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遇险情

2025-03-30 09:01:31

布利号停靠的海湾位于南部海岸,是一个二十英里长二英里宽的河口,起源于南部海岸一个形状相似约二百五十英里长的大海湾。

大海湾是北部海洋的分支。

北部海洋海域宽广,与终年冰封的极地冰带融在一起。

河口、大海湾与北部海洋都大致为东西走向,海湾的北部被狭长的半岛和大洋分隔开来。

布利号停靠的位置选得很好,连选址的伯纳兰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好。

这里两面都被半岛环绕,不会受到风暴侵袭。

但是在向西约十八英里处,半岛越来越低,没法挡住飓风前进。

伯纳兰和赖克兰很庆幸,布利号正好停在有东西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船长再一次被放上了履带车,不过这次身边多了个视频通讯仪。

右边的大海无边无际,没过半岛尽头,直达水天相接处。

身后的沙滩同停船的地方很相似,是一条微斜的沙带,地面星罗棋布地长满在麦斯克林星随处可见的黑色藤蔓植物。

他们的前方却几乎寸草不生,光秃秃的一片。

一眼望去斜坡渐趋平坦,越来越开阔。

尽管沙地上没有扎根很深的植物,但却并不是完全一无所有。

沙滩上还残留着上一次暴风雨所留下的残迹。

这里有大丛缠绕交接的水草和不知名的水草状植物,还有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的尸体,其中有些动物体形硕大。

赖克兰略感惊诧——倒不是因为他们尺寸巨大,他知道它们一生都遨游在氨水中,而是因为它们怎么会被冲上沙滩这么远。

一个庞然大物被冲上岸达半英里之远,麦斯克林飓风居然能在这种超重力环境下横扫六十英里海域,掀起千层巨浪。

这个地球人这时才意识到它的威力。

他本想去看看没有半岛保护的海岸区是什么样,但那得多走上一百英里。

要是这种海浪打到船上,你的船会怎么样,伯纳兰?那得看多大的浪,还要看我们在哪儿。

要是在公海,我们可以得心应手地对付它。

但是现在‘布利’号被拖上了岸,停在海滩上,要是遇上巨浪可能会给冲个片甲不留。

离‘世界边缘’这么近,我不知道海浪会掀多高。

现在想想,即使最大的浪头在这里可能也不会有多大的破坏力,这个地方几乎没有重力嘛。

恐怕关键不在于浪头的重量。

你的第一个判断很可能是对的。

我在那里过冬时脑子里也这么想过。

我承认我一点也不知道‘世界边缘’的海浪能有多大。

有很多探险者在这个纬度上失踪,这也难怪。

你选的位置不坏。

还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地点,是个多山地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根据照片,那些山脉可以保护整个海湾。

另一个地点?我还不知道呢,你的意思是说我所看到的半岛外面又是另外一个海湾吗?对,我忘了你总是靠着海岸航行。

你从西边过来,一直是近岸航行,对不对?是的,驶过的海域几乎都是未知的。

我沿着过来的这条海岸线大致从东向西蜿蜒了三千英里,这一点你大概也知道,我现在开始明白在高处俯瞰的好处了,之后便逐渐变成向南航行,又逐渐蜿蜒向南,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到了一个地方,有大概几千英里的海岸又变为东西走向。

