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五章 第八节 税制

第五章 第八节 税制

2025-03-30 08:24:37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6: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541学生黄宗羲见过陈员外。

客厅中一个身材高挑面容冷峻的书生恭敬的行礼道。

宗羲,这位就是现任兵部尚书孙露孙大人。

学生黄宗羲见过孙大人。

黄宗羲转向向孙露行礼道。

但却少了几分恭敬多了几分傲慢。

这位公子想必就是老师要介绍给我的人吧。

果然气质不凡啊。

孙露微笑着点头道。

对于这个人的态度她并不介意。

相反孙露倒是很欣赏这种书生意气。

是啊,子慧你别看宗羲年轻。

他可是常有惊人之论的哦。

陈子壮指着黄宗羲夸奖起来。

这一切都源于黄宗羲在香江评论上发表的数篇分析历朝历代变法得失的文章。

其透彻而犀利的论调让陈子壮拍案叫绝。

为此他派人多方查找才在江南的一个农庄中找到了赋闲在家的黄宗羲。

陈员外过奖了。

学生何德何能能受此夸奖。

黄宗羲谦虚的说道。

他一边按主客之分就坐一边偷偷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个女尚书。

不禁感叹这威震一方的巾帼女枭雄竟然如此的年轻。

和黄宗羲想象中不同的是孙露即不象是珠光宝气的爆发户。

也没打扮成一身戎装配剑戴刀的花木兰。

总的来说她的装束很儒雅。

只是那双锐利的杏目炯炯有神将她同其他女子给区分了开。

不过就算如此对于孙露他从心底里还是有些看不起的。

毕竟孙露只是个女子。

至于会打仗没什么好希奇的。

四川的女总兵秦良玉不也是个名将。

说到治国安邦还是要靠他们这些饱读圣贤之书的人。

宗羲啊。

你就不要谦逊了。

当日在草庐之中你可不是这幅模样。

孙大人乃是戎马出身。

为人爽快,你这么拐弯抹角可不行啊。

陈子壮摆摆手道。

被陈子壮这么一说黄宗羲也不好再客气了。

只见他恭敬的朝孙露和陈子壮拱手道:那学生不才就此献丑了。

孙大人、陈员外。

我大明立国至今二百有余。

地域之广,人口之多,国家之富庶均是历朝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虽有阉党、流寇之灾。

