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太阳 > 正文

正文

2025-03-30 09:02:24

导读:杰克·威廉森和他的《黑太阳》姚海军作为美国科幻小说的大师级作家,杰克·威廉森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潜在的异族》、《月亮孩子》、《智能机器人》、《天网坠落》、《星桥》、《海底世界》……他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给中国读者的想像力带来震撼性的冲击。

威廉森1908年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后来几经搬迁才在新墨西哥州东部的一个偏僻农场定居下来。

1926年,威廉森怀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高中毕业,但家庭的困难却迫使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恰在此时,正在连载A·梅里特作品的著名科幻杂志《惊奇故事》出现在他面前。

威廉森完全被迷住了,开始试着为《惊奇故事》写一些梅里特式的故事,很快处女作《金属人》(Thc MetalMan)就出现在《惊奇故事》上。

提到当初的写作动机,威廉森坦率地承认,除了喜欢科幻外,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钱。

不过他很快发现:科幻对于他远非挣钱那么简单,它解放了他的创造力,成就了他的事业,还帮助他克服了因出身贫寒而产生的自卑。

1984年他在《惊奇的孩子:我的科幻生涯》一书中对这段生活做了详细的回顾(这本书获得了1986年的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

这些回忆再现了早期的通俗科幻杂志在它的第一批读者中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威廉森这位大师级科幻作家的成长历程。

威廉森在写作上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他总是能够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与风格使之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正是他的创作力长盛不衰的秘诀),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以前,他的创作集中在当时流行的太空歌剧上,被誉为太空歌剧的两大台柱子作家之一;1945年以后,他的创作则更加多样化,并开始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物心理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威廉森第一阶段的长篇有十多部,它们大都以在杂志上连载的形式发表,包括《外星智能》(Alien Intelligence,1929)、《乌托邦要塞》(Fortress of Utopia 1939)等等。

他在这一时期最好的作品是航时军团系列中的《时间军团》(The Legion of Time,1938),它表达了作者的未来观,即任何未来都有可能存在,但实际上能够存在的未来却只有一个。

威廉森通过这部作品第一次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

随着坎贝尔黄金时代的来临,威廉森一夜之间成了老前辈,但他用令人赞叹的速度适应了新的环境,1940年他发表了《潜在的异族》(Darkcr Than You Think),接着发表了反物质系列——这个系列包括《反物质飞船》(See Tee ship)和《反物质辐射》(See Tee shock),分别于1942-1943和1949年在《惊奇故事》连载。

威廉森在谈到他创作反物质系列的背景时说,他当初打算写一系列有关在小行星带开采新能源物质的故事,他把这种想像中的物质叫做地物质,后来是坎贝尔启发了他.从而创造出了反物质这一名词,50年代初,威廉森面临着自我超越的困境,一直到60年代,都较少有独立的创作,更多的是与别人合作。

虽然与冈恩合作的《星桥》(star Bridge,1955)再次证明了他在太空歌剧方面的非凡造诣,但他与波尔的合作却更长久。

在第一个系列海底三部曲获得成功后,他们又接着创作了星孩三部曲和布谷鸟系列。

前者是描写人类进化成为行星生命的壮丽史诗,完全舍弃了太空剧的结构;而后者,则在语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威廉森是个标准的榜样式的作家,他在繁忙的创作之余,更以一种令人敬慕的精神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56岁时.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新墨西州大学教现代小说和文学评论,直至1977年退休。

这期间,他努力促使科幻成为一门正式的理论学科,为提高科幻文学的地位做出了贡献。

1976年,他被世界科幻小说协会授予科幻大师奖,两年后又被推选为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会长。

70年代和80年代,威廉森以《月亮孩子》(The Moon children,1972)和《天网坠落》(Lifeburst,1984)等作品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尤其是前者,可以说是威廉森成功超越自我的象征。

进入90年代,威廉森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不断有新作问世,《滩头堡》(Bcachhead,1992)、《月亮魔鬼》(Demon Moon,1994)、《黑太阳》(Black Sun,1998)均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它们充分证明了一个老牌科幻大师旺盛的令人敬畏的活力。

从1928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至今,威廉森已经连续写了74年。

他是从事科幻小说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家,其作品不仅想像宏大,更以生动新奇、让人欲罢不能的情节取胜。

威廉森的这一特色在《黑太阳》中有突出的体现。

《黑太阳》的故事始于最后一艘太空播种计划飞船即将离开地球之际,这艘量子飞船将带着最后一群冒险家以波态的方式跨越广漠的宇宙星空,直到遇到足够大的引力使它恢复为正常的物态。

人们原本想通过太空播种计划将文明的火种洒遍星宇,可是这一伟大计划的倡导者——太空播种组织,却已经被妄自尊大的赫尔曼·斯特克和他庸俗的助手欣奇异得一塌糊涂。

发射场外,一群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想方设法阻止飞船升空。

他们买通飞船的安检主管吉那斯·罗克,在飞船上安装了一枚炸弹。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终止太空播种计划。

卡洛斯·蒙德拉贡,一个年轻的墨西哥非法移民,计算机高手,怀着他的星际旅行之梦潜入飞船,成了一名偷渡者。

斯特克和欣奇在飞船起飞的最后几分钟接管了飞船。

飞船发射升空,罗克的炸弹也被拆除。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量子飞船在一个已经死亡的恒星附近恢复成常态。

醒来的人们发现,这颗恒星只有一颗行星——极端寒冷,毫无生气,但是在着陆的过程中,飞船的探测器却侦测到一个神秘信号。

飞船上的乘员也发现在行星的冰盖中央有一组显然出自外星人之手的巨大建筑。

飞船着陆后,斯特克不顾专家们提出的在行星地表下修建生活区的建议,坚持将飞船上所有资源都集中到旨在使飞船再次进行空间跳跃的发射场上。

当一些尸骨以及其它陌生的古器物被发现时,神秘的气氛开始在这颗行星弥漫,并愈来愈浓重起来。

当前往神秘信号源进行探险的探险队失去联系之时,黑太阳行星上的人们已经没有多大选择的空间了……一系列冒险使《黑太阳》的情节显得非常紧张。

威廉森使用了许多早期科幻中常用的发明,并对它们进行了最新的改进。

这部小说没有现代科幻小说的那种愤世嫉俗和悲观厌世的情绪,保持了高度冒险和对宇宙以及宇宙探险的惊奇感。

威廉森在1975年曾对现代科幻小说中悲观主义大行其道表示惋惜,并宣誓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延续乐观的风格。

约翰·库特在他著名的《科幻大百科全书》中指出,威廉森1992年的《滩头堡》在主题上与同时代的作品相比散发出早期科幻的芬芳。

威廉森显然已经回归到他科幻之路的本源,并利用他七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为那些有些陈旧的原料赋予了现代的风味,从而为今天的科幻小说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

《黑太阳》正是这样一部实践诺言之作,它沿袭了太空歌剧式的宏大,重新拾回了早期科幻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