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女子,生得眉若远山,目含秋水,竟是个绝代佳人,然气质却似深谷幽兰,着一件淡鹅黄的素色衣裳,更显得人淡如菊。
[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棉花糖小说网www.mianhuatang.cc]赵黼正有些愣神之际,便听得身边有人说道:咦,这位姐姐是什么人?转头看去,却见来者竟是蒋勋。
先前蒋勋自请来到云州后,便在营中统兵,云州风沙大,气候酷烈冷寒,蒋勋原本是个白面清秀的青年,如今风吹日晒的,肌肤竟有些微微地麦色,然而五官却也更长开了似的,比先前越发沉稳大气。
赵黼自打回来,也早见过蒋勋,此刻见他来了,便又扫了那女子一眼,却见她正垂着眼皮,波澜不惊地缓步走开。
赵黼皱皱眉道:不知道是什么人。
蒋勋目送那女子走开,却见其姿态容貌,却很是眼熟:怎么看来像极了一个人……赵黼咳嗽了声:是么,像谁,我怎么没看出来?话虽如此,忍不住又看,却见那女子不知何时已经转过廊角,消失不见了。
蒋勋微微一笑道:那方才世子口中唤的,是谁的名字?赵黼见他竟听见了,老脸一红,啐道:好小子,也是学坏,敢来诈老子了?蒋勋才敛了笑意,道:我听闻世子擒回来的那个,是辽国的睿亲王?赵黼道:方才去牢里看过,他起初还想瞒着,却怎地瞒得过我的双眼?一诈就诈出来了。
其实纵然一碗酸汤诈出了宋漠并非晋城人士,或许也可以从他的举止言谈中判断是辽人贵族,然而一下就认出是睿亲王,却也的确是赵黼的运气。
他毕竟跟辽人打了这许多年,对辽国皇亲贵戚,摸了个大概,只是这睿亲王,深居简出,却是个有些神秘的人物,算来他是当今辽国皇帝萧西佐的侄子。
睿亲王的父亲,是萧西佐的皇兄,原本是个名望甚高的皇子,只是短命了些。
而睿亲王的大姐姐,却也是个传奇,当初曾入舜的皇宫,为赵世妃子,颇为得宠……后来却又惨死了的那位。
睿亲王也算是他家里唯一存活的一人了,传闻他博古通今,满腹经纶,生得容貌秀美,谈吐风雅,所以很为萧西佐喜爱器重。
当时,赵黼见睿亲王那侃侃而谈事无巨细的模样,不知怎地便想起了崔云鬟,因此才诈萧利天,果然竟一猜即中。
蒋勋道:我方才进来的时候,又听他们议论说辽人想要议和?赵黼道:这萧利天也是这般说法。
蒋勋道:世子意下如何?赵黼笑道:不把黑水两州的仇报了,掀翻他们帝都,我始终是气难平的。
如今又让我捉到这萧利天,可见是老天也帮咱们,正好行事。
忽然见蒋勋似有忧虑之意,赵黼便凑近了些,问道:怎么了?是在想议和的事呢,还是想京城那妮子的事?蒋勋被他一晃,匆匆笑说:无端端又玩笑起来。
赵黼道:你既喜欢那妮子,怎么偏偏跑了呢?蒋勋皱眉,本不欲回答,想了想,到底又说道:她的心不在我身上,我留在那里,又有什么意思。
本来我觉着那并无所谓,只要能看着她就好了,可她总是看着、看着……蒋勋瞅赵黼一眼,终于又一笑道:罢了,横竖现在我都忘了。
热门小说网WWW.QiuShu.Cc赵黼眼神晃了晃,不知怎地,明明是在说蒋勋,此刻,却引得他的心也有些乱跳。
赵黼咳嗽了声,摸着脸道:其实那种聒噪的小丫头,也难为你这样深情。
不过谁叫六爷天生丽质太招人喜爱?罢了,我的错儿,好歹相见,如今便请你吃酒当赔罪!不由分说搂着肩膀。
蒋勋哭笑不得,只得同他而去。
京城,晏王世子府。
静王赵穆来回踱了两步,道:哥哥是不是哪里记错了?晏王道:我也不知怎地,忽然间就想起来了。
赵穆道:先前并不记得有,如何忽然就又想起来?这话也当不得真。
晏王苦笑道:未必不真,我本来就怀疑了,那时候书房内只有我,崔钰跟谢凤三人,谢凤的品性,决不至于动手杀人,我又什么事也不记得……想来,毕竟事情的症结就在我身上。
而谢凤一再缄默不说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她知道内情,她不肯说,原来是为了我着想……晏王原先听云鬟只坚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心中还隐隐猜疑她此话的真假,毕竟里外两间,几步之遥,外头有什么动静,里面都会听得清清楚楚,她何至于竟只字不提?一直到在大理寺堂上,他忽地想起来那夜的一些影像,才慢慢地反应过来。
