不管是谁做的都得一查到底。

然后呢?然后?小二叹了口气,说起来这廷尉府的人也真是不争气,这么一下令,还真去四处搜捕刺客了,弄得满城鸡飞狗跳的。

汤铭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点点头,示意小二接着说下去。

这李家的老爷,也算是吃过几年衙门饭的,平时就好说一些个时事给我们这种人听。

可前几天,就在前面街口的二荤铺,就说几句这行刺的都是猛士,若是他年轻二十岁定然也要去出一把力之类的气话,就被廷尉府的人拿去了。

说是和刺客勾结,不论李家怎么往里面使钱打点都不放人……您说,这李家的少爷能不天天借酒浇愁么……小二压低了声音,像是怕被邻桌的人听到。

汤铭大吃一惊:还有这等事?声音突然高出一截来。

小二赶紧说道:您小声点,这事知道就行了,别说出去。

然后四处瞟了几眼,又叮嘱一句,别说是我说的啊。

李家少爷这么弄,我们也怕出事。

可也没办法不是?这些天这种事,多了去了……说罢顺手把桌上的银毫捏在手里,走开了。

那李家公子还在一旁嘟囔廷尉府的不是。

他的两个伙伴就在旁边劝着,可一点用处都没有。

他越说越是激动,甚至开始拍桌子大喊:这算是什么世道?放着进城的乱臣贼子不抓,来抓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他们倒是长了本事了……李哥,别说了……同伴拼命拦他。

我就是说了,怎么着?他越发的人来疯,有本事也把我抓了啊!那嬴无翳就是老子杀的了,能怎么样?满店的客人都大惊失色。

在里面算账的掌柜实在看不下去,从柜里走出来准备劝阻,不想却被人拦了下来。

他转身,发现身后站着四个年轻人,他们原本是坐在那里喝茶的。

客官,有什么事么?他问道。

这儿没你事,该干嘛干嘛去。

为首的年轻人面无表情的说道。

掌柜的刚想说些什么就被他一把推开,然后那人径直走到李书生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跟我们走一趟吧。

你,你是什么人?李书生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还是一脸滚刀肉的样子,凭什么就让我跟你走……那人便从腰间拿出一块乌铁的牌子,在李书生眼前晃了晃:这牌子你总是认得的吧。

看到了熟悉的廷尉府腰牌,李书生才猛地惊醒。

回想起刚才自己说的那些浑话,他吓得脸色煞白,冷汗一下就流了出来。

旁边两个书生也吓坏了,赶忙上去解释:这位爷,您看他这都是喝醉了酒说的胡话,您可千万别当真……另一个也跟着说:就是就是,他这是说胡话。

他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可跟那些反贼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这附近街坊四邻都知道。

您大人有大量,就放他一马吧……李书生眼巴巴的看着他。

那廷尉却是不听,只是一把抓住了李书生的手腕,走!你们凭什么抓我!李书生挣扎着,却被一步步拖开。

他的两个伙伴在旁边不停的阻拦,一边替他告饶。

凭什么?廷尉冷笑道,就凭你刚才说的那句‘这大胤朝要完’!离开茶馆后,汤铭不时用手掸自己的夹袄。

上面染了巴掌大一块紫色,是廷尉府的人和李书生纠缠时碰到了桌子,结果原本放在桌上的桑椹全都砸在了他的衣服上,染上了颜色。

他当时装着惊慌失措的样子,廷尉们也没去管他,只是将那三个书生全都用铁链反绑了带走,店里也没有人敢阻拦。

茶馆掌柜的叹了口气,从柜里取出一张纸,苦笑着写了莫谈国事四个字,叫伙计贴在店内的柱子上。

满堂的顾客也没人再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结了帐离开。

这时已经接近晌午,汤铭便朝着两条街外的鼎香楼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