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下邳城破之后,关羽每天都在到处打听秀娘的消息,刘备也派人四处寻找,张飞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十多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什么下落。
一天傍晚,吃过了晚饭,关羽坐在帐中读《春秋左传》,因为思念秀娘,他的心中非常烦闷,书拿在手里却读不下去,只觉得眼前有些模糊的小黑点在跳动,书上说的什么,却茫然不知了。
张飞带着满腔怒火走了进来,对关羽大声地喊道:云长兄!你找的那个女人有下落了! 噢!是吗?关羽应了一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又惊又喜,书从手里滑落到地上。
稍微冷静了一下,问道:她在哪里?在曹操那里。
真的吗?千真万确,我是听曹营中的一个老乡亲口对我讲的。
那么,我去接她!关羽说着,就要往外走。
张飞拦住他说:我的傻哥哥,你接什么!听说那天曹兵进城之后,曹操便派出几名亲信的军吏寻找主公的甘、糜二夫人以及貂蝉和杜夫人,她们很快都被找到了,都送到曹操那里去了。
有这种事!有一天我问曹操,曹操说还没有找到啊!他在骗你。
事实是:曹操把甘、糜二夫人送还给主公,貂蝉和杜夫人却被他纳入后房独占了!关羽一听这话,只气得火冒三丈,拔出佩刀,砍下几案的一个角,大叫着:曹操!曹阿瞒!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我和他拼了!张飞也拔出佩刀,在空中挥舞了两下,拉着关羽说:走!我们找曹操去算帐!刘备恰在此时走了进来,应声问道:算什么帐?张飞把事情的始末向刘备述说了一遍。
关羽接下来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啊!我不杀了曹操,还算什么男子汉!刘备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先冷静一下,坐下来,我们商量一下再说。
二人都不情愿地坐了下来,都把佩刀插回刀鞘里去,胸中的怒火却有愈烧愈旺之势。
好久好久,三个人都不说什么。
人称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其实他正在努力地思考着问题,而且对这件事也很气愤,不过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平静罢了。
还是刘备首先打破了这不正常的沉默的气氛,问关、张二人说:你们这次前去,能杀了曹操吗?两个人没有回答,刘备接着说:曹操身旁侍卫和亲兵甚多,防卫严密,你们是杀不了他的。
二人只是坐在那里生气,仍然不搭腔。
刘备又接着说:再者说,从大局着想,现在还不应该和曹操把关系搞破裂了,还要忍让一些才好。
二人一听这话,火气更大了。
关羽咆哮着说:忍让?是可忍,孰不可忍!张飞几乎要跳起来,用洪钟一般的声音对刘备说:主公,恕我直言,敢情在城破之后,曹操派人找到了甘、糜二位主母,都还给了你。
你们夫妻团聚了,可云长兄却让曹操夺去了心上人。
如果二位主母让曹操夺走,你能忍让吗?感情内向的刘备,在张飞的责问之下,虽然心里也不平静,但外表上却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仍然心平地和地开导他们说: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中,我多次失去妻子和儿女,这是你们都知道的。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能太想不开。
你们二人追随我南征北战,东档西杀,已经十几年了,为的是什么?关羽强忍怒火,喃喃地说:为的是辅佐主公建功立业,兴复汉室,重整河山。
刘备说:是啊,这就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也是一桩英雄业绩。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不仅可以抛家舍业,也可以割断儿女私情。
如果总是儿女情长,就难免要英雄气短啊!关羽说:撇开私情不讲,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曹操挟持天子,有篡夺之心,是我们兴复汉室的巨大障碍。
为什么不及时除掉他反而要攀附他?刘备说:这个我很清楚。
但是在当今的群雄角逐中,曹操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兵力也比较强大,除了河北的袁绍之外,是没有人能和他抗衡的。
我们现在没有立足之地,处境相当困难,只有暂时攀附他这棵大树,以后再见机行事,徐图发展了。
对刘备的这番意思,关羽仍然想不通,他不满地说:我们不能特立独行,反而要仰他人鼻息,岂不太窝囊了吗?刘备笑了笑,平心静气地说:这不过是韬晦之计而已,如果永远甘为人下,还算什么英雄?老子有一种思想,叫做相反相成,你们知道吗?关、张二人说:愿闻其详。
刘备说:他告诉我们,你想要前进,就先后退;你想要拉紧,就先放松;你想要取得,就先放弃;依此类推。
比如,我们想要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而在时运不济时,就不妨先攀附强者,暂时低声下气,甘为人下,这就叫韬光隐晦,亦相反相成之道也。
刘备的这番话,关羽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在事后反复琢磨,他起码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了酬答主公的知遇之恩,辅佐他建功立业,就应该先放下自己的儿女私情。
如果在这时候和曹操闹翻了,岂不扰乱了主公的韬光隐晦的大计?不过,尽管如此,在此后的一些日子里,他的心情始终是沉重、郁闷和沮丧的,总觉得是失去了一个男人的尊严与自信。
时隔不久,孙乾和简雍根据刘备的授意,为关羽物色了一个妻子。
她姓胡,是一个大家闺秀,虽然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因为时局动乱,仍然待字闺中。
在戎马倥偬的环境里,婚事办得快捷而简单,在下邳城外关羽的军营里,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在刘备的主持下,39岁的关羽和25岁的胡氏拜了花堂,入了洞房,众人则藉机痛饮了一番,而对于刘备来说,总算是了却一件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