却也有思宗除魏阉兴朝纲之举。

可就是在这颇有中兴之兆崇祯朝我大明崩溃了。

这期间虽有天灾人祸的原因。

但学生认为其根本就在‘赋税’二字!黄宗羲的一席话使得孙露不由的重新审视了一番眼前的这个书生。

看来老师介绍给自己的果然不是泛泛之辈。

但她表面上并没表现出多大的异样。

却听她不置可否的反问道:赋税?众所周至我大明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

一为天灾;二为流寇;三为胡虏。

何以说是赋税啊?听孙露这么一问黄宗羲的心中泛起了一丝得意果然只是妇人之见。

于是他起身略带傲慢的继续说道:非也,所谓的流寇、胡虏均是这‘赋税’所导。

道理其实很简单朝廷了为了平定辽东追加了‘辽饷’。

结果搞得百姓不堪重负,民不聊生。

闯贼等人乘机妖言惑众致使中原各地流寇肆虐。

于是朝廷为了剿灭流寇又不得不追加了‘剿饷’和‘练饷’。

如此往复可谓是征税越多盗贼越多。

再加上天灾不断。

使得闯贼等流寇越来越强盛最后导致了京城陷落思宗殉国。

所以其根本还是在于‘赋税’二字。

分析的不错。

但这一点自己在来明朝之前就知道了算不上新鲜的理论。

不过作为一个当局者能如此清醒的看清这个本质实属难得。

孙露发现自己越来越欣赏这个书生了。

虽然他的样子拽得很。

就让我看看你肚子里还有多少货色吧。

想到这儿孙露微微一笑问道:那依黄公子之见朝廷若不征收这辽饷、剿饷、练饷。

能否避免现在的结局?不能!辽饷、剿饷、练饷只是最后的一击。

大明百姓困于赋税沉积已久实难回天。

就象是一头不堪重负的骆驼。

三饷不过是最后的一根稻草。

黄宗羲大声的说道。

但当他回头时却发现孙露正盯着自己。

那目光直指人心仿佛能看清自己心中在想些什么一般。

他连忙低下了头避开孙露的目光继续说道:这一切在太祖皇帝制定税制时就已经注定了。

我朝的税收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主。

虽然税则至轻,征收时多以收取谷米及布匹为主。

这‘税’虽轻,可‘赋’却名目众多。

其一、我朝衙门所需要的诸般公物是以无给制向民间征用。

也就是说衙门内的传令、狱工,都由各乡村轮派,即使文具纸张,甚至桌椅板凳公廨之修理费用等等。

都是以零星杂碎的名目向村民征取。

其二、官方旅行办公的费用,也由民间支应的。

全国上千的驿站只要有兵部颁发的勘合,则各驿站就有招待的义务。

而被指派的民户也有供应的负担。

其三、太祖在制定税制时是以农为本的。

过多的赋税加在了农民的头上。

农民不但要受朝廷赋税盘剥,要受地主盘剥,还要受收购粮食的商人盘剥。

一但遇上天灾。

税收就会加大农民的损失。

其四、也是最要命的一点就是我朝官员的俸禄实在太低了。

致使许多官员一有机会就大肆捞取钱财。

这一点在地方官身上特别明显。

所谓的‘父母官’可以任意在其管辖内加派各类的赋税。

修桥补路要交税,屠牛宰羊要交税、进个城门也要交税。

如此种种名目繁多。

这下连陈子壮也大吃一惊了。

他决没想到黄宗羲敢当着孙露的面大肆数落太祖的种种不是。

虽然知道孙露决不会为此治黄宗羲的罪。

但他仍为黄宗羲的胆大妄为着实捏了把冷汗。

而孙露此刻的眼睛都已经放光了。

好!敢当着朝廷大员的面数落开国皇帝所制定的制度。

算你小子有种。

况且还句句都讲到自己的心坎上去了。

真没想到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人物。

若我朝隆庆年间的变法成功了是否就能跳出这个怪圈。

这次提问的是陈子壮。

对于明朝本身的弊端其实他们这些士大夫们也是清楚的。

但问题时历朝历代的变法均以失败告终。

陈子壮清楚孙露现在所做的也是一场变法。

这场变法的大胆和激进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的变法。

而他们所依托的就是这个乱世的背景。

因为在太平盛世的背景下这种激进的变法是不可能实行的。

也不能。

其实学生所说的情况并非我朝独有。

历朝历代的朝廷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每个朝代之初,朝廷为了安抚民心、标榜仁政,薄税赋、轻徭役几乎是例行政策。

但假以时日,正税以外的各种杂税和杂费就接踵而来,致使民怨沸腾。

当朝廷被迫进行‘变法’时,无一例外的就将各种税、赋、役合并为一,规定不得再增加其它征收。

正如当年的王安室变法、我朝张居正的变法。

变法的愿望虽是良好的、措施也无可挑剔,但总是好景不长。

老百姓的税收、徭役负担似乎永远逃不出那个宿命的循环。

轰轰烈烈的变法完成不久,各种变相或直接的税费和杂役就又死灰复燃。

结果往往是百姓的负担比以前没变法前更重了。

这就象是个诅咒般一直笼罩着中原大地。

说到这里黄宗羲自己不禁也有些激动。

此刻的孙露和陈子壮均已陷入了沉思。

孙露的感触更为深刻。

就象黄宗羲所分析的那样。

中国历朝历代一直都被这种循环所束缚着。

宋是如此,明是如此,清更是如此。

满清虽然做出了永不加赋的神圣承诺。

可最后还没逃出那宿命的循环。

当然还包括日后共和制的中华民国。

可见这种循环同专制与民主无关。

孙露忽然起身对着黄宗羲深深一拜道:公子所言对孙露来说犹如醍醐灌顶。

如今我朝百费待兴。

还请公子指教一二,也好让我中华百姓摆脱这宿命的束缚。

这可万万使不得。

被孙露这么一拜黄宗羲立刻不知所措起来。

孙露毕竟是朝廷命官。

以她现在的身份拜黄宗羲这个没有功名的书生。

实在是让他受宠若惊。

只见他拱手道:孙大人,学生不才并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

可是学生在此有三条立税原则希望朝廷能在定立新税制时有所借鉴。

首先是‘公平’。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农为主的人头税和土地税已经不能适应我朝的发展了。

