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四五年。
赵成王任命信平君廉颇为大将,太子偃为监军,率大军二十万伐魏,讨伐檄文这样写道:信陵公子德才兼备,威名播于天下,合纵抗秦,主持公义,天下侯王莫不倾心拥戴推为纵约长。
公子有功于魏却屡遭妒嫉,皆为魏王无道所致。
今魏王奸诈,弃君臣之义手足之情,听谗言、亲小人、远贤臣,为一己之私而罢黜公子相位,并夺其兵权,致公子悲愤成疾,英年而逝,非天嫉雄才,乃人为也!今赵国哀公子之逝,愤魏王之奸,代天行令,伐无道,诛暴君,以惩妒才之人,为天下士人鸣不平,扬赵国惜才爱士之风范,盼天下士人避乱于赵,使才无大小皆有所用也!廉颇已老,但战马不老,宝刀不老,大军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接连打下多个城市,一直打到繁阳。
廉颇率军把繁阳围个水泄不通,准备等到城内断粮引起大乱时再乘机攻城。
太子偃见廉颇只是围城却不攻打,十分着急,按照这种进军速度什么时候才能打到大梁,不打进大梁如何才能得到信陵君宠幸的美人,一旦香娇落入他人之手,自己这次随军出征的心愿就落空了,鞍马之劳也就白费了。
太子偃找到廉颇,质问道:大军围城一晃半月有余,将军为何按兵不动?廉颇急忙答道:殿下有所不知,繁阳不同于先前攻克的几座城市,繁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里面又有重兵把守,强攻只怕伤亡惨重也未必能攻下。
不攻试试,怎么知道攻不下呢?廉将军带了几十年的兵,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道理也不懂吗?我已经想好破敌之计,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请殿下不必着急,再过十天一定能攻下繁阳。
哼,只怕等不到那时候魏国的援军就赶到了,内外夹攻,我军将有覆没危险!廉颇依然恭敬地答道:这一点我已考虑到了,已派几路伏兵埋伏在通往繁阳的要道上,一旦援军赶来必遭伏击。
太子偃仍不服气,说得轻巧,只在要道上埋伏,那么次要道路呢?魏军将帅也不是蠢蛋,他们要是识破将军的计谋从小道抵达繁阳呢?小路上我已布下暗探,只要有军队到来会提前报知我的。
太子偃见找不出廉颇什么过错,自作内行地建议说:兵书上说,攻城掠地应由易到难,一时难以攻下的城池可以先放一放,等到把易攻的城池都克服,难攻的城池也就不难。
我们大军现在的处境不正是如此吗?何不放弃攻打繁阳夺取周围城池?廉颇连连摇头,不可,繁阳是进军的要塞之地,一旦放弃而进攻其他地方,我大军的退路就会被切断,粮草供给无处着落,这是兵家大忌。
太子偃想了想,我还有一计,保证可行。
殿下请讲!放弃繁阳,率大军出其不意直抵大梁,包围大梁,能攻下更好,不能攻下也可以惊吓魏王,令他签订条约向我赵国割地求和。
廉颇摇摇头道:殿下不懂用兵就不必掣肘我的用兵策略,行军前大王叮嘱我,大王让殿下随军出征,只是想让殿下懂得鞍马之苦,了解一些行军打仗的艰辛,并不是真让殿下来做监军的,倘若殿下不能承受军旅之苦,我立即派人把殿下送回赵国。
廉颇心直口快,本是好意,太子偃却认为这是廉颇故意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令他难堪,十分恼火,却又不好发作。
恰在这时,从赵国传来十万火急快报,赵成王病重不治而亡,令太子偃立即回国承袭王位。
太子偃又惊又喜,捧着诏书放声大哭。
廉颇一面下令全军戴孝以示致哀,一面流着老泪劝慰说:殿下节哀,国不可一日无主,请殿下交待一下,我立即派兵护送你回国。
太子偃擦干眼泪,示意廉颇禀退众人,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廉将军,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廉颇立即郑重地应道:颇愿为殿下出生入死在所不惜,请殿下明示!实不相瞒,我随军出征的真正目的不是监军,也不是向将军学习行军布阵之术。
那殿下的来意是什么?廉颇惊问道。
我听郭开说信陵君是因为迷恋一个叫香娇的女子而死,如今这女子仍在大梁信陵君府第,将军听否派出奇兵一支兵围大梁把香娇弄到手,当然,廉将军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弄到这女子也行,只要得到她立即收兵,我重重有赏!廉颇十分不解地问:殿下要得到这么一个风尘女子干什么?太子偃知道廉颇为人耿直不阿,欲言又止,最后说道:将军不必多问,只管把她提来就是,我决不会让将军失望的,加官进爵,封妻荫子随将军选择。
