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走下犀阶,握住信陵君的手说:寡人自从失去平原,全靠公子的威信支持天下,如今公子弃寡人而去,寡人和谁共同主持赵氏的江山社稷呢?如今秦人三路兵马东进,率先攻魏,另两支兵马正虎视耽耽伺赵韩,赵国之灾也迫在眉捷,怎能不令寡人忧心忡忡呢?信陵君一揖到地,大王所虑极是,秦人以虎狼之心东进中原,其目的天下人无不明了,今率先攻魏,意在灭亡魏国后再鲸吞赵韩,自古韩赵魏同根,唇亡齿寒,真正救魏的策略乃是合纵抗秦重演十年前合纵救赵一幕,不然,凭无忌之才,回到魏国也不过是为魏氏宗庙殉葬罢了。
赵孝成王拉起信陵君,公子见识过人。
当年,公子能违抗兄命以魏师救赵,现在公子回国赴难,寡人定当倾力助公子完成大志,何况救魏就是救赵呢?请问公子何时出发,寡人随时点将发兵随公子而行!信陵君十分感动,再次拜谢说:大王真不愧为是天下雄主,赵国有大王是赵国百姓的福份,安王能有大王如此英明,魏国何至于到此地步呢?无忌已经广派门客携书信去燕、韩、楚、齐各国求助了,一旦各国同意出兵,无忌即刻回魏效命!不多日,派出的门客纷纷回来报告,燕、韩、楚三国都同意出兵,惟独齐国不肯发兵。
信陵君估计一下实力,有这五国兵力足够抵挡秦军了,便整顿队伍回国效命。
赵孝成王十分讲究信用,授予信陵君上将军印记,派庞为副将,发兵十万随信陵君助战。
随后,韩国派大将公孙婴率兵五万,燕国派将渠统兵八万,楚国派大将景阳领十万人马赶到魏国听候信陵君指挥。
魏国都城大梁。
安王正在为秦军逼近国都一愁莫展,忽然接到信使奏报,颜恩回来了,不但请回信陵君,而且带来五国人马救魏。
颜恩把在赵国的经过简单讲一遍,魏王十分高兴,握住颜恩的手说:颜公为魏立了一大功,寡人感激不尽,等到击退秦军,寡人一定重赏爱卿。
颜恩急忙跪倒在地,谢罪说:臣是有罪之人怎敢领赏,只请大王赦免臣的死罪,臣就感恩不尽了。
安王十分诧异,卿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何罪之有?颜恩泪流满面地说:臣自告奋勇去赵国请公子,是为了向大王将功折罪,十年前如姬娘娘替信陵君窃取兵符就是罪臣帮如姬娘娘送交公子的。
如姬娘娘为了不累及他人饮鸩自杀,罪臣因而苟活至今,十余年来,罪臣总觉得有愧于大王和如姬娘娘。
如今大王有难需要信陵君相助,罪臣才冒死去赵国请公子,以此向大王陪罪,臣已经为大王完成使命,隐藏在心底的罪责也吐了出来,可以无愧于大王和如姬娘娘了,恳请大王治罪!魏王扶起颜恩,卿已经把罪责说了出来,足以见卿对寡人是忠诚的,事过境迁,过去的事早已如过眼烟云,卿如今又为寡人立下大功,过去的罪责既往不咎,希望卿尽心辅佐寡人度过难关。
颜恩连连叩首,臣感谢大王对臣的宽宥,为国尽忠孝命大王是臣的本份,臣一定竭力使社稷免遭罹难。
安王听说信陵君已经率五国兵马星夜赶赴战场前线,又派卫庆统领二十万人马到信陵君帐前听令。
这时,蒙骜兵围郏州,王围困华州,信陵君根据奏报分析说:秦兵听说我为上将,一定加紧进攻郏州和华州,妄图在我赶到之前拿下这两地。
而这两地仅仅相距五百多里,击其一另一个必然来救,必须将他们分割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赵将庞问道:那么先打哪一个呢?信陵君略一思忖,说道:据我所知,蒙骜骁勇善战,王稍逊之,先打弱敌,把硬敌留在后面,战术上称为先吃肉后啃骨头。
众将哈哈大笑,韩将公孙婴却提议说:王虽弱,当我们攻打他时,蒙骜必然率兵救援,敌军里应外合对我军进行反包围,凭蒙骜的骁勇只怕我军抵挡不住。
若派重兵围截蒙骜,势必浪费太多兵力,给围歼王造成不利。
