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这一切令船员们的心情很长时间都难以平静下来。
与生俱来的恐高心理已经消除了,但他们的脑子还算清醒。
在麦斯克林星的这一区域,即使高度只有他们身长的一半,摔下去也足以致命,他们的身体再强壮都承受不起。
现在虽然没有恐高症,但把船划到崖下岸边时,船员们还是个个胆战心惊。
地球人默默地看着,徒劳地考虑着怎么才能征服这道障碍。
探险队虽然拥有火箭,可当地重力的几分之一就足以抵消它的推动力,让它完全飞不起来。
人类制造的火箭中,仅有一枚有极地起飞的能力,但就连这一枚也已经坠落在地面损坏了。
再说,即使有这样的运输工具,也没有合适的人类或非人类飞行员。
罗斯顿迅速分析了形势,与监视室通话。
这一趟旅行与我们设想的大致相似,而且已经快到达目的地了。
我承认伯纳兰他们无法往上走,但肯定可以绕道爬上高原。
赖克兰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船长。
没错。
麦斯克林星人答道,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
现在我们已经远离海岸,食物供给跟不上了,前一段时间在河里获取食物都不容易。
况且又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长,安排食物和其他许多方面都比较困难。
你有没有替我们准备好一分详尽地图?如果没有的话,现在准备来不来得及?这种地图我们很需要,有了它才能研究行动路线。
好主意,我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
赖克兰说完,却发现其他人的表情并不乐观,怎么了?我们能不能搞一份像赤道地区那样的摄像地图?当然可以。
罗斯顿答道,要搞一份详细的地图是可以的,但却要费些周折。
在赤道上空,火箭可以在六百英里的近地轨道停留。
但在这里,环绕速度不够,只好利用双曲线轨道进行近距离拍摄。
这就意味着火箭会以每秒数百英里的速度飞行,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我们用长焦镜头拍摄,但愿清晰度能够满足伯纳兰的要求。
这一点我倒没有想到。
赖克兰承认,但就算这样也要做,而且也没有别的选择。
我认为伯纳兰可以边探路边前进,但这样做似乎对他太苛求了。
好吧,我们发射一枚火箭,干起来再说。
在这场谈话中,赖克兰成了伯纳兰的代言人。
赖克兰把谈话的内容转告给了伯纳兰,船长说他们将按兵不动,静候地球人送来的消息。
我可以继续溯游而上,沿河道航行,绕到悬崖的右边。
也可以弃船登岸,往左边走。
现在不知道哪条路近一点,只有按兵不动。
我倒宁愿沿河而上,在陆地上运输食物和无线电通讯设备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好,你们还剩多少食物?你说过食物供给有些困难。
越来越少,但这里并不是荒漠,我们还可以应付一些时候。
如果最后只有上岸步行,我们肯定会想念你和你的大炮的。
这个十字弩在百分之九十的旅程中没多大用处,像放在博物馆的老古董。
那你为什么还一直留着?就因为它像博物馆的东西——博物馆的收藏价可不低啊。
据我所知,在我老家没人见过这种能发射箭头的武器,连想都没想过会有这种东西。
你们会不会有多余的大炮送给我一门?不管能不能用,是门炮就行。
赖克兰笑了起来。
恐怕没有,我们只有一门。
倒不是说我们拿这门炮能派上什么用处,只是平白无故给出去,向上头没法交代。
伯纳兰做了个相当于人类点头的表情,表示理解,转身忙自己的去了。
他现在的地理知识大大扩展了,应该在他的碗图——即地球仪上标示清楚。
在航行时,地球人告诉了他各大陆的方位和航线,现在伯纳兰已经掌握了两大洋的绝大多数可泊靠海岸,必须马上在碗图中标明。
食物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这个问题其实不像他给赖克兰说的那样紧迫,只是从现在起不得不多花时间寻找鸟窝罢了。
现在河面有大约两百码宽,能充当食物的鱼多极了;但陆上却不那么令人乐观。
一边河岸到悬崖底部的距离有几码,寸草不生,乱石成堆;河的另一边岸上是连绵的山丘,直接天际。
峭壁光滑如镜,地球上有时也有这类峭壁,可能只有苍蝇才能爬上去。
而在麦斯克林,连苍蝇都太重了,恐怕没这个本事。
陆地上有些植物,但数量很少。
最初五十天里,布利号的船员们没有发现任何陆上野生动物的足迹。
有时候船员误以为有动物跑动,但每次都发现那不过是躲在悬崖后的太阳投下的阴影而已。
此处靠近极地,太阳的高度一天里几乎没有肉眼看得出来的变化。
这段时间里,地球人可做的事多了一些。
探险队派遣包括赖克兰在内的四名成员登上火箭,从飞速旋转的卫星上朝麦斯克林飞去。
从他们的起飞点望出去,整个星球像一个巨大的中间微凸的馅饼盘,周围有一圈光环,虽然只是光,但平铺在布满繁星的背景上,使巨大的星球显得更加平坦。
火箭点火了,其动力抵消了卫星旋转的动能。
他们飞到了麦星赤道上空。
到了这里,下面星球的形象改变了。
