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戴笠秘传 > 第一章 天生就是一个惹是生非的主儿

第一章 天生就是一个惹是生非的主儿

2025-03-30 08:11:51

蜿蜒百余里的仙霞岭,峰峦叠嶂,如蛟龙在云端雾瘴中腾跃,页江如银河在奇峰怪石间奔流不息,杀人魔王就出生在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要地!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的离去,让六岁的戴笠家庭破败,伴随着母亲的眼泪接受了早期的启蒙教育。

聪明是绝顶的聪明,可野性终究难改,生性逞强好胜、敢作敢为的他总是给自己和守寡的母亲找点麻烦,让母亲把打掉的牙、打出的血往肚子里咽。

一 、祖父收义子,晚婚得春风人称杀人魔王的戴笠祖父年迈无子,收养一义子,整日游手好闲,到戴笠出生时已门庭冷落……在戴笠发达之后,戴家门丁上门求职谋官时他常说:我做的是国家的事,而非戴家的事,而且我本不姓戴。

戴笠究竟是何人之子呢?一代枭雄、军统头子戴笠,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

江山原属衢州,地处浙、闽、赣三省之交,境内万山环列,层峦叠翠,一望无际。

页江发源于县境之石鼓,流经鹿溪,绕奇峰怪石,奔腾而下,与新安江同汇于钱塘江,东流入海。

故山明而水秀,风景幽绝。

著名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曾经描述道:……隘处仅容一人,至岭益陡,蹊径回曲,步步皆险。

就是指的此地。

江山之中,最著名的是其主峰仙霞岭。

仙霞岭,蜿蜒百余里,如巨形屏障,环列江山县之西南。

其间,峰峦叠嶂,如蛟龙在云端雾瘴中腾跃,页江如银河在奇峰怪石间奔流不息,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古藤似长蛇在老树修竹上挂满。

此岭山势陡峭,蹊径回曲,很难翻越。

相传到了宋朝,有一名叫史浩的福建将军,为方便闽浙交通,派人修了一山间小路,从而使福建蒲城和浙江江山县连接起来,加强了两省的交往。

此路五步一曲,十步一弯,蜿蜒绵延二十余里,总共三百六十个台阶,每级皆用均匀的鹅卵石铺就。

路修成后,史浩又派人沿路修了五道关卡,靠近江山一面的山路上有三道关,分别是关门、关帝庙、仙霞亭,统称仙霞关。

由下至上,其中仙霞亭是最高的一个关卡,可以鸟瞰各峰,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隘。

关帝庙位于山腰,是来往客商的歇息之所。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将此路命名为史浩路。

从此以后,文人墨客,常常慕名而来,游山玩水,吟诗作赋。

南宋年间,著名哲学家及理学的奠基者朱熹,就曾经到过此地,并留下了诗作:道出夸山乡思生,霞峰重叠面前迎。

岭头云散丹梯耸,步到天衢眼更明。

清代诗人写的诗,更是把仙霞岭的奇景险道描写得淋漓尽致:复岭层崖势转横,千峰绝顶与云平。

路危似织蚕丛异,阁回遥看鸟道明。

古木阴森微见日,怪异嘈杂未知名。

九泥不蔽三关险,横睇山河百感生。

仙霞岭北麓,石鼓和鳌顶两山之间有一小镇,名叫保安村,距江山县城约百里。

戴家就数代生活于此,耕读传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晚清时代,一个家族,必须经过科举考试而得到功名,才能受人重视。

戴家在江山,本非名门望族,没有听说有人以科名显耀于世,世系源流,缺乏记载。

仅知其先世在龙井关顶以开设客栈为生。

戴笠的高祖父叫戴国明,早些年生活在仙霞关龙井村内,戴国明非常迷信,听算命先生说,仙霞岭脚五里处有个保安村,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得此地者必家业兴旺。

戴国明听了,到那里一看,只见仙霞山峦环列四围,一水潆洄而过,果然是一毓秀钟灵之胜地。

遂举家迁往保安村落户。

从此戴家果然人丁兴旺,连得三子,家道日渐兴隆。

惟一的美中不足是其二子戴顺旺,已近年迈仍膝下无子,为了不让戴家断香火,便收养了邻村的一位郑姓之子为养子,取名戴冠英。

戴冠英即戴笠之父,后来戴笠发达了之后,戴家门丁上门求官谋职时戴笠常说:我不姓戴。

戴冠英原本姓郑,名云富,为邻村广渡人,因顺旺老而无子,乃以螟蛉入继为嗣,改名姓为戴冠英。

戴氏祖父名顺旺,以种田为业,为人勤俭而和善,略有积蓄,除耕地数十亩之外,还有山地一区,出产竹木。

虽不算十分富有,也可称得上小康之家。

不过,在戴氏出生后,家境已不及以前宽裕,原因是他父亲戴冠英不事生产。

戴冠英虽然是戴家养子,戴顺旺对他自始即视同己出,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尽力培植。

