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唐东北边境势力交错,从安东都护前往突厥汗国北边的铁勒九姓地区经过的地方主要便是突厥、契丹、粟末族活动范围。
其中契丹被突厥国征服,目前实际上被突厥人控制;而粟末首领(靺鞨族)大祚荣东渡辽河后建立政权自号震国王,并遣使向唐廷称臣,唐廷册封他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于是他们便以渤海为国号。
相比之下渤海国是唐廷羁州,唐使通过其境更加安全。
安东都护府的使者从渤海国边境穿过前往铁勒,第一趟很顺利,粟末人以上国使者的礼遇放他们过境。
不料唐人带着铁勒使者返回的时候就遇到了突厥游骑,护卫不敌悉数被抓。
唐使李天书和铁勒拔曳固的使者都落网被押到了黑沙城。
这俩人走一块儿自然让默啜可汗对铁勒人勃然大怒,因为铁勒九姓都是突厥一脉,默啜可汗一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附庸势力,铁勒和唐朝结盟对他来说就是背叛。
正在默啜可汗气头上,李天书却当面斥责他:突厥既为大唐之臣,岂能如此绑缚上国使者?默啜冷笑道:你们绕道去瀚海(铁勒)是要作甚?他又转头问带俘虏来的突厥将领:搜到他们的国书等文了么?突厥将领忙道:我等遭遇这拨人马时很快就发生了冲突,唐使见卫队不敌,把国书给吃进肚子里去了……默啜当即说道:来人,给我把他的肚子剥开!李天书怒道:谁敢?尔等逆臣竟要反叛大唐?默啜道:现在讨饶还来得及,把你们的阴谋诡计说出来。
李天书听罢忽然哈哈大笑,一把扯开上衣:来吧,李某今日为朝廷尽忠,改日十万铁骑为我复仇!言罢就见两个突厥武士上来拖拽他下去。
过得一会儿,武士进账回禀道:唐使面不改色,破肚后已死,肠子内的东西已烂成血泥,咱们一无所获。
这时铁勒使者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别说亲眼所见就算他现在只是听说这样的残暴,手脚都在哆嗦。
默啜回头看向他时,他身上顿时一个冷颤。
默啜道:我对待背叛者一向不会手软,外面有一口煮沸的大锅,便将你煮成白骨。
铁勒使者扑通一声软倒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我只是受首领拔曳固的差遣和他们长安,绝无背叛可汗的意思。
去长安作甚?默啜冷笑道,只要你说了半句假话,我便叫人把你煮了。
铁勒使者道:拔曳固在瀚海联合铁勒十三部,欲与唐军南北夹击对付可汗,我受国书前去长安结盟。
突厥大臣们一听顿时哗然,纷纷嚷道:汉人狡诈不可信!数月前才与咱们盟誓互不动以干戈,咱们在边境以和待之,不料汉人竟然先预谋害咱们!把这个背叛者拖出去煮了,给所有背叛我们的铁勒人一个榜样。
默啜下令道。
铁勒使者大哭:我把知道的事都说出来了,可汗何以失言?默啜道:本汗何时说过要放过你?于是先前杀害唐使李天书的两个武士再次上来抓住铁勒使者,不管他怎么讨饶哭诉不容分说就往外面拖。
铁勒使者见状大骂起来:你们不得好死……他被拖出大仗,果见一枝旗杆下面有一口烧沸的大锅,锅底的柴禾烧得通红,锅中浑浊的水咕咕冒着泡,白烟中隐隐见得一枚骷髅被沸水冲上来。
铁勒使者大惊失色,趴在地上死活不过去,武士们便强拉。
使者双手抓在地上被拖着走,指甲崩裂满手是血,脸上也是泪水鼻涕泥土弄得狼狈不堪。
旁边有个突厥人见状淡然道:怎么不把手脚绑住?一会没把他丢进去,先把锅给掀翻了。
于是武士们依言将他的衣服撕了个精光,又拿绳子绑个结实,不管他叫得如何撕心裂肺,让他的脑袋向下就抬着往锅里一扔,顿时一阵剧烈的挣扎沸水四溅,使者把头挣扎了起来惨叫了一声,只见他的头发脸皮都烫掉了,加上扭曲的表情,一张脸说不出的恐怖。
就连旁边的侍卫的脸色都变了。
汗帐中的大臣不管外面的惨叫,他们忙着说正事去了。
默啜的妹夫火拔颉利发说:既然唐朝出尔反尔咱们也不用再与他们客气,待得马膘一肥,可汗即率铁骑抢夺河北等地以牙还牙。
另一个亲戚石阿失毕却说:唐朝夏季也给了钱粮,秋季指不定还会如数交付稳住咱们。
