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回明末辽东 > 第九十三章 宁玛活佛

第九十三章 宁玛活佛

2025-03-30 08:35:17

更新时间2009-9-17 14:50:19 字数:5032杨太曦带着龙叔和大胖子李四两人走到先觉寺门前,举手轻叩寺门。

不多会,寺门吱呀一声,开了个小门缝,只见一位小沙弥从打开的门缝中探出头来,盯着杨太曦轻声问道:请问这位官爷,有什么事么?我寺正在接待来自远方的蒙古大德高僧宁玛活佛,这段日子不再接待其他人。

您要是想观寺礼佛的,只好请您另找别家了,请恕敝寺不能接待了。

杨太曦听得哈哈大笑,掏出一张自己的名刺,隔着门缝递与那小沙弥,冲他大声道:小师傅,我们正是要来拜见居停在贵寺中休息,来自蒙古草原的大德高僧--宁玛活佛的,我姓杨名太曦,字伯雄,忝为福王爷的驸马,这是我的名刺,劳烦小师傅帮我向宁玛活佛通报一声,说完以后,心中暗自惭愧了一下,心道:哎,真是不好意思,老是要搬出我那岳丈老大人的名号来做介绍,什么时候,只要报杨太曦三字就好了,哈哈。

谁知那小沙弥接过名刺仔细观瞧了一遍后,马上欣喜的冲杨太曦道:哦,原来您就是,布施四方,广结善缘,闻名洛阳城的杨大圣人啊,小僧失敬了,我这就为圣人向活佛通报,请圣人稍等片刻!。

说完,关上寺门,脚步声噔噔的,人急急远去里面通报去了。

杨太曦却是心头听得一阵哭笑不得,心道:没想到,我的名头在河洛这么有影响力,早知道也不用处处打着岳丈老大人的名头行事了,做好我自己就行了,哎,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自信了呢?。

想到这,胸中不由豪情万丈,纵目向寺侧的远方望去,只见树林葱葱郁郁,在明明如水的月华里,薄薄的升腾起一片氤氲,煞是好看。

突然,杨太曦注意到里面竟然不时的晃动着片片白光。

杨太曦想了想,便已明白,应该是那群蒙古部落的武士们隐身在其中,随时准备相助自己了。

一想到邓婵玉为了自己进寺后不中宁玛活佛幻术的道,还让自己吃下颗提神醒脑的红丸,并派出贴身两大高手随自己进寺的事,杨太曦苦笑着摇了摇头,心道:用不着这么紧张吧,看来这位活佛的名头还是蛮响的哦,好期待与这位草原上声名犹盖过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的宁玛活佛见面啊,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哈哈!。

正想到这,寺门又是吱呀一开,先前那个小沙弥打开半边寺门迎了出来道:宁玛活佛有请,杨大圣人快请进!。

杨太曦闻声赶忙带着龙叔和李四两人走了进去。

进去一看,只见密密麻麻的草原蒙古武士整齐的列立在两旁厢,服装一律是天蓝色紧身短袍,每个人胸前均绣着一只从天而降,展翅扑击,气势雄霸的苍鹰。

个个脸上均是杀气腾腾,瞪得溜圆的眼睛望着杨太曦三人,眨都不眨。

并且齐齐举着手中弯弓拉满了,直指着杨太曦三人,那架势似乎,只要杨太曦三人有丝毫异动,就随时会要把三人射成刺猬一样。

气氛霎时因为百余名武士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浓重杀气变得紧张凝重起来。

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布日酷德营吧!杨太曦心道。

杨太曦风轻云淡的笑着,用手一指这些拿箭指着自己这行人的蒙古武士们,对那领路的小沙弥道:小师傅,这是。

那小沙弥忙悄声解释道:他们都是随活佛来到我大明的贴身卫士。

现在有群背叛林丹汗的蒙古武士时不时的在外面逡巡,因是在我大明地界,他们不方便出去将他们驱赶走,怕无端惹起事端让我大明对他们不满,但又怕那些在外有敌意的武士突然冲进来对活佛不利,所以他们谨慎了点,圣人不必在意,我们快去见活佛吧。

杨太曦微微一笑,久经阵仗的他其实也只是随口问问,活跃活跃气氛。

他杨太曦还真没把这种阵势看在眼里,回头冲龙叔打了个招呼紧跟着小沙弥往先觉寺的偏殿西厢房走去。

那龙叔仍然是不紧不慢的跟在杨太曦的后面,脸上因为戴着面具,也看不出什么表情来。

倒是那李四笑眯着双眼,不顾自己那仿佛怀了四五个月身孕般的大肚子,一个一个挨个的给两厢剑拔弩张的蒙古武士,不停拱手施礼陪笑脸,也不管人家理不理他,一个劲的鞠躬弯腰道:你们好,你们好,哇,你们好猛啊。

最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还是他只顾弯腰打招呼,以至于差点走到相反的方向去了,被那厢蒙古武士吃箭瞄准,不是那领路的小沙弥净心留神注意,一把赶紧拉住他,立马就用胖乎乎的身子,现场演绎了个活人变成刺猬球的惊人把戏。