现在可以看出星球的光环到底是什么东西。
它由两部分组成,却并不像土星的光环。
麦斯克林实在太大太平,除了它自己之外,它谁也不像,其两极处的直径不到两万英里,他们现在能看到的赤道处的直径却达到了约四万八千英里。
探险队的成员虽对这一点已经习以为常,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火箭从卫星轨道上出发时带有很大惯性,但还不够大,不得不启动动力系统。
即使现在离星球表面几千英里,拍照的速度还是要很快。
他们共绕着麦星转了三圈,每圈照像的时间只有几分钟。
他们要确保每次拍照时悬崖和太阳的角度都不同,以便从各个方向以阴影测量法确定其高度。
摄像完成后,火箭加大动力,使双曲线轨道变成与图利相交的圆弧形,然后降低火箭的速度,确保其安全返回图利。
调整轨道的时间他们恰好可以用来绘制新的地图。
和平常一样,只要跟麦斯克林有关的东西总是很吸引人。
拍照的结果很有意思,而且让人吃惊。
这块陆地形状和格陵兰岛相似,长约三万一千五百英里,尖角正指向布利号驶来的海域。
陆地边缘高度异乎寻常的整齐,根据投影的测量结果,另一端的高度只比布利号现在所处的位置高一点,但也只是高一点而已。
但有一处例外。
从其中一张照片上来看,阴影处有些模糊,可能此处有一个坡度稍小的斜面,离布利号现在所处的的位置大约八百英里。
它正处于河的上游,更巧的是河流正迂回流过此处。
看上去这里还有一些机会。
这就意味着伯纳兰要走一千六百或一千七百英里的路程,而不是原来预测的五百英里,其中还有一半的距离是陆路,幸好陆路也并不是难于登天。
赖克兰如实报告了勘测情况,总部建议他再对伯纳兰的路径做进一步的考察。
赖克兰认为这项工作最好等他们返航之后再着手,因为基地的设备更好。
到达基地之后,经过手上拿着显微镜和密度仪的测绘师分析,结果不那么鼓舞人心了。
这块高地的地形很复杂,而且找不到赖克兰测量到的河流或其他可行路线,但这个斜坡形却可以明显看出来。
密度仪显示这一地区两边高中间低,就如同是一只巨大的碗。
因为中部没有清晰的阴影,所以具体的深度无从测量。
但是可以推断,这只碗最深的地方远在悬崖之后很远处。
罗斯顿看了看分析结果,说:恐怕我们也只能为他做这么多了。
就我个人而言,即使我能够在麦星生活,我也不愿去碰那块高地。
查理,你想想办法给他们鼓鼓劲儿,实际的帮助可能就只有这些了。
鼓劲的事我一直都在尽力做。
目标就在眼前却出这种麻烦事,真他妈的。
我只希望伯纳兰别功亏一篑,临到结束辞了咱们这份糟糕的工作。
知道吗,到现在他还是不肯事事相信我们的话。
真希望有人能向他解释一下什么叫高地平线假象,让他满意,当然也让我满意。
听了解释之后,他就不会再认为他居住的星球是碗状的了。
你的意思是你也不懂为什么地平线看上去要高一些?一个测绘师惊讶地问道。
不太明白,我只知道可能是大气密度的原因。
这真太简单了……对我可不。
对任何人都很简单。
你知道,在公路上天气热的时候,热空气会使光线向上抬起一个很小的弯曲角。
因为热空气的密度小,光线在热空气中的运动速度快一些——热或冷空气形成了透镜或空气柱,太阳光线于是产生了折射。
这儿也是一样,但这里的透镜主要是由重力引起的。
即使氢气的密度在麦斯克林星表面也有巨大差异。
当然,寒冷的天气也是原因之一。
我权且相信你说的吧,我不是个……没等赖克兰把话说完,罗斯顿突然插话道:密度随高度变化的比率是多少?这位测绘师从兜里掏出计算尺,一言不发地拉着。
很大,假定平均温度为零下一百六十度,高度上升至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尺,氢气密度会下降至地表的百分之一。
大家听了,惊得说不出话来。
那么——如果在三百英尺高度,空气密度会怎么样?罗斯顿终于把这个问题问出了声。
差别也很大,大概是表面密度的百分之七十或百分之八十。
罗斯顿手指敲着桌面,双眼呆呆地盯着桌子。
两三分钟后,他望望其他成员,大家也都一言不发地望着他。
我猜大家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有没有人认为伯纳兰能够在如此稀薄的空气中生存下来,正如我们人类在地球大气层四五万英尺的高空生存一样。
我不知道。
赖克兰专注地听着,眉头紧锁。
罗斯顿突然眼睛一亮,他好像以前在水中……不,在液态甲烷中待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且还游过很长一段距离。
那些水上居民挪动‘布利’号时也这样做过。
如果这只是闭气,或是像鲸鱼一样储存了一点空气之类,那倒于事无补。
但如果他们能够利用溶解在麦斯克林河流或海水中的氢气呼吸的话,我们还有一线希望。
罗斯顿又陷入沉思。
好吧,通过无线电联络你的小个子朋友,看看他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全面的了解。
雷克,你查一查,零下一百四十五摄氏度到零下一百八十五摄氏度间,八个大气压下氢气在甲烷中的溶解度。
大卫,把计算尺放回你兜里,把计算器找出来,运用你全部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准确计算出悬崖顶上氢气的密度。
