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研究的东西都是军工需要的绝密材料, 这里与世隔绝,平日里出入拿特批的条子只能拿特批的条子才可以。
研发高科技合成材料, 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做, 但这回做的却是一个从来没有摸过的,这项实验已经做了两年,可到现在还是一直在失败。
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 7号也不会把云小鹿拉进来,云小鹿不是他们体系内的, 因为她现有的研究也同样重要且无可取代,所以他们还留不住人, 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未知的风险。
办理了入职手续后, 云小鹿看着那手写的条子,犹豫了半天才道:我要用假名?是的, 以后云嘉同志您在7号的身份就李燕同志,除了极个别领导知道您的真实信息, 其他人都会以为您是来自化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这也是几方讨论决定的事涉机密大家还是谨慎些好, 尤其云小鹿以后还得离开,为了不给她减少危险, 越少人知道她真实身份越好。
7号的建筑基础设施是由军队营房改建过来的, 最起码外观上和普通营房看着没有太大区别,当然那里具体是什么样子, 只有进去过的人才知道。
云翔路办好入职手续后,先被领着进入生活区,她要住的地方是一间单人宿舍,条件自然没有京城研究所那边优越, 但这种深山老林能有个单间已经算是不错。
行李放下后, 便跟着去了工作去第一时间去认识实验室的三位专家, 他们是本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而同样在向云小鹿介绍他们时名字也应该是假的,在这里名字真的就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虽然知道Z先生可能年纪不是很大,却万万没想到竟这样年轻的小姑娘,后生可畏啊。
几位专家虽然不知道云小鹿具体名字,但关于z先生的论文都是看过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极力的肯定这两篇论文的价值,所以7号领导才如此重视云小鹿。
云小鹿被夸的心虚,知道现在大家对她比较好奇,但有没有这个金刚钻她自己都没底,所以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云小鹿只是不好意思的笑笑。
再通过几位专家介绍研究的真正核心东西时,云小鹿不禁有些诧异,说实话她对国内的一些科研水准其实存在很多的盲点。
因为现在处于一个断层时代,很多顶尖科技在国外研究已经非常发达,但这些科技在国内到底有没有研究出来对于云小鹿来说都处于未知状态。
种花家这段期间的科研除了民用科技,其他方面似乎一直都着力保持着低调状态。
爱学习倒是可能知道更具体的事,但是她有规则限制平时透露信息就很少,再加上云小鹿也不是想当间谍,谁也不会没事儿去问一些关于国家机密的事。
当然了,如果是国外的一些事,如果不是涉及剧透,云小鹿想问的时候爱学习都是告诉她的,就比如J国曾有核泄漏发生的事。
您是说,咱们现在还做这种复合材料?云小鹿惊呆了,是她所知早在二十面前国内就有初代复合材料研发成功的,这么多年下来怎么着进步许多啊,她原本还以为是更高难度的材料。
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做不出符合军用的标准。
自从两年前见过防雷达的复合型材料后,大家就已经明白种花家和米国科研技术的差距有多么巨大。
所以在研究新式,材料方面就格外迫切,这一回他们打算研究的材料是准备升级武器用的,做出来的东西第一回试用就完全失败了。
然后后面就是第二次、第三次……失败的次数太多,可想而知7号面临的压力有多么巨大。
这种材料我倒是知道民用方面的材料我倒是可以给现成数据,但如果涉及军用的我需要更多实验数据。
云小鹿原本已经做好这次出外勤难度是S级,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难度只到a级甚至是a-。
听到云小鹿说这话,对面几个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要知道哪怕是民用技术也是保密级别的,这个实验他们已经做了三年多才做出一个雏形的样品。
可对面这小同志竟然直接说自己可以拿出民用材料的数据!这些理论知识在米国,读到博士都可以接触到,咱们跟他们建交这么久还没有学到吗?云小鹿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按理说民用复合材料的的科技知识已经不是什么大秘密。
几位专家听到这个言论后面面相觑,难不成真的是他们孤陋寡闻了?可不对呀!Z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这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就算是美国也不是哪个化学博士都能做出这些材料的。
