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凌晨,我们离开了旅馆。
八点钟,我们穿过车辆拥挤的街道,来到开罗市中心。
这里,狭窄的街道两边人行道及背街小巷的路边就是巨大的汗赫利利人民市场。
整个市场长约两英里。
昏暗霉臭的店铺,响着叫卖声的熏肉铺子,纺织品推销铺,皮革店,珠宝商号及金银首饰店等一个挨着一个,弯弯曲曲地交错在一起,简直像座迷宫。
商贩们用嘶哑的嗓子高声喊叫,兜售新奇的舶来品。
光着身子的孩子在小巷中来回乱窜。
阿布杜尔领我们在人流中挤着,找着。
他时而在货摊前停下脚步,和摊贩交谈一阵,接着从口袋利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拿出那片翅翼。
商贩们的反应十分相似:他们先将翅翼细细察看一番,然后用手指抚摸以确定其质地。
他们几乎都能辨别出这是件珍品,因而都怀着恭敬的神情小心翼翼地将翅翼放回布包。
可是谁也没有见过,谁也不知道其来历。
起初,我完全无法理解阿布杜尔领我们到这里来的目的。
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了。
原来阿布杜尔十分熟悉市场,他在按事先制订的计划找某些货摊。
我们来到市场正中,走到一张放在一条街道和小巷交叉处的小柜前。
阿布杜尔开始和一个身穿灰色长袍的男子交谈。
这个商贩出售各式台灯、花瓶和宝石。
看来,他对那片翅翼有所了解。
他手拿翅翼反复细看。
评论着某些特征。
阿布杜尔不时用阿拉伯语和他交谈,商贩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过了一会儿,阿布杜尔的手伸进口袋,掏出一把硬币,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整齐地排成五叠。
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热烈交谈。
随后阿布杜尔出其不意地用手收回一叠硬币,那商贩疑惑地睁大了双眼。
他们再次热烈地争论着,双方打着各种手势。
商贩忽然沉默不语,阿布杜尔耸耸肩,又收回一叠硬币。
柜上只剩下三叠了,商贩似乎要哭了,他双手抱头,急促地大声说着话。
阿布杜尔谢过他,又摆上一叠硬币。
商贩咧嘴一笑,两人握手道别。
我感到宽慰了一点儿,于是迅速离开市场。
据商贩回忆,一星期前有个年老的乞丐来到市场,打算出售一片与阿布杜尔那片翅翼相似的宝石。
由于他索价太高,多数珠宝商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无法鉴别宝货的真伪。
起先,那商贩误认我们是前来查询赝品的警察。
当他看到唾手可得的外快即将告吹时,便被迫说出了事情的始末。
商贩确信那乞丐来自卢克苏尔或者开罗以南的某处,名叫穆罕默德。
阿布杜尔听说这名字不禁放声大笑,因为在埃及几乎每个人的名字都叫穆罕默德。
这就是我们了解到的全部线索。
我后来问阿布杜尔他怎么会想出这种讨价还价的办法。
他苦笑着告诉我说,埃及有句古老的谚语:刀刃从伤口抽出时,痛苦最甚。
下午喝茶时,阿布杜尔向雷利报告了我们的收获。
雷利提出立刻前往卢克苏尔,阿布杜尔表示赞同。
他认为教授可以装扮成一名前来收购珍宝的英国阔佬,并带上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协助辨认文物的真伪。
阿布杜尔一到卢克苏尔就去散布消息:来了一位英国佬,他愿以重金收购历代珍宝文物。
虽然雷利教授怀疑这个计划是否有效,但大家一致深信:盗墓者无法抵御重金诱惑。
我需要三天时间准备。
雷利的双眼由于兴奋而闪烁着光芒。
能有机会逆尼罗河而上,深入内地旅行,真是令人向往!卢克苏尔与传说中的帝王谷相距只有几英里,而帝王谷在埃及考古学上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搭乘星期日晚班火车,于星期一凌晨抵达卢克苏尔。
