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秦始皇 > 第二章 夜奔归秦第14节 大兵压境(2)

第二章 夜奔归秦第14节 大兵压境(2)

2025-03-30 08:13:50

范睢猜测子今日到此决不仅仅是向自己报告魏齐的下落,看动向是劝自己派兵攻赵,子为什么这样急着想出兵伐赵呢?范睢稍稍思索片刻,笑道:刚才公子说出兵伐赵是一举两得,以我之见应该是一举三得,大王得到土地,我得到仇人,而公子则借他人之手除去竞争对手,公子以为我说得有理吗?应该是一举四得,王稽插话道,我和郑将军还有一得呢?言之有理!范睢率先举起杯,让我等为一举四得干杯!子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到武安君府拜访老将军白起。

白起听说子奉安国君之命前来向他拜年,十分欣慰,亲自接见了子,子上前施礼说道:君侯别来无恙,瞧君侯气色较往年更健朗,重上战场一定会再现长平关上雄风。

怎么?又要打仗不成?子爽朗一笑,真让君侯猜对了,我正是为此事而来呢。

大王有心再次出兵伐赵,并想派老将军统率大军,而我父亲听说将军大病刚愈,不知能否再统兵,特让我来看个究竟。

不等白起开口,子又急忙说道:君侯不是外人,我也就说实话吧。

父亲让我来此的真正用意是征求一下君侯的意见,因为我父亲不赞成大王的出兵。

秦国南伐北讨,连年征战,虽然胜多败少,但人力国力也消耗殆尽,急需休养生息,可大王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出兵之心十分坚决,谁的劝告也听不进去。

白起点点头:安国君的主张是对的,我大秦虽然较东方六国国力稍强,但想一鼓作气打败六国现在还没有可能,必须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先让东方六国相互争斗彼此削弱后,再相机各个击破。

子微微叹息一声,大王早有称霸诸侯之心,特别是称帝失败后,每当提及此事总是耿耿于怀。

大王年事渐高,在有生之年吞并中原是他多年夙愿,这次出兵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大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吞并六国之事须从长计议,非一蹙而就,欲速则不达。

孟子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

国家刚刚罢兵息养,忽而又疲惫出征,如何折腾得起呢?白起忽而又问道:请问公子,大王准备向何方派兵?再次伐赵,准备一举攻破邯郸灭了赵国。

万万不可!白起连忙摆手,若攻打韩魏这样的弱小国家还可以勉强出兵,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致于落败,而出兵伐赵则不同了。

子不解地问:长平一战将军坑杀赵国将士四十余万人,将赵国打得一败涂地,不得已向我大秦割地求和,赵国人提及君侯威名闻风丧胆,将军怎么忽而畏惧赵国,莫不是一场病生得胆怯了?白起连连摇头,公子不在军中当然不知军中之事。

长平一战秦赵相持四年之久,双方各投入兵力不少于百万,尽管赵国惨败,我军损伤兵马也已经过半。

赵国不得已主动求和,这也是我军所渴求的。

如果我国率先撕破协议,必然引起东方各国众愤,群起而攻之,必败无疑。

白起稍稍顿了一下,继续分析说:从赵国单方面看,如今赵人对我秦国可谓恨之入骨,同仇敌忾。

俗曰哀兵必胜。

只要我国再次讨伐赵国,赵国必定认为我国想一举灭掉他们,亡国亡家之恨逼迫他们与我军作垂死搏斗,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人拼命十人难挡,我大秦不是没吃过这样的亏,当年崤山惨败就是最好的例证!子见白起主动反对出兵,心中十分高兴,又进一步说道:从君侯刚才的分析,老将军和父亲的观点一致,我回宫后立即告知父亲,让他再次劝谏大王取消伐赵之心。

倘若大王一意孤行坚决要求出兵伐赵,并让君侯亲自统兵,君侯将作何打算呢?白起一时弄不清子的意图,于是反问道:公子以为我应当怎样做?安国君可否有什么指示?父亲当然希望君侯坚持己见拒绝统兵,如果拗不过大王的要求最好称病,让大王派其他人统兵伐赵,一旦战场受挫,大王定会醒悟过来,听从众人劝谏撤兵的。

子为了使白起完全接受他的主张坚决不答应统兵,又装作无心地说道:我从父亲那里听到消息,大王本来也无出兵伐赵之心,完全是听了应侯范睢的劝说才坚定伐赵之心,向大王推荐君侯统率大军的人也是范睢。

白起十分不解,他和范睢一向面和心不和,为什么会极力推荐他领兵出征呢?子说道:白将军知道此时伐赵获胜的可能性很小,范睢又怎能不知呢?我私下认为他向大王推荐将军出征,并不是让将军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名垂千古,而是别有用心,毁坏将军的英名。

白起惊问道:公子这话从何说起?道理很简单,将军出生入死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威名享誉诸侯列国,可谓功成名就。

倘若将军在暮年之际偶然战场失利出现败绩,岂不辱没君侯常胜将军的英名,也给范睢等人留下攻击的话柄,君侯不但提升的机会丧失了,只怕原有的封地也会失去,君侯以为呢?白起沉思良久,他不得不承认子分析得有道理,对范睢又多了一份憎恶之心。