据我推测,总的来说,从这里到我家乡对面,直线距离约为一万六千英里——当然,实际海岸线更长。

走过这一段之后,再往西行驶一千二百英里,穿过大海就到家了。

那一片海域我们了如指掌,任何水手不需要冒太大风险便可安然穿越。

他们聊天时,履带车已开离海边,驶向被上次风暴抛到岸上的庞然大物的残骸。

赖克兰当然想过去看个究竟。

因为他到现在为止还没真正见过麦斯克林星球上的动物呢。

伯纳兰也很乐意去看看。

他一生航海,见过无数在海洋中游弋的奇鱼怪兽,但眼前这只他却吃不准是什么。

这家伙的模样对他俩而言倒不算怪异,可能是一种不多见的流线型巨鲸或是一条体形庞大的海蛇。

赖克兰不禁联想起了地球三千万年以前横行海洋的古海蛇。

但是,这种古海蛇在地球上早已灭绝,人们发现的化石也远比眼前的这只怪物小得多。

这家伙的身躯在沙地上伸展开来足有六百英尺,它活着时身体一定是柱状,直径超过八十英尺。

现在它被抛上了岸,看上去活像一具在烈日下放得过久的蜡制模型。

赖克兰略略估算了一下,尽管它肌肉的密度仅有地球生物的一半,重量仍然相当惊人。

这和当地三倍于地球重力的环境不无关系。

要是你在海上遇到这个东西怎么对付?他问伯纳兰。

天晓得。

这个麦斯克林星人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以前也见过这类动物,只有几回。

它们通常在较深的恒海活动。

在海面上我只见过一次,体形是这只的四倍。

不知道它们吃什么,但很明显它们是在深海觅食。

我从没听说过它们会攻击船只。

你没法听说。

赖克兰直率地回答道,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有生还者那简直不可想象。

要是这种动物像地球上的鲸的食量那么大的话,那它完全有可能一口吞下你的船,却感觉不到你们的存在。

走,让我们瞧瞧它的嘴巴。

他又发动履带车,沿着它的躯干开到可能是这东西巨大头部的位置。

这个庞然大物有嘴和类似头骨的结构,头骨已经被它自身的重量压扁了。

还好,它的残骸还能让赖克兰看出他对它的饮食习惯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它的牙齿就知道是肉食动物。

一开始,这个地球人还没认出这些就是牙齿,直到他注意到这些尖刀长在肋骨这个奇怪的地方才发现真相。

你们会没事的,伯纳。

他最后说道,这家伙不会想到攻击你们的。

它这么大的胃口,对你的船根本不屑一顾。

我觉得,至少得比‘布利’号大一百倍以上的食物,它才会有点兴趣。

深海一定有鱼类活动。

伯纳兰若有所思地回答道,但是这些鱼对我们毫无意义。

对了,说说你刚才提到的恒海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其他不同的海吗?我是指那些在冬季风刮起前仍然是海洋的区域。

他答道,初春时海平面达到最高,那时冬季风逐渐平息。

在一年中其他时候海平面会逐渐降低。

在‘世界边缘’,因为海岸线陡峭,还看不出什么分别。

但在那些重力正常的区域,水线会纵深变化,春秋两季,水线的变化范围可达二百到二千英里。

赖克兰听完禁不住轻轻吹了声口哨。

换句话说,他似乎在自言自语,你们的海洋以四个我们地球年为周期完成一次循环:先是蒸发,然后在极地上空凝结,以甲烷雪的形式降落,最后在春天到秋天这段时间内再重新流回大海。

我原来还对这些暴风雨感到不解,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

他转到了更紧迫的话题上。

伯纳,我打算从车里出来。

从我们发现那大家伙时我就想采些麦斯克林动物的标本。

当然啰,我不能把它的皮剥下来。

它死了这么久了,肌肉是不是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我想你可能更清楚。

它肯定还能吃,不过从你刚才说的话来看,你消化不了它的肉。

除非风干或者用特殊方法保存,肉在几百天内会变得有毒,味道也会改变。

你要是实在想要,我可以取一点下来。

伯纳兰不等赖克兰回答,连偷偷瞥一眼附近有没有船员的动作都没有做,径直从车顶跃向旁边的大家伙。

他的判断出现了严重错误,直接跃过了大家伙。

他立即感到一阵恐慌,还好立即控制住了自己,稳稳落在大家伙的另一侧。

他又向回跳,这次估算距离可好多了。

等赖克兰打开车门钻出来时他已经恭候多时了。

履带车没有气密室,地球人坐在车里时身上仍然穿着厚重的宇航服,扣上头盔后便让麦星空气在车里自由流动。

赖克兰推门出来时,车内涌出一股白色的冰雾,那是车内残存的二氧化碳。

虽然伯纳兰没有嗅觉,但他吸进了一丝含氧空气,呼吸孔只觉一阵烧灼般的疼痛。

他赶忙往后跃开。

赖克兰明白他为什么作出这么剧烈的反应,赶忙为自己的鲁莽道歉。

没什么。

船长回答道,我早该想到的。

上次你钻出你住的那座山洞时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你早就告诉过我你们吸的氧气和我们吸的氢气大不一样。

你还记得吗?就是在我学习你们语言的时候。

我想是这样。

但我觉得,一个天生对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空气毫无概念的人,要随时记住提防这个危险确实不太可能。

