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确实是不会开恩的,李圣炎在一片失望的唏嘘中,兀地站了起来。
他将一杯高脚杯高高地举了起来,猛饮一口说:请张先生千万注意,现在不是抗战时期,而且毕生不给老校长自由的蒋介石早在1975年就去世了。
现在连他的儿子蒋经国也不在了,蒋家王朝因为二蒋的接连死去而不复存在了。
所以,我认为当前是咱们东北大学校友呼吁台湾当局给老校长以自由的最隹时期。
张捷迁沉吟不语。
那些一度因张捷迁致词而对吁请张氏恢复自由信念不足的东大校友们,立刻变得兴奋激动起来。
这是《华盛顿邮报》上刊载的一条新闻,李登辉上台以后在昨天举行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讲话中虽然没有讲到释放张学良将军,可是他却说执政以后,要力主民主和自由。
陆克难又举起一张当日的《华盛顿邮报》,振振有词地说道:李登辉的这个立场很可能是欺骗舆论,用来装璜门面的宣传。
但是我们不可以利用吗?很好!张捷迁双眼豁然一亮,陆克难的话使得他茅塞顿开。
仿佛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光明,他将兴奋的目光投向李圣炎和校友们,似乎在征询着他们的意见。
李圣炎说:李登辉上台以后的许多讲话我都认真地加以研究了,我可以肯定地说,李登辉是极力在台湾民众面前故作出一种友善的姿态。
他要成为台湾推行民主进程的强人,以示与蒋家父子的不同,因为他只有如此才能造成一个所谓的李登辉时代。
张先生,所以我才说目前正是吁请给老校长以真正自由的最隹时期。
因为李登辉毕竟不是蒋介石,他早已经从民众的呼声中,品味出继续幽禁张学良难得民心。
故而,李登辉有可能借给张学良自由,为他的脸上贴金。
如此分析,使我茅塞大开!一度忧心忡忡的张捷迁情绪变得亢奋起来。
他连饮两杯醇酒说: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利用李登辉这个虚伪的民主化,来一个专电吁请?倒要看看他能不能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地给老校长以自由?向李登辉发电报当然不能以某人自已的名义。
陆克难说,我们这些在美国定居的东大校友,还有许多人分布在美国各地。
何不就此串联一下,成立一个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呢?然后再以这个校友会的名义,向台湾的李登辉拍发电报,那样才更加显得名正言顺。
好,我赞成!同意!成立东北大学校友会越快越好!围坐在餐桌四周的美籍华人纷纷高举杯盏,齐声响应……当张捷迁在纽约曼哈顿中城举行这次集会的同时,李圣炎从一个可靠的渠道获悉一个重要信息: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现正在美国进行密秘的探亲访友活动。
这个消息对张捷迁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
他当即吩咐李圣炎说:一定要搞清赵四小姐在美国的确切地址,我们马上就去见她,只要见到赵四小姐,就可以找到会见张学良将军的管道了。
李圣炎马上开始找寻赵一荻的下落。
从纽约发出了三封英文信件李圣炎也是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东北人。
早年他在沈阳读东北大学的时候,心里就对张学良充满着好感。
现在张捷迁发起援救张学良、赵一荻恢复自由的活动,他第一个积极响应。
赵一荻秘密到美国探亲的消息,他是从一位东北同乡无意闲谈中得知的。
这位同乡住在西雅图,她名叫黄琳,是辽宁省锦州人。
早年她在海城的同泽中学毕业,到美国后成了一位信息产业女企业家。
不久前黄琳因事到纽约公干,她在一次东北同乡的餐聚上结识了李圣炎。
李与她在席间谈到张捷迁正联络东大校友组成校友会,准备向台湾当局呼吁给张学良、赵一荻夫妇以真正自由的时候,黄琳忽然想起了什么,她说:张先生恐怕早有自由了吧,因为他夫人赵四小姐,现正在西雅图探访亲友呢!竟有这样的事?李圣炎听了黄琳的话,不由暗吃一惊。
赵一荻正在美国,这怎么可能呢?不久前他还从香港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这位张学良的红粉知己,数十年如一日陪伴在张的身旁的报导。
同时,那篇文章还透漏说:张、赵伉俪目前自由仍然有限。
赵四小姐患病去住医院,也要经过几个关卡的批准,方才可以。
既然如此她怎么可能到美国来探亲访友呢?李圣炎还记得那本香港杂志上,还刊登一幅赵四小姐在台湾幽居中的照片。
李圣炎发现赵四小姐的身后,还闪动着几个便衣特务的影子,从中可以看到她们现在仍然自由有限。
李圣炎说:赵四小姐到美国来探亲,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呢?我说的事情完全是真的。
黄琳女士却言之凿凿,我一位老同学也是东北人,前几天他亲自对我说:他的邻居家最近来了一位台湾客人,她是张学良的夫人。
李圣炎对黄琳提供的信息越加感到不可思议。
但是,黄琳那坚信不疑的神情又不容置疑,他追问说:也就是说,是你老同学亲自见到了赵四小姐?黄琳点头:对对,他肯定是见到了赵四小姐,不然,他是不会对我说得那么真切的。
他说赵四小姐还像从前在北平时那么年轻,绝不像六十多岁的人。
如果他不亲眼所见,当然不会这样说话。
可是,他的邻居是何许人?赵四小姐即便真到了美国,她也要去自己的直糸亲友家才是呀。
总不能到处乱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