这其实很好解释,理工科的水准差距巨大,云小鹿的博士水平和别人本来就有不同,再加上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导师负责制,你的老师水平是什么样学生的水平是受限制的,云小鹿真正的化学导师是系统课程,这能一样吗?就拿爱德华教授的学生来说,爱德华教授教过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加起来没有上百那也有几十,可能被他真正记住的且能进他实验室的又有几个呢?你真的觉得这些东西很简单吗?专家们绝对不会认为云小鹿在夸海口,毕竟这种事是没法说大话的,而且能进7号的人,也绝对不会是个不靠谱的人。
倒也不是很简单,但这东西好像也没那么难……吧?据我所知国外很多的高等学校都已经开了这些课程。
云小鹿觉得这件事自己怎么也不会弄错,毕竟她还去化学系蹭过好多课呢。
课是一回事,但真的能研究出来是另一回事。
有一位专家大约是听明白了云小鹿的意思,她是说学校教过就应该都能做出来,问题是有几个人在做实验时能一下子就证明出课本上的一些笼统理论?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去摸索,然后慢慢的去改进,最终才会研发出真正的成果。
云小鹿想了想现实问题:出国读书的几批人应该也回来不少,难道没有研究这个领域的人吗?她能理解这些老专家们,因为之前一些政策原因和国际科研知识断档太久,可以研究一些新的东西会感到棘手,但是新鲜血液在不断的补充,按道理来说,那些新知识应该已经被传送回来很多才对。
他们当然有参与研究的,不然咱们怎么能做出雏形呢?可是除了设备上的问题,这些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研究透的。
还有就是国外对于种花家的留学生有一些不可说的防备性,所以涉及到技术核心的东西他们一般都接触不到。
我能去看一下所有的设备吗?云小鹿现在严重怀疑是设备拖了后腿,不然怎么着都研究好几年了,也不至于做不出来一个复合材料。
当然可以。
既然能被请到7号,那就是值得信任的,何况他们现在明显感觉到或许云小鹿就是他们突破的关键点,这就更不会阻拦。
项目实验室一共有三个区域,云小鹿只是大致走了几圈后,他大约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就这设备还想短期内研发高端材料?我能问一下这设备是从哪儿弄来的吗?看着模样也不应该是国产的,毕竟国产的设备和机械现在都有着明显的风格特征。
是从D国买的,买全这整套化工研究设备咱们可是花了大价钱的。
九十万刀拿出来,当时有多肉疼,现在大家都还记忆犹新。
二手的这么多钱?云小鹿珠子都瞪大了,她也是混过实验室的,就这设备10年前米国实验室就已经不用了,花90万刀买?这不是二手的,买过来时是全新的,我们专门去下单定的他们最新的研究设备。
买这套设备时可是花了大力气才谈下来,原本是要给科学院那边用的,7号这边更需要所以最后就给了7号来了这边。
买的时候D国有说过这设备是什么级别吗?我们实际考察过,虽然这不是J国最顶尖的设备,但也是他们国内重要研究所普遍使用的一个系列。
为了谈下这一套设备,可是花了不少关系,同时还甚至还签订了一个贸易让利合同。
据我所知,早在七八年前这个系列就已经被国际很多实验室淘汰使用,如果说花50万刀买下来我觉得还合理,但90万……的确定不是被坑了吗?看着几位专家脸色的变化,云小鹿长叹了一口气:90万刀完全可以买最新款的实验设备了,最好让人去查一查吧,牵线人到底是谁。
就算是这些设备不好买,但也不至于花这么高的价格买下来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其实50万都是往高里说了,如果是D国人买撑死30万就能拿到手,毕竟国内买国外关于科研的东西的确是不好买。
我这就去上报!一想到当初他们还觉得捡到个大便宜为此兴奋不已,这会儿就格外的气愤难耐,但更多的是心疼,那么多外汇能做多少次实验了啊!李工,您是觉得咱们实验做不成,是因为设备不行?如果是这样那就更严重了,思路不行还能换,可设备不行短时间却换不了。
云小鹿摇摇头:这种复合材料研究三十年前就已经研究出雏形,只要咱们找到思路,大约也能用,就是可能得慢点。
云小鹿其实还有一点想不通:这些设备竟然没有运到科学院?7号果然厉害,竟然能抢设备抢得过科学院,果然不简单!原本是要交给他们的,但是当初7号有了新任务,所以设备运到了这边,连好多化工研究研究任务也被接了过来。
在场的专家对这一点其实也没有忌讳的,毕竟谁都知道科学院那边有着国内各个领域最好的专家和实验团队。
难怪会被糊弄这么久呢,科学院那边进去的人虽然比较复杂,可恰好有从国外回来的很多留学生,只要看到这一套设备,有些眼力的就能知道不对劲。
和外面断的太久,久到连这么自己都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所以不管什么好的坏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只要是国外的就是好的。
而对方恰恰是用这种心态糊弄了一大笔钱,云小鹿不觉得这是唯一的一件,或许在看不到的地方还在发生着。
作者有话说:今天有点卡文,暂时就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