我们住的旅馆恰好在位于新王国时期一座著名古庙遗迹的对面。
住下后,我花了一个小时出去熟悉这座城市,回来时阿布杜尔已经走了。
教授邀请我下午陪同他前去帝王谷.这是一片多么炙热而荒芜的土地!连一棵植物、一片青草都不长。
整条峡谷全是干涸的沙砾,像木炭炉中的碎灰一样静躺在硕大无朋的石灰岩底。
向导告诉我们说:这里已经四百五十五年没下过一滴雨水。
这个地区已发掘出64座陵墓,陵墓的结构都一样:沿石梯往下是条走廊,走廊尽头就是墓室。
墓壁四周绘有各种华丽的景物和图形文字。
除图坦卡蒙陵墓外,其余王墓内的雕像及随葬物品早以荡然无存。
无论谁来到这块连上帝都不屑一顾的干燥凹地及其堆满沙砾和岩石的峡谷,都不会相信这里还可能有座未发现的陵墓。
霍华德•卡特那种执拗不屈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卡特后来详细叙述自己发掘经过时这样写道:他曾经两次错过了机会。
那两次离图坦卡蒙只有一步之隔。
1922年是他计划发掘中的最后一年。
他在最后一个挖掘区里,第一铲下去就找到了这座震惊考古学界的王墓。
幸运、坚持、猜测,这就是考古学家的道路。
成千上万的人怀着各种模糊的梦想,耗尽数以万计的美元,劳累数年而一无所获。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在卢克苏尔旅馆进餐。
阿布杜尔尚未回来。
他满身尘土,不愿进来,但从他的手势我们知道他干得很漂亮。
第二天进城来寻找雷利教授的人数,也证明阿布杜尔头天一定走遍了周围几十英里的每个村落。
连续四天,雷利教授在卢克苏尔一座寺庙废墟的大柱旁摆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折叠帆布椅。
在阿布杜尔及博物馆代表陪同下,他每天两次接待来访者。
第一天下午,阿拉伯农民络绎不绝地来到庙宇废墟,耐心地排队等待着。
教授向每个人表示感谢,将收购的物品分类登记。
他每天花上30磅收购,以期望埃及农民继续前来出售他们的发掘物,而不至于暴露自己的身份以及真实意图。
每天晚饭后,我们围坐在教授的房间里,挑选白天收购的物品。
有些乳白色玻璃花瓶和雕塑小像看上去很像古董。
博物馆的代表却说多数物品顶多只有几个月的历史。
我们发现赝品数量多得令人吃惊,伪造方法也无奇不有。
真倒霉,在几百件收购到的东西中,只有两、三件有考古价值。
到第五天仍然没出现类似宝石翅翼那样的东西。
我们开始觉得这次旅行有点浪费时间。
博物馆代表早已返回开罗,我们也打算过了周末就离开卢克苏尔。
我在卢克苏尔时,喜欢独自一人于每天傍晚沿着河岸散步,观赏两岸风光。
这是十分宁静的时刻,傍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一天,我散步时回头顾盼了一下,发现有个身穿长袍的人尾随着我。
想起在开罗那次令人不愉快的经历,我就赶紧往回走。
我边走边回头察看。
我走的快,他就跟得快,我放慢步子,他也随之放慢步子。
我本来打算绕个大圈子甩掉他,但是我发现这样做毫无作用,因为他死死盯住我不放。
于是我决定隐蔽在沿河一大片棕榈树林中。
轻轻的脚步迅速跟了过来。
当他经过我身旁时,我从暗处跨出一步。
我得叫他知道我不喜欢让人跟踪。
你要干什么?我大声质问道。
他转过身子对着我。
霎那间,我感到一阵恐怖,他打算拔刀搏斗吗?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哆哩哆嗦地举起双手捂住脸。
别揍我,先生,别揍我。
他恳求说。
在微弱的灯光下,我看出这是个毫无防卫能力的老人。
他的面孔有一半为长袍挡住了,露出的半张脸上全是皱纹,身子干瘦如柴。
他开口说话时,我发现他嘴里只剩下几颗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的又黄又黑的门牙。
