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25-03-30 09:00:14

从旧金山到开罗得换乘两次飞机——一次在纽约,一次在罗马。

临行前两周的各种准备工作:办理护照,免疫注射,收拾行李,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现在我飞越在地中海上空,非洲的黄沙海岸一望无际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天空晴朗无云。

下面是我所见过的最荒凉、最渺无人烟的土地。

没有城市,没有道路,没有丝毫文明的痕迹。

唯一的颜色变化是深浅不同的棕色,标志着连绵不断的山脉或一些天然大峡谷。

凝视着下面的大片土地,不禁默默地思忖:早期人类文明的摇篮竟如此与世隔绝!到了开罗,跨出飞机,就像是进入了鼓风炉的喷气孔,到处都是热流。

热流像眩目的波浪冲击着混凝土建筑物,从地平线汹涌袭来。

到了海关,我便在人群中寻找熟悉的面孔。

到处都是黑眼睛、鹰钩鼻、棕色皮肤,唯独没有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突然,我紧紧握着的手提箱被一只大而有力的胳膊接了过去。

欢迎你,圣约翰先生,传来一声深沉的话音,欢迎你来开罗。

是阿布杜尔!他显得比我上次在教授家见到时更为苍老、黝黑。

在明亮的灯光下,我估计他有五十五六岁。

他那修剪整齐的发根边,灰白色的发丝依稀可见。

他上身穿着卡其衬衫,下身是一条运动裤和一双凉鞋。

他向我致以热烈的问候,并为教授未能前来迎接表示歉意。

雷利正在博物馆忙着,傍晚时才能见我们。

阿布杜尔领着我经过海关。

那里的人好像都认识他,他不时停下来同人们打招呼。

一位海关官员喊了声什么,随即打开一扇特别的门让我们通过。

我们走出大厅,跨进一辆等着我们的汽车。

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一所座落在尼罗河畔的小旅馆。

教授住在附近的一家大旅馆里。

阿布杜尔等我办妥住宿手续就走了。

他告诉我下午晚些时候驱车来接我去见教授。

旅途的疲劳以及炎热的天气使我困顿不堪。

我洗了淋浴,倒下就睡了,不久又被到阿布杜尔的敲门声惊醒。

他说已到四点,该去喝茶了。

下午喝茶是一种日常礼仪。

教授常常邀请一些客人来讨论工作。

有时他邀请科学家,有时是医生,更为经常邀请的则是一些历史学家、作家或是临时过往的旅行者。

每逢这种场合,倾听雷利教授说话,永远是一种享受。

他是一个机智的健谈家。

他思索问题时喜欢紧皱双眉;当他找到答案时,两眼会突然一闪,而其他人则常常仍然迷惑不解。

虽然他是位训练有素的解剖学家,他实际爱好的却是考苦。

只要触及古陵墓这个话题,他就会立刻变得兴致勃勃。

到达开罗的当天下午,我们畅快地谈论着古代陵墓、随葬珍宝以及制作木乃伊的技术。

晚饭后,教授要我陪他去参观吉萨金字塔群。

他说我一定会看到我一生中难以忘却的景象。

我们驱车来到吉萨高原,随后下车徒步走到金字塔下。

白天的炎热开始消散,夜晚空气凉爽怡人。

我们默默地站立在宁静的埃及夜空之下。

我时常深夜到这里来,教授说,那时万籁俱寂,我仿佛觉得能够触摸到历史跳动的脉搏。

然而,他略为停顿一下又说,这里仍然有许多无法理解的事物。

我仰望着这些巨型纪念碑,默默追忆着它们建成以来的数千年历史。

为了建造这些金字塔,人们遭受过多少苦难啊!对于古代帝王们深信自己的生命永垂不朽,还企图通过修建金字塔使躯体得以保存的坚定信念,我感到万分惊讶。

金字塔群中最大的一座,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是胡夫大金字塔。

它高踞于吉萨高原,俯瞰着另外两座略为低矮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胡夫大金字塔共用230万块(每块约重2吨半)砌成。

大金字塔高481英尺,塔底占地13平方英亩,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是人类创造的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55年第一次这样描绘了大金字塔:那时每块石块之间密合得真是天衣无缝,连一片草叶都难以嵌入。

