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别人说, 他们肯定的嗤之以鼻,但这个是带他们致富的李家老太太。
想了一下李家,除了一个李文青, 可不就是女人更能干吗?王氏、李明珠、陈氏甚至之前不懂事李文娇,现在干起活,做起生意来, 都是头头是道的。
大娘说得对,咱要是办村学了, 女娃娃们也一起上课!王显点头赞同道。
现在大家都赚了一点钱,倒也不用女孩子那么苦了,都能吃饱饭的情况, 没有多少是愿意苛待自己子女的。
几十个人越说越上头,连村学的地址都想好了, 恨不得立马回去把学校盖起来。
一众人在百纳楼吃了一个时辰,期间张玉书给他们上了酒楼里的所有的招牌菜, 不过他们吃着感觉也就这样,都比不上之前在李家宴席上吃的。
不过这个是他们的主观感受, 起码陈因意和李明珠吃了之后,发现百纳楼的菜色比她们想象得要好,尤其是在食材的使用上, 很多都是市面上没有的。
一群人吃得肚子溜圆,等陈因意下去结账的时候, 掌柜的就客客气气地告诉她,他们的费用已经被主家给免了,不必再多给。
陈因意并不想占这个便宜, 在她的钱强烈要求下, 掌柜不得不叹气重算, 收起这笔烫手的银子。
公子,老太太没有要,把今晚的饭钱都给了,一共是七百六十五两。
掌柜拿到钱,第一时间就上去找张玉书汇报。
包厢里,江河面色一会白一会红的,听着掌柜的话,才知道自己刚刚是小瞧了人。
梁满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转头问掌柜,怎么,这不要免费的,你还不会少算一点?看你也不是个傻的啊,怎么那么不机灵。
这钱难道还有送不出去的?人家不愿意直接接着,你倒是可以少收一点啊。
掌柜听着苦笑道,梁公子这是说笑了,这老太太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人,一眼就看透了我们的用料功夫,我算少了三分之一的钱,愣是被她给找补了回来,就是我想要少收也不行啊。
你看看,这就是你选的人,梁满看着张玉书调侃道,倒是学会跟江河一样了推辞了。
这话可说得掌柜满头大汗,求饶地看向自己主子。
这事还真不是他不尽兴,而是这老太太属实眼尖。
张玉书知道他说的不假,摆摆手让人退下,回头和梁满说道,他说的应该是真的,有好几道菜都是李老太太给的,尝出来价格应该也不难。
只是怕以后人家生了气,想要再合作应该没有那么容易了。
梁满不了解,就算对方给了他几个菜谱一个卤水方子,他堂堂公主府的小公子,竟然还要对对方只要礼遇,如此高看?梁满眯了眯眼打量了一会他,收起折扇倾身问道,你该不会有什么瞒着我吧?张玉书想着李家老太太求府城书院名帖时交换的东西,下意识转移视线。
怎么会,尊老爱幼乃是圣人言,我不过是做得比较好罢了。
梁满盯着他,那是半个字都不信。
陈因意带着一群人,听着他们想要去城楼看烟火,还要去逛夜市给家里买东西,老年人的精神跟不上,不得不先行退场。
你们几个跟着三顺他们去逛逛吧,也不用管我了,让钟奇他们送回去就行了。
看李明珠和李文娇他们都好奇,陈因意干脆也让她们留下来了。
怎么说也有二三十个壮汉在这,应该也出了什么事。
李文青看了一眼旁边的兄弟,也应承了下来,行,那娘你先回去歇着吧,我会安全带他们回去的。
一行人就此分成了两波,陈因意回到桂花巷后,也让人家钟奇回去了,同时也不忘给他们中秋的奖金。
一人一两银子,钱不多,但也算是一点心意,你们几个自己再买点吃的,或是出去玩玩吧,明天早上记得准时起来开门就成。
没想到还有奖金的钟奇很激动,不过这个汉子不太会表达,只能朝自己主家抱拳闷声应是。
打发了人,全家里就剩下陈因意自己了,洗漱完回房间的陈因意,看着堆满了床铺的银子陷入了沉思。
今晚自己要睡在哪里?不会有人来偷钱吧?大宋的经济不错,有专门的钱庄,但是还没有发明纸币银票这样便捷的货币,所有交易都是用真金白金和铜板来的。
这些天做生意,他们赚的钱,除了少数的现银要留出来周转,基本上就是凑够一千两陈因意就往钱庄里去放。
今天是因为太忙了还没有来得及,赚的钱都让李明珠抱回来放她房间里。
