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恩来 > 第三部 开国总理第6章 蓝色睡衣(3)

第三部 开国总理第6章 蓝色睡衣(3)

2025-03-30 08:12:58

这是周恩来在50年代对苏联进行的6次访问中的第一次。

双方的关系在抱怨的基调下开始,彼此漠视,很快便公开化。

几十年前,当列宁宣布放弃前俄罗斯帝国在亚洲的侵略成果时,像周恩来这样的中国年轻一代曾对此欢欣鼓舞,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现在列宁的继任者不去兑现这些承诺。

没有哪个中国领导人对莫斯科能抱有好感。

周恩来不得不尽可能地拼凑最低限度的协议,他从国民党时期就习惯于这种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当然,这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来讲是一个诱饵,使它们知道中国是无辜的,无论是道义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

对周恩来来讲,人不能一仆二主,这是古老格言的一则训诫。

否则,你对一个人说东,又对另一个人说西,他们俩都会发现,并再也不相信你。

周恩来希望俄国人理解中国国内的原因,中国同志必须采取这种策略是由于关系到国民党的原因。

或许,他也考虑到像苏联这样一个先进国家会把自己的民族利益与集团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

然而,这两种假设都彻底错了。

人民共和国安定下来还不到一年,中国就成为一场有害战争的牺牲品,这场战争使它加深了对苏联的依赖,建立与美国的联系变得遥遥无期,最终导致了中美兵戎相见的可怕后果。

它对中国没有一丝好处,恰恰是周恩来有意要避免的那种没人能取胜的局面。

但是周恩来对此无能为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人相信中国人1950年怂恿北朝鲜入侵南朝鲜。

事实上,就北朝鲜来讲,这似乎是自由的行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俄国人的怂恿(出于不满,他们不会同中国人磋商)。

从中国的观点看,这场战争肯定是不适宜的。

美国人把朝鲜看成是苏联打算削弱西方在各大洲势力范围的证据。

因此,杜鲁门总统派遣美国第七舰队去守卫台湾,防止来自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威胁。

周恩来将这一行为谴责为对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因此双方很快转而采取敌对态度。

在北京的周恩来政府方面看来,好像世界正在封锁中国,惟有不值得相信的苏联在支持软弱无力的新中国。

印度大使潘尼迦与他的缅甸同僚徒劳地试图劝说周恩来。

他们说,在他们的国家,甚至在英国这样的国家,有一部分重要的舆论对中国与右翼的美国政府的斗争如果不是明确同情的话,至少也是中立的。

周恩来给潘尼迦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位印度人后来写到: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他那双手。

它们不仅得到精心保养,而且就像中国人描绘的那样,每个手指如同细嫩的葱芽。

他用它们打着手势,产生出巨大的效果。

周恩来提出的问题是深刻透彻的。

尽管他对印度了解得不多,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坚定的令人信服的共产党员,一名训练有素的理论家,但是他的双脚同样牢固地扎根于祖国的土壤之中。

不过,周恩来还是支持正式受到苏联撑腰的北朝鲜金日成的路线。

他在公开讲话中使用激烈的措词抨击美国,这使华盛顿多年后才能原谅。

例如,1950年9月30日庆祝人民共和国创建一周年时,他说美国在通过帝国主义侵略的疯狂行为表明自己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

在得到解放后,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只想重新安居乐业,发展经济和文化。

但是,他们绝不容忍外来侵略,也绝不坐视自己的邻邦遭到帝国主义者的野蛮侵略而置之下理。

谁试图从联合国中排除近5亿人民,谁蔑视并违背这个世界上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的利益,并徒劳地幻想任意妄为地解决直接涉及中国的东方问题,谁都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这种粗鲁的语言为中国对美国的目标没起到任何推动作用。

