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025-03-30 08:59:40

幸福所能达到的高度弥补了它长度上的不足。

——罗伯特·弗罗斯特①【①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作品主要描写新英格兰的风土人情,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

——译者注。

】快乐学家一言不发地点着头,门滑开了,他痛苦地跌跌撞撞走进门去,转身把背后的门关上。

这间盥洗室差不多有他家里的两倍大,墙壁装饰着抗菌而清洁的白色瓷砖,但是门上却没有锁。

快乐学家已经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而健康的脸色,他的呼吸虽然急促,却一点也不感到困难。

他把手从衣袋里拿出来,手里握着那张薄薄的扁平盘片。

他在门的边缘迅速移动着盘片,停下手来,然后把盘片往回滑动了几英寸,用力按到墙上去。

把手拿开之后,盘片粘在了墙上。

他按下门边的按钮,门纹丝不动。

快乐学家转过身来。

正如他猜想的那样,这间屋子有一扇毛玻璃窗户,他迅速脱下一只鞋,用刚刚脱下的衬衫把手裹好,然后举起鞋子用尽全力向窗户砸去,窗户轰然碎裂。

等到碎片不再往下掉落,快乐学家从锯齿状的洞口向外看去。

太阳已经不见了,黄昏的微光正开始笼罩古城;峡谷里一片昏暗,神秘莫测。

他敲掉低处的碎玻璃朝下一望,只见下面的街道就像一条窄窄的丝带。

他哆嗦了一下,赶紧缩回身来。

有人开始在门的那一边砰砰地捶打。

他们在大嚷大叫。

快乐学家听不清他们都嚷了些什么,只有一个词他听得清清楚楚,那个词就是:谋杀。

快乐学家转回身去,清理掉窗户和窄窄的窗台上那些锋利的玻璃碎片。

他脱下另一只鞋子,把两只鞋系在一起,挂在自己脖子上。

他前胸和后背上各有几个很大很平的圆形物体。

快乐学家用一根手指戳到它们下面去,把它们撬松了下来,他身上留下了几块圆形的红色痕迹。

他重新穿上衬衫,手里拿着壁虎吸盘登上窗台,然后把吸盘套到了手上和脚上。

他检查了一遍,确信吸盘已经妥帖稳固地套好,而且吸盘内部那厚厚的天鹅绒似的橡胶状纤毛中也没有任何尘埃或玻璃碎片。

他把右手和右脚沿着窗户的边缘伸出去,用力按在建筑物光滑的外墙上。

然后,他用左脚支撑住身体,向外伸出左手,等左手吸牢之后,他悬在那三个吸盘上面,把左脚也抽了出来。

他觉得背后突然一阵寒冷和空虚,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下面那深不可测的空间。

他把左脚啪地一下贴上了建筑物冷冰冰的镁质表面,在那儿悬了片刻,就像一条奇形怪状的蜥蝎。

很快,他控制住了自己的肾上腺,身体不再瑟瑟发抖。

他右手向上一转,松开手上的吸盘,然后把手伸了出去——伸向上方。

左手跟了上去,然后是左脚、右脚。

这儿离顶层还有46层楼,153米出头,他弓起身子向顶楼爬行,就像建筑物外墙上的一条尺蠖。

墙壁绝对地垂直而光滑,只是偶尔才镶嵌着窗户,就像一口口浅浅的井那样。

尽管往上爬意味着更长的距离,意味着更加艰巨的努力,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这种选择。

他们会到下面去寻找他,可是他们却不会找到他的尸体。

还没等他往下爬到路面,他们就会带人拿着约束带、手术刀和电线在那里恭候着他了。

往上爬是他惟一的机会。

爬了5层楼,大约18米之后,他停下来喘口气,扭头往下面瞥了一眼。

他看见了灯光,一道道灯光在下面遥不可及的黑暗中转来转去,乱作一团,就像一群狂舞着的萤火虫。

偶尔也会有一道灯光斜斜地照上建筑物的正面,但是从没有灯光越过29楼那扇打碎的窗户。

在第34层,快乐学家还有41层楼要爬,那几乎是153米。

才爬了这么短短的一段距离,他的肌肉就酸痛起来,还一阵阵发抖,他的身体不住地往下沉,因为吸盘是以一种不自然的角度支撑着他。

他真希望自己能年轻30岁。

尽管有老年病学的治疗,但是如果一个人要求自己的身体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岁月毕竟不饶人呐。