廉颇生硬地说道:倘若殿下不讲明原因,恕在下不能奉命!太子偃只好说道:我想见识一下这女子如何能让信陵君沉迷致死,把她收留宫中,也算对得起九泉之下的信陵君。
廉颇听了,气得胡子撅多高,训斥道:大王归天,尸骨未寒,殿下王位尚没承继就迷恋女色,竟然为了一个风尘女子让赵国军队为她送命,一旦传扬出去,殿下有何脸面面对赵氏祖宗的灵位,大王地下有知,也会痛心的,恕在下坚决不答应!太子偃无奈,负气返回赵国。
太子偃回到邯郸,在郭开等人的拥立下正式承袭王位,号赵襄王,追封先王谥号为孝,史称赵孝成王,任命郭开为丞相。
大殡刚一结束,郭开就私下问赵襄王:大王从魏国返回时可曾交待廉颇关于香娇的事?赵襄王一听就火了,骂道:廉颇那个老不死的不但不愿为本王办那事,反而把寡人臭骂一顿,真是岂有此理,一旦他在魏国吃了败仗,我一定削去他的信平君爵位,将他贬为庶人,也让他明白违逆寡人旨意的厉害。
郭开一听暗暗高兴,他巴不得赵王能把廉颇给杀了呢,眼珠一转有了一个馊主意。
大王,臣打听到香娇已经被魏王据为己有,再次佐证她的美貌天下无双,为她打一场战争实在不足惜,就是舍得二十万将士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大王为何不派兵把香娇从太子增手中夺回来呢?赵襄王皱皱眉头,寡人何尝不想这样呢?只是廉颇那老东西不吃这一套,坚决不从。
再说寡人刚刚嗣立王位,为了一个风尘女子大动干戈,传扬出去实在有损赵国王室的声誉,这事让寡人也为难,只能忍痛了,你平日多留意一下,重新为寡人物色几个可意的人就是。
郭开连忙摆手,这些人怎能与香娇相比呢?臣有一计也许能为大王弄到香娇,只怕大王不愿采纳臣的计策!赵襄王有点不耐烦了:你这王八羔子就是婆婆妈妈,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给本王卖关子。
是,大王!郭开躬身说道,臣保举一人代替廉颇,令他率大军兵临大梁,威逼魏王交出香娇,只要大军兵临城下围而不攻,还怕太子增不交人吗?赵襄王有所顾虑地说:廉颇已经攻克繁阳,正率大军乘胜前进,突然将他换下众人恐怕不服,也会扰乱军心的。
再说,何人能够赶上廉颇的才华来接替他呢?大王认为武襄君乐乘怎么样?赵襄王摇摇头,乐乘与廉颇相比,就领兵而论,犹如绵羊与大象,实在无法相比。
大王认为凭廉颇的二十万大军能够歼灭魏国吗?当然不能,不用说我国没有这个实力,就是秦国目前也没有一举灭掉魏国的实力。
先王伐魏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城掠地,更不是想灭魏,旨在向天下士人表明我赵国爱才惜才,希望有识之士来赵国任职。
郭开接话说道:大王明白这些就好,让乐乘代替廉颇目的不是同魏国决战,而在于为大王掠来美女,乐乘领兵打仗能力大小就无关紧要了,代替廉颇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赵襄王仍不相信地问:乐乘真能为本王弄到那女子吗?郭开立即保证说:请大王放心,我郭开保举的人决不会令大王失望,不过事成之后一定要重赏乐乘。
先不要谈领赏的事,事成之后再说,寡人一向赏罚分明!不过——赵襄王又再三叮咛道,这事一定不能泄露给外人知晓,不能让寡人兔子没有吃到反而沾了一身骚,寡人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大王放心,大王放心!郭开回到相府,立即命人找来乐乘,得意洋洋地告诉他,我给你谋划到一个立功领赏的好差使,你怎么谢我?真有好差使只怕轮不到我吧,郭相国早就留给自己喽。
哈哈,我郭开整日尾随在大王左右,什么好差使没有,我发大财也要让你发个小财吗?谁叫你是我的亲家公,你受穷了,我女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呀!郭大人还是别说笑了,到底是什么事?乐乘问道。
我向大王推荐你去魏国替代廉颇。
郭开话没说完,乐乘就吓得差点从椅子上倒下来,不,不行,郭,郭大人,你不是想让老夫去送死吗?郭开看一眼乐乘,不满地斥道:真是废物,你还不知道我叫你去做什么就吓成这样子!真是领兵打仗我会推荐你去,你的水有多深我还不清楚吗?乐乘一听这话平静了许多,忙问道:郭大人不让我去打仗,那代替廉颇干什么?郭开这才诡秘一笑,俯耳过来!乐乘一听,惊问道:这,这行吗?怎么不行!只要你按照我吩咐的去做,既可除去廉颇,又能获得大王奖赏。
郭开威逼利诱地说。
乐乘看着郭开阴冷的脸,点头说道:请郭大人放心,我一定照办,一定照办!只是,没有大王的圣旨,廉颇未必相信,何况廉颇在军中威望极高,稍一不慎,我会没命的。
郭开拍拍肥大的胸脯,圣旨的事由我去办,你尽快准备去魏国所带的东西,物色几名勇猛武士以防不测。
是!乐乘深施一礼,匆匆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