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察合台与也遂、兀桑巴儿之间的事情,成吉思汗一点也不知道,全被诃额仑、孛儿帖隐瞒住了,了解内情的人谁也不敢说。
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以维护最高的汗权,成吉思汗立即着手扩建了中军护卫,对原先组建的怯薛军进行了改组和整顿。
早在一一八九年,成吉思汗就派遣自己的那可儿充当侍卫,他们的作用正相当于当时各部落的亲兵或是警卫。
一二○四年,在与乃蛮部交战前夕,成吉思汗对军队进行改编时,把侍卫分为宿卫和散班两个部分,这可以说是怯薛军的前身。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成吉思汗感受到怯薛军的作用非同寻常,为了保证大汗的绝对权威,就认真着手扩充这支由自己直接掌握的亲信军队。
根据成吉思汗的提议,明确地规定了怯薛军的人数:先前,我只有八十人做宿卫,七十人做护卫、散班。
如今天命众百姓都归我管,我的护卫、散班等,于各万户、千户、百户内,可以造一万人组成怯薛军。
按照成吉思汗的要求,宿卫由八十人增加到一千人,分作四队,轮流执勤,每三天轮班一次。
要求宿卫夜间睡在帐殿周围,交接班时在门前移交符证:夜间有急事禀报应先告知宿卫,然后和宿卫一起在帐后禀报。
任何人未经宿卫许可,不得进入大汗的帐殿,不准打听宿卫人数,不能混杂行走在宿卫队伍之中。
日落之后,如有人在帐殿前后行走,宿卫立即逮捕,如有胆敢撞帐门的人,要砍断他的肩,斩掉他的头。
还有带弓箭的教班,又名弓箭手或箭筒士的,成吉思汗命令从原先的四百人增加到一千人,他们与那些教班一起值白班,以护卫大汗的安全。
对原来的教班,由原先的七十人增加至八百人,分作八队,分别由八位千户长率领,让他们听从命令,调动行事。
成吉思汗对怯薛军的要求也很严格,要他们在阴风里,经常守卫我的有门的帐房,使我平安地睡眠,不分昼夜,保卫我的帐房,不合眼睛地护卫我的身躯。
一听到我的桦皮筒哗啦啦的响,便不停地跑来。
对宿卫要求甚严,成吉思汗要他们必须尽心尽责按规定做事,否则严惩不贷。
若是有人误了班,不按时到达时,第一次鞭打三下,第二次鞭打七下,第三次鞭打三十七下,并被流放远方,等于被开除了。
这支精锐的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普通通的怯薛队员的地位和待遇,甚至高于千户官。
对这支亲军的每个成员,成吉思汗都要亲自挑选,在入选条件上特别严格,首先是忠于大汗,同时要武艺高强,长相威武英俊,还要有一技之长。
挑选这些怯薛军的范围,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是从各官并白身人儿子内选出,也就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间挑选。
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怯薛军的出身,规定主要从各级那颜贵族及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自由民中选择,目的是保证这支队伍的政治可靠性。
依据成吉思汗的规定,护卫是从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儿子及白身人的儿子中有技能、身体健壮者来挑选。
千户那颜的儿子可带七个伴当和兄弟一人;百户那颜的儿子可带五个伴当和兄弟一人;十户那颜的儿子和白身人的儿子可带三个伴当和一个兄弟。
成吉思汗要求挑选来的队员,要自备乘马,所需物品由所属千户管区内征用。
在这支怯薛军中拥有大量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各级那颜官员的子弟,成吉思汗是有其十分深远的用意,这表示他对各级官员的信任,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锻炼和培养一批出身贵族的将领,并与这些官员继承人建立世代相诚的主奴和师徒关系。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官员子弟,成吉思汗可以了解和控制各地方和出征在外的各级官员、统帅们,使他们不敢轻易生出叛心,即使为自己和子弟的前途着想,也要自觉自愿、忠心耿耿为大汗效力。
因此,有人把这支怯薛军,干脆称之为质子兵,可见成吉思汗为建立这支亲军,所花下的良苦用心。
对这支重要的亲军,成吉思汗任命自己最亲信的四杰世袭担任四怯薛之长,他们是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
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当时的军队总计十二万九千人,其中属于成吉思汗直接统率,后由少子拖雷继承的,包括中军和两翼,共为十万一千人。
这里说的中军,即是指怯薛军,其万户即纳牙阿。
其两翼是指右手军和左手军,即右翼万户,左翼万户。
