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
十七岁那年,他与父亲一道乘船去钱唐,遇到海盗在抢劫商人的财物,正在岸上分脏,来往的旅客都止步了,船也不敢过。
孙坚却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提刀上岸,指挥部众向东西两面迂回包抄。
海盗们以为是官军来了,就丢弃财物,四散逃走。
孙坚追上去,砍下一个贼人的头回来,由此一举成名,被府君封为代理郡尉。
公元172年,会稽人许昌在句章作乱,自称阳明皇帝,追随者有万余人。
孙坚召集一千多名精壮士兵,大破许昌,被封为盐渎县县丞。
在盐渎县,孙坚的好评如潮,青年才俊都愿意和他交往,往来者达数百人。
孙坚接抚待养,豪爽过人,和他们亲如兄弟。
在黄巾军之乱中,孙坚得到朝中重臣皇甫嵩、朱隽的赏识,不断委以重任。
孙坚也不负重望,屡立战功,由朱隽推荐,被封为别部司马。
孙坚和董卓之间还有一段故事。
公元186年,边章和韩遂在凉州作乱,时任中郎将的董卓屡战不胜,灵帝派司空张温率兵讨伐。
张温上表请求孙坚来帮他。
张温以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
董卓拖延了很久才来。
张温责问董卓,董卓的言语很不恭顺。
当时,孙坚也在场,看董卓太过骄横,拥重兵于边疆,迟早是天下的大患,就劝张温借机杀了董卓。
可惜张温没有这个胆量。
两年前,周瑜离家出走之时,孙坚一家人住在寿春城。
寿春城是扬州首府,十分繁华,属下十几个郡的富商巨贾云集于此,百姓也较富庶。
周瑜云游至此,盘缠将尽,就决定逗留数日,赚点路费。
他的赚钱之术很简单:买来文房四宝,当街一摆,现场写一些字幅出卖。
字如其人。
周瑜不是书法大家,但他的字龙飞凤舞,笔锋苍劲有力,自有一股气贯长虹之势,喜欢者甚多。
卖字时,周瑜有时会想起杜夔所说的刘备,就自嘲地想:他卖草鞋而我是卖字,比他高雅多了。
周瑜每到一地,头等大事就是不卑不亢地拜访当地的豪杰。
见则谈,不见则走。
有时被捧为上宾,有时被视为食客,也有时被拒之门外。
寿春是扬州首府,人才极多,他当然要在此地多逗留几日。
周瑜经过多方打听,觉得最应该去的就是孙家。
寿春的名门望族在他看来,大都像那棵枯树上的鸟窝,不值拜访,而孙家在盛世中卑微,却在乱世之中崛起,靠的是兵家韬略和赫赫战功。
可以说,没有乱世,就没有孙家的显赫。
孙坚领兵在外,由长子孙策在家支撑门面。
孙策豪爽过人,喜欢结交豪杰,且与周瑜同龄,是远近闻名的少年英雄。
周瑜到了孙家,很顺利地见到孙策,不由得怔了一下,只见孙策和他差不多高矮,但不知怎么,却给人一种相当威武雄壮的感觉,浑身透出一股霸气,俨然有王者之风。
在下孙策,字伯符。
孙策毫无名将之子的傲气,热情而又亲切。
在下周瑜,庐江人氏。
孙策眼睛顿时雪亮:可是那个人称江淮之杰的周瑜周公谨吗?正是,但江淮之杰现在不敢当了。
孙策爽朗地大笑: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无费功夫,失敬,失敬。
周瑜懵住了,不知道孙策是怎么知道他的。
孙策一把拉住周瑜的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公谨,在下慕名已久,只是无缘相见,今日相遇是上天的安排。
这一声公谨,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颇有一见如故之感。
孙策有一股极容易感染人的魅力,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总能让接近他的人心里热呼呼的。