当他看出我并没有揍他的意图时,就连声说:噢,谢谢,谢谢你。
他向前挪了一步,接着鞠了个躬,轻轻碰了一下我的胳膊。
你跟那位英国人在一起吧?他没等我回答,就引着我往河边小路走去。
先生,请往这边走,我怕后面有人。
我跟他朝北走去。
他老是心神不安地回头张望,或伸长脖子朝两边察看。
我很快也染上了这种不安全感,虽然说不清他究竟怕些什么。
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几棵棕榈树遮挡的拐角处。
真主阿拉保佑,我想就在这里谈谈吧。
他稍停片刻,举起一条残废的弯胳膊,擦了一下额头。
你是跟那位英国人在一起的,我没搞错吧?他又问道。
没错。
我不耐烦地点了点头。
我想他一定看见过我和教授在一起,以为可以拿他自己仿造的小玩意儿诈骗我。
我没有带钱,我非常恼火,便将白色的口袋翻出来给他看,然后就转身走开。
他一把抓住我,使劲拉住我的手臂。
等一等,别走,你看我带来了什么?他那只残废的手伸进长袍,掏出一个又脏又破的麻布包,打开一看,正是那只丢失的翅翼!颜色一样,镶的宝石也一样,一切都很相配。
河对岸远处传来木浆碰击木船的响声,使老头惊慌万分。
他立刻伸手抓回那块东西,迅速包好放进长袍。
给多少钱?我身上没有带钱,可又很想带他去见教授。
请到卢克苏尔旅馆的会客室等我。
我会把钱带来的。
出多少钱?他又问了一次。
我不知道。
那位英国人会告诉你的。
他沉思片刻,高兴地咧着缺牙的嘴笑了。
真主在上,太好了。
我穆罕默德今晚一定来。
他用手指握了一下我的手,随即跳下河边小路,斜眼向后偷觑了一阵,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我怀着急切与教授分享喜悦的心情,快步返回旅馆。
我在旅馆门口看见四五个男子,他们身着沙漠地带常见的长袍,蜷缩在人行道旁,用疑惑的眼神凝视着我。
我从来没见过这些人。
不知怎么,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种气味,使人感到不愉快,甚至有些不安全。
我急匆匆地走进教授的房间,他正在洗澡。
我迫不及待地大声高喊:我带来了好消息!教授一面披上浴衣一面从浴室出来。
我向他叙述了事情的经过。
他询问了老头的详细情况,并就宝石翅翼提出许多细节问题。
我记不得红宝石是否镶嵌在蓝宝石上,也搞不清上面有几层宝石翅翼,更没有注意那片翅翼是否能和圣甲虫自然吻合。
最后我急得只好说,反正它们看上去是一摸一样的,当然这只是我的判断,灯光暗淡,也许我搞错了。
别着急,教授安慰我说,只要那老头今天晚上来,我们很快就会弄明白的。
我们这样决定:吃完晚饭,我去会客室等候,教授和阿布杜尔呆在教授的房间里。
等那老头一露面,我就带他上楼。
我来到楼下会客室,用踱步来消磨美好的时光,内心对老头能否应约前来缺乏把握。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等得烦躁不安。
10时许,一个驼背人影闪入会客室。
是穆罕默德!他用那特殊的方式跟我握了手。
我告诉他,英国富翁在楼上。
他热情地点点头,随着我走进电梯。
我们来到了教授房间里。
老头看见阿布杜尔在场,显得紧张不安。
阿布杜尔用阿拉伯语向他解释说,自己是这位英国人雇来的。
他请老头坐下,但遭到老头谢绝。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这样进行谈判。
头半个小时闲聊天气、城市以及即将到来的洪水季节,丝毫不涉及那块翅翼。
这是衡量对手的一种方式。
双方会晤的性质越重要,闲扯的序幕拖得越长。
终于言归正传。
教授问老头是否带来值得一看的东西。
如同那天傍晚一样,老头将那只残废的手伸进长袍,掏出一个布包。
他将布包打开放在台灯照耀下的桌上。
灯光将物品照得异常清晰:确实是件艺术珍品,红蓝宝石闪闪发光,无疑就是那片丢失的翅翼。
雷利教授仔细观察了许久,才把它递给阿布杜尔。
教授略皱眉头,说明翅翼的质量有问题。
