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和阻止二人争执下去,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既然他信陵君来了,咱怕也没有用,大王令我等东征六国扫平天下,遇到几个棘手的茬儿是难免的,是刺就把刺儿给剥去。
秦军一向无敌于天下,怎能在一个信陵君面前就退却呢?如果我们这支人马不足以与信陵君为敌,那就和王将军的兵马合为一处,共同迎战信陵君,也许能够打败他所率的合纵部队,报邯郸之仇。
万一合并后仍不足以对抗信陵君,可以向另外两支兵马求救,让桓齿奇、王陵他们增援我军。
蒙骜见众将士仍在议论,故意不加制止,他也想听一听众人的意见是否有可取之处,他的儿子蒙武却有点不耐烦了,霍地站了起来,粗声粗气说道:诸位不必空发议论了,信陵君虽然智勇双全,名震天下,但家父也饱读兵书,行军布阵无不精通,凭爹爹的才华,对付一个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信陵君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我等听从指挥奋勇杀敌,打败信陵君不在话下!蒙骜瞪了儿子一眼,训斥道:小小年纪就如此狂妄!自古骄兵必败,大敌当前不认真研究破敌策略,岂可口出狂言!蒙骜虽然口头上训斥儿子,心里对儿子刚才的一番话还是认同的,他见蒙武垂头坐下,扫视一下众将领缓缓说道:不可轻视五国之师的实力,更不能小瞧信陵君用兵的谋略,但也不可长他人之气灭我军威风!本将军听了众人刚才的议论,我也谈谈个人对敌的一点看法。
信陵君不是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闻名天下吗?现在我也同他斗智斗谋,一决雌雄!蒙骜分析说:我与信陵君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交锋过,但彼此都相互了解,信陵君知道我骁勇,我知道他多谋。
正是这样,前来迎战的信陵君一定采取由弱到强的打法,他会派重兵将我困在郏州城外,然后派奇兵潜到华州,突然袭击王将军的兵马,妄图一举击破王将军,使我丢失呼应之力,然后再向我发动猛烈攻击,因为王一败,我军孤立无援,以一敌众,必败无疑。
那蒙将军准备如何破敌呢?王绾问道。
我将用疑兵迷惑信陵君围困我的大军,派主力部队赶往华州增援王粉碎信陵君偷袭王打败王将军的目的,使两支人马左右呼应共同对敌,只要信陵君首战锐气被挫,五国部队的气势就成了强弩之末,那时再合兵一处抵挡信陵君大军,胜利在望。
李信提出异疑说:我大军主力人马去华州救王将军了,这里营盘空虚,万一信陵君不按照蒙将军分析的这种思路有兵,我军大营岂不被信陵君轻易夺去,大营失守,等于我军已经失去一翼,响应之势不存在,一支孤军迎战五路人马胜败不言而喻。
蒙骜笑道:若是一般领兵之人,正如你分析的这样,一定先来围困我,与我直接对敌,以硬抗硬。
但这次对手却是信陵君,他决不会这样做的,‘避其锋芒打其虚弱’是信陵君一贯作战之术。
蒙骜见众人将信将疑,安慰道:各位只管依计行事,打败信陵君之后本将军一定奏请大王重奖你们!正在这时,探马来报,说信陵君亲率大队人马在郏州城外扎营,意在将我等困在郏州,就地歼灭。
蒙骜闻报暗暗吃惊:信陵君用兵果然不凡,这么快就把我军给围住了,真可谓兵贵神速!蒙武看看爹爹,轻声问道:要不要改变战术,现在还来得及。
蒙骜摇摇头,信陵君用兵确实够快的了,但正如我所料,果然是派重兵围困我,不让我发兵援救王,就不知我已经识破他的诡计,将计就计,跳出包围圈,派主力部队星夜赶往华州与王汇合,共同迎战信陵君的偷袭。
当天夜里,蒙骜只留蒙武和王绾率两万老弱病残之人留守大营,自己亲率主力人马悄悄向华州进军,准备与王合兵一处迎战信陵君。
为了不惊动前来扎营围堵的魏楚两国军马,蒙骜下令每人口中衔着一枚铜币,马蹄上包着夹衣,马嘴也给扎了起来。
大营内,灯火通明,旌旗林立,守卫放哨士兵依然如故,以此迷惑楚魏军队。