信陵君急忙解释道:作战贵在灵活,讲究虚实二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令敌人估摸不透。
我们在集中优势兵力攻打王时,对蒙骜运用疑兵战术。
何谓疑兵战术?卫庆问道。
蒙骜知道我来迎敌,他一定猜测我了解他骁勇,认为我会亲自与他对垒,而我偏偏不这样做,只派卫庆和景阳两位战将率十万人马在郏州城外围筑成坚壁营垒与蒙骜对峙,所有营垒上遍插我的旗号,营盘要扎得大而空,给蒙骜造成误会,认为我率重兵到那里准备和他对阵呢。
但你们二人只是坚守营寨不许出战。
另一方面,我率主力部队悄悄赶往华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王,只要王一败,蒙骜失去呼应部队,无论多么骁勇也难逃一败,到那时,即使他发现中计也已经晚了,因为我已经率领大军回师郏州。
楚将景阳略有顾虑地问:卑将和卫庆冒充将军与蒙骜对垒,万一蒙骜识破我们的计策呢?二位将军只管虚张声势,造成决一死战的假相,同时,找一和我身材相仿的人扮成我的模样每日在营前露面一次,让秦军以为我在视察军营。
卫庆又有所疑问,万一将军围歼王不顺利,无限期拖延下去,公子的这些计谋不就落空了吗?信陵君笑道:将军不必多虑,我破王大军也不是与他正面硬拼,而是另有奇计,你只管和景阳将军把蒙骜迷惑住就可,至于如何打败王本将军另有妙计。
信陵君让卫庆、景阳依计行施后,对赵将庞道:少华山东连太华山,西临渭河,秦军必定用船运送粮草,而运送粮草的船只一定停在渭河里,你带领一只人马前去劫持秦军粮草!末将遵命!信陵君又对韩将公孙婴、燕将将渠道:你二人各率一支人马在少华山左右两侧埋伏,阻击秦军救援押运粮草的人马,同时,接应庞所劫持的粮草。
信陵君安排完毕,又对三人道:我军劫持秦军粮草只是施计,并不是目的,只以劫粮为诱饵,诱王出兵,我等将敌军主力分散击毙,以歼敌主力为最终目的。
众人领命而去后,信陵君只派颜恩留守大营,自己和朱亥等人率五万精兵也悄悄赶往少华山。
蒙骜兵围郏州,节节胜利之际,忽然听说信陵君从赵国回来,并率韩、赵、魏、楚、燕五国兵马前来营救郏州和华州。
蒙骜吃惊不小,估计这次伐魏可能无功而返。
当今天下,信陵君的大名无人不知,十年前就以窃符救赵之举名震天下,这十年来旅居邯郸广纳门客,潜研兵法,对于行军打仗有独到见解。
现在由他率军前来迎战如何对敌呢?蒙骜也是不甘服输之人,寻思道:信陵君善于用兵,我蒙骜也不是平庸之辈,今番就在魏国较量一下,比试高低,即使我败也败个心服口服。
蒙骜召集帐下将领宣布说:本将军和王各率一支人马伐魏,我等在郏州,王将军在华州,我二人一左一右相互呼应,并肩向大梁推进,所向披靡,以此形势攻打下去大梁很快就在包围之中,不料,眼下情况突变,信陵君率五国人马前来迎战。
众将领倒吸一口凉气,马上议论纷纷,王绾提议说:信陵君率五国军队迎战,兵力胜我十倍,敌众我寡不可战!这是其一;其二,我军入侵他国为不义之师,失道寡助,而信陵君是捍卫国土,正义之战,得道多助!其三,我国虽有三支大军东伐,从进军速度而论,惟我们这支大军深入敌国境内,可谓孤军深入,缺乏后援;其四,信陵君向来以善用兵闻名天下,名声远扬,威震人心,与他正面对敌,凶多吉少;其五——王绾还没说完,小将李信就站起来反驳道:以王将军之见,我等现在就该撤军了?正是这样!王绾正色说道。
李信鼻子一哼,胆小如鼠!一个信陵君有何惧怕的。
他不过是魏国公子,曾经因为偶然一次机会挫败我秦军就令你闻风丧胆,传扬出去丢尽我军的脸面!王绾正视着李信,冷冷回敬道: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打一次胜仗尾巴就翘上天,吃亏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