心中竟万般感慨,便道:当初在金銮殿上,父皇曾问她那夜到底是怎么了,且是以死相逼,那孩子还不肯说呢。
先前被当做凶嫌被擒去大理寺,又受了刑,却仍是……唉,这份心意着实叫人……晏王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心中颇觉暖慰,不由默默想道:怪道黼儿那么……赵穆微微一笑,道:那也是因为谢主事识大体,知道此中必然是有些内情,他不想张扬出去让局面更乱,且还坏了哥哥的声誉罢了。
晏王道:不管如何,有她这份心,我就足了。
原先晏王不知谢凤是女孩儿的时候,心里只是不喜,后来虽知道了……可也只是看在赵黼的面上罢了,毕竟女扮男装,当朝为官,这般破格逾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惊世骇俗之举,然而晏王爱屋及乌,倒也罢了。
直到此刻……才着实地喜欢中意起来。
忽地外间道:刑部白尚书拜见王爷。
顷刻,就见白樘进了门来,朝上行礼道:王爷身子可好些了?晏王命坐,道:尚书此来……不知何意?毕竟都知道白樘向来的行事为人,先前晏王因供了实情,一时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白樘将如何处置。
白樘道:我这番亲来,是想王爷再细细想想那夜之事。
晏王见这般说,皱眉沉吟,道:此事怪的很,原本那夜我不知何故晕厥后,心底一片空白,什么也不知道,可是后来……那次我去监察院带谢主事回来,无意中说了那一句话,心里就有些恍惚似的,仿佛倒真的是曾那么做过。
晏王所说,自是为了保云鬟出狱,所以提那句我也是凶嫌的话。
白樘跟赵穆都明白此意,晏王又道:之前在大理寺,尚书叫我们演习那夜的经过,那些影子才更加清晰了,只是仍旧难以置信,虽然记起来了,但是……却不像是自己亲手做过的,反像是个跟我一模一样的人所为。
他举起手来看了看,满面疑惑。
那夜,晏王叫了崔钰进来,说完之后,崔钰便要退出。
就在那一刻,不知怎地,看着眼前之人,心中竟生出一股杀机,晏王顺手将桌上的刀子抄起,不由分说便刺了过去。
却就在那时候,耳畔听到有人唤了声,一只手探过来,要拦那刀子。
心里那杀机不退,本欲再行动手,但晏王毕竟也曾是领兵打仗之人,意志之力不同寻常,虽身不由己,也几乎不知道赶来的人是谁,却知道此人是不能伤害的,于是竟生生地刹住,心神激荡之下,便倒地晕厥。
晏王说罢经过,白樘道:王爷莫惊,王爷如此,极有可能是中了摄魂之术。
晏王静王双双惊诧,白樘道:如今已经有了嫌疑之人,然而还须王爷再度细想,那把凶器既然不属于王爷所有,那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桌上的?王爷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神’的?赵庄道:那凶器,在我跟谢主事说话的时候应该还不曾出现。
他冥思苦想,头又疼了起来。
白樘早也问过云鬟,据她所说,她进书房之时,尚且没见到那凶器出现。
以云鬟的记忆力,自然不会有差错。
白樘便道:倘若是在案发之地,想来更易于记起那些细微之事。
赵庄正有些混乱,闻言起身道:是了,我竟忘了,请随我来。
三人来至书房,赵庄一边儿心底拼命回想,一边儿踱到那也所站之地,回头又看看桌边,然后看向门口,来来回回地观望半晌,忽然道:我想起来了,是在谢主事进去之后,我……我……我唤了人来去传崔钰,仿佛就是在那一刻,有些恍惚不清了。
崔钰来的时候,我隐约记得在桌上看见过这刀子,当时却并没觉着诧异,只想了想怎地会有此物出现……晏王因中了摄魂术,自把所有异常都看淡了,只顾按照指令行事,如今回想,才悚然起来,便问白樘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白樘道:症结自然就是在王爷觉着失神的那一刹那。