还是我的错。

不过幸好没伤到你。

我还不清楚麦斯克林生物的有机成分,这就有可能在无意中伤到你,所以我才想收集这个麦星生物肌肉的样品,好好研究一下。

赖克兰宇航服外层的网状小包里有许多工具,他戴着手套的手还在兜里摸索合适的工具时,伯纳兰已经开始取标本了。

他挥起四只大钳连皮带筋撕下一块肉,塞进嘴里,细嚼慢咽了好一会儿。

还不错。

他终于评价道,如果你不需要用整个家伙去作实验的话,我看不妨把捕猎队叫到这儿来。

暴风雨来临前就可以赶到。

这儿的肉应该比他们用其他方法能弄到的多得多。

好主意,赖克兰咕哝着应付道。

他没怎么留心听伯纳兰说话,心思全都集中在一个难题上:怎样把解剖刀锋利的刀尖插进他面前这个大家伙的身体。

连伯纳兰问他会不会用这整个宠然大物作实验都没能分他的心。

伯纳兰当然是开玩笑,麦斯克林人还是很有幽默感的。

赖克兰知道,麦星生物的组织一定极为坚硬。

哪怕是伯纳兰和他同族这么一丁点大的生物,如果他们肌肉的坚韧程度只与地球生物一样的话,也早就被麦斯克林极地的重力压成了肉酱。

用刀子切开那大家伙的皮肤会很困难,这一点他早就料到了。

但他多少有点草率地推断,一旦刀子切进皮肤,继续切割就容易了。

现在他发现自己想错了,那家伙皮肤下的肌肉似乎和柚木一样硬。

尽管他的解剖刀是一种超硬合金制成的,但简直切不断它的肌肉,只能刮下少许几条肉,用采样瓶封好。

这大个子有没有哪部分稍稍软点儿?他停下手头的活儿,抬头问伯纳兰,后者正饶有兴致地观察着他的行动。

要切下足够多的样本,满足图利那些搞研究的伙计们,我得用上动力工具才行。

可能口腔里有些部分切起来容易些。

伯纳兰回答道,不过你可以告诉我你想要哪个部分的肉,要多大的块儿,我帮你一片片夹下来。

这样容易些,行吗?还是你们的实验有特殊要求,必须用金属工具割下样本?就我所知没这些要求——真是太感谢你了,要是我的伙计们不喜欢我们采集的样本,就让他们自己下来割吧。

赖克兰转身回答道,干吧,就按你说的办法。

也听你的,从口腔取样。

从这儿我可能连它的皮都割不透。

赖克兰摇摇摆摆,吃力地绕过这个身体扭曲的庞然大物的头部。

它被重力压变形的双唇咧开,露出利齿、牙床和可能是舌头的器官。

切几块,大小能宽宽松松放进这些瓶子就行。

赖克兰又试着用解剖刀割了割,发现舌头没有刚才的部位那么难对付。

伯纳兰也干了起来,按吩咐切下大小合适的样本。

一不小心一片样本就变到伯纳兰嘴里去了——尽管他一点儿不饿,可这是鲜肉呐。

虽说吃了点,瓶子还是很快盛满了。

赖克兰站起身,把最后一个容器填满,渴盼地瞥了一眼怪兽像柱子一样的牙齿。

恐怕得用威力胶才能拔下一根来。

他遗憾地说道。

什么是威力胶?伯纳兰问道。

一种炸药——就是一种可以瞬间变成气体,发出巨响和冲击力的东西。

我们用这种东西来挖掘、拆移不再适用的建筑物,有时也用来打仗。

这个声音,就是爆炸声吗?伯纳兰问道。

赖克兰没有马上回答,轰的这一声巨响,在这个居民对爆炸这档子事儿一无所知的星球上可真是让人毛骨悚然,何况这儿也没有其他地球人在场。

说赖克兰当时的反应是惊恐万分绝对不过火。

爆炸声同时从他自己和伯纳兰的话筒传过来,混在一起,他无法判断爆炸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心里泛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听上去很像。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对伯纳兰说道。

随即便迈开步子,从怪兽头部返回他的履带车,心里惴惴不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伯纳兰万分好奇,紧跟在赖克兰身后爬行着。

很快,赖克兰看到了履带车,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可当他走到车门前时却吓了一大跳。