这还是陈因意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钱,这个可比送到钱庄里的要具体得多,一座跟小山的银子堆在那里,真的是对视觉的冲击。
陈因意顿时感觉自己无比精神,拿起银子来看了看,索性数起钱对账去了。
一共是一万八千六百三十二两银子,去除掉鸭子和烧鸡、辣椒酱这些固定的收入,月饼一收入了一万七千七百九十三两。
再去除掉成本、人工、包装等净利润竟然有一万二!?陈因意来这里第一次打算盘打得那么顺,看着账本上的收入都惊呆了。
就做了两天的月饼,竟然比鸭子还要赚钱?几乎是三分之二的利润,真的算得上是极高了。
想了想自己的定价,一盒月饼有八个买十两银子。
就这样还被抢着卖,想要不赚钱都难啊。
这也让陈因意看到了府城人们大消费能力。
她觉得以后就算是一年做一次,每个节日都出一点特色美食,估计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堆满的银子让陈因意安全感爆棚,觉得这下不管是开店还是买店铺都没问题了!不过。
看了一眼现在住的房子,虽然也很舒服,但到底还是租来的。
带着现代人强烈的买房需求,陈因意琢磨着他们是不是也该在府城买一栋房子了?不然老是租房住也不算一回事。
心里有想法的陈因意,核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钱,发现只要不是买豪宅,买两个铺子和一两座宅子还是可以的。
李文青不知道他娘手里有多少钱,不过一直在店铺里帮工,也经常在各大店铺游走,对这些材料和成本心里也有自己的估算,再算一下他们中秋这一天卖出去的月饼。
愣是吓得从床上坐了起来。
怎么了?睡得迷迷糊糊的陈芳感受着枕边的人动作,也下意识坐了起来,迷瞪着眼问道,这是做噩梦了,还是想起有什么没干?没有,我刚刚算了一下娘昨天的收入,这月饼一天竟然少说也赚了一万两!李文青转头握着妻子的手压着激动道,这一天赚的竟然比我们一个月赚的还多,娘这个生意傲视一直做下去,岂不是日进斗金?李文青第一次知道,日进斗金这个词竟然是真的!陈芳也被这个数字吓得惊醒了,拍着自己胸脯道,娘咧,这真的能那么赚钱?能,我给你算的都是少的了,要是成本没有那么高,估计能赚到一万五!李文青笃定。
陈芳先是激动了一阵,觉得这赚钱到她婆婆手里怎么就那么容易,然后就兴致缺缺道,这个是娘的生意,你算赚了多少干啥?你现在不是准备和崔老板去走商吗?可不要一会想这个,一会想哪个的,没恒心事不成。
看你说的,你男人是那样的人吗,李文青不悦道,我就是想着我们家除了鸭子还能做什么,总不能以后我出门说生意都是只说鸭子吧?就算是这样,这附近几个村都在养鸭子,也才勉强够卖。
要是再卖去多几个地方,作坊那边该供应不上了。
反正出去都出去了,要是我们弄了自己的船,不得多带点才能赚得更多?我看娘这个月饼就不错,要是做得好估计也能放的住,到时候卖到京城去,赚的可不比在府城多?陈芳点点头,理是那么个理,但是你的船呢?你也不看看我们这两天做这个月饼有多累,一年也就做这一回,天天这样干,就是牛也得累垮,更何况娘年纪还那么大了。
李文青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过他忽然就想到了自个大侄女。
之前在村里就不说,作坊交给她来管,手头上也腾不出空来,但是现在却是有空的啊。
她现在就帮着他娘看店铺而已,但现在都买了下人了,也用不上那么多人。
她做饭的天赋他娘都是夸过的,昨天的月饼她也帮忙做了,他娘要是愿意教,做个月饼应该不难吧?到时候他出钱,李明珠出秘方和管理,一起在府城建个作坊出来,专门做可以留得久的月饼,这样就可以卖到全国各地了!李文青越想越这个主意不错,稍微捋了一下就把自己的绝妙主意和陈芳说了。
陈芳想了一下,倒是比他理智一点。
娘做的月饼确实是好吃也好卖,但是能卖得那么好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吗?不说多的,就说在平时,谁会买月饼吃?而且你既然说要走船了,那这一路上风风雨雨的,要是碰到了,这月饼可就坏了!坏的吃食要是不及时发现,到时候被人吃下去可就是一场官司!而且这月饼是放糖的,可不是放盐的,想要放久更难。
