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陶甘独个儿沿堤岸回走,一面欣赏江上景色,转折市舶司署门口,见尾后无人乃信步向一条石子大街北行。
他记得都督府就在这条石子大街的北端,靠近兰湖湖畔。
不一刻便见到一座高大的木牌楼,心想这必是南海神庙无疑了。
二十多年前陶甘浪迹江湖时,曾流落到广州、潮州一带谋生。
今日重游,许多市寮街景依然旧时模样,十分眼熟。
陶甘进去神庙烧了柱香,又摇了一卦,竟断得有十分财采,不觉好笑。
又绕出后门来。
他记得这南海神庙后背原有一个宽阔的大坦,可以跑马。
平时便四周挤满五花八门的货摊。
临近庙会日,更是游人如鲫,繁华热闹十分。
——正是当年陶甘穷途栖息之处。
陶甘出来后门一看,只见一堆堆瓦石、沙土、石灰,荒寂一片。
四面都已圈定,似乎有官宦人家在此起基兴建宅第。
他感到有些沮丧,正要转身,忽听得一堆砖瓦后有人声喘息。
他侧耳谛听,象是一女子的呻吟。
便蹑手蹑脚上前,果见砖瓦堆后两个无赖泼皮正搂抱着一女子调戏。
女子的口唇已被紧捂,只用双腿乱踢。
陶甘顺手摸着一块砖石,又去石灰堆上掬了一大把。
冷不防绕到那两个歹徒后,抄起砖石便向一歹徒头上砸去。
那歹徒大叫一声合扑倒地。
另一歹徒刚转过头来,一把石灰末子已掷在面门心,不由捂着两眼,大哭大叫。
(我认为译者可能是江浙人,因为合扑到地、石灰末子、面门心均是苏州话中的用法——狄仁杰注)陶甘上前牵了那女子的手便匆匆逃跑。
走了好半日,见行人渐多,方才停步。
多谢贵相公搭救。
女子挽了挽鬓发,又理了裙衫,十分腼腆。
小姐如何这傍晚时分独个出来走动?女子答曰:奴家正拟去南海神庙内烧香,惯常走的,谁知今日却遇上两个短命的。
陶甘道:这里已是热闹的大街,你赶紧绕路回家去吧。
千万别再独个儿上神庙了。
女子答应,道了万福,正要启步,又羞怯道:我的竹竿丢了,烦相公与我找一根来。
陶甘望了望那女子的眼睛,顿时憬悟,原来那女子是个盲人。
他四处一看,并无木棍竹枝的,遂道:小姐不便,即由我陪你回府上吧。
只不知府宅在哪条街上?拜谢相公。
这里好像是庙前街。
舍下不远了,就在狮子坊底的水果铺隔壁。
女子拉定陶甘袍角,即往狮子坊而来。
边走边问:贵相公见义勇为,想来是衙门里做公的,有此举动。
陶甘暗惊:这盲姑娘端的有眼力。
却摇手道:在下是个经纪人,在荔枝湾开着爿商号。
女子笑道:听你这口音,不是岭南人物。
声势口吻倒像个京官哩。
陶甘更觉诧异。
正要言语搪塞,忽听见女子道:到了,到了。
这里已是狮子坊口了。
陶甘一看,果然是狮子坊。
女子又道:这条巷子又深又窄不好走。
还是我来引路吧,顺便到合下吃碗茶再走。
狮子坊内果然昏黑幽暗,两边木板房子歪歪斜斜,尚不见上灯。
地上积满了臭水,滑溜溜不好走。
女子却轻车熟驾,行脚如飞,很快便到了巷底。
那水果铺总算亮着灯火。
女子引陶甘走进隔壁一间木板房子。
上楼。
我的房间在楼顶上哩。
贵相公走累了吧。
走完盘旋曲折、吱吱轧轧的楼梯,终于到了女子的房间。
见她摸出钥匙开了房门,利索地点亮了蜡烛。
房间空荡荡,只几件陈旧简陋的家具。
一角拉起一道竹帘,竹帘后即是女子的床铺。
女子自去竹帘后换裙衫。
陶甘忽见房间高处横起一根竹竿。
竹竿下悬吊着大大小小十来个丝笼。
墙角下还架了几层搁板,层迭堆放着八九个瓦盆。
其中一个绿釉瓷盆更是显眼,盆盖上镂刻着蟠龙戏珠。
女子从竹帘后出来,已换过一身石青布裙,腰间系了一根丝绦。
熟练地从砧板上切了许多青瓜丁,—一去丝笼、瓦盆内喂食。
倘若我没猜错,小姐这里养了许多蟋蟀?蟋蟀?多好听的名儿!我们叫它蛐蛐。
你看这扁葫芦里养着的最是一条名种,行家称作‘金钟’,惯善厮斗。
双须赤紫,六瓜分势,一对利牙,所向无敌。
它那鸣声也圆润甜美,十分悦耳。
小姐靠卖蟋蟀为生?陶甘惊问。
女子点了点头:这竹竿上吊着的都会唱歌,我舍不得卖。
那边瓦盆里则是凶狠善斗的,能卖得好价钱。
不知小姐如何捕捉到这许多?我的耳朵十分奇妙,最善辨音。
菜园古宅,树洞墙根,每听到蛐蛐叫声,便知优劣。
遇是名种,便用林禽片、青瓜丁诱捕,十分灵验。
陶甘称奇,又道:这半日还不知小姐芳名哩。
女子笑道:相公不问,我怎的抢先自报?我叫兰莉,双目失明后便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并无牵挂。
相公似也不必遮瞒身分。
我叫陶甘。
正如小姐猜着,是京师衙门里做公的。
随岭南巡抚使狄老爷来广州公干。
今日认识陶相公,三生有幸。
想来仰托庇佑的日子还有哩。
兰莉小姐日子也太清苦,独自幽居,许多不便。
再说靠卖蟋蟀能得几个钱。
兰莉笑了:陶相公小觑了。
这蛐蛐能斗的可卖辣价钱,一头卖一两银子哩。
‘金钟’更是名贵,本地不产,十两银子我都不肯脱手。
——昨夜我捉到时,真不知几何得意,一夜不曾合眼。
今日一早醒来,便听见它的美妙歌声,恍有点如痴如醉。
陶甘实不愿再与她谈论蟋蟀了,有心无意地敷衍:你是何处捉到那头金钟的?一面寻思告辞。
嘿,你知道花塔寺么?就是广州最大的丛林。
昨夜我沿寺院后墙走着,正到花塔根下,那墙基有阙,那金钟的叫声从墙阙传出,清脆悦耳。
我细听半日,知是名种。
又觉这叫声似是受了惊惶,仓猝发出。
便在墙阙下放了一片青瓜,又学蛐蛐的叫声,诱它出来吞食。
果然,那金钟先探出两根须来,见了青瓜。
我又纳青瓜于这扁葫芦的活门内,金钟果然跳出,吃饱了青瓜,便关合进这扁葫芦里了。
陶甘心不在焉听着,见兰莉稍稍停顿,便赶紧拱手告辞。
生怕这傻丫头没完没了谈论蟋蟀。
兰莉见陶甘要走,忽想到还未捧茶。
歉道:陶相公坐了这半日,茶都忘了敬。
不觉讪红了脸。
陶甘道:我还有急务要回去衙门,改日再会。
兰莉赶忙从竹竿上摘下一个丝笼要送陶甘。
陶甘坚辞。
匆匆告别便下来楼梯,出门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