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0 章

2025-03-22 07:34:09

陈芳在家里梳妆打扮好, 村里友好的婶子也过来帮忙,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李文青也带着迎亲队伍过来了。

马, 马,大马,还有轿子!喔喔喔, 新郎官去接新娘子咯。

村里鲜少能见到这样的场面,尤其是还有马和轿子, 几乎是迎亲队伍一进村,就被村里的小孩子给包围了,就连大人也忍不住出来凑热闹。

李家不得了啊, 这马这轿子得花不少钱吧。

啧啧啧,没想到陈芳竟然还有这个福气。

哎哟, 这李家郎君长得可俊咧,陈芳好福气!李文青骑着高头大马, 穿着大红的喜服,嘴巴都裂到了耳后根。

等看到等在家里的陈芳, 哪怕盖着盖头,也笑得跟傻子一样。

两人在族老的带领下,去祠堂祭祖、祭天地, 告诉祖宗和天地,以后陈家女陈芳就不是陈家人, 而是李家人了。

祭完祖,陈家豪就背着陈芳上轿,然后兄妹几人才跟着一起到李家去。

两家离得有半天路的距离, 为了能赶上时辰, 迎亲队伍凌晨就出发了, 等回到李家也下午三点了。

大宋的婚宴是在黄昏举办,他们回来的时候刚刚好到吉时,直接就拜了高堂,然后开席。

宾客早早就到了,坐在院子里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新娘子。

当看到陈芳身上那一身价值不菲的嫁衣时,还有人嘀咕,不是说这个陈氏家里不富裕吗?怎么看这衣服挺值钱的样子?可不是值钱,这是陈因意想着对方家庭情况不好,特意和李文青说了一下,他在府城带回来的布料。

农村人结婚,能有一身正红色的新衣服就已经是不错的了,很多女孩子结婚的时候穿的都是父母、甚至是奶奶留下来的衣服。

所以陈芳这一身,在村里确实是算独一份。

陈家是穷啊,但是李家可不穷,同桌的人看了一眼这个院子撇撇嘴道,看看这房子,还有旁边的作坊,这点东西算什么?陈家这个啊,算是掉进了福窝窝里咯。

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心生羡慕。

尤其是家里有女孩子的,更是扼腕叹息。

早知道当初就好好争取争取了。

要是嫁过来的是他们的女儿,现在还有陈家女什么事啊。

而正厅里,坐在主位上的陈因意则是笑容满面地看着这对新人。

李文青就不说,人虽然有点小毛病,但都无伤大雅。

陈芳这个小姑娘,陈因意是真的喜欢,尤其是让人去打听了之后,觉得一个小姑娘能在这种豺狼虎豹环绕下,把弟弟妹妹带大还教养得不错,实在是了不得。

这也让陈因意对陈氏的感官好了一点,虽然她自己不怎样,但这个弟妹挑得还是不错的。

陈因意的满意直接表达了出来,在他们拜完堂后还殷切地叮嘱了几句,这让所有的宾客都看到了她的态度。

原本觉得陈芳是高攀的人家,也小声了下来。

看来以后这三弟妹要在娘面前得脸了,陈氏在一旁看着,也不知道自己该欢喜还是该愁,替一旁的王氏惋惜道,大嫂,要说咱家里最有功劳的,肯定非你莫属。

但看着娘这架势,以后怕是要更疼弟妹一点了。

王氏看了她一眼,没忍住怼了一句,二弟妹,你要是实在闲得慌,能帮我到厨房里端个菜吗?我这边还要看客人到齐了没有,菜上齐了没有,没空和你说这些。

哼,打量着她不知道她的花花心肠?这家里要说谁有功劳,能越过娘去?经过一年的锻炼,王氏不再是以前的包子了,面对着陈氏的阴阳怪气、借刀杀人,也懂得了反击。

这可让陈氏噎了个半死。

万万没有想到以前话都不敢多说一句的王氏敢这样和她说话,最重要的是,还不好骗了。

王氏没有心情管她想什么,陈因意把举办宴席的事交给她,那她就要做好来。

这送往迎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做呢,哪里有闲工夫在和她计较那些?更何况王氏对现在非常知足。

