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谋将—周瑜 > 第四部分第十三章 瑜亮结(3)

第四部分第十三章 瑜亮结(3)

2025-03-30 08:13:12

周瑜刚把脸上的泪水洗掉,即将动身出发前往任职寻阳令的吕蒙就来了。

吕蒙是汝南郡富陂人,出身贫贱,就想从军立功,取得富贵。

他的姐夫邓当是孙策的部将。

在一次征讨山越族时,年仅十五岁的吕蒙就随军出征。

邓当的一个部属看吕蒙太小,经常污辱他。

吕蒙一怒之下,就把那吏官杀了,逃到一个同乡家里。

后来出来自首,孙策觉得他不平凡,就赦免了他,还把他带在身边。

在攻打江夏郡时,吕蒙冲锋在前,斩了黄祖的大将陈就,令黄祖不战自逃。

孙权主事时,因为诸小将领兵少而且军费不足,就想合并他们。

吕蒙借了一笔钱,为士兵置备了大红色军服和裹腿布,到检阅那天,士兵行列整齐,军容显耀。

孙权见了很高兴,就给他增补了兵员。

夷陵之战,吕蒙积极献策,极得周瑜的赞赏。

寒暄过后,吕蒙劈头就问。

听说诸葛亮来找您叙旧,不知他现今在何处?刚刚出去了,说想看看江陵城的夜景。

周瑜发现吕蒙眼中有杀气。

我看他是想与密探联络,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向刘备禀告吧。

吕蒙冷冷一笑。

子明何出此言。

周瑜微蹙双眉。

都督,我要和你商量一件事,关系到江东的生死存亡。

周瑜一听,惊问:什么事?吕蒙低声说:请都督弃私情于身边,杀了诸葛亮,刘备就孤掌难鸣了。

都督洞察先机,算无遗策,此中的利害,不会不知道吧。

周瑜并未显出讶异神情,又问:此话怎讲?赤壁一战孙刘联军,不过一时权宜之计,如今事过境迁,这荆州为曹操战败仓皇遗弃,理当由我江东接管,可那刘备却仗着与荆州深厚的渊源与百姓的拥护爱戴,得寸进尺,公然据有荆南四郡,视刘琦为傀儡,以致虽无实名,已有实权,再如此下去,整个荆州尽早会落入他人之手。

都督也清楚,荆州物产丰饶,地理形势特殊,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倘若让刘备获得整个荆州,无疑养虎为患,届时将对我江东形成极大的威胁。

诸葛亮乃刘备第一谋臣,据说他在刘备屯驻新野,前往三顾茅庐时,曾分析天下大势,其中即说‘若跨有荆、益二州,保其严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都督,狼子虎子虽年幼,终有长大成为猛兽的一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趁他们还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加以消灭,以免日后懊悔莫及。

周瑜叹了口气:这正是当日与刘备结盟,引狼入室的结果。

但强曹在前,迫于形势,也只能如此。

我早预料孔明定会帮刘备谋划获取荆州,只没想到他们进展得如此迅速顺利,甚至今天下午,孔明还希望我支持刘备继任荆州刺史呢。

都督,您没答应吧。

吕蒙有点焦急。

周瑜淡淡一笑:你错了,我向他表明支持刘备继任荆州刺史。

这简直是养虎为患,您怎么可以?吕蒙连连跺脚,语气充满埋怨。

那也没办法,放眼望去,只有刘备是荆州刺史的合适人选。

吕蒙咬咬牙:都督,我看出你和诸葛亮是英雄相惜,不忍动手,所以才来找你。

周瑜神情有些凝重,低头不语。

吕蒙不死心,又道:都督要替江东的基业着想啊!只要都督点头,一切由我来安排,保证不让您牵扯进去。

子明,就算要大义灭亲我也会确保江东安全与主公的基业,更何况是一个朋友?只是,杀了刘备的第一谋士,牵扯的问题太多,也太复杂,还是让我再考虑几天。

周瑜挥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诸葛亮在荆南治理,如今特地北上江陵,可见并非单纯只为叙旧。

照刚刚都督所言,他探询您对于刘备继任荆州刺史一事来看,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既然目的已经达成,我想他也不会再多做停留,搞不好明天就向您辞行。

所以这件事,还是请您现在就做决定吧。

周瑜闻言,又沉默起来。

我推测诸葛亮离开江陵后,必先前往樊口面见刘备,共商大事。

从江陵到樊口,有一座小山叫牛头岭。

一等他从江陵出发的时间确定后,我便以动身前往寻阳任职为由,率领百余名精锐兵士先行抵达牛头岭,再换装扮,面蒙黑布,冒充劫匪。

诸葛亮此番前来,只带了几个书僮仆役,既使这些人是刘备亲兵装扮,也敌不过我们。

反正兵荒马乱的时节,盗匪横行,遭抢劫杀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周瑜还是不肯点头。