许多人和他说上几句话,就信任他、喜欢他了。
孙家也令周瑜暗自吃惊,只见好大一座庭院,里面并不豪华,也不精美,而是相当简洁和实用,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
与其说这是一个家,倒不如说是一座兵营。
孙家的饭菜是大碗酒,大碗肉,和富贵人家相比是比较粗劣的。
伯符,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呢?人生最大的快事,就是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
周瑜自嘲地说:伯符有所不知,我在淮江书院……公谨,你不必说了。
你不背叛淮江书院,我想见你。
你背叛了淮江书院,我更想见你。
我最敬佩这种千万人吾独往矣的气魄,纵观古今英雄和霸主,谁不是如此。
孙策一仰脖,一大碗酒就少了一大半,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乃是懦夫所为。
孙策的酒量极好,豪迈过人,一碗酒至多不过两口。
周瑜拼不过他,也尽了全力,喝得面红耳赤:伯符,你真觉得这是件好事,你别骗我。
孙策一拍胸膛:我孙伯符顶天立地,从不说假话。
天下将要大变时,越是反抗主流阶层的人前程越远大,而一心想维护这个阶层的人将逐步衰落。
我父亲对这句话也深信不疑。
周瑜听得热血沸腾,拍案而起:伯符,你这番话说得太好了,来,我干了这一碗。
他一仰脖,一大碗轻松入肚,十分流畅。
孙策见周瑜热泪盈眶,也激动起来:酒逢知己千杯少,来,公谨,我们今日不醉不休。
我看你第一眼时,就觉得你不是平庸之辈,果然不错,淮江才子啊!现在是淮江的老鼠了,好象谁都想打我。
鼠目寸光者,何时何地都是最多的,把他们的话当成狗屁好了。
对,把他们的话当成狗屁。
伯符,你真是我平生的第一知已。
如果不是家父长年领兵在外,弟妹们又小,我真想和你去周游天下。
这一夜,二人谁也没睡,直谈到东方发白。
周瑜和孙策都是文武双全,不同的是,周瑜出身于书香门第,入读名师门下,才学过人,但武艺不高,兵法不精。
孙策出身兵戈世家,名将之子,武艺极高,在同龄人中还未逢敌手,且精通兵法,如何排兵布列,讲得头头是道。
周瑜一心从军,将兵家韬略列为今后的主修课程,正好向孙策请教,而孙策自知才学不足,可以定国,却难以安邦,正好向周瑜学习。
翌日清晨,孙策领着周瑜,到后堂拜见母亲孙夫人。
孙夫人姓吴,生于吴郡,后来迁居钱塘,早年父母双亡,与弟弟吴景相依为命。
孙坚见她才貌双全,品性端正,就上门求婚。
她不顾族人反对,毅然下嫁。
孙夫人很喜欢周瑜。
你不用四处流浪了,就住在我家,住多久都没关系。
伯符的朋友很多,但和你最投缘。
他是一个没有朋友就活不下去的人。
孙夫人真没把周瑜当成外人,初次相见就把孙策的四个弟妹都叫了出来,让他们认识周瑜。
孙策的二弟孙权才七岁,三弟孙翊和四弟孙匡还都是小孩子,妹妹孙安还在奶娘的怀里。
孙夫人特意把孙权拉过周瑜面前。
仲谋,公谨大哥学问可大了,你有文章读不懂,快问他,他比石先生的学识渊博得多。
孙策沮丧地说:公谨,孙家以兵发迹,虽然显赫了,但那些儒学名士们觉得是暴发户,粗莽低贱。
说了你都不会相信,家父想让仲谋以读书闻名天下,却请不到名师指点。
周瑜细看孙权,只见他五官端正,面容十分清秀,一双大眼睛清澈得仿佛无一丝污垢,绝对是聪敏过人,小小年纪,就举止稳键,神态从容,十足一副小帝王的气派。
伯符,令弟相貌不凡,有大贵的仪表。
孙家没有周瑜那么多繁杂的礼仪和腐朽的观念。
在这里,周瑜白天和孙策打猎练剑,夜里读史论文,有时辅导孙权读书,过得充实而又快乐,舒心极了。
从孙家人的口中,周瑜了解到许多天下大事的真相,受益良多。