传说这是法老胡夫的墓冢,窖藏着无数金银财宝。

古代的向导声称,法老的尸体埋在塔内一座四周为水环绕的岛上。

人们悄悄传播说,塔哪深处堆满了光彩夺目的奇珍异宝以及能够弯曲而不会生锈的奇异金属。

可惜在希罗多德时代,通往金字塔北面的秘密入口尚未被人发现,谁也没有进入过塔内。

正因为这样,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着有关第一次深入金字塔内部进行探险的记载。

那是公元9实际,一位哈里发决心进入金字塔。

他集中了最优秀的泥石匠,试图用锤子和凿子将巨石凿碎,但未成功。

后来,他想到了火攻。

泥石匠用烈火烧烤巨石,待石块烧得通红时,往上浇冷醋。

当巨石出现裂缝时,他们就用锤子凿出一条坑道。

工程进展缓慢得令人难以置信。

几个星期后,坑内空气污浊不堪,坑道越来越窄,他们正打算放弃了。

就在这时,一个石匠听到塔内部发出一声低沉的音响,酷似石块落地声。

他们又重新燃起热情,朝发出响声的方向挖凿。

挖到30英尺左右,他们发现了一条通向金字塔深处的狭窄通道。

于是他们向下匍匐爬行,来到了一间没有竣工的墓室。

室内空无一物:没有珍宝,没有石棺,没有任何文物。

他们沿原路外撤时,在北面发现了一个封闭着的秘密石门。

于是他们再次返回,终于找到了巨石掉落处。

落石是块花岗岩石门闩,这说明应该有另外一条甬道上通金字塔深部。

他们日以继夜地在花岗岩石门闩周围敲凿着。

凿开第三块岩石时,出现了另一条甬道。

他们兴奋万分,便朝上坡甬道拼命爬去,终于来到一间山形墙顶的大墓室——王后墓室.可是他们的希望又落空了,室内空空如也。

他们沿原路折回时,又找到了一条半隐蔽的山坡甬道。

他们搭了人梯,借着火把闪烁不定的光亮,看到了一条巨大的长廊。

于是他们欣喜若狂地向塔顶攀登;在长廊的尽头,又发现了一条小甬道通向帝王墓室。

墓室打磨得平整光滑,里面放着一口无盖石棺,却没有他们朝思暮想的财宝。

没有黄金,没有宝石,没有任何陪葬物的痕迹。

胡夫大金字塔竟是空的!人们对大金字塔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建造大金字塔并不是为了安葬,而是为了确立一些后世法老们应该遵循的礼仪;有的则认为,这是为了精确地确定方向和测量而提供永久性的楷模;有的甚至认为,大金字塔是用作确定历年和观察天体运动的观察站。

也许所有这些的总和,才是建造大金字塔的真正意图。

谁能说得清呢?我问雷利他相信哪一种理论。

他看着我笑了。

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大金字塔很可能是胡夫王朝的建筑师为胡夫设计的陵墓;盗墓者可能在陵墓封闭前就已经将珍宝盗窃一空。

但是据我们了解,阿拉伯人第一次深入墓穴时,花岗石门闩完整无损。

那么,帝王墓室内的石棺盖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原先墓室内确实放有石棺盖,那就要一大帮人才能将它搬运出塔。

可盗墓者为什么需要棺盖呢?我真弄不明白,布赖恩,他说,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际萦绕。

它至今仍然是个最大的,尚未解开的谜。

狮身人面像阴森森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阴沉可怕地凝视着黑暗深处。

它背后的大金字塔耸入云霄。

那么,狮身人面像呢?我好奇地问道,我所阅读过的材料都未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雷利教授咯咯地笑了,看来你也开始体会出埃及的迷人之处了,是吗?在尔后的一周内,我白天两次参观了大金字塔。

我沿着上坡甬道攀登着,两手不时抚摸着光滑的石壁,心中对金字塔的精湛建筑艺术赞叹不已。

每次参观后回到旅馆,夜里我总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一连串的问题像流星似的在我心头掠过。

狮身人面像在我头顶不断翱翔,用一种我所不能理解的奇特语言诉说着什么。

我觉得无论怎样总该有个答案。

这答案好像近在咫尺,又似乎远在天边。

《木乃伊七号》作者:[美] T·W·哈德(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