咱们不如拿唐朝的好处,先讨伐铁勒九姓掠夺他们的牛羊马匹,两边都有好处最是划算。
火拔颉利没好气地说:你的算盘倒是打得好,可是咱们都把唐使给杀了,他们还会给好脸色?不就死一个人么,唐人一向以大局为重,他们不怕咱们与契丹人一道南下?那损失哪是死个使臣能比的?杨我支(默啜的儿子)也开口说:姑父石阿失毕说得有道理,还是别先对唐朝动手,不然周围那些愤恨咱们的部族就能被唐朝鼓动四面算计我们,以图立功。
首先除掉铁勒诸部反对我们的人乃明智之举。
远在草原唐军不能消灭,边境又常年受袭扰,迟早还得议和。
反正以现在突厥国的实力要长驱中原也是不可能,维持现状尽量多得利最好不过。
默啜用权杖轻轻点了点地面,冷冷说道:我最恨背叛者,不给铁勒人一点颜色,难|泄|我心头之恨!……公主阿史那卓从长辈那里听说了当天发生的事,回去自然就告诉李适之,因为李适之很喜欢听国家大事。
突厥政权的构成多以家族亲戚为基础,再以各部落首领的亲戚组成,和唐朝的门阀科举等稳定体系不同,他们亲人之间获悉国家大事实在太容易了。
李适之耐心地听罢毫不犹豫地说:你的父汗今日决定的事完全是错的!阿史那卓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问道:李公子认为父汗要怎么做才对?李适之翘首沉吟片刻便回头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早就把道理说清楚了,偏偏今人不取前人之道。
默啜可汗如征铁勒十三部,以他嗜杀的性子必然加深仇怨,瀚海都护府千里之广,突厥军队能把他们杀完不成?既会留祸患又不能除,何苦积怨?再者如今朝廷当国者薛氏最常用的技俩就是自居正义,妖孽敌人,再号称名正言顺却以好处拉拢各种势力合攻对手。
待唐突开战,突厥国必陷入四面围攻的境地!默啜可汗现在正确的做法是立刻遣使铁勒,让出一些利拉拢他们,就算不能让其诚心归附,至少别让铁勒人一心仇杀突厥。
还有契丹等族不是投靠默啜可汗了么?这些部落都要联络拉拢。
然后只要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一定的胜利,那些墙头草必然不敢背叛突厥与之为敌。
接下来只需要防备唐军这股来自农田上的骑兵,不是就化险为夷了么?阿史那卓喜道:李公子真是厉害,坐在家里就把天下的事都断清楚了!我这就去劝父汗,让他按照你说的做。
李适之笑道:默啜可汗必不会听,不然我为何要说出来帮突厥人?别忘了我是李唐之后。
你为什么不帮突厥人,难道我不是突厥人吗?阿史那卓期待地看着他。
李适之默然无语。
阿史那卓又柔声说道:父汗不听便算了,不过先对他说一下,等到他意识到自己错了才会发现李公子的高明,那时……阿史那卓脸上一红。
李适之见状叹了一口气,心道也不是所有蛮夷都那么面目可憎,像这位公主就惹人喜爱,其恩情叫人感动却不知如何回报。
就在这时李适之忽然发现刚才自己说那番话确实是站在帮助突厥人对付薛崇训的立场上的,完全是下意识的想法。
他细思之下,觉得自己因为阿史那卓要效忠突厥可汗完全不可能,但确实不想让薛崇训取胜!李适之虽然是汉人,但他最自豪的是李家的人,可现在李家的江山在薛氏的控制下,矛盾之下他更想恢复李家江山。
薛崇训的势力壮大,除了是太平公主一家子的原因,几次发展都是通过胜仗大捷为机会起来的。
特别近期击败吐蕃,让他声望大涨,变得更难动摇。
这次如果再灭突厥汗国,其武功声威怕是堪比前人……李适之想到这里,不由得一阵伤感叹息:想我大唐基业百年,难道要葬送在今?这时阿史那卓正要离开,李适之猜她急着去告诉默啜可汗计策,便叫住她。
阿史那卓回头道:李公子还有什么妙计么?李适之犹豫了片刻,淡然说道:你别自己去说,先告诉你的叔叔暾欲谷,那天送我来黑沙城那个突厥大臣。
然后让暾欲谷去向默啜可汗进言,也别说是我的计策,如此更易见效。
阿史那卓想了想皱眉道:那父汗就不知道是李公子的功劳了。
李适之好言道:事后得知,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