搞得杨太曦是哭笑不得,心道:龙叔还好,这个李四怎么这么孬,没见过大阵势怎么的?居然慌得跟错了方向,他究竟有什么好本领呢?邓婵玉让他跟着进来保护我,不要搞到最后,反而是拖累了我就好了哦。

一路跟着小沙弥左穿右拐,进入一张院门,杨太曦远远的就望见一位蒙古少女,青丝如云,一身雪袍,俏立在院中,无比的英姿飒爽。

那少女一见杨太曦,脸上灿然一笑,直扑了过来。

杨太曦一把抱住,笑道:仁娃,你这小妮子,不在家陪着公主,跑到这来当说客啦!。

格桑仁娃笑道:公主那闷死啦,整天在佛堂里陪王妃念佛经,不好玩啊,我出来透口气啊!,说完她瞄了杨太曦一眼道:我是因为和宁玛活佛是旧交才来到这里,但是你怎么也想着跑来了呢?。

杨太曦苦笑道:我是被你那干姐姐给拿来做说客的。

格桑仁娃听得一愣,旋即明白过来,笑道:哦,是邓姐姐吗?难怪。

杨太曦接着她的话道:她好像比较重视这件事,很热心的拉我来说服我从未有过交道的活佛,她还真是看得起我哦!哈哈。

格桑仁娃微微一笑道:邓姐姐与右翼蒙古部落关系一直不错,她有很多货要通过青海高原运到辽东去,也难怪她会如此热心的帮助土扈曼特部落和卫特拉部落。

说完,她扫了杨太曦身后的龙叔两人问杨太曦道:这两位也是邓姐姐的人吧,我好像见过!。

杨太曦点了点头,忙指着龙叔和李四向她介绍道:这位是龙叔,这位是李四。

龙叔冲格桑仁娃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见过,李四则是一脸的笑,满脸的横肉快把两只眼睛都挤没了,一个劲的冲格桑仁娃道:仁娃小姐,幸会,幸会!。

格桑仁娃忙冲他俩一一万福还礼。

和龙叔两人客套完,格桑仁娃冲杨太曦道:侯爷,活佛只愿见你一人,就让龙叔他们先稍等会,我叫寺里的沙弥把他们领到偏殿的茶房中先用茶,你看可好?。

杨太曦回头向龙叔和李四递了一个商量的眼光,那龙叔微微点了点头,李四则仍是一脸的笑,不迭的应道:好说,好说。

见两人均无异议,格桑仁娃叫过刚才带路的小沙弥道:净心小师傅,麻烦你带着这两位施主,到偏殿茶室好生歇着吧!。

那净心点了点头,领着龙叔两人一路去了。

杨太曦和格桑仁娃步入里间,只见里面檀香缭绕,大殿两旁数十个喇嘛齐坐着低声颂吟着经文。

大殿正中盘坐着一位身材魁梧高大,宝象庄严的大德高僧。

头戴红色僧帽,身着红色嵌金丝的锦缎袈裟,浓眉大眼,正望向自己。

杨太曦毫不示弱的也回望过去,只见对方大眼中神情宛若风暴中的大海一般,有一种让人兴奋的狂热,而且是那种望不到底,如海深般的狂热。

杨太曦感觉到自己的心脏也不自觉的开始加速起来。

一时迷惘,连对方是年轻还是年老,长得什么样子都看不到,眼里只有高僧那深邃灵动的一双深眸,一时间就浑忘了自己。

心中大惊之时,那高僧开口说话了,声音是那样的低沉浑厚,比后世最擅长男低音的歌唱家似乎都低了一个key。

简直就像和自己心脏的收缩是在同一个频率波段上一般,杨太曦心中不由自主的有一种很强的共鸣和感动。

就听格桑仁娃在旁悄声翻译道:活佛说今天见到侯爷,很高兴,他早就听说了侯爷在辽东的赫赫威名,是一位常胜猛将,他要亲自为侯爷献上一条被神无限祝福的哈达,愿神佑侯爷!。

说完,用手捅了捅杨太曦的腰,示意他上前去接受哈达。

杨太曦得了格桑仁娃的提示,忙快步走到宁玛活佛前,依照礼节先向活佛鞠了一躬,以示礼貌,这时,宁玛活佛站起身来,从旁边小喇嘛手中接过一条白色的哈达,将它挂在杨太曦的脖子上,手中连连对空划印,念念有词。

