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秦始皇 > 第二章 夜奔归秦第17节 六国抗秦(3)

第二章 夜奔归秦第17节 六国抗秦(3)

2025-03-30 08:13:50

平原君边说边向毛遂使眼色,示意他退下。

毛遂只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说道:合纵抗秦这是天下人的事,人人都可以谈论它,参与它,我为什么不能说说呢?楚王冷哼一声:我就听你说几句,看你能说出什么名堂来!毛遂侃侃而谈:自从苏秦倡导‘合纵’以来,六国相约犹如兄弟一般,曾在洹水岸边誓盟,那以后有五十年之久秦兵不敢轻举妄动,一兵一卒也不敢走出函谷关。

后来,齐魏两国受犀首的欺骗,背约伐赵,怀王受张仪那小子的蒙蔽,想讨伐齐国,从而使得六国心存异端,合纵之约也就烟消云散。

齐王为‘纵约长’时,他哪里是想合纵抗秦,分明心存兼并他国之意,盟约自然不能存在下去。

楚王反问道:形势发展到今天更是长河日下,秦愈来愈强,而六国则一天天削弱,能够保全自己平安无事都是万幸,谁还敢提出合纵抗秦呢?秦强六国弱已成事实,六国虽各自弱于秦,合六国之力则强于秦,秦虽强,却弱于六国的合力,六国合力抗秦绰绰有余。

如果六国都想各图自保,恐怕谁也保不住。

楚考烈王虽认为毛遂的话有道理,却十分忧虑地说:秦兵一出就夺下上党十七城,坑杀赵国四十多万人,合韩赵两国的力量都敌不过一个武安君,如今秦兵压境赵国更无人可挡。

即使他国派上一支人马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最后只能落个陪葬邯郸城下的下场。

毛遂立即驳斥说:长平之败并不能说赵国不能抗秦,那是赵王误中秦人的反间计错换主帅所造成的。

赵括虽是赵奢之子,出自名门,但他是纸上谈兵的庸才,他的父亲母亲都认为他不懂领兵打仗,赵王却让他代替能征惯战的廉颇将军与白起对抗,就像一个小孩子和大人摔跤一样,不败才不合情理呢。

正是长平惨败才激怒了赵国将士,国人团结一致对敌,军民一心御外,上下同仇敌忾,秦军慑于赵国众志成城的气势,因此虽派大军压境却不敢轻举妄动。

何况白起卧病在家,新换主帅郑安平、王稽等人都是庸才,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呢?据我所知,秦廷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范睢与白起一直不合,子与华阳夫人也心存芥蒂,安国君对其父秦昭王的诸多做法也颇为不满。

正是这诸多条件的存在,赵国能有一国相助打败秦国的可能性都极大,望大王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早早联赵抗秦。

楚王仍推辞说:秦国刚刚主动向我楚国结盟,如果楚人先同秦毁约去联赵抗秦,必然激怒秦王,也许秦兵会弃赵攻楚呢?毛遂见天已近午,楚王仍在推三阻四,知道口舌的作用无济于事了,猛地上前跨出两步,噌地一声拔出藏在腰间的佩剑,指着楚王愤怒地说道:合纵的利害关系三言两语就讲述得明明白白,大王也明悉其中的重要关系,却以种种借口推辞,大王这种做法不说有负于平原君千里来此的诚挚之心,更有负于大王的列祖列宗。

我们主人请求大王联赵抗秦,不仅仅是为赵国的利益着想,也是为楚国的宗庙社稷着想。

平原君害怕毛遂做出莽撞事来引起更多的麻烦,急忙喝斥道:毛先生不得无礼,有话好好商量!毛遂只作没听见,继续向吓得变了脸色的楚王斥道:楚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百姓安居,自文武称王以来,雄视天下,有中原盟主之称。

自西秦崛起后,楚国渐渐落败,以致怀王被囚秦而死,白起率兵攻楚,鄢、郢等汉中之地全部失去,被逼迁都到寿春,这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三尺小童都感到羞愧,大王身为一国之主却把先人之仇恨忘在脑后,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有灵也会唾骂你不忠不孝,将来大王有何面颜跪见先君?楚考烈王听了毛遂的话面红耳赤。

毛遂又晃动一下手中的剑,威逼道:倘若大王记起了先王之恨同意联赵抗秦,我毛遂立即拜倒在地,尊大王为明君。

如果大王仍然不为之所动,我毛遂就替楚国列祖列宗惩处你这不孝子孙,十步之内我和大王同归于尽!楚王真的吓破了胆,连忙摆手示意毛遂快放下手中的剑,结结巴巴地说道:先生不必着急,寡人答应先生的要求,同意联赵抗秦。

大王该不会是戏言吧?毛遂又逼问一句。

寡人主意已定,决不失言,请先生快快坐下商谈。

毛遂这才把佩剑插在腰间说:那就请大王歃血为盟吧。

毛遂喊人端上一盆酒,割破手指将血滴在酒中,平原君等人也一一做了,毛遂双手托着酒盆上前跪献给楚王。

考烈王无奈,也割破手指将血滴在酒中。

毛遂又跪下说道:大王为盟主,理当先饮。

楚王知道事已至此只好照办了,于是歃血为誓,平原君接着照此饮了一口血酒。

楚王便和平原君商量,决定命春申君调兵遣将北上邯郸联赵抗秦。

平原君回到邯郸,秦兵的攻势更急了,平原君接受门客李同的建议,散尽家产犒赏守城的士兵,把妻妾宫女和门客也都编入队伍参加守城,同时重金招募义士组成敢死队随时准备同秦军血战到底。

平原君一方面指挥邯郸人马加强城池的防御工作,一方面打探各国救兵进程。

忽然接到奏报,魏国十万兵马由晋鄙率领已驻扎在邺城多日,迟迟不向赵国进发,似乎在观望等待。

救兵如救火,多耽搁一个时辰就多一分危险,平原君心急如焚,立刻写一份紧急求援之信派人送往魏国,乞求魏国宰相信陵君星夜督促兵马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