快乐学家叹了口气,再次缓慢而痛苦地一寸寸向上挪动。

他们很快就会想到动用直升飞机的。

当他爬到第40层的时候,第一架直升机从他身边疾飞而过,它开着尾部发动机在黑暗而狭窄的峡谷里一掠而逝,喷出的尾气离他只有几码远,一片空转着的旋翼几乎扫到了他身上,他扭头观望着。

直升机十分惊险地在峡谷拐角处侧过身来,陡然上升不见了踪影。

快乐学家悬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等待着那一声坠机的巨响传来。

但是巨响并没有发生。

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了,直升机已经发现了他。

直升机很快就会回来的。

在它回来之前,他必须离开这片暴露的墙壁,他在这片墙壁上就像只苍蝇那样等着被拍掉。

于是,他侧身朝一扇窗户爬去。

当他爬到那口浅井似的窗户边上时,他从吸盘中脱出右手,把鞋从脖子上取了下来。

现在根本没有可能把两只鞋子解开,他不敢从吸盘中松开另一只手。

当他举起一只鞋子去撞击窗户的时候,另一只鞋子就在下面摇来晃去的。

他的敲打虚弱无力、毫无成效。

那只多余的鞋子妨碍了他,而从他那悬挂着的位置,也不可能使出多大的劲去撞击。

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从身后传来,他扭头往背后看去。

5米开外,一架直升机转动着旋翼悬停在半空中。

它已经飞得不能再近,否则的话,旋翼便会撞到墙壁上去。

旋翼就在快乐学家头顶上几米远的地方呼啸着。

快乐学家费劲地注视着那黑沉沉的座舱,但是这样却只能使他的眼睛因过度疲劳而流出了泪水。

座舱里的灯亮了,飞行员用一双美丽而饱含惊恐的大眼睛瞪着他。

那是蓓丝!他们绝望地看着对方,一条5米宽的鸿沟横在两人中间,5米和15米并没有什么分别。

快乐学技巧在这儿失去了作用,压制也好,映射也好,替换也好,统统毫无价值,现在惟一能使他幸福的事情就是对外部世界进行改变。

但是,他根本不可能改变那隔着他们的无法逾越的5米,无法改变往下延伸153米的虚空,也无法改变底下路面的硬度。

蓓丝急切地向他打着手势。

她究竟想叫他干什么?快乐学家一时无从判断。

他往下看了看遥远的街道,一只巨大的探照灯正在来回扫视着低处的楼层。

它很快就会照到这里来的,而那时他们就会发现他。

他用渴望的目光重新看着直升机。

蓓丝仍然在狂乱地做着手势,现在他明白她的意思了:快过来!快乐学家又好气又好笑地想:给我翅膀吧,那样我就能飞过来了。

蓓丝的嘴唇在翕动,她推开舱门,向下面的门框做着手势。

快乐学家观察着她的嘴唇,他几乎不敢相信,她的嘴唇一次又一次形成同样一个字:跳!跳?5米?在地面上也许跳得过去,可是在153米的高空,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15:500,这个小数就代表了他跳到直升机那里并抓住门框的可能性,他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三。

可另一方面,如果他呆在这儿不动,他逃脱的可能性就是零。

蓓丝是对的,百分之三的机会总比没有机会要好。

那帮委员会的看门狗休想抓住他。

他重新把鞋挂到脖子上,在光滑的镁质外墙上横向移动着,最后,壁虎吸盘吸在了明澈的玻璃上。

他浪费了片刻的工夫往那条长长的无法到达的空走廊里瞥了一眼。

如果现在打碎窗玻璃,他就会和碎片一起掉落下去。

他把双脚从吸盘扣带里脱出来,踩上了窗台,然后松开右手,抓住扣带,这样他的左手就自由了。

他紧紧抓住扣带,缓缓地转过身子。

路面在1.6千米下方。

快乐学家簌簌发抖,紧紧闭上眼睛。

然后,他睁开双眼向蓓丝看去。

她在用嘴唇朝他说话:求求你,快跳啊!探照灯最终越过了29层扫射上来,它终于罩住了快乐学家,在明晃晃的窗玻璃和更为明亮的墙壁上投下了他的轮廓,他就像一只黑色的甲虫吸附在那里。

快乐学家眨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渐渐地,他才又一次分辨出了直升机,看到了亮着灯光的座舱和座舱周围的黑色轮廓。

