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终于抽出空偷偷溜了出来,快步跑到广成传舍,赵太子嘉已经把一切收拾完备正准备出发,他见赵高来了,松了口气:我等你多时了,还以为你也不来了呢。
赵高歉疚地说:怎么会呢,无论何时何地处于什么情况,我赵高都不会背叛赵国,更不会背叛公子。
我生是赵国的人,死是赵国的鬼,海枯石烂,日月倒转也不会变心,只可惜我人微言轻,不能手握重权为公子完成大志,有愧公子的托付!赵高扑通跪在地上,又恳求说:太子爷,准许我和你一同回赵国吧。
奴才为你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与秦国决一死战,不成功便成仁,活也活得轰轰烈烈,死也死得悲悲壮壮。
我在这里实在受够了,每天如缩头乌龟一般装儿装孙子服侍这帮赵国的仇敌,内心比吃了毒药还难受,我一天也不想呆在这里!太子嘉双手搀扶起赵高,哽咽道:高,我知道你在这里吃了很多苦,也受委屈了。
可是,不入深渊如何缚蛟龙,不上高山怎能捉猛虎,自古成就一番大事的人都要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付出常人难能付出的代价。
就说我赵国吧,先祖蒙难曾几乎绝嗣,整个赵氏宗族仅有赵氏孤儿一人,还四处惨遭追杀,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等人掩护下,在江湖隐匿二十年,终于手刃仇敌,恢复赵氏宗祭,没有二十年的苦难艰险,赵氏怎么会有后来的享国基业。
太子嘉说到这里,握住赵高的手,动情地说:高,为了赵国也为了我,你吃了很多的苦,可是,现在你还不能回去。
因为能为我办成那件大事的人就你一个了,吕不韦和赵姬的心早已变了,除了你我还指望谁呢?如果你也要求回赵国,我苦心设计的一切就彻底失败了。
高,你答应我,你不能回去,继续留在这里站稳脚根,凭你的聪明才智,总有一天你会控制住秦国的命运,你在这里忍辱负重,我回到赵国也会卧薪尝胆的。
高,这种手段也许有些卑鄙,可是,不这样,赵国只怕亡国没有多长日子了,此次来秦我更加认识到秦赵两国实力的悬殊,不用说一个赵国抵挡不住秦国,恐怕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力合并起来,也未必能抵上一个秦国。
公子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秦国近两年灾荒不断,加上长久对外用兵也使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只要公子回国后能效法平原君与信陵君的合纵之策,打败秦国还是绰绰有余的。
倘若公子真能举起合纵的大旗,我一定在这里做内应,公子务必率六国之师一鼓作气攻陷咸阳,不能给秦人喘息的机会,否则,合纵之师必败。
公子嘉点点头,为难地说:可恨六国人心不齐,各国君王都以媚秦为外交手段,又有一批秦人收买的奸人当道,合纵实在难以奏效。
不过,我一定勉力而为,你在此耐心恭候消息吧。
赵高突然问道:公子,你恨吕不韦和赵姬吗?太子嘉一听赵高提及二人,咬牙切齿地说:何止恨,我恨不得抽他们的筋剥他们的皮!公子,我一定想办法将吕不韦和赵姬杀了,以解公子心头之恨。
太子嘉想了想,阻止说:杀了二人我当然求之不得,但不可莽撞行事,万万不能因小失大,他二人在秦国固然占据显赫位置,但杀掉他二人并不能改变秦国的命运,就是杀了嬴政也不会起到太多的作用。
我只希望你能想办法取得嬴政的信赖,由此执掌朝廷大权,最好能控制住嬴政,那样,赵国才会有希望,这正是我想让你去做的。
赵高知道嬴政的禀性,足智多谋权倾于国的吕不韦都控制不了嬴政,更何况他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太监呢?赵高无法把这些想法说出来让太子嘉失望,含混地答道:请公子放心,高早已抱定以死效忠赵国和公子之心,无论历经多少磨难,身受何等屈辱,我都竭尽所能完成公子的托付!公子嘉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小匣子交给赵高说:这是我特意从赵国给你带来的一些黄金,请你收下,至于你的妻儿老小,我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他们,一旦你的儿子长大成人,一律封官赏爵,你不必有丝毫后顾之忧。
赵高急忙把匣子推了过去,请公子带回国吧,我这里用不着,公子此去行程尚远,留着路上花费吧。
高,你不必推辞,做大事没有金钱做后盾不行,你也要培养自己的亲信,扩大在秦的势力,这都需要钱,现在用不着,将来一定能够用得着。
赵高无法推辞,双手捧着小匣,只觉得心和双手都是沉甸甸的,仿佛手中捧的是整个赵国。
赵高忽然想起今天来送行的真正用意,急忙放下匣子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羊皮袋,递给太子嘉说:公子,这就是我曾经讲过的庄襄王临终前留下的那份遗诏,你带回赵国。
找到质在赵国的长安君成,按照我们那天商议的去做。
太子嘉接过羊皮袋,把它塞进怀里,点点头说:我回去后立即去做,你有机会也暗中煽风点火,但不要暴露身份,也要提防吕不韦与赵姬加害你。
请公子放心,我早已有对付他们加害的办法,只要我不揭发他们,谅他们还不至于对我下毒手。
四只大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许久许久都没分开。
四目相对无言,惟有纷纷滑落的泪水诉说此时此刻的心情。
太子嘉登车而去,赵高捧着小匣,望着远去的马车消失在滚滚烟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