对了,你是不是说过,龙卷风风眼处的气压要比其他地方低三个大气压?查尔斯,看看伯纳兰他们在低气压中有没有感觉?有什么感觉。
大家开始工作吧。
会议结束,大家分头工作。
罗斯顿留在观察室,聆听赖克兰和麦星的对话。
伯纳兰说他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在水下游泳,但他并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些能力。
他在水下并不呼吸,下潜时也不像人类那样感到窒息。
据他描述,如果在水下待的时间过长或运动太剧烈,会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最多也不过是失去知觉。
即使失去知觉,只要有人拉他上来而且不让他挨饿,他也会醒过来。
显然,麦星海水中溶解的氢气足以让他们活下来,但又不够进行正常活动。
罗斯顿面露喜色。
我在遇到的最剧烈的暴风中心也没有你们说的那种不适感。
船长继续说道,把我们刮到滑翔兵岛上的那场龙卷风也没能把我们怎么样,这你看得很清楚。
当然,我们在风眼处只待了两三分钟。
到底怎么啦?我们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问这些问题。
赖克兰用目光询问队长是否可以透露,队长点头默许。
我们测出火箭的坠落点,也就是悬崖顶上,那儿的空气比悬崖底部的空气要稀薄得多。
我们不知道你和你的手下是否能在稀薄的空气中生存。
可那段悬崖只有三百英尺高,空气密度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是你们星球上的重力造成的,要解释清楚恐怕得花很多时间。
简单地说,无论什么地方,只要高度增加,空气密度就会随之降低。
重力越大,密度降低的比率越大。
在你们的星球,这种情况更突出一点。
但在这个星球上,哪儿是你们所说的正常气压?我认为是在海平面,我们所有的测量都基于海平面处的数据。
伯纳兰想了一会儿,说:听上去不太近情理。
我觉得,你们要测量什么,肯定需要一个固定的水平面。
可我们的海平面每年会涨落几百英尺,我从没注意到空气压力有什么变化。
你当然感觉不到,原因有几个。
最重要的一点是,只要你们在‘布利’号上,就一直处于海平面,也就是大气层底部。
你这么想想就明白了:你上面的空气和下面的空气,它们的重量是不同的。
但还有一点不对头。
船长回答说,我们的城市并不随着海水下降,春天时在海边,秋天时离海有两百到两千英里,当然陆地是缓坡,并不很陡。
但我敢说,即使这样,秋天时城市也比海平面高三百英尺。
赖克兰和罗斯顿沉默地对视片刻,之后罗斯顿说:你们的国家离极地还很远,但这还不是问题的要点。
即使重力只有极地三分之一的地方就会感到剧烈的压力变化。
也许我们是小题大做了,就像用对付超新星的办法来对付红矮星一样。
他停顿了一下,但伯纳兰并未回答,那么伯纳兰,你是否愿意至少尝试一次,看是不是能登上高地?如果你们的身体应付不了,我们不会勉强你们。
但你知道,这枚火箭对我们很重要。
当然会的,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哪一个也不比这个更容易对付。
而且我还想……他停了一下,又换了话题,你们找到登上高地的方法没有,或者刚才那些理论都是随便说说的?我们找到了一条可能行得通的路线。
逆流而上,离你现在驻扎的地方还有约八百英里。
我们不知你能不能从那个地方登上去。
那儿看上去像一座石山,坡度很缓。
我们离得太远,看不出那座石山有多大。
如果你登不上它,那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除了那个地方,整个高地四周都几乎笔直如削。
很好,我们就沿河上行,在这个区域我们连一块小石头都不愿攀登,但我们会尽力而为。
恐怕你们得航行很长时间。
不用太久,风正往我们上行的方向吹。
我们到达这里之后的几十天里,风向和风力都没有变。
这股风不像海风那么强,但只要河水不是太急,完全能吹着我们逆流而上。
你们要经过的地方,河道始终不会变得很窄。
如果河道变窄,水流一定会变急。
就我们目前所知,还看不到任何河水变急的迹象。
很好,查尔斯,等觅食的船员回来之后我们就启航。
寻找食物的船员陆续回来了,每人都带了一点儿东西,但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值得汇报的。
船员们所到之处全都凹凸不平,动物个头很小,河流也不多。
除了极少几个喷泉周围有少量植被外,其他地方全是光秃秃的。
士气不是很高,但一听到布利号即将启航,水手们顿时群情振奋。
大家把搬下船的少量货物又重新装上木筏,船被推进河水里,升帆的时候,船往海的方向漂了一段距离,随后这股奇怪的风推着船帆,布利号劈波斩浪,逆流而行,慢慢地、坚定地驶向连最勇敢的麦斯克林人也从未到过的区域。
《重力使命》作者:[美] 哈尔·克莱蒙特(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