他缓缓屈下膝盖,直到他的手臂在吸盘下面伸得笔直,然后,他放开扣带,低低地蹲下身去。

现在,他向前摇摇欲坠。

这个动作是无法逆转的,他已经非跳不可了,他与下方那遥远的路面之间所隔的惟一东西,就是直升机的舱门边框。

他猛然蹬直双腿,向空中一纵。

他向直升机跃去,直升机也向他冲来。

他意识到这是因为蓓丝晃动着飞机,以便使座舱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缩得更短一些。

距离确实短了一点,但是仍然不够。

只差几厘米,他那痛苦万分的手指没能抓住舱门边框。

他掉下去了,掉进一片黑暗之中,掉向那遥远的路面和死亡。

与此相比,委员会那点幻觉简直不值一提。

这真是一种嘲弄,现在他怎么还有时间去想那个!这可是现实,这是可怕的、决定性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现实。

他在稀薄而寒冷的空气中飞速下坠,而大地则朝他迎上来,准备对他做那最终的致命一击。

他的手臂撞在什么东西上又滑了过去。

他用双手攫住那东西,身体则继续下落,最后猛然一顿,在半空中摇来荡去,他的手差点又一次松脱。

快乐学家悬在深渊上方摇摇晃晃。

他抬头望了一眼,因为他不敢低头看,直升飞机就在他的头顶,他紧紧抓住的是飞机管状的金属起落滑橇。

蓓丝的脸在上面的舱门里出现了。

快乐学家仿佛置身事外一样注视着蓓丝脸上变换的表情:起初惊骇欲绝,继而松了口气,面露喜色,最后,则又露出了恐惧和担忧的神色。

快乐学家靠他那两条筋疲力尽的手臂吊在直升机上摆动着,他感到直升机因为增加了他这额外的重量而正在往下坠落。

蓓丝的脸消失了片刻,直升飞机往上一抬,摆平了机身。

蓓丝再一次探出身子,从门口向下伸直了手臂,但是她伸出的手离滑橇仍有两英尺距离。

她会摔下来的!快乐学家这样想着,胸中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心脏仿佛悸动了一下。

他绝望地摇着头。

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他突然爆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把自己的身体往上一拉,手臂扒到了滑橇上面。

他悬在那儿,聚集着力量,片刻之后,他把一条腿跨上滑橇,坐直身体,抓住了门框边缘。

蓓丝抓住他的手腕把他拉进座舱里去,她手臂的力量真令他惊讶,他一头倒进她身旁的座椅,闭上了双眼。

很快,他的呼吸慢了下来,变得有规则了。

让咱们离开这儿!他说。

他感觉到尾部喷气发动机轰然启动,猛地将直升机往前推去。

他睁开眼睛,人造峡谷的阴暗峭壁在眼前飞掠而过。

我不是告诉过你回家去吗?他咆哮道。

蓓丝的手本来正向他的手伸来,此时却一下子缩了回去。

你居然这样感谢我!她气呼呼地说。

感谢?快乐学家睁大了眼睛。

你从哪儿学来了这样一个词?你从什么时候学会了想得到感谢?快乐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享有的权利,而如果他得到了快乐,那么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心存感激呢?蓓丝默默无语。

最后,她冷淡地说道,我回来是因为我想你可能需要我。

很明显,你的确需要我。

我不能回家,因为我被那帮委员会的看门狗跟踪了,他们发现了伯恩斯的尸体。

我料到了。

快乐学家思忖着说,注意,急转弯!蓓丝蓦地把目光转回前方,直升机在最后时刻绕过了前方赫然耸立的一座建筑物,新的峡谷转了个30°的弯,渐渐地,建筑物变得越来越低矮,越来越破败。

他们正在向古城深处飞去。

直升机飞到城区的时候我摆脱了他们的追踪。

蓓丝轻蔑地说,他们不敢穷追到底。

咱们现在往哪个方向飞?就是你目前这个方向。

他有点心不在焉地说。

可我们已经快到废墟了,蓓丝反对。

就这么飞。

直升机几乎悄无声息地继续飞行。

地平线上,一种诡异莫名的辉光越来越亮,仿佛低垂的北极光。

辉光主要呈现蓝绿两色,但其间也有紫罗蓝色和紫红色摇曳。

你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充满自信,蓓丝忽然说,你随身带上了那几只壁虎吸盘。

如果不未雨绸缪,那我就是个傻瓜。

快乐学家不经意他说道,如果我没做准备,我现在已经变成了白痴或者疯子。

脑白质切断术我懂,蓓丝说,可是你说的‘疯子’是什么意思?是诱导产生的幻觉。

快乐学家语气沉重。

委员会已经完善了幻觉影片,现在它们已经成了和现实一模一样的幻觉。

快乐委员会准备让地球得到百分之一百的幸福。

蓓丝缓缓摇着头。

可怜的、幸福的地球。

她喃喃地说道。

快乐学家无言地扫了她一眼。

她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从理论上来说,他知道委员会的做法是错误的,然而,这种做法的错误之处并非显而易见。