就象广东等地商重于农。

故学生认为征税要考虑交税人的能力,交税能力大的,应多交税,交税能力小的则少交税。

其次是‘明确’。

正如西晋典农校尉傅玄所提出的‘有常’之说。

即赋役的课征须有明确固定的制度。

学生认为不但征税内容需法定,征税过程也需法定。

这样才能避免某些官员借收税贪赃枉法。

最后一条是‘适度’。

犹如树上摘果,果是源,树是本,我们只能摘果,而不能伤树。

但这条比较难做到。

关键还是以民为本。

公平、明确、适度。

说的好!老师你真没介绍错人。

我大明有此奇才实乃百姓之福啊。

孙露不禁赞叹道。

自己今天真的算是捡到一个大宝贝了。

这个时代竟然能培养出有如此经济头脑的人实在太令人意外了。

但她转而又加了一句道:不过,我觉得还差一条‘稳定’。

朝廷征税不仅是为了充实国库。

还有一条就是要用税收来调节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使三者均能稳定的发展。

稳定?不错。

孙大人所言极是。

学生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黄宗羲兴奋的说道。

经孙露这么一提醒他才发现原来税收还有这么一项功能。

不由的对眼前这个女子刮目相看。

由国家操控税率来调节经济这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新奇的概念。

公平、明确、适度、稳定。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一旁的陈子壮听二人这么一说不禁拍案叫绝道。

他仿佛看到新变法实行后国家蒸蒸日上的情景。

不过,黄公子就算朝廷按照这四条原则订立了新的税制。

大明依然没办法走出你说的那个轮回。

这一点公子想必比我还要清楚吧。

孙露话锋一转道。

黄宗羲听罢先是一楞转而沉默不语了。

确实这四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却见此时的孙露幽幽的说道:这四条准则虽然能让我们订立出合适的‘正税’。

可是用不了多久‘正税’以外的各种杂税和杂费又会象雨后春笋般冒出。

单单就皇室的花消来说。

皇帝勤俭也就罢了。

若是遇到一个挥霍无度的皇帝怎么办。

还有那些个贪官污吏向百姓征收各种杂费。

难道真的要指望老天爷给个明君或清官吗。

所谓‘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败。

’所以不能由收税的人定税。

而是应该由纳税的人来决定是否该收这个税!由纳税的人决定是否该税?!陈子壮和黄宗羲一口同声的叫了起来。

他们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理论呢。

让身为子民的百姓来决定皇帝或父母官是否该收税?但仔细想来也确实有道理。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愿意多缴税。

这么做确实能预防乱收杂税的情况出现。

却听黄宗羲激动的叫道:不错,天下为主君为客。

就算是君主也不能任意妄为。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

陈子壮则抚须笑道:原来子慧忙着在各地建立议会就是为此做铺垫吧。

如今不少地方是先有议会后有官府。

如此一来议会才能名正言顺的监督官府。

你还真是用心良苦啊。

啊,原来孙大人在江南各地快速建立议会就是为订立税制做准备。

黄宗羲恍然大悟道。

同普通儒生不同由于黄宗羲一直都在研究税制问题。

所以他清楚的认识到皇权独裁的不合理性。

在他看来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以前一直认为自己很离经叛道。

可如今听孙露这么一说黄宗羲才真正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眼前这个女子早就意识到了他所说的那些弊端。

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实践如何驱除这些弊端了。

想到刚才自己傲慢无理的表现。

黄宗羲不由老脸一红尴尬的朝孙露行礼道:小子孟浪。

刚才在孙大人面前班门弄斧让大人见笑了。

黄公子,谦虚了。

公子确实才智过人。

孙露乃商贾出身所以才会有此想法。

毕竟没有商人会希望多交税不是吗?孙露会心一笑道。

其实在这一刻就连她自己都不能肯定这么做是否能真的让中国跳出那个怪圈。

这个时代的其他人又会如何看待这种打破三纲的举措呢?但既然开始了就绝不能退缩。

就算是使用独裁手段孙露都要将议会制度推广下去。

因为与其对未知的事情瞻前顾后不如大胆的迈出第一步。

起点中文网 www.cmfu.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