而冠英读书数年,却无进步,于是改而习武。

戴冠英生性既放荡不羁,不求上进,习武也是一无所成,又不愿力耕,遂成为一不郎不秀的人,当地俗称半吊子。

戴冠英虽然人长得高大魁梧,但天资不高,学文不成,学武也不精,终日无所事事,就靠着老父顺旺挣下的几十亩田地和一座竹山度日。

更令顺旺老汉不安的是,戴冠英到了而立之年,发妻病逝,只遗下一女春凤。

顺旺老汉急于想再让他娶妻生子,续接香火。

可是族中人因为戴冠英原非戴氏嫡亲,再加上游手好闲,都瞧不起他,不愿为他张罗婚事。

这下可急坏了顺旺老汉。

一天,顺旺老汉和几个本村老人聚在蓝兴旺老汉家品茗闲聊。

兴旺老汉是当地乡绅,有七儿五女,儿孙满堂。

顺旺老汉看到他家的热闹情景,真是羡慕至极,同时想到自己家的凄凉景象,百感交集,不禁向老伙计们诉说自己的忧虑。

兴旺老汉虽是乡绅大户,却是一个热心肠人,又与顺旺老汉交谊甚笃。

他一听顺旺谈到戴冠英的婚事,马上对在座的乡亲们说道:戴家人丁不旺,我看大家还得帮帮忙,替冠英物色个媳妇,让戴家香火不绝才好啊!大伙说是不是?大家连声附和:是!是!也是该把这事办了。

但是,把谁许配给戴冠英呢?众人又一时语塞。

突然,一人对兴旺老汉说道:你老先生不是有五个千金?为何不把你的一个闺女嫁他?说完,又吧嗒吧嗒地抽起他的旱烟锅,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

兴旺老汉没有思想准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说得好不如来得巧,他的四女儿正巧拎着水壶进来续茶,在座几位老人的目光便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这待字闺中的少女身上。

四女儿名叫蓝月喜,正值妙龄,长得眉清目秀,落落大方,一表人材。

特别是那双含羞带笑的眸子,忽闪忽闪地望着几位长辈,显得活泼伶俐,而那微抿的双唇,又蕴藏着某种坚毅和刚强。

更难得的是,老人们知道,她已经熟读了《三字经》、《女儿经》、《朱子家训》、《名贤集》等书。

知书达理,这在当时偏远山区是极少见的。

爹!您们这是怎么啦?聪明的月喜一进屋就感觉有点不大对劲。

月喜,正说你呢!一个老人开玩笑地说。

说我什么?姑娘边往壶里续水,边忽闪着双眸问道。

说给你找婆家的事啊!另一老人笑着说道。

大伯看您!月喜羞涩地瞪了老汉一眼,一甩长长的双辫,迈着小小的三寸金莲走了。

兴旺老汉望着女儿的背影,表情突然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对顺旺说:老兄,你看把月喜许配给冠英如何?兴旺兄,你这话可当真?顺旺老汉一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脱口反问道。

我兴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今天诸位老兄在场,可以作证。

蓝兴旺环顾在座老人,肯定地说。

兴旺肯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给冠英为妻,这是顺旺老汉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当他看兴旺肯定的表情时,高兴得连连说:这真是求之不得啊!我这就去请媒人,准备聘礼!说着起身就走,好像怕兴旺老汉反悔似的。

蓝兴旺早年读过不少书,在村里也是颇有名望的人。

一言既出,怎会反悔?再说是有关女儿的终身大事,他又怎敢开玩笑?他既然做出此决定,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一则戴冠英一表人材,虽说无所特长,但也知书达理,性情温和,女儿嫁过去不会受气;二则他家虽不太富裕却也有几十亩田地、一座竹山,女儿嫁过去不会受穷;其他三个女儿均许配了外村人,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给本村的老友当儿媳,彼此都有个照应。

就这样,兴旺老汉一句话就决定了蓝月喜的终身。

因为是两个老朋友做了亲家,婚礼自然办得隆重体面。

戴冠英与蓝月喜结婚后,夫妻感情很融洽,小两口生活得有滋有味的。

到了1897年4月24日,月喜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夫妻俩整天抱着儿子亲呀亲的,顺旺老汉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整日地向乡里乡亲说小孙子白白胖胖,可爱至极。