既然快乐主义的目标就是要使人获得幸福,那么为什么不是越幸福就越好呢?因为,正如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人必须具有理性,虽然他必然选择幸福,但是为了保证将来的幸福,他可以而且必须放弃一些眼前暂时性的快乐。

任何降低人的快乐能力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幻觉就是如此,它毁掉了一个人的现实感。

任何使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幸福的东西也都是错误的。

幸福不是一种可以赐予的礼物。

幸福是一种令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是一种完全个人化的目标,它只可以笼统地描述。

一个人可以解释幸福,也可以训练别人去追寻幸福,有时候还能帮助别人克服其中的困难,但是他不能越俎代庖,一手包办。

他不能代替别人寻找幸福,也不能把幸福赐给别人。

那一英里宽的弹坑就在直升机下面摇晃着,放出荧荧磷光。

和刚才在地平线上所见的一样,荧光主要是蓝色和绿色,但是其间也夹杂着一片片闪烁不定的紫色,闪动着一缕缕转瞬即逝的黄光与橙光。

弹坑几乎深达61米,即使是在50年后的今天,它仍然可以致人死命。

在弹坑周围3英里范围内,建筑物的断梁残柱默默地像一根根长矛那样从废墟中伸出来,岁月已经磨蚀了它们的棱角,也减轻了它们的悲伤。

着陆吧。

快乐学家说道。

在这儿着陆?蓓丝惊叫一声。

在弹坑那一边。

快点,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在背后那种恐怖不祥的光线辉映下,直升机悬停在废墟上方,蓓丝和快乐学家站在几英尺开外。

你不是已经定好程序让它飞回去了吗。

快乐学家皱着眉头说道。

是的,可我得留点时间让咱们出来呀。

过了片刻,座舱里发出咔哒一声,旋翼的转速加快了,直升机自己疾速升上天空,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尾部发动机启动,他们目送着直升机闪电般向他们刚刚逃离的高耸的塔楼群飞去。

在那遥远的城市上空,直升机爆炸了,变成一大团火星雨点般地落下。

他们把它击落了。

快乐学家长叹一声,我料到他们会这么干的,这给了我们几个小时的时间。

蓓丝把身份盘片拉了出来。

她的身份盘片用一根链子挂在颈上,就像个保存贵重物品的小盒子。

与背后弹坑的磷光遥相呼应,盘片也开始放出淡淡的辉光。

瞧!蓓丝说道。

不用担心。

快乐学家说罢,从口袋里摸出两粒很大的药丸。

试试看,不喝水就把这个吞下去,行吗?这是什么?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它能保护你不受辐射伤害。

药力足可以维持到我们离开这里为止。

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硬咽下那粒药丸,而快乐学家则轻松地把另外一粒吞了下去。

咱们走吧。

他说。

他们离开弹坑,穿过废墟。

风已经吹来了尘土,岩石已经风化,从空中飘来或被鸟儿带来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大部分废墟已经覆盖上了一层宜人的绿色地毯。

再过50年,古城的这个部分就会成为一片柔和起伏的草地。

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快乐学家说道,可是你对快乐学好像有些不满意嘛。

不——她反驳道,你不明白——快乐学从这一切中拯救了世界。

他把手一挥,扫过废墟,指向背后那磷光闪闪的弹坑。

快乐学用惟一的真正目标——幸福,代替了那个扭曲世界的畸形冲动,它教会了人们如何去寻找幸福,如何去保持幸福。

蓓丝静静地说: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他的灵魂,这样做的益处何在?快乐学家大吃一惊,瞪着蓓丝: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我在一本书上读到的。

她说。

这个我明白,可你是在哪儿找到书的呢?读书虽说不属于禁止之列,可也得不到大家的赞成,我已经25年没有见过一本书了。

蓓丝不经意地耸了耸肩:有些事情连委员会都一无所知呢。

看来的确如此。

快乐学家若有所思地说。

他们若即若离地并肩向前走去,走过了多灾多难的过去世界那寂静的坟丘。

《快乐制造者》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