右手军的万户即博尔术,副帅为博尔忽,兵马共三万八千人,二十九个千户。
左翼万户为木华黎,副帅为纳牙阿,兵马共六万二千人,三十六个千户。
其余的军队分给了成吉思汗的子侄、诸弟及其母亲,共二万八千人。
分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五子阔列坚(皇后忽兰之子)各人军队四千人。
分给幼弟,即四弟斡惕赤斤的军队五千人。
分给哈撒儿的儿子也苦、脱忽、移相奇的军队为一千人;分给哈赤温的儿子额勒只带的军队三千人。
成吉思汗分给母亲诃额仑皇太后的军队三千人。
至于哈撒儿、别勒古台等,在军中都有任职,这里没有另分军队予他们了。
因为怯薛军在整个军队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使怯薛军队员及其家属,甚至其仆从都产生一种崇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鼓舞他们绝对忠于大汗,坚决执行大汗的命令,抛头颅,洒热血,万死不辞。
因而各级官员总想让自己的子弟能成为怯薛军中的一员,才易于被大汗发现才干,早日获得信任与提拔。
由于这支军队是成吉思汗个人的亲军,是他对内镇压贵族复辟阴谋,制约各路军事指挥官的行动;对外进行掠夺和扩张战争的强有力工具,所以,他多次公开说道:这一万名怯薛军是朕的福神,我的子孙对待他们也要像我对待他们一样,给予特殊优待,千万不能忘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之后,又建立了大蒙古国,使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混乱状态的蒙古族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
随之而来的是蒙古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论是公文往来,传达大汗的命令、旨意,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以及与周边邻国的外交来往,都很不方便。
早在十三翼之战中间,札木合纠集了与成吉思汗有世仇的泰赤乌等部,组成十三路联军,号称三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向成吉思汗的营地。
此时的成吉思汗仓促应战,又缺乏作战的经验,与有备而来的札木合大军对阵,焉有不败之理?当时,成吉思汗一看局势不利,立即明智地改变战略,采取避敌锋芒,主动撤退,要传令侍卫向各路军队首领传达这个撤退命令。
由于蒙古没有文字,每次作战中传达命令时都用结草,或是刻木的方法借以传达。
那些传令的侍卫手持刻有撤退箭头的木牌,分别交予各种军首领,其中有一名叫兀者别的侍卫,他一时糊涂竟将木牌拿错了方向,倒头拿着交给了成吉思汗麾下捏儿歹族首领察合安豁阿。
这位勇敢的察合安豁阿接过木牌一看,见到上面的箭头朝前,那是向敌人进攻的信号。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中大刀一挥,领着人马冲向札木合的军队中去了。
由于成吉思汗的其他各路兵马全都主动撤走了,只有察合安豁阿一路兵马出击,结果被札木合围起来大部分杀死了,剩下的七十余人全被札木合俘虏了。
因为察合安豁阿原是从札木合部中脱离出来,投靠成吉思汗的,如今又被札木合俘虏了,一怒之下,嗜杀成性的札木合居然把察合安豁阿及其部下七十余人,残酷地放入七十口大锅内活活煮死!为了发泄仇恨,札木合把察合安豁阿的头颅砍下来,拴在马尾巴上拖着跑,其惨景令人不忍见之。
这么一桩骇人听闻的暴行,仅是因为那个传令侍卫把木牌倒置了,而传错了命令,铸成了大错,岂不令人深思嘛!虽然成吉思汗在战事结束之后斩杀了那个粗心的传令侍卫,这件事却给这位未来的世界征服者以深刻的猛醒,他已清醒地意识到没有文字的危害之大了。
塔塔统阿也曾向成吉思汗说道:大汗已经统一了草原各部,偌大的一个蒙古族,仅有语言,没有文字,这哪成呢?好象一只鸟儿,没有翅膀是飞不起来的,又如一猛兽,没有眼睛,怎能捕获猎物呢?成吉思汗越听越感兴趣,忙问道:文字既然如此重要,你能替我们创制蒙古文字吗?塔塔统阿说道:现在当着大汗的面,不是我夸下海口,创制蒙古文字对我来说,正像大汗领着兵马一举打败太阳汗那么容易。
成吉思汗听了,兴奋得拍着手,站起来,走到塔塔统阿面前,笑着说:你真是草原上的瑰宝啊!人们通常把金银、珠光玉器当作宝贝,那真是陈腐、浅陋之见,像你这样的有才、有识的文人,才是国之瑰宝呢!说罢之后,拉着塔塔统阿坐下,接着刚才的话题,又谈了一会儿,成吉思汗说道:你看,听你说了这么多知识,使我大开眼界,心里一高兴,连肚子饥饿也忘记了!他立刻向身旁的侍卫命令道:快拿吃的来!要多拿些好吃的,好喝的来,我要与塔塔统阿边吃边谈哩!当晚,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各自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