心中暗想:哼!只要你赞成的我坚决反对,你反对的我就极力赞成,你不是想让我出征献丑吗,我就偏不出征和你斗到底,看看到底谁是赢家!子见这次来访的目的几乎达到,又稍稍透露一点消息说:我私下听说范睢极力劝大王出兵伐赵有着个人目的,但消息不十分确切,不知当说不当说?公子但说无妨,即使是讹传我也不会向外人泄露的,公子视我为知心人,我岂能不为公子着想?我与安国君的关系你也是知道的。

子慌忙装出十分诚恐的样子说:当然,当然!君侯如此待我,我也就直说了。

有人传说范睢劝说大王派兵伐赵是强迫赵王交出他的仇人魏齐,因为魏齐藏在平原君府上,范睢向平原君讨不来仇人,只好用武力向赵王施加压力,令赵王逼迫平原君交出魏齐。

此事不十分可靠,尚需进一步证明。

白起说道:范睢确实有一个仇人名叫魏齐,他曾是魏国宰相,后来范睢出兵伐魏令魏王交出魏齐,魏齐无耐逃出魏国,从此下落不明,也许真在平原君府上呢。

子茫然不解地问:范睢在我大秦做丞相,魏齐在魏国做宰相,二人怎会成为仇人呢?公子有所不知,范睢也是魏国人,他和魏齐结仇的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范睢字叔,本是魏国人,少年博学多才好辩,也颇通帝王之术。

他曾周游各国希望哪位君主接受他的主张而出将入相,就像苏秦张仪之流一样,起初没有成功,不得不回到家乡。

但这样的人又耐不住贫寒,更主要是不甘心终生碌碌无为遗憾人生,便投靠到魏国大夫须贾门下混口饭吃,伺机东山再起。

有一次,须贾带范睢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睢能言善辩,派人给范睢送去十斤黄金和一些酒肉美食,要求范睢留下做事。

须贾知道后责令范睢返回礼物,更不允许他留在齐国。

回到魏国后,须贾向宰相魏齐报告,说范睢有背叛魏国之心,还向齐襄王泄露了魏国的秘密。

魏齐听后大怒,命令人将范睢抓起来严刑拷打,打得他骨折齿断,但范睢终于没有招供。

为了脱身,范睢假装被打死,魏齐便派人用席子把他卷起来扔到厕所里让人在身上撒尿,故意污辱范睢以此警戒他人。

范睢恳求看守的人将他放了,答应日后必定重谢。

看守人向魏齐报告范睢死去多日已经发臭,魏齐便让那人把范睢扔掉。

范睢侥幸逃脱了,便改名换姓叫张禄,躲藏在好友郑安平家中。

后来,秦昭王派王稽出使魏国,在郑安平的帮助下,范睢拜见了王稽,言谈之中王稽发现范睢十分有才,便把他带到秦国。

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是穰侯魏冉,此人嫉贤妒能,每当有人出使他国回来时,一定亲自出城迎接,似乎给人关心下属之感,而实质上则是察看是否从东方各国带回有贤才之人。

范睢躲藏在车里躲过穰侯的巡察后,王稽便让范睢出来,范睢却说他刚才从穰侯的眼神里看出此人生性多疑,他这次没有搜查车箱一定后悔,马上会派人重新赶来搜查,于是下车步行绕道而走。

果然范睢刚下车不久穰侯又带人赶来搜车,没有发现有外人这才作罢。

王稽向秦王报告出使情况时,趁机向秦王推荐范睢,秦王却不以为然。

几年后,秦昭王称帝失败,穰侯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主张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范睢趁机上书秦王,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主张,很受秦王赞赏,被授予客卿官职。

从此,范睢深得秦王信任。

范睢又以田文坏齐的事作比,建议秦王剥夺宣太后及四贵的权利。

秦昭王听取了范睢的意见把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驱逐出咸阳,任命范睢为相国,并把应城封给范睢,封号为应侯。

范睢做了相国之后仍以张禄为名,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张禄就是当年的范睢。

一次,范睢听说须贾要出使秦国,便隐藏了身份来见须贾,须贾见范睢面容憔悴衣衫不整,动了怜悯之心,留他坐下吃饭,并赠给他一件粗布袍子。

须贾询问谁和丞相张禄要好,范睢说他的主人与张禄有交情,能帮助他拜见张禄。

于是,范睢亲自驾车载着须贾来到相府。

后来,须贾听门卫说张禄就是范睢时,急忙跪下认罪,请求发落。

范睢念他赠送葛袍之情免除须贾的死罪,将他羞辱一顿赶回魏国。

临行前责令须贾转告魏王把魏齐的脑袋献上,否则,屠平大梁。

魏齐听到须贾的回报后十分恐慌,连夜逃跑了。

子听完白起的讲述,故作感慨地说:如此说来范睢举荐君侯统兵出征是别有用心,出兵得胜是帮助他捉拿仇人,失败呢,则把责任推给老将军,实在太高明了,君侯万万不可上当。

白起对范睢本来心存不满,一听子这么说更是气愤,发誓宁死也不统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