我们先试一下吧,要是不行再说,反正有鸭子在,怎么赔也不可能饿着你们娘俩。
李文青思索了一下道。
今时不同往日,要是以前还没有成家没有孩子,他估计得把所有的银钱都投上去,现在想着还有孩子要养,所以不能那么无所顾忌。
第二天,李文青知道了李明珠,然后把昨晚的计划和她说了一下,并且保证道,咱们可以一开始只做小一点的,在府城附近卖。
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招人也好买人也行,让你自己来,我绝对不插手。
李明珠想了一下有点心动,不过做月饼这事她只做了两回,还不知道能不能开个作坊出来。
这要是成作坊了,原料进价、请工人,作坊选址这些可都是要考虑的。
更何况他们还不在村里,什么都要花钱,这个成本太高了。
三叔,我们还是找奶奶问一下吧?这个作坊要是做得不好,我大不了是白干活,你可是实打实的丢银子。
李明珠琢磨道。
李文青一听也是,便和她去找了自家老娘商量。
陈因意听完第一反应就是摇头。
这月饼点心一类的东西,吃的就是一个新鲜,就算是在有真空包装塑封的年代,保质期也不过是一个月,更何况是在这里,想要运输出去一点也不现实。
你们要是想做,在府城开一家点心店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想要开作坊还是算了吧,月饼能放个十天半个月已经是极限了,想要运到外地很难。
这一次赚的是快钱,借着中秋的名号呢,想要再复制是不可能的了。
李文青瞬间就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耷拉着脑袋。
陈因意倒是被他提醒了,看着李明珠道,你要是想要开个这样的店也不错,府城里的醉心坊我算过了,一天少说也能赚个千把八两银子,不过就是有点累人。
李明珠笑道,奶奶,这赚钱还有不累的?以前我们累死累活的,一年可是连十两银子都赚不到。
不过我不太想要开铺子,我想跟三叔一样去跑船。
这可把李文青吓到,陈因意也为之侧目。
见大家都不可思议的样子,李明珠抿了抿唇,索性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坦白。
也不是说开店赚钱不好,要是以前咱们家能赚这么多,我肯定是开心得不得了。
因为这样我们就不用为了给小叔读书去卖粮食,不用全家人都吃不饱饭只能喝粥了。
但是现在认识字了,家里还赚了那么多钱,谁都不会饿肚子了,我就想和三叔一样,去外边的地方看看。
要不是有三叔,我们肯定来不了府城,我想把我们的鸭子卖到更远的地方去,还想要把外边的东西带回来。
不知道奶奶和三叔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村的鸭子,种的辣椒、姜,甚至是奶奶做的酱料,其实府城这里都没有!看店的时候,我也问过一些外来的客人的,他们那边也没有!尤其是在北方,他们喜欢吃这些东西,但是他们没有,所以只能来我们铺子买,听说转手卖出去又是一份高价。
还有南边,听说南边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比我们临安江大了不知道多少倍,里面有像船一样大的鱼,还有各种东西。
奶奶不是说过奇货可居吗,这是别地没有的东西,只要我们运过去了,那就是赚钱的。
更重要的是,她在王家村的时候觉得伏山县已经很繁华很棒了。
但到了府城以后,才发现世界还有那么大。
那还没有去过的京城呢?李明珠想要靠自己,像她三叔一样,能够见识到更多的地方。
说起这些来,李明珠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充满了对外面的向往。
李文青眨巴眨巴眼,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在可惜,这怎么就是个女娃娃呢,要是个男的,他们叔侄两个不就能把船队给撑起来了吗!陈因意也没有什么感觉,觉得女孩子有自己的志向非常好,不过具体要怎么实施,还是应该好好商议一番。
你们想要做的月饼是不现实的,不过明珠刚刚说的辣椒酱确实是外地没有的,尤其是北地和黔南,一个极寒一个潮湿,对辣椒的需求都比较大。