蒙骜率军疾行,天亮时分到达华阴境内,将士一夜行军,人困马乏,此地距华州已经不远,蒙骜下令部队稍稍歇息片刻,补充一些水食再走。
大军刚休息不久,就有探马来报,说有一支军队正向这边赶来,蒙骜吃了一惊,估计是王和他想到一起了,也率军从华州赶来和他汇合。
蒙骜只是这样猜测,他下令探马再探再报,探马二番回来报告的消息令蒙骜大吃一惊。
探马报告说,所来人马打着信陵君的旗号,蒙骜暗忖:信陵君怎么会突然到此呢?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放弃围击王赶往郏州与自己对敌;要么就是打败了王,回兵南下再来进攻自己。
当然,还有第三个可能,就是王打败了信陵君,迫使他仓皇逃往郏州与那里的楚魏部队汇合,但这种可能几乎不存在。
蒙骜自己否定了自己,不相信地喝问道:你看得仔细吗?如果报错了消息本将军宰了你全家!回大人,确实是信陵君的部队,旌旗上那斗大的几个字上将军无忌的字样奴才怎会认错。
蒙骜来不及细想,一场恶战就在眼前,他立即下令将士们披挂整齐准备战斗。
其实,信陵君并不知道蒙骜已经率主力从郏州赶来,他只是在这时碰巧相遇了。
事情是这样的:信陵君派赵将庞去渭河劫粮,并让韩将公孙婴、燕将将渠各率一支人马到少华山左右两翼埋伏后,自己亲率精兵五万也到少华山东侧山脚下埋伏。
庞奉命劫粮只是一计,真正目的是把王部队诱入信陵君设好的埋伏圈。
因此,庞去劫粮时不是走小路,而是从大道奔渭河,故意让王的探马知道,诱他中计。
王得知庞率军去渭河劫持粮船。
十分惊慌。
人们常说,人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供给是军中根本,一旦粮草被劫,供给无援,数十万大军不战自溃。
王匆忙率军一半解救粮船。
大军刚接近少华山,就被早已埋伏在此的将渠率军拦住,一阵拼杀后冲出将领包围行走不远,又被公孙婴率军挡住去路,王再次奋力拼杀,边杀边进,等到摆脱公孙婴的纠缠,大军已经损失较重,将士也已经疲惫不堪,恰在这时,埋伏已久的信陵君突然率军出现,迎头掩杀。
后面,公孙婴与将渠又率军赶到,三路人马将王团团围住,王也称得上秦国一员猛将,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不到二个时辰,便被杀得丢盔弃甲。
王大败逃回大营,听说留在渭水中的粮草也早已被庞劫走,不得已收拾残兵败将向南逃蹿,准备和蒙骜合并一处再作对策,但南下道路已被信陵君派兵堵住,王只好向临潼关方向逃去。
信陵君打败王后,只令将士稍作修整,又马不停蹄南下,准备和卫庆景阳汇合迎战蒙骜。
刚行军到华阴县境内,就接到探马报告,说蒙骜已经率主力人马到此。
信陵君估计蒙骜是想和王汇合的,一边命令将士作好迎敌准备,一边派人快马通知在郏州城外的卫庆和景阳,让他二人袭击蒙骜大营。
蒙骜刚刚整顿好人马,摆开阵势,信陵君就率军赶到了,左有公孙婴,右有将渠。
信陵君之名令秦兵心惊胆战,蒙骜虽然第一次和信陵君对阵,但他从信陵君的大军阵容和气势上就自愧弗如,暗叹一声:信陵君之威名果然不是虚传!蒙骜面对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并不惊慌,令李信攻击左边的公孙婴,杨端和进击右边的将渠,自己居中亲率人马迎战信陵君。
六支人马绞合一起相互拼杀,由于秦军一夜急行军人困马乏还没有休整好,再加上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秦军渐渐落败。
蒙骜尽管骁勇,李信、杨端和也都英勇善战,终究无法挽回败局,只好鸣金收军。
蒙骜收兵扎住大寨,整顿人数,仅此一仗损失一万多人,正准备返回郏州,忽然接到奏报,郏州大营被攻破,蒙武与王绾率残兵逃回去了。
不久,派出的探马又回来报告,王早已败退,如今已退守潼关。
蒙骜知道大势已去,再战下去必败无疑,只好率军西撤,退回函谷关据守。
信陵君重新整顿兵马,亲率精锐部队追赶到函谷关外扎下五个大营,每天轮流派兵到关前挑战,蒙骜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