都督,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许多将领都以为,不杀孔明,江东危矣。

那好吧,子明,要小心,不要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只是我们不知道孔明何时离开荆州,这才要请都督帮助。

你们情投意合,临别时你亲自送他出城,他不会怀疑的。

好吧。

吕蒙走后,周瑜在屋里走来走去,脚底下仿佛是热锅,躺在床上,床就成了针毡。

一个亲兵进来,呈上盔甲,让他去视察军队。

他手一挥,就取消了这次活动。

诸葛亮来探望我的箭伤,送了极品金创药,我却默许手下人杀他,这和亲手杀他有何区别呢?他即使是江东的心腹大患,我也应该在战场上打败他,怎能乘其不备,用阴谋杀他呢?难道我周瑜真的不如诸葛亮,只能用这种阴谋诡计?刘备又不是傻子,诸葛亮若死了,他一定能猜到真相的,到那时,兵戎相见,刘备逃到苍梧郡,或是逃到益州……啊呀,万一刘备逃到益州去,懦弱的刘璋和专横的张鲁绝不会他的对手,刘备若在益州生根,天下岂不三分了?此时此刻,在周瑜心中,希望诸葛亮不死的愿望占了上风,只想杀了诸葛亮的可怕后果了,不想杀了诸葛亮的好处。

刘备猜到诸葛亮之死的真相,一定会公布于天下,那天下人都会这么想:周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他是害怕诸葛亮,才会暗杀他。

如果诸葛亮不死,周瑜就不会纵横天下。

无论周瑜多么了不起,都有个前提,就是诸葛亮死了,而且是周瑜暗杀的。

若真如此,我这一世英名岂不付诸东流了。

不行,我不能让诸葛亮死,我要和他光明正大地比个高低。

我要在战场上打败他,要面对面地用谋略打败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周瑜才是最强大、最有智慧的。

第二天,周瑜又宴请诸葛亮,屏退了左右,欲语还休。

公谨,你好像有心事。

不错。

不知我能替你分忧吗?贤弟,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显赫的家族,兄弟中的老大和另一个家族的老大是好朋友,心心相印。

然而有一天,这两个家族发生了战争,两个家族中的老大在战场上相遇了,杀了对方,于心不忍,不杀对方,身后又是年幼的兄弟姐妹。

你说他们该怎么办?诸葛亮一听,脸色微变:那两个老大可以让两个家族避免战争。

如果战争不能避免呢?周瑜脸上罩了一层寒霜。

诸葛亮呷了一口酒:公谨,你要杀我?不是我要杀你,是我的部将们要杀你。

我虽是一军之主,但犯了众怒,今后怎么带兵?诸葛亮还很镇定,长叹一声:想不到我诸葛孔明会死在这里。

在动身之前,刘皇叔曾劝我不要来,我不听,一是我很想和你交流交流思想,二是我不相信威震天下的周公谨会用阴谋杀我。

周瑜哈哈大笑:知我者,孔明也。

我想出了一条两全之计,既不犯众怒,又能让你不死。

他将一支令箭交给诸葛亮,你带着它,在今晚就出城。

你为何要这样做?周瑜傲然说:因为名震天下的周公谨,在战场上不怕任何人,用不着耍阴谋。

他拍着诸葛亮的肩,又说:这个世上,我只有你一个知己了,杀了你,我会很孤独。

从智慧、谋略、人品和志向来说,我们就像上天造就的孪生兄弟,我真不忍心杀你。

我相信。

我的部将要在牛头岭冒充劫匪杀你,你知道这个计划,自己要小心防范。

诸葛亮哈哈一笑:公谨,只要你不设计杀我,他们杀不了我的。

明天,我不会走,但不会住在你的府上。

周瑜长叹一声:明日再见之时,我们是不是就要谈公事了?不错。

周瑜的语气中夹杂着几许伤感、几许无奈:等到天下太平了,我们就功成隐退,比邻而居,夜里读书,白日畅谈,何等逍遥自在。

如果我们生于太平盛世,同殿为臣,共辅明主,造福苍生,那该多好啊。

这种伤感和无奈也传染了诸葛亮,他握住周瑜的手:公谨,今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都把你当成知己。

我也是。

诸葛亮走时,周瑜没有送他,也没问他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