也就是王爷唤进来,交代带崔钰的侍卫身上。
一直到现在,白樘才把云鬟,白清辉,季陶然他们三人所推测的,以及传唤窦鸣远等事一一说了。
道:那侍卫的供词果然有些问题,只不过再审,他便不说了。
白樘虽查到跟窦鸣远有关的一些线索,只是过于敏感,此刻仍不便告知两位王爷,便只看他们的反应。
晏王大为意外:虽然当夜的确是传他进来,但是……他向来是个忠心耿耿之人,且是黼儿亲自挑选的,应该是没有外心才是?白樘道:当夜除了死去的崔钰,谢主事跟王爷,也只他曾在那时候进过书房。
何况王爷方才所说的,也正指明了凶器是在谢主事进里间儿、崔钰进门前出现在桌上,自是他趁机放在彼处,也趁机对王爷行了摄魂之术。
晏王毛骨悚然,身心皆寒冷:我、我仍是不能信。
赵穆道:如此说来,可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他不肯招供是何人指使么?白樘道:如今有了王爷的证供,下官会再行审讯,必会水落石出。
晏王勉强收敛心神,道:既然如此,那么谢主事是不是无碍了?白樘道:我来之前,谢主事已经回府去了。
晏王松了口气,这却是至今为止他所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与此同时,太子府。
殿上,太子赵正坐在屏风之前,转头看着左手一人,却正是监察院的陈威。
太子道:你说的可是真的?陈威道:确凿无误,如今白樘认为晏王的近身侍卫窦鸣远大有嫌疑,偏巧,窦鸣远的一位表舅,正在太子府上当差,两人曾暗中相见。
赵正道:我全不知道此事,此事又怎会跟我有什么干系!陈威道:太子虽然是清者自清,奈何如今白樘已经怀疑窦鸣远跟太子府也有牵连。
正在详查此事。
赵正道:任凭他查,孤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陈威身侧一人,却正是太子府的顾詹士,道:殿下,话虽如此,自古以来多少忠臣良将便是被诬陷至于百口莫辩的?何况如今正是生死存亡之秋,殿下可不得不防。
赵正道:白樘是个精细之人,不至于在这一件事上糊涂。
顾詹士跟陈威对视一眼,道:殿下,当初在金殿上,圣上曾责令白樘领受此案,还特意说不管是皇亲还是臣子……都要一视同仁处置,殿下不觉着意有所指吗?赵正拧眉默然,顷刻转头问道:恒王是如何想法?恒王道:别的我并不是很清楚,只是近来总是听人说晏王殿下如何如何出色,圣上又偏疼他之类的话。
太子殿下总不会一点儿也没听说罢?赵正看向陈威跟顾詹士:你们也都听说了?两人对视一眼,面有难色,却终于说道:其实,微臣等的确也有所耳闻,大家都在传说,圣上有意晏王殿下,本来以为晏王出了这宗事,总不会再翻身了,谁知道白樘竟又查到殿下身上,因此竟是大为不利。
赵正重重地吁了口气,道:照你们看来,如今孤该如何是好?两名幕僚不肯做声,恒王道:倘若晏王如今还是在云州,一切自然太平无事,若是他先前跟赵黼那小崽子一块儿去了就好了,偏偏还留他在京内,就如一个眼中钉似的。
倘若父皇要把皇位传给他,我可是头一个不服。
赵正道:未必真的如此,暂时不过都是揣测罢了。
恒王道:满城风雨了,但凡朝内有些头脸的大臣,谁不知道此事?亏得太子殿下还安然容忍,如果是我,自己的东西被人觊觎,我就……赵正有些震惊:你说什么?恒王道:罢了,我什么也没说。
只不过假设罢了。
太子又不是我当,自也不必我操心,我只不过替殿下不平而已。
恒王说到这里,又道:我也该回去了,改日再来拜见殿下。
恒王去后,殿内一片寂静,顷刻,便听得顾詹士道:恒王殿下的话,倒也……并非没有道理。
赵正转头看他,蓦地喝道:休要胡说!顾詹士低声说道:殿下,距离皇位只一步之遥了,如今在殿下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如恒王所说,除掉眼中钉肉中刺,另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