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秦始皇 > 第七章 情窦初开第98节 谷神节(2)

第七章 情窦初开第98节 谷神节(2)

2025-03-30 08:13:51

太子嘉故意做出经过一番慎重思考的样子,略带惋惜地说:我本来想为赵国谋点利益,谁知公子一提醒,唉,就送给公子吧,本来这份遗诏的真正主人就应该是公子。

我为公子鸣不平,公子是正宗秦国王室后裔,理当承袭王位。

按照遗诏所说,嬴政并非庄襄王子嗣,据我推断,一定是吕不韦与赵姬的儿子。

当初,庄襄王在赵国为人质时,赵姬只是邯郸街头一名歌女,而吕不韦则是经常出入这些酒楼茶肆的阔商人,那时他们就认识了,是吕不韦一手操办下,赵姬才得以同庄襄王结合,这其中的微妙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吕不韦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甘愿散尽辛苦挣来的千金资财助庄襄王争得太子之位决不是出于朋友之间的义气,其背后很可能就有一个天大的阴谋——太子嘉说到这里,故意停下来注视着成表情的变化。

成经太子嘉这样一提醒,惊问道:难道吕不韦想用移花接木的计谋,来夺取我大秦国的百年基业?太子嘉点点头,我认为是这样,否则,吕不韦不会那么慷慨。

我曾经听人讲过,吕不韦父子在邯郸经商时,父子二人饮酒闲聊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吕不韦问父亲耕田能有多少利,他父亲回答说十倍,吕不韦又问做珠宝生意呢,他父亲欣然地说至少有百倍大利。

最后,吕不韦问父亲,拥立一个国君买下一个国家有多大的利益,他父亲当时就惊呆了,问儿子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吕不韦只是不答,要求父亲把一生经商所得的钱财全部给他支配,保证为他吕氏家族赚回一个国家。

吕不韦的父亲归隐阳翟老家,留在邯郸的全部资财都给了儿子,这不久就听说他与庄襄王成为好友,帮助庄襄王建立府邸。

吕不韦把红颜知己赵姬收留府上认作义妹,不知何故你父王竟与她结为夫妻,当时在邯郸街头成为一桩特大新闻呢。

以后的事你应该有所耳闻吧?成沉默不语,太子嘉的话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联系吕不韦多年来的所做所为和他对待嬴政的态度,成可以肯定吕不韦确实是想窃取嬴氏的天下,只可惜众人都被他蒙骗了,父王也觉察得太迟了。

也许父王之死根本不是死于疾病,而是吕不韦发现父王知道他的阴谋下了毒手,父王死时才刚刚三十五岁,正是身体健壮精力充沛的盛年,为政也才三年,平时又没有什么大病怎会突然而死呢,一定是吕不韦串通赵姬加害而死。

也许多饮了几杯酒,成浑身的血似乎要沸腾起来,他不管太子嘉出于什么目的给他看这份遗诏,但他决不允许有人抢夺嬴氏祖宗留下的千里河山,他是正宗嬴氏的血脉,就应该维护王权的纯洁,决不能让任何外姓人染指,特别是自己知道了父王临终前的遗愿,就是拼出性命也不能让吕不韦的阴谋得成,何况里面还搅和杀父之仇。

成决心回国后召集嬴氏宗室大臣商讨对策,力争早一天消灭吕不韦的势力,把嬴政赵姬等人驱逐秦宫。

太子嘉从成的脸色中知道自己的这一计谋多少能够奏效,又问道:公子可否听说吕不韦是何方人氏?他不是韩国阳翟人么?祖上就以经商起家,后来成为一个纵横多国的富商之家,称得一个跨国商家了。

太子嘉淡淡一笑,公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吕不韦祖上是齐国王室,本是周朝太公姜尚姜子牙的后人,因姜子牙为周开国功臣受封吕城,他的后人才以封邑为姓,改姓吕,在周王室衰微时称君王建立齐国,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是吕不韦的先祖。

后来吕氏王室内讧,终被齐国权臣田氏所代,从此吕齐变为田齐,吕姓王室后人为躲避田氏追杀纷纷逃往他国,吕不韦家族可能就是那时候逃到韩国都城阳翟。

吕不韦正是因为祖上是王室之家被他人取而代之,才又突发奇想,妄图用同样的手段在秦国演出一段类似田氏代齐的好戏,从而以吕秦取代嬴秦,恢复一度废弃的吕氏祭祀。

公子决不能让吕不韦的阴谋得逞!我最痛恨那种为个人的野心而不择手段的人,秦赵自古本是一家,如果公子有心匡正嬴氏王室,我赵国一定尽全力支持公子。

太子嘉稍稍顿了一下,莞尔说道:当然,倘若公子苟安认命,任凭嬴氏社稷为他人所有那就算了。

在咸阳时我也听人谈及过公子。

哦,都说些什么?成禁不住问道。

众人都说公子生性软柔,更像公主,缺少热血男儿果敢勇武作风,正是这样才不讨华阳太后欢心——太子嘉话没说完,成啪地一声把酒杯顿在桌上,哼,众人不都说我懦弱吗,好,我就爆发一次给他们看看,也让众人瞧瞧我成刚强勇猛的一面!成稍稍平静一下激动的情绪,向太子嘉拱手说道:承蒙殿下指点迷津,我决心遵照父王遗愿匡扶王室,惩处奸佞,请殿下允许我把遗诏带走,回秦后立即着手进行除逆活动,倘若国内有变,我派人来赵借兵请殿下务必鼎力相助!太子嘉也急忙还礼说:铲除吕不韦党逆也是我赵国心愿,只要公子需要我赵国援助,尽管遣一个信使来,我赵国立刻起兵响应。