只见车厢底部被炸得七零八落,只剩下些上卷下翻的金属皮,有些挂在车壁上,有些挂在操纵仪和其他内部仪器上。

车底部的动力设备敞露在外,一览无余。

单从赖克兰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车已经完全报废了。

伯纳兰对这意外倒蛮感兴趣。

我想你可能在车里放了炸药吧。

他问道,怎么不用它来炸你想要的动物肌肉标本呢?车里的炸药是怎么引爆的?你真是提出难题的天才?赖克兰回答道,首先,我没放炸药在车里。

至于你问的第二个问题,答案我也想知道。

但你一定在里面装了什么。

伯纳兰说,连我都看得出来,车底一定放了什么东西。

它想从下面钻出来。

我们麦斯克林星球可没这种东西。

我承认你的推理正确,但我实在想像不出车底有什么会爆炸。

赖克兰说,电动机和加速器是不会爆炸的,只要这个惹事的东西在车内某个仪器里,仔细检查一定能找到,因为爆炸的残留物都在车里。

但我现在有个棘手的问题,伯纳。

什么问题?我现在离食物补给站有十八英里远,宇航服里只剩下备用的一点食物,履带车也毁了。

没有哪个地球人能在三倍地球重力和八倍大气压的环境下徒步走上十八英里,我肯定没这个本事。

宇航服里有海藻腮,加上充足的阳光,空气倒是能无限期供应。

但不等我赶到补给点,恐怕我早就饿死了。

不能叫离你最近的卫星上的朋友用火箭送你回去吗?可以。

如果现在接收室有人听到我们的谈话,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了。

但问题在于,如果我向他们求救,道格·罗斯顿肯定会叫我回去,过了冬天再来。

我好不容易说服他让我留在这里。

我会向他汇报履带车的情况——但必须是等我自力更生回到站上以后。

问题就是食物不够。

就算你能从补给站弄来食物,我也无法在不让麦星空气渗进来的前提下把食物装进宇航服的储藏袋。

再说,补给站你根本进不去。

先把我的船员叫来再说。

伯纳兰回答道,这儿的肉他们用得上,拿得动多少就拿多少。

我还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我们正在路上,船长。

唐纳默尔的声音从通讯仪里传了出来,把赖克兰和伯纳兰都吓了一大跳。

赖克兰早已忘了自己吩咐过要随时打开通讯仪互通消息。

而伯纳兰则没想到他的大副能说这么多英语。

最多几天后,我们就到,出发时的方向大体和飞客的飞船保持一致。

他这段话是用麦斯克林语讲的,伯纳兰为赖克兰翻译了出来。

我看你们倒不至于挨饿。

地球人苦笑着看了看身边像小山一样的肉,但你的办法是什么?行得通吗?我想能行。

如果伯纳兰的嘴能灵活移动的话,他几乎要笑了出来,你能不能踩到我背上来?赖克兰被这个请求惊得直发愣,呆了好几秒钟。

毕竟,伯纳兰看起来和毛虫无异,如果一个人踩在一条地球毛虫上……但他马上松了口气,咧嘴笑了。

好的,伯纳,刚才我差点忘了我是在麦星而不是在地球上。

赖克兰犹豫时伯纳兰已经爬到了他脚边。

赖克兰毫不犹豫依言站了上去。

结果发现了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新问题。

赖克兰体重约一百六十磅,他的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宇航服甚至更重。

在麦斯克林的赤道上,人和宇航服加起来约有九百五十磅重,比伯纳兰在麦星赤道处的体重还多四分之一。

要是没有宇航服腿部灵敏的伺服系统帮忙,他简直挪不动步子。

对麦斯克林人来说支撑这么重不算什么,困难在于几何方面。

伯纳兰的身体是一截一点五英尺长、两英寸粗的圆柱形,地球人要稳稳当当站在他背上,从物理学上说是不可能的。

伯纳兰给难住了,这次倒是赖克兰想出了办法。

履带车车壁底部的金属外壳被爆炸掀得向外翻卷了出来,在赖克兰的指导下,伯纳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下一块两英尺宽、六英尺长的残片,伯纳兰有力的钳子把残片一头夹弯,做成一个像模像样的雪橇。

但在这里的重力下,伯纳兰的体重只有约三磅,没有足够大的牵引力来拖动雪橇,能够用作拖绳的植物也远在四分之一英里开外。

自己的计划流产了,赖克兰脸涨得通红,幸好麦星人搞不懂地球人脸红代表什么,因为当时正值白昼,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见碧空万里,小太阳和两个月亮高悬空中,照得大地一片明亮,他们已经整整忙活一天一夜了。

《重力使命》作者:[美] 哈尔·克莱蒙特(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