杨太曦虽然听不懂,但知道那肯定是些喇嘛教中的祝福之词,忙俯首低头聆听。

等活佛念完,早有喇嘛在紧挨在活佛的身旁让开一个位置,其他人搬了一个新垫过来,放好让杨太曦盘腿坐下。

而格桑仁娃也忙命人搬过一张坐垫,放在宁玛活佛和杨太曦之间,紧挨着杨太曦身边坐下。

这是,活佛又开始说话了,格桑仁娃忙在旁给杨太曦翻译道:活佛说早知道侯爷对草原的藏传佛教有所了解,曾和我探讨过草原红黄两教一事。

活佛想问你,对于红黄两教的看法,或者说红黄两教之间,侯爷会选择支持哪一方?。

翻译完后,格桑仁娃眨巴眨巴眼睛,用调皮的眼神盯着杨太曦,轻声道:这个问题也是我想知道的哦,侯爷,你可要好好答哦。

杨太曦听得一阵头大,看了那宁玛活佛一眼,只见对方那双狂热的双眼也正紧盯着自己,期盼在自己的答复。

杨太曦知道这个问题是不能轻易回答的,一个不好,今天来做说客的行动就会泡汤。

想了想,杨太曦迎着活佛那双无限狂热的双眼道:伯雄对红黄两教也只是略有耳闻,只知道贵教奉《甘珠尔》经为贵教至宝,秉承法藏经典中《幻.经.心》三部大密乘为传世法系,以显密九乘为修行的不二法门。

但对于贵教经书中信奉的具体的教义,伯雄还是不很明了,特别是对于贵教与格鲁巴教所奉教义的差异更是一无所知,如果活佛能为我一一做出详细讲解,我想伯雄我会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来的。

等格桑仁娃翻译完,那活佛呵呵大笑,冲着杨太曦挥了挥手,开始激情澎湃的讲解起来,杨太曦听得一头雾水,忙望向格桑仁娃,而格桑仁娃则正在低头默记着。

那活佛讲完一段,停下来,冲格桑仁娃一挥手,示意她翻译。

格桑仁娃神情凝重的对杨太曦道:活佛说了很多重要的教义,简单点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活佛认为红教才是真正倡导众生平等的教派,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佛,佛与众生只是迷悟之差。

只要心见空明,即可证佛,而黄教却认为众生心有染污,凡夫不可能有本净的心体。

这应当是红教与黄教的根本区别所在。

杨太曦一听,心道:咦,听来这红教还不错嘛,和我中土禅教的教义相近啊。

杨太曦不由兴趣来了,笑着对活佛问道:尊敬的活佛,请恕我愚钝,提一个冒昧而又尖锐的问题,既然人与佛只是迷悟之差,那为什么只有林丹汗才是四十万蒙古人的共主,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部落的首领呢。

难道在佛面前,人还是天生就以等级群分的吗?。

那宁玛活佛听完格桑仁娃的翻译,猛的一愣,接着是哈哈大笑,声震楼宇,连大梁上的灰也被震得淅淅洒落了下来,弄得杨太曦头脸上极不舒服。

活佛笑了一阵,开始收敛笑容,又开始激情澎湃的演讲起来,不时辅以手势,杨太曦只能是呆若木鸡的等待他快点讲完,好让格桑仁娃翻译给自己听。

过了好一阵子,活佛才停止一个人激情澎湃的演讲,示意格桑仁娃翻译。

格桑仁娃理了理思路,开始一边回忆,一边慢慢给杨太曦翻译起来道:活佛说,顿悟一心,自性元成,一切具足,不假修造。

而林丹汗已得他灌顶,顿悟法报化三身,悲天悯人,达至大圆满之界。

这样的人才是四十万蒙古众生理所当然的共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领草原儿女重现转金轮大王的昔日辉煌。

而格鲁巴教反对本具之说,说从色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皆由因缘所生。

让佛成为高不可攀之道,但另一方面又假佛之谕,肆意将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的名头赐予和自己交好的汗王换取自己在世俗中的权利和地位。

这实际上是造就了众多割据一方,享有特权,互不隶属的汗王和贵族,草原众生将被迫卷入各个部落相互争战的漩涡中,永无宁日,而平民也就永无成佛之日,永远也无法有看到法报化三身的因缘。

一番话说的杨太曦心中一愣一愣的,心道:这老和尚说的到有几分道理啊。

这宗教权利和世俗权力相互授受承认,说的好听一点是安抚人心,社会稳定,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相互勾结,愚弄百姓了,如果没有绝对权威的话,实际上就是添乱了。

这就会凭空多出来N多的达赖活佛,转金轮王了,这个世界还不乱套了,难怪世界上的宗教界总是有那么多新旧教之争,什么正教异教徒之说。

甚至连一个好端端的应该是相当纯粹的文明定义也往往被人披上了文明冲突的外衣。

不过,黄教这种做法从其自身在蒙藏高原的生存角度考虑来看,到也是无可非议。

这到有点和十六世纪法国,西班牙争取教皇的情景有几分相似,只不过被争取者不是世俗权力的统治者,而是宗教权利的统治者。

什么教义之争,不过是权力之争罢了,真是搞笑!而且,这也与我看到的后世对红黄教的评论不一致啊,后世是说红教贵族化特权化严重啊,但为了讨好活佛,实现对邓婵玉的承诺救出两位蒙古藩王的儿子,有些话又不方便说出口,我该怎么说才恰当呢?。

一时间心烦意燥,就在这时,杨太曦忽地感觉到肚腹中一阵绞痛,喉咙一涩,张嘴一口鲜血脱口而出,杨太曦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全身疼苦难当,情不自禁的大吼一声,仆倒在地,人事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