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秦始皇 > 第六章 初谙政务第66节 修建水渠(3)

第六章 初谙政务第66节 修建水渠(3)

2025-03-30 08:13:51

饿了多时的老虎看见投进一个人来,以为是给自己送的食物,从地上跃起直扑向朱亥。

朱亥又气又急,大喝一声:畜生何敢无礼!这一声暴呼,如雷响地,站在圈外的人都觉得耳鼓直鸣,头脑发胀。

再看朱亥,两眼充血,目眦迸裂。

朱亥猛地向前跨出一步,伸手揪住虎脖子,用力一按,白额大虎扑通一声跪趴在他面前。

朱亥抡起斗大的拳头狠命砸下。

一拳下去,啪喳一声,虎头虎眼虎嘴就溅出血来。

这更激起老虎的抗击,嚎叫着用头向前顶,用爪子向下挖。

朱亥哪容它反抗,死死按住虎颈,又是几拳砸下,老虎终于七窍流血趴在地下不动了,可地上也留下一个小小的土坑。

众人见朱亥虽满头大汗,却看不出气喘的迹象。

嬴政第一次观看这样的场面,高兴地拍手叫道:朱将军真是神人也,可惜我大秦没有这样的猛士!吕不韦见朱亥并不屈服,阴损地对嬴政说:大王还没看够朱将军打虎的场面吧,何不再让他打几只给大王看看?好呀!嬴政高兴地答应道。

几个武士又想把朱亥投进另一个养虎圈,朱亥知道自己难以走脱,心里想,与其死于猛虎之口受辱,不如一死了之。

朱亥挥手推倒几个靠近自己的武士,大骂一声:秦人禽兽不如!纵身一跃,一头撞在大殿前面的石柱上,顿时脑浆迸裂,气绝身亡。

围观的众人叹息不已。

吕不韦上前拍拍吓得目瞪口呆的嬴政说:大王,那边还有事同大王商量呢。

嬴政随吕不韦来到一个偏殿,正有一人等候在那里,吕不韦介绍说:这人是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他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想为我国修建一条水渠,就是引泾入洛,把关中地区的渭北平原变成我秦国的第二个天府之国。

嬴政似懂非懂地问:修建水渠对于扩大军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有帮助吗?郑国一听,吓得哆嗦一下,手中的图纸掉在地上,郑国慌忙俯身拾起,忙掩饰说:天好热!郑国轻轻擦擦额头上的汗,心中暗想:秦国尽出雄主,如此小小年纪就有兼并天下的野心,真是上天偏佑西秦,只可惜我韩王竟然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

郑国正在胡思乱想,只听吕不韦说道:你曾祖父昭襄王就十分重视水利设施,曾派遣驻守在蜀郡的李冰父子修建一个十分浩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不仅根治了泯江的泛滥,还借泯江水浇灌了蜀郡所辖的万亩良田,使蜀郡年年获得好的收成,为国家的粮米供给提供保障。

都江堰工程虽然耗费十多年的心血,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无法估量的。

如今郑国建议开凿一个引泾入洛水渠,耗费之大不在都江堰之下,但其作用将胜过都江堰,因为这一工程近在咸阳西北,能够改善咸阳周围地区的农业生产,为咸阳提供丰饶的粮棉,保障大军征伐供给。

既然仲父都认为修建这么一个水渠有如此好处,那就修建吧,所需人力物力由仲父负责调派。

吕不韦知道这一工程浩大,不是一年二年能够完成,如今嬴政年幼无知,自己说鸡蛋是方的他也会相信,而一旦嬴政年长,见工程耗费太大追究起责任来他也有个退路。

于是对郑国说:你展开图纸,把整个水渠的工程情况向大王简要介绍一下,让大王对调派人马钱粮也了解个大概。

郑国急忙展开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纸,指点着说:小民经过实地勘察,设计出一个引泾水入洛水的开渠方案,整个工程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首先是开渠口,小民发现泾水冲出群山进入平原地带时有一个巨大的峡口,这就是泾阳县的瓠口地区,峡谷东西两面都是高山环抱,泾水从这里由北向东南奔腾而下,形成巨大的落差,约莫有数百尺。

只要在这里修筑一个拦河大坝,就可抬高水位,把泾水引入渭北平原灌溉区,这里主要是利用渭北平原在地势上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形成自流灌溉,大坝一旦建成,灌溉起来省人省力,水源丰富,水流快,浇灌面积广。

其次是修筑引水渠,这是从渠口到浇灌区之间的引水总干渠,长约二十余里。

第三部分是灌溉支渠,即把引水总干渠里面的水通过各个支渠,把水引向浇灌区,最后再使剩余的渠水流入洛水。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展灌溉面积,也为了确保干渠的水源充足,能够在干旱季节满足浇灌农田的需求,小民一反往常沿水顺流修渠的惯例,采用横截的方式筑渠,水渠拦腰截断治峪、清峪、浊峪、漆水、沮水、石泉、温泉等水系,使这些河流的水量汇集到干渠中来,从而加大干渠供水。

郑国讲到这里,望着面色茫然的嬴政,故意略带笑意地说:大王,只要这条水渠建成,一定可以和蜀郡的都江堰相媲美,渭北平原沃野一片,秦国百姓丰衣足食,大王凭借富足的蜀郡和丰饶的汉中就可——你说了这么多,还没告诉本王建成后的水渠总长是多少呢?嬴政突然插话问道。

郑国一愣,略微顿了顿,满脸堆笑地答道:大约三百里。

什么,三百里?需要几年才能完成?嬴政惊问道。

郑国皱皱眉,至于完成的时间,要看大王愿意投入多少人力了,少则三年,多则么,也许要五年,甚至十年。

嬴政看看吕不韦,仲父,这么大的工程好是好,但收效太慢,会不会影响大军东征呢?郑国大吃一惊,真小瞧这么一个少年君王了,倘若他不同意修渠,自己多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不说,韩王交给他的任务也将成为泡影,他的全家性命呢,郑国又是一身冷汗,后悔刚才把工程说得太详细太浩大。

又听吕不韦说道:大王尽管放心,这一工程还是先王未崩驾时定下的呢,那时我就和先王合计好了,修渠所需人马可从当地百姓中征派一部分,另一部分从征战掠夺的俘虏中选送,至于所需钱财除了国库拨给外,也由当地百姓负担,倘若还缺乏,就从其他国家掠夺,决不会因为修渠动摇国家的储备而影响征战的。

嬴政这才点点头,既然是仲父和先生早有计划,那就按仲父所说的去做,修渠的事由仲父总管,具体事宜交给郑国去办就是,仲父斟情封郑国一个合适的官职。

郑国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好歹自己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可以付诸实施了。

可是,韩王的计谋呢,郑国有一种说不出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