当然,周恩来必须对自己党内强大的具有沙文主义倾向的强硬路线派表明,当需要谴责外来强国时,他并不怯懦。

10月3日凌晨1点,周恩来约见潘尼迦大使,这是他通向华盛顿惟一可行的渠道。

这位印度人发现,周恩来在今天清早的会面中像以往一样谦恭迷人,丝毫未显示出焦躁的表情,但是在简短地感谢了尼赫鲁为和平事业所作的努力后,总理迅速转入正题。

他说如果在南朝鲜的美国军队像麦克阿瑟将军断然宣称的那样要发动进攻并进入北朝鲜,中国将被迫参战。

外交部通过其他的中立国渠道向世界各地的美国使馆机构发出了同样的危急警告。

但是,使用如此多的传播渠道来发出这一警告,看上去似乎又是运用了宣传手段。

过去,周恩来的这种大张声势的手法曾起到了巨大反响。

不管怎样,潘尼迦这位诚实的印度人却不辞辛劳地注视着中国问题是否能得到理解。

但是,美国和欧洲的领导人却怀疑他在打中国牌。

尼赫鲁及时地将这一信息转达给华盛顿。

但是,杜鲁门总统怀疑潘尼迦的公正,将周恩来的警告视为一项对联合国明目张胆地敲诈。

《时代》周刊将其驳斥为仅仅是宣传。

据说,麦克阿瑟将军认为,进入北朝鲜会感到自在些。

结果,他的确这样做了。

因此,周恩来的威吓兑现了。

毛泽东三天三夜在他的房间里踱来踱去。

周恩来则沮丧地通知官员们召集一次会议。

他说:如果必要,我们必须准备好从沿海省份撤回到内地,并且为了准备一场长期战争要把西北与西南变成基地,中国志愿军进入了朝鲜。

麦克阿瑟声称,他不认为有什么东西能挡住他的道路。

但是,中国军队阻止了美国人向前推进的速度,并终于把他们从北朝鲜赶了回去。

在紧张的战争中,周恩来的身体有点顶不住了。

官方的说法是他因工作过度而患了病。

毛泽东建议他到海边胜地旅大去疗养。

他好像花了一些时间与妻子在海滨疗养身体。

待他返回北京重新工作时,俄国人已提出停火建议。

这一建议最终导致了两年后在朝鲜的停战。

事实上,美国人抑制住了跨进中国及对中国进行的轰炸。

他们不想在此时与中国人较量。

据周恩来的一位同事说,周恩来后来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孩童般的口吻对此事进行了评价。

他说,帝国主义政府的领导人是些平庸小人,你只需用激烈的斥责来抨击他们,并且如果有必要的话,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就老实了。

还有一次,他在另一个场合说:如果你把帝国主义者打得使他们感到疼痛,他们就会向你求和。

这是中国的政治语言,而周恩来必须擅长于此以保住他的地位。

这种语言是要从心理上补偿中国对世界事务的无能为力感。

中国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来恢复生产和进行建设。

但是,这一切都分散了它的力量。

它必须重新改变中国的管理体制,应付对共产党改革的不断抵制活动。

作为总理,周恩来无法逃避卷入共产党的镇压工作。

例如,1951年初,他不得不宣布在前10个月中一个省处理了2.8万多反革命分子。

他在所谓三反运动中同样走在前面。

这场运动始于同一年,是为了反对贪污、浪费和极度的官僚主义行为,很多人为此受到处分。

竭力把红军①留在朝鲜境内,是在无情地消耗中国的有限资源。

1952年夏季,周恩来带着国防专家前往莫斯科,强烈要求克里姆林宫尽可能给予补偿,中国人用鲜血在朝鲜捍卫着俄国的利益。

据说,赫鲁晓夫说话时以一种屈尊相就的态度将周恩来形容为一个聪明灵活的、目前我们能交谈的人。

通过几个星期不停地争论,周恩来说服斯大林同意放弃半殖民主义的特权。

这些特权在第一次谈判中有所保留。

斯大林同意进一步增加苏联的经济援助。

不过,周恩来不能感到满意。

它的数量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与中国战士包括毛泽东的儿子做出的牺牲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