先生,你出多少钱?穆罕默德问。
教授摇摇头说:很遗憾,这不是原物,只是件高级仿造品。
老头慷慨激昂地对天起誓,发出阵阵抗议。
他越说嗓门越大。
阿布杜尔先跟他平静地谈话,后来两个开始大声争吵。
教授见此情景,不得不站起来制止老头。
老头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他明白拗不过我们,便出其不意地伸手夺回赝品,放回布包,塞进长袍。
我以为他要走了。
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不仅没有走,反而又掏出一个破布包,将它打开放在我们面前。
第二个布包一打开,就显出包里的东西很不寻常。
这片翅翼具有第一块赝品所缺少的那种耀眼的光泽。
宝石比第一片薄,在灯光下几乎呈透明状,镶嵌的金丝也更为精细。
教授惊诧得半晌说不出话。
他的两眼睁得又圆又大。
他将翅翼拿在手中反复察看,高兴得咧嘴笑了起来。
太妙了!他轻声赞赏着。
给多少钱?先生,多少钱?穆罕默德急切地连声追问。
雷利走进里屋,取出那块只缺少一片翅翼的圣甲虫。
他把圣甲虫放在桌上,将老头的那片翅翼装上去。
呵,完全吻合!三块宝石拼成一只完整的圣甲虫。
这真是件无价之宝,它的价值可高达二万、三万、也许值五万英镑。
老头的嘴慢慢张大,他猛然醒悟到我们根本不是什么英国阔佬,更不是什么天真的朋友。
他一个箭步冲上前抓走了翅翼。
那只紧握翅翼的手微微颤抖着。
他从桌旁慢慢向后倒退。
阿布杜尔,请告诉他,翅翼本身对我们没有多少用处。
雷利说,我们关心的是翅翼的出土地点。
如果他想要一百英镑,我可以给他,只要他能说出文物的出处。
请你提醒他,擅自进入王墓是非法的,我们可以对他提出控告。
他无权出售这些文物,文物应该属于埃及政府。
穆罕默德听着阿布杜尔翻译,脸色变得阴沉苍白。
不,不行!他声嘶力竭地叫道,这是诈骗!地地道道的诈骗!他转身走到远处墙边,嘴里咒骂着什么,同时将翅翼朝教授猛扔过去。
可惜他没有扔准,翅翼落到墙上,摔成了碎片。
说时迟,那时快,他拧开房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们惊得呆若木鸡,眼睁睁地看着这件无价之宝被摔成碎片,撒了一地,真叫人心痛!教授坐在椅子上,从牙缝里挤出了三个字:抓住他!我离房门最近,于是就纵身向外追去。
对一个残废的老人来说,他逃跑的速度实在快得惊人。
我们住在三楼,待我追到会客室,他那衣衫褴褛的身影早已消失在黑暗中了。
我追出旅馆,外面一片漆黑,再也无法追踪了。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教授房间。
我们找到的宝石翅翼已成粉末,那个知道王墓的人,如果就是他的话,现已无踪无迹。
雷利蹲在地上拣碎片,他竟然放声大笑。
真是个机灵鬼!他咯咯地笑着说,他提醒我永远不要低估埃及农民!我真的生气了。
一件价值万元的珍品被摔得无法修复,还有什么可乐的!那是赝品,教授笑着告诉我们,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碎片,石块质地很不一样。
老头不知怎么调了个包,将那片假宝石摔碎了。
阿布杜尔和我面面相觑。
我们两人也不由得放声大笑。
我们三人都被老头耍弄了。
那下一步怎么办呢?我问道。
教授耸了耸肩:我认为我们得耐心等待。
明天阿布杜尔到附近村子去找找他。
也许他经过考虑会再次找上门来。
我们得设法让村民了解我们跟警察局没有关系。
我猜想这是他害怕的原因。
第二天吃早点时,阿布杜尔带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老头被人谋杀在旅馆附近,那片翅翼不见了。
我们希望由此寻找王墓的最后一条线索也就中断了。
《木乃伊七号》作者:[美] T·W·哈德(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