举办宴席这样的大事啊,一般都是家里的掌权者做的,现在让她来干,她还有什么不满的?更何况他们大房得的已经够多了。

要不是陈因意不喜欢,王氏都想给她做个长生祠供起来。

王氏忙得脚不沾地,李明珠和李文娇这两个半大的小姑娘也不闲着,她们一样要给王氏打下手,跟着认亲戚,学人情往来。

而出了孝期搬回来住的李文云,也没有闲着。

而是要拿着笔在门口,一笔一笔记着来客的随礼。

十几个铜板、一尺布头、一把椅子……这些虽然都是零零碎碎的东西,但也是帮助一对小夫妻建立一个新家的基础。

李文云记录下来,以后李文青夫妇走亲戚、参加喜宴等,就根据这些来还礼。

李家这次宴席摆得极大,请了全村的人,足足有三十桌人,这还是在一家只派一两个代表来的情况下。

要是全家都来了,估计是一百桌也坐不下。

宴席上的菜色也是他们前所未见的丰盛,除了必须要有的喜饼、干果、炖肉,其他菜基本都没有见过。

炒菜的人是李文青到酒楼里请来的,做的菜也是用铁锅炒的,这也是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些菜的原因。

现在的王家村,都还是处在用瓦罐炖菜的时代,能吃得上饼子已经是难得一见了,更遑论其他。

除此之外,李家的鸭子和卤水也在桌上,深受宾客们的欢迎。

不过陈因意一细看,就发现了关键。

虽然大家都很喜欢,但几乎每个人都只是象征性的动了动筷子。

桌上的菜差不多都是完好的。

她很疑惑,忽然想起了以前老家的打包习俗,再一细看,果不其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空碗。

那都是从家里带来的,桌上的东西他们舍不得吃,是打算带回去给老人孩子们都尝尝呢。

一时间,陈因意心里有些感慨也有些难受,越发感谢自己的国家。

这具身体年纪大了,坐不住,陈因意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基本一吃完东西,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村长和王家的族老们坐一桌,喝了不少,激动之余,王得放还拉着李文步的手痛哭流涕,二小子啊,你还是不知道你爹有多想你们出息,这下他能安心了。

你也别怪我之前说话难听,咱村里一个个都靠着那点东西吃饭呢,又是我劝他们养的,要是赔了,我心里难受啊。

我这个村长当得不称职,不能让大家过得好点,连个读书人都没有。

你们家可算是起来了,这孝期也过了,别忘了让四小子去读书啊。

你爹在世的时候就老念叨着他有那个命,你们兄弟几个帮帮忙,让他读了书出来,总不会亏待你们的。

王得放想着刚刚在门口写礼簿的李文云,坐得板正笔直的,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模样。

王清风坐在旁边的桌子上,刚好是端午假期,放假回来的他被家里人带过来见人了。

同时,她娘在听了自家女儿的话后,也怀揣了自己的一些小心思过来。

以前李家的小姑娘不是最爱来找你吗?你怎么不去和人家打打招呼?王夏氏推了推自己的儿子,这姑娘之前看着是差了点,现在倒是懂事了不少,要是能陪嫁他们家的作坊,虽然比不上县里的小姐们,倒也能勉强能配得上你。

见自家儿子还是一动不动的,王夏氏紧接着道,虽然她举止是粗鲁了点,仪态也比不上你先生家的闺女,但李家的作坊可是她在管,李家的鸭子听说在外边能卖到一两银子一只,也算是能支持到你。

王清风比他娘更清楚李家的鸭子有多值钱,书院里但凡有钱一点的学生,哪个没有尝过?就是因为这个他才更加不甘心,尤其是看到今日的李文云,明明是个死了爹,什么都不懂的家伙,却忽然转了运,不但躲过了一劫,还搏了一个孝顺的美名。

书院里本就赞赏他学识的先生,之前还会说他品性不好,现在反倒是觉得他赤子之心了!这让一直认为不比他差的王清风如何受得了!王清风眼里的嫉妒几乎要化成实质把人给刺穿,察觉到不适的李文云回头寻找,看到他的眼神,心里微惊。

而王清风和他对视上后,就立马换回了友好的样子,看了看周边围着的人,上前去和他打招呼,文云,好久不见,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要不我帮你写吧,你在这里也蛮久了,用笔久了对手不好。

说着站到了他的身后,看着纸上更进一步的字,压下了嫉妒随口问道,你还真的在家守了一年孝啊,这一年没有你在书院,都没有伴回家了。

这次孝期是过了吧,什么时候回书院啊?先生和同学们都念叨着你呢。

笔顿了一下,在纸上留下一个小黑点,李文云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昔日好友。

当然是在守孝啊,这不是全村人都看到的吗?你这去书院,一个月也回来一次吧,这都不知道?李文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然后随意地回了他最后一个问题,我可能不回县里的书院了,我娘让我三哥找了府城的书院,过完端午假期就入学。

什么?你要去府城的书院?王清风惊得弄掉了手里的磨台,引起了周边好几桌人的注意,但他此时已经完全顾不上了,只抓着李文云确认,你说你要去府城的书院上学?。