周瑜住进孙家的第三天,就和孙策摆了香案,当着孙夫人的面结成异姓兄弟。
二人同龄,孙策年长一个月,为兄,周瑜为弟。
令周瑜惊奇的是,孙家还是春秋时的兵圣孙武的后人。
日子一晃,半个月就过去了。
周瑜想离开,孙家全家人都挽留他,他盛情难却,又住了半个月。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孙策不忍心误了周瑜周游天下的大计,只好放他走。
孙夫人通达识理,也不再留他。
她亲手缝了一件皮貂大衣送给周瑜,在路上可摭挡风寒,另外还拿出五十两黄金,非要周瑜收下不可。
临别时,孙策送了一程又一程。
周瑜飘游不定,无法和孙策联络,只是在旅途中邂逅了一个寿春籍的药材商人,得知孙策一家搬到吴郡去了。
周瑜并不担心会相见无期。
孙坚是当今名将,行踪乃天下人共知,只要找到他,就找到了孙策。
周瑜害怕自己被舒县人同化掉,曾想把旅行记录的草稿带到孙策家,二人一边讨论一边整理。
周瑜的理想之火遇到孙策的英雄气概,会呈冲天之势,烧得他无法入睡,会发疯的读书和思考。
白日习武夜论文,煮酒狂歌说英雄,真是人生快事。
只是遇到了小乔,随后就是刘勋政变、父亲病逝,周瑜才没能成行。
联军讨伐董卓,天下为之震动。
这一天,舒县的城门口出现一张檄文,历数董卓的种种罪状:废黜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任意支配国库,挥霍无度;滥斩大臣,乱杀无辜;放纵部下奸淫民女,并随意抢劫皇亲国戚和富商巨贾……这样的大事,周瑜当然要亲眼去看,想不到却遇到了小乔。
刘勋政变之后,乔家也被软禁了。
周瑜去过乔家两次,都吃了闭门羹,一是刘家兵不许,二是乔公说他是反贼,不见。
今天,小乔怎么能在逛街了?她穿着一件肥肥大大的蓝衫,掩饰住了她绰约的体态,却挡不住那股淡柔雅致的清香,脸上不着任何脂粉,更显清丽。
小乔不住地左盼右顾,示意周瑜不要高声。
你又是偷偷跑出来的。
小乔摇了摇头:刘勋不敢再软禁我们了。
这一次是我爹让我出来看那张檄文。
我爹看了这檄文,高兴得连喝了十几杯酒都没醉,就让我也来看。
你知道刘勋为什么要发这张檄文吗?周瑜有意想听她说话:不知道,你说是什么?小乔贴近周瑜,在他的耳边低声说:天下英雄要讨伐董卓了,刘勋再跟着董卓,就是和天下英雄为敌。
这几天,我家周围没有人监视了。
我爹还说,汉室中兴就是从这张檄文开始了。
周瑜离小乔这么近,心一阵剧烈的跳。
小乔,你在干什么?乔公出现在二人身后,怒气冲冲的。
小乔吓得吐了一个舌头,忙放开周瑜。
乔公把女儿拉到身后,瞪着周瑜:周公子,你也看了檄文吧,大汉朝的忠臣义士太多,不管谁当郡守,将来都要归附朝廷的。
由于朝廷和袁绍、曹操的干预,还有袁术的斡旋,陆康和刘勋都采取了务实的态度,暂时达成了妥协,陆康仍是郡守,但大部分权利都落在刘勋之手。
二人表面相安无事,心里都在等待时机,打倒对方,重掌大权。
陆康在庐江的势力也不小,只是麻痹大意,遭了刘勋的暗算,才毫无反抗之余地,否则,刘勋即使能制服陆康,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周瑜一看到乔家的人,铮铮铁骨一下子就软了:乔公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周公子,你家这段日子没有佃户闹事了吧。
周瑜一想,果然不错。
哼,这都是沾了朝廷的威德。
你可要感激皇恩啊。
晚辈很想到府上,聆听乔公的教诲。
乔公又哼了一声:你到我的府上,真的是想聆听我的教诲吗?周瑜被问得汗流浃背,不敢抬头看乔公父女。
你把在淮江书院看的那些书再看一遍,就不用到我的府上请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