当然,我这样推心置腹为公子效力也不是无条件的。

殿下有何要求尽管直说。

太子嘉坦然一笑:公子爽快我也就直言不讳了,假如公子除逆成功能够登上王位,必须和我赵国结为永世之好,互不侵犯,长期共存。

成一听,只不过是一个君子协定,何况自己能否登上王位还生死未卜呢,爽快答应了。

太子嘉怕成空口无凭将来反悔,要求他立一个字据,成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太子嘉收起成立的字据,这才把遗诏装入羊皮袋交给成。

太子嘉也知道成与吕不伟斗实在是鸡蛋碰石头,但他相信成只要敢碰,势必能在秦国掀起内乱,只要秦国发生内乱就无暇派兵东侵,赵国也可趁乱寻找可乘之机。

长安君成刚刚离开赵国边境,赵襄王就接到奏报,说魏国信使公孙喜求见。

赵王估计公孙喜一定是前来求救的,便推说身体不适拒不接见。

公孙喜无奈,只好先到相府拜见庞。

公孙喜说明来意,庞也觉得为难。

赵王畏秦如畏虎,现在又和秦国有盟约,怎么会出兵救魏呢?你还是去燕国求救吧。

公孙喜很失望。

遍观东方各国,惟独赵国最强,齐楚次之。

齐国一向和秦国结盟,在秦国攻打他国时齐国总是保持中立,两次合纵抗秦,齐国都以种种借口拒绝出兵。

过去尚且如此,现在就更不用说了,秦齐联姻,齐王后胜之女如今已是嬴政的王后,后胜怎么再去派兵抗秦呢。

楚国虽然多年没有受到秦的攻伐,但楚王熊元对秦态度暧昧,刚继位就向秦国割地求和,最近传出消息,楚国为了躲避秦国攻击,准备迁都到寿春,向这样的国君求救只能是与虎谋皮。

至于燕国,燕王喜虽然遭到秦国愚弄,差点送了儿子的命都忍气吞声,不久前又被赵国打败,丢失十几座城,大将剧辛战死,栗元被杀,燕军死伤十几万人,如今燕国受挫正在整顿兵马伺机复仇,哪有精力援助魏国。

公孙喜长叹一声,古人尚且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只可惜人心不古,韩魏亡,赵也不能独存,如此下去,不出十年,秦国就有可能吞并东方各国,可悲可哀!庞见公孙喜说得这样武断,不悦地说:先生何出此言,胜败是兵家常事,为何经受不住打击,说出这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丧气话呢?丞相有所不知,魏国在秦的强大攻势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击之力。

现在,蒙骜已攻克魏城近二十座,秦已把所占的二十座城池设为东郡,派冯劫为郡守,这样,秦的东方边界已经与齐国接壤了。

秦由此向南北蚕吞,韩魏赵若不相互救助,灭亡六国还能用几年的功失?庞不语,他不得不承认公孙喜分析得有理,挽救东方各国灭亡的命运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合纵、合纵,再合纵!只可惜几国君王昏庸胆小,又自私保守,均以苟且偷安寻求自保为安身立命的策略,不思进取,声色犬马,又亲小人远贤臣,各国都呈现末世的迹象。

且不说其他国家,就拿赵国来说,襄王胆小怕事,又喜爱美色,为得到魏国一名歌妓,竟然主动退还城池,罢兵求和,把能征善战的大将廉颇也给赔进去了。

把一名妓女立为王妃这本身就够荒唐了,却对她的话言听计从。

这还不算,香妃和郭开串通一起,一直在打太子的主意,可襄王为什么就那么糊涂呢?这就同纣王宠妲已一样,忠奸不分,色迷情致。

襄王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怎么会再生子嗣呢,香妃所生的小王子襄王不仅不怀疑,反而宠爱有加,看那心疼的劲儿,若早生几年一定会立为太子呢。

唉,赵国强大也是徒有其表罢了,自从长平之战以来就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反而一天天衰落了。

庞想起了廉颇,便问道:廉颇在魏国怎样?他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曾与秦军多次交锋,秦人十分惧怕廉颇的威名,长平之战前,廉颇与秦军相峙几年秦军几易主帅都没能撼动赵军。

只可惜赵孝成王中了秦人的反奸计,用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际战术的赵括取代廉颇,才导致赵军惨败。

若仍是廉颇为主帅,白起如何能坑杀赵军四十万呢?唉,像廉颇这样智勇双全的老将在赵国都无立足之地,不能被重用,其价值尚不如一名歌女,不知魏国是否重用他?公孙喜摇摇头:魏王还不如赵襄王开明呢。

信陵君在魏国都不被重用,更何况廉颇。

魏王怀疑廉颇是赵国故意送到魏国做奸细的,哪敢让他带兵,仅给他一个客卿的空头职位。

我临行前还拜访他呢,他告诉我若襄王不答应救援,让我再去求救丞相和太子嘉,求你们二人劝说赵王。

庞无可奈何地说:廉颇知道的是过去,而不是现在。

我和太子都赞成合纵抗秦,只是赵王态度一直不明确,合纵一事尚无进展,赵国不先出兵救魏,又如何说动其他国出兵呢?公孙喜立即哀求说:有劳丞相帮我劝说赵王,求他答应出兵,事成之后魏国一定厚赠丞相。

公孙先生有所不知,我虽为丞相,由于不会讨好大王,并不深得赵王信赖,前去为你求情只能适得其反。

那何人深得赵王信赖呢?庞仔细拈量拈量,郭开虽然被赵襄王宠幸,但此人利欲醺心,必须重金购买,才能让他向赵王说情,其他大臣就没有更合适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