总算是有接香续火之人了,免不了的打几斤酒割几斤肉请老亲家喝上几杯。

看见白白胖胖的孙子,顺旺老汉找了个算命先生为他算了算命。

此儿干支八字的丁酉、乙巳、丙辰、丁酉,乃‘双凤朝阳’格,将来必大福大贵。

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老汉连忙称谢,多给了许多钱。

笑得更是合不拢嘴了。

全家人一听双凤朝阳,必贵无疑自然是大喜过望,视其为掌上明珠。

夫妻俩晚婚得子,不仅精神上有了寄托,而且更重要的是后继有人,香火不致中断。

因此,他们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那样,心里那个高兴劲儿,简直就没法儿提了。

他们夫妻俩反正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儿好干,每天就围着宝贝儿子找话题,时刻为儿子的成长而快活。

儿子渐渐地长大了,总得有个名字呀!一天,妻子正抱着孩子喂奶。

小嘴吮吸着发胀的乳房,甚是可爱,夫妻二人,又打开了话匣子。

孩子他爹,妻子抚摸着孩子白白嫩嫩的小脸蛋儿,调情的说道,这孩子多像你呀!当然像我呀!还有一半像你,是我们的孩子嘛!丈夫逗趣道,如果是像了别人那麻烦可大喽!这话你也说得出口!妻子白了丈夫一眼,用手捶了丈夫一下,嗔怪道,以后不许你这样瞎说!是!丈夫拉着妻子的小手,遵令!夫人大人!妻子被丈夫逗得嗤地一下笑了起来。

妻子啊!啊!地逗着孩子玩,丈夫在一旁嘻嘻哈哈凑热闹。

孩儿他爹,妻子抚摸着孩子的额头道,你看咱这孩子生得多富态!人家常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就是个富贵相,算命先生也说了,这孩子是‘双凤朝阳’,将来必贵无疑。

说明长大之后,一定能够做大官!做不做大官都无所谓,反正咱应有尽有,吃穿不愁。

丈夫道,咱这孩子生得肥头大耳,倒是一副福相,只是脸有点过长,活像一张马脸,不太受看。

哎呀呀!你不知道嘛,脸长福在。

妻子夸赞道,咱孩子的福气全生在脸上。

嗯!丈夫点头附和道,夫人说得有理!夫人说得有理!哎!我说他爹呀!妻子道,咱这孩子都生下来几个月了,还没个名字哩,你得给他取个名字呀!是呀!我也正在为这事儿动脑筋哩!丈夫满有兴致地说道,你说取个啥样的名字好呢?妻子本是大家闺秀,出嫁前也曾经读过不少的圣贤书,不仅《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朱子家训》之类启蒙读物能倒背如流,而且通晓四书五经。

对于自己儿子的名字,自然是非常重视的。

她说道:名字可以寄志。

我想应该给孩子取一个既喊着顺口、听着悦耳,而且又有深刻含义的名字。

你说是吗?是呀,夫人说得很有道理。

丈夫道,所以自从你怀胎那个时候起,我就默默地在念叨:最好是生个男孩儿。

因此,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想着给孩子取个很好的名字。

孩子生下来之后,我就更加认真地动脑筋。

终于想出了一个最好最好的名字来,只是不知道夫人是否中意?丈夫絮絮叨叨述说着他对儿子的名字,是如此这般地重视。

请你快说出来吧!妻子既高兴又急切地追问道,让我听听是什么好听的名字?我看就叫‘春风’吧!妻子忙问:为什么要叫‘春风’?丈夫兴奋地说道:这‘春风’二字,不仅表示了春风送暖,春风得意,而且还含着春风可以吹遍原野,春风能够吹绿大地。

因此,春风不仅蕴藏着无限生机,而且也象征着兴旺发达之意。

夫人,你看,这不是最好最好的名字吗!妻子听完了丈夫兴致勃勃的解释,拍着双手笑道:哎呀!这名字太有意思了,真是好极了!就叫这个名字吧!想不到你还真有一套,真是看不出来呢,怪不得人家说你外粗内秀。

说完,小两口亲热了一阵。

告诉了两家老人,自然都说好,尤其是顺旺老汉整天抱着小孙子春风长、春风短地叫个不停。

小春风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自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受到了百般的爱抚。

夫妻俩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到了他们的孩子身上,简直是用手捧着,怕指头碰着他;用嘴含着,怕牙磕着他。

到了1900年,当小春风长到四岁的时候,又添了一个小弟弟。

按着春字往下排去,取名叫春林。

添丁进口,自然又是一喜。

两口子如今已有了两个儿子,家道又富裕,吃不愁、穿不愁,不要说白天欢欢喜喜地过日子,就是夜晚睡着了也会笑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