这两年我们家的辣椒只有村里种有,卖出去的也是辣椒酱,别人想要种都难找种子,所以你们做这个生意也不错。
还有明珠说的酱料,我们这边种黄豆不太行,北地那边的黄豆比较好,你们运酱料和辣椒上去的时候,也可以运黄豆回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省下一笔成本。
这样一算的话,来回都能赚一点。
陈因意算完看向李文青,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有自己的商队和船。
不然你们打算带着人走路去?甚至人都没有。
王家村的人愿意来府城,是因为他们可以一月回三次家。
要是去远方走长途,一年半载才能回一次家,他们不一定愿意。
要是组商队,起码要有十辆马车吧或者两艘小商船,三十个人以上吧?路线你跟着崔老板跑几趟了,估计也记得差不多了,咱们的货物和他们不冲突,鸭子上让点利益让他们再带几次估计也不难。
就是这商队,组起来少说也要几万两吧?大宋出行成本太高,不然也不至于物价那么贵。
商队确实是赚钱,倒手出去就赚了几倍,不过付出也大。
我手里的银子够,实在不行也不过是再多攒两年,不然这银子放着也不会生崽,不如去拼一把。
李文青沉思道。
输了大不了回来继续卖鸭子,赢了他们可就和崔老板一样了。
崔老板有多风光多厉害?反正李文青知道知府见到他都要客客气气的。
那行,你们要折腾就折腾去吧,只要不违法犯罪要我到牢里劳你们就行。
见他们决定了,陈因意也不再说什么,不过在安全上,还是叮嘱了他们几句,尤其是李明珠的安全问题,一个小姑娘出门,简直比李文云出门还要让陈因意担心。
放心吧奶奶,我一出门就穿成男娃的模样,除了三叔没有人能看出来。
李明珠笑道。
陈因意打量了她一下,长相算的上是清秀,但眉宇间尽显英气,一点柔弱的样子也没有。
可能是小时候吃了苦,这两年吃得好了,也只是在身高上有进步,身材啥的看起来就是个小子。
再说肤色,是村里的小姑娘要好一点,但和城里的那些公子哥比起来,还不一定分得出高下。
再加上她的行为举止,又不想那些世家小姐已经经过训练,走路都是大开大合的,穿上了男装,还真不一定看得出来。
行了,这还没有影子的事呢,你们这商队要筹办起来不得几个月?这都快过年了,还有小芳也快生了,这时候出门算什么。
陈因意摆摆手,这事就算是那么定下了。
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几个孩子的学习教育。
这些天一直忙着做生意,好不容易赚到钱了,现在可不得回来管教孩子了。
李明盛今年九岁,就算是放在陈因意那个年代,这个年纪才开始读书也是有点晚了,更何况是在五岁就开蒙的大宋。
陈氏把人带来府城就当甩手掌柜了,现在只顾着自己独自里的孩子,压根就怎么来看过这两个小家伙,更别提他们能想起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了。
陈因意千挑万选,还找了沈孟月来参考推荐,最后选择了一个在城北,离桂花巷只有三条街距离的书院。
开明书院,在府城里算是中等规模的平民书院,来就读的孩子都住在附近,家里一般是开了店铺或者做点小生意,当个小地主的,和李家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陈因意特意去考察过了,四进的院子有十二间教室,十五个先生,院长就是宅子的主人,是一个武安三年的举人,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
其他的先生有八个是秀才,六个是童生,年纪从二十到六十的都有。
虽然有的很年轻,但陈因意看过他们上课,并不像她想的那样生硬,年老的上课也不古板。
甚至为了照顾小朋友们的身心健康,这个书院还有午休,每天留的作用不多,还是小班教学,一个班只有二十个人。
除了束脩一个月要十两,比其他书院要贵外,陈因意觉得一点毛病都没有。
李明盛来上课的第一天,那是跟杀猪一样的嚎叫,抱着他